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农业生态学-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Matter cycles of Ecosystem,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第二节 几种主要物质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 养分循环与平衡第四节 物质循环中的农业环境污染,3能量和物质是同时沿着食物链流动和传递的。但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是一个不断耗散的过程;而物质流动则是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和水分,由叶片吸收CO2,以太阳能为动力合成有机物质,然后沿着食物链移动。在每次物质转移中都有物质丢失,但丢失的部分都将回到环境,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因此物质是可以循环的,并且是周而复始地被利用。,1物流也和能流一
2、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2有机体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了生存与发展,除了不断输入能量外,还须不断输入物质,因此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能量和信息的载体,起着双重作用。,1.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效率及其平衡途径2.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造成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重要问题,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物质循环的库与流物质循环的特征生态系统内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关系物质循环的调节,Principle of matter cycles,一、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一)生态系统的生命与元素,生态系统中的生命维持不仅依赖于能量的供应,也依赖于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生物需要的
3、养分很多。,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简称生物地化循环。那些对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运动通常称为营养物质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s,(三)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物质的不断循环是实现物质流平衡的基础,生物化学地球循环根据循环的范围不同分为: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1、地质大循环(geochemistry cycles),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
4、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2、生物小循环(biological cycles),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小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养分库,进入生态系统的养分,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菌,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动物,微生物低等动物,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模型,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四)物质循环的类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分为:气相型循环、沉积型循环,1、气相型循环(Gaseous Cycles),储存库在大气圈或水圈(海洋),即元素或化合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通过大气进行扩散,弥漫了陆地或海洋上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为植物重新利用,循环比较迅速,由于有巨大的大气储存库,对于干扰可相当快地进行自我调节(但大气的自我调节也不是无限的)。从全球意义上看,这类循环是比较完全的循环。,储存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经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分解作用,将贮存库中的物质转变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这种转变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参与各库之间的循环。,2、沉积型循环
6、(Sedimentary Cycles),它具有非全球的循环特点,是一个不完全的循环类型,局部短缺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短缺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两种物质循环类型的特点,二、物质循环的库与流(pool and flow),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为库(Pool)。,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分为:,作物、林木、牧草,植物库,动物库,大气库,土壤库,水体库,亚库,储存库,其容积较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境库;,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物质循环的库可归为两大类:,交换库,其容积较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一般为生物成分。,例如:在一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中
7、含有磷.水体是磷的储存库;浮游生物体内含有磷,浮游生物是磷的 交换库。,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称为流(Flow),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使生态系统各组分密切联系起来,并使系统与外界环境联系起来。没有库,环境资源不能被吸收、固定、转化为各种产物;没有流,库与库之间不能联系、沟通,则物质循环短路,生命无以维持,生态系统必将瓦解。,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信息流,价值流,三、物质循环的特征,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Character of matte
8、r cycles,(一)生物量与现存量,在某一特定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生物量。它可以是特指的某种生物量,也可以治全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量。多数人又将生物量称为现存量。生产量是现存量与减少量之和。减少量是指由于被取食、寄生或死亡、脱毛、产茧等损失的量,部包括呼吸损失量。生产量高的生态系统,生物现存量不一定很大。在生态系统研究中通常测定现存量,用现存量推算净生产量。,(二)周转率与周转期,周转率 和周转期 是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周转率(Turnover Rate)是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个组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o
9、)或流入的量(Fi)占库存总量(S)的份额。,周转率(R)Fi/SFo/S,周转期(Turnover Time)是周转率的倒数,表示该组分的物质全部更换平均需要的时间。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周转速率越高,则周转一次所需时间越短。,物质的周转率用于生物的生长称为更新率。某段时间末期,生物的现存量相当于库存量(S);在该段时间内,生物的生长量(P)相当于物质的输出量(Fo)。,周转期(T)1周转率1R,不同生物的更新率差异很大,一年生植物当生育期结束时的生物最大现存量与年生长量大体相当,更新率接近1,更新期为1年。,森林的现存量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积累起来的,所以比年净生产量大得多。如某一森林的现存
10、量为324t/hm2,年净生产量为28.6t/hm2,更新率=28.6/324=0.088,更新期约11.3年。,浮游生物代谢率高,生物现存量常常较低,但却有着较高的年生产量,如某一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现存量为0.07 t/hm2,年净生产量为4.1