《农村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与转化提高的路径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与转化提高的路径对策.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与转化提高的路径对策,韩清林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会长、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教育厅原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巡视员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国家督学2013年11月23日,城乡教育条件和教育结果的差异集中表现为我国教育还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在投入、条件和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关键、重点和难点。认真分析造成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原因,进而找到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路径,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一、造成农村教育落后、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的
2、主要原因,(一)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客观制约 相对于城市,农村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教育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之一,其发展必然受环境和发展水平制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城乡分割局面逐渐打破。但在现实中消除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现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普及历史进程来看,城镇由各级财政保证,而农村是靠农民集资办学实现的,相对城镇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起步慢、起点低、普及进程慢、普及水平低、教学质量低就成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二)体制和政策的原因造成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上的巨大差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
3、代到二十世纪初,国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城市和县镇由国家财政投资,而农村义务教育则由乡和村负责,依靠农民集资和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来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师工资,公用经费主要靠收费维持。2001年,全国中小学经费投入城乡差别很大。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农村小学比城镇低46.25%,农村初中比城镇低48.16%;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农村小学比城镇低58.94%,农村初中比城镇低57.05%;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农村小学比城镇低70.52%,农村初中比城镇低69.18%。,从1999-2004年,城市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414.78元增加到1129.11元,172.2%,而农村小学则345.
4、77元增加到1013.80元,增长193.2%,城市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639.63元增加到1246.07元,94.8%,农村普通初中从508.58元增加到1073.68元,111.1%整体上看,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学校增长率明显高于城市,但城市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均依然显著高于农村。,表1 2001 年全国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生均支出情况单位:(元)资料来源: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588-593页有关表格整理,表2 2010 年全国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生均支出情况单位:(元)资料来源: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5、3年版中国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20052010有关表格整理,国家实行“以县为主”体制,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明显缩小。但表1表2情况说明:到2010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投入水平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城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相当于全国小学平均水平的92.4%,农村初中相当于全国初中平均水平的77.3%;生均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支出,农村小学相等于全国小学平均水平的86.3%和85.9%,农村初中相当于全国初中平均水平的87.0%和82.682.6%。就整体上来看,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生均经费投入大体比城镇低2030%。,82.6,一些地方存在将农村中小学建设资金集中分配
6、到县城的现象,山东省审计发现,2006年到2011年,该省部分县(市)将农村中小学建设资金集中分配到县城学校,有11个县的县城中小学生均建设资金投入5276元,而同期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生均1308元,仅占县城生均投入的24.33%,造成城乡教育投入差距进一步增大。另有3个县的41所乡镇及以下农村小学(含教学点),自2006至2011年没有添置或更新教学仪器。,(三)由于投入水平的差异造成城乡义务教育物质办学条件的巨大差距。,农村学校危房问题十分突出。2002年全国农村小学校舍危房面积占到全国小学危房总面积的82.73;2008年占80.3%。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过低,城乡差距过大。
7、2004年,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2.9:1;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1.4: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的理科实验、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配置水平很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另据2008年统计,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异依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初中、小学普遍缺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音美器材贫乏。2008年全国小学达标校建设情况:体育运动器械达标校,农村46.8%,县镇68.3%,城市74.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农村42.3%,县镇64.3%,城市72.9%;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农村41.1%
8、,县镇62.2%,城市72.6%;教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农村51.2%,县镇72.1%,城市74.4%;有校园网的学校,农村占7.2%,县镇30.3%,城市58%。超过半数的农村初中学校没有生物实验室,近四成的农村学生没有做过物理实验,近八成的农村学生没有做过生物实验。,(四)城乡教师队伍在待遇、编制、数量、素质和稳定性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城乡一体化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城乡之间、穷县和富县之间教师工资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地区高水平教师引不来、骨干教师留不住、不合格教师辞不掉的状况长期存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而积重难返的状况将会长期存
9、在。,国家编制政策偏向城镇中小学。,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因为就农村学校而言,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其规模大多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师生比例是更小而不是更 大。城市初中113.5,县镇初中116,农村初中118;城市小学119,县镇小学121,农村小学123;这是极不合理 的城市中心编制政策。,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农村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缺编严重。,2002年,全国小学平均生师比为21.04:其中,城市小学生师比18
10、.74:1,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1.88:1;全国初中平均生师比19.29:1,其中,城市初中生师比为16.67:1,农村初中生师比为20.16:1。农村生师比高,教师短缺。,农村有大量代课教师。,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补充缓慢,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只能聘用大量代课教师。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代课教师58.08万人,其中农村51.54万人,占88.74。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学科教师严重短缺,应开课程开不出。,农村教师队
11、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情况比城市严重,各科均缺编的学校几乎占13以上,其中,以短线学科的教师最为紧缺,如专职音乐美体教师,计算机、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后继无人。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既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极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义务教育学校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城乡差距较大。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为32.3,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2006 年
12、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城乡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比统计上的学历水平的差距还要大。,表3 2001 年城乡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状况单位:(%)数据来源: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资料(2002),表4 2010年城乡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状况单位:(%)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表3表4情况表明:,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水平与城镇差距大大缩小,几乎相当;但小学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农村与城镇的差距由20.69个百分点拉大到
13、22.4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农村与城镇的差距由14.16个百分点拉大到14.89个百分点;小学专科、初中本科学历教师水平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2001年到2010年学历水平的拉大,将进一步扩大城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城乡教师逆向流动严重,农村教师极不稳定。,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从农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到城镇任教几乎是各地一个不成文的普遍做法。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工作变动频繁,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据调查,高达42.36的农村教师打算调动工作。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加剧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农村教师
14、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更加不均衡。,适应城镇化进程,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 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山东省审计发现,截至2011年底,50个县(市)县城中小学有本科以上教师41551人,比2006年增长124.22%,但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有本科以上教师28352人,仅增长了83.08%。2011年,4个县13个农村教学点分别仅有1名教师,负责教授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此外,有39个县还从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选调了6848名优秀教师到城镇任教,城乡优质师资差距进一步拉大。山东省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全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存在不少
15、问题。,与都市相比,农村教师在知识、能力和各项素质方面有一定的距离,提高他们的学历和学力就成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整体进步的必由之路。但现有的培训还远不能满足农村教师对高水准培训的渴望,培训课程内容和培训形式单一;农村教师参加的研修层次低,且参加研修的机会少;非主课学科教师培训被边缘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培训内容存在华而不实问题。国培和省培计划僧多粥少,培训机会分配不均,如美术专业培训,要求必须是美术专业,培训的内容又都是陶艺、油画等非常专业的内容,致使大多数非专业的美术教师得不到培训机会。,(五)课程设置上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不利于农村教学质量提高。,全国整齐划一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和教材,
16、无视城市和农村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区别,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学科教学的深度、难度,使农村孩子难以适应。多项调查表明,教学难度过高,致使许多学生难以胜任,已经成为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的重要原因。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对6省14县17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约为43%。导致学生辍学的教育内部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农村条件,内容偏深偏难,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枯燥,致使学生学习跟不上。因厌学而辍学,占53%左右。,(六)农村地区的学校管理和区域教学管理薄弱、水平低。,学校办学理念落后,思想意识陈旧。农村地区的条件的制约和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农村学校领导者和管
17、理层普遍地表现为教育理念陈旧,管理观念落后,专业理论水平不高,科学化不强的问题。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低,资源利用不当,教学管理水平低,教研组建设滞后,教育科研、教研水平有待提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薄弱。上述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七)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的差异必然使农村教学质量呈现普遍偏低的态势,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依然沿袭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递接受式“、“讲授训练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主导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农村教师普遍存在教
18、学观念落后,学历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再加上办学条件的落后,学校管理、区域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农村教学质量偏低的就成为一种难以避免的教育现象。,(八)农村家庭教育投入大大低于城镇家庭,是农村教学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城市中小学生普遍接受课余辅导,特别是近年来“一对一”个性化辅导,采用了扶优、扶特、扶弱、补差等多样化发展态势。随着义务教育全部实行免费政策后,家庭对教育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大中城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接受着多学科的课余辅导。这种课余辅导在县镇正在兴起。而农村,由于受农民家庭受支付能力和个别化辅导资源短缺的制约,农村孩子一般很难接受多样化的课余辅导。
19、这是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路径和对策,(一)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1、四条路径: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和区域教学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2、两类性质不同的质量提高路径,条件性质量提高路径,外源性、渐进性特征;投入与办学条件教师的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创新性质量提高路径,内生性、主体性、跨越式:学校管理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创新带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3、采用单一的条件性质量提高路径,城乡义
20、务教育质量的差距只会拉大,不会缩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师,在管理;有了好教师,就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有了好的班主任,就有了好的教学班;有了好校长,就有了一所好学校。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的缩小适宜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在城乡教师素质、结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下,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只会拉大,不会缩小。,4、采用创新性提高路径,通过学校管理改革能够跨越式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改革能够解放教育生产力,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溧阳市后六中学:常
21、规+细节+过程=奇迹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两排小小的教学楼,县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破旧的实验室和食堂,操场小的可怜,三个年级不能同时出操。硬件如此,师资生源也平常,全校没有一名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学生来自学校所在地周边乡村,没有住校生,没有晚自修。但就是这所濒临撤并的农村学校却异军突起,一鸣惊人。,2003年,后六中学中考排名是溧阳市37所学校中的第21名。2004年9月,胡建军从另一所学校教导主任的岗位调至后六中学担任“留守”校长(学校已被列入撤并计划),2004年下半年学期结束,期末全市统考,后六中学初一、初二成绩居全市第四,初三居第三;2005年,中考排名全市第三,2006年全
22、市第一,2007年全市第二,把很多城市重点学校远远抛在了后面。而且它没有延长教学时间,没有额外补课,非中考学科开齐开足,双休日从不补课,教师拥有完整双休日,后六中学创造了“奇迹”。,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开创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山东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该校的成绩曾连续10年在县里居倒数之列,一度濒临并撤的边缘。1997年新校长崔其升临危受命,面对杜郎口中学一盘散沙的现状,崔校长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创造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对近四百年来的传统课堂进行了颠覆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由“传递接受式”“讲授练习式”转
23、变为“导学探究式”,上百万人到杜郎口学习考察,杜郎口教学模式被誉为“高效课堂”,杜郎口教学模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杜郎口中学2005年中考时268名学生报考县一中被录取了267名。在2011年聊城市期中联考,升入茌平一中的高一年级中,全市前十名中茌平一中占4名,这4名学生全部都是杜郎口中学的毕业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茌平一中文科前十名同学,杜郎口中学毕业生占到了4名。2013级的高一年级新生,年级前十名中,杜郎口中学毕业生占4名。茌平县中学生演讲比赛,高中组12名选手,其中6名是杜郎口中学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杜郎口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质量观,由传统的重学习结果转变为重学习过程,由
24、重考试成绩转变为重综合素质,实现了学科课程活动化、互助合作制度化,学习过程实践化,学习方式探究化、学习成果展示化,把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把单纯的学知识转变为综合素质提高的学习实践过程,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互助合作精神、负责精神、勇敢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开创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全国涌现出一大批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现后进变先进、薄弱校成名校的典型,江苏省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由濒临撤并到成为全国名校,靠得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山西新绛中学、山东昌乐二中成为驰名全国的高中名校靠得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河北的围场天卉中学由一所地处偏远乡村的民办初中
25、短短几年发展成为包括多种办学体制的教育集团,靠得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河北省的滦南县用杜郎口教学模式破解提高全面教育质量的难题,靠区域性推进教学模式变革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二)我国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我国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是,坚持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为主线,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保证,强化质量管理,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质量差距,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施这一路径,需要实现三个重要转变,一是农村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要实现转变
26、,转变长期以来城市教育先进、农村教育落后、农村教学学习城市教育的“城市中心”教育指导思想,坚持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深化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变革,走出一条农村教育特色化办学之路。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提高的关系,把教学改革、管理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由以发展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而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正确处理物质投入和人的投入的关系,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三)提高城乡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1、积极推动我国教育的转型,实现教育战略思想的根本转变。我国教育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关键期,因此,教
27、育战略思想需要转变,要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普及程度提高为重点的事业发展型战略不失时机地转变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为中心的质量提高型战略上来,以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取代传统的事业发展管理体系,推进学校层面、区域教育层面、国家教育层面的教育管理体系、制度、体制变革。,2、积极构建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的定位:物质产品的质量是产品功能目标的达到度和使用过程中适用度和耐用度。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达到度和毕业生与社会的适应度。培养目标的达到度和社会适应度越高,学生质量越高,反之,则质量低。,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基础。优化课
28、堂教学,结合课题研究,由于评价教师如何教的“优质棵”评价为重点转变为以评价学生如何学为重点的“好课堂”评价,制定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形成“活泼主动、讲求实效、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管理上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各阶段有质量分析,课堂教学的达成目标,课程开发的达成目标,教学效果的达成目标。强化教育教学的管理,积极构建科学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3、把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起来。,目标管理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
29、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4、坚持教学质量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教学质量管理与事业管理不同,不能象事业管理那样过分强调刚性管理。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强调服从性和统一性,强调定量考核与评价。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把组织的意志变成被
30、管理者的自觉行为,主要包括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形象管理等诸多内容。教学质量管理要改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的传统做法,建立全新的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发挥导向功能。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多元评价的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发展。,5、加强农村教育研究体系建设,创建适用于农村教学的教育模式及制度,全面加强农村教育教学研究,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体系等多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农村学校毕业生质量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以及本土化需要相适应。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根据当地农村环境和发展适当调整农村学校课程,加强地方课
31、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加强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爱劳动教育,加大自然科学、生物、化学等与农业相关的课程分量,努力办出农村教育特色。建立与上述变革相适应的农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6、围绕质量管理加强学校物质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充实必要的教学设备,如图书、资料、仪器、教具、体卫器材、活动场地等,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努力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育行政、教育教学研究队的质量管理能力,提高教务行政人员、教学辅导人员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深入课堂,加强领导,是优化校长办学行为的关键。深入课堂。有利于校长的正确决策。,7、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和升学考试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专门考试与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制度。在国家和省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测制度,由国家统一研制质量监测工具,国家和省分别掌握监测结果。高中、初中、小学高年级分别由省、市、县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和高中阶段招生录取要把专门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起来。,谢谢大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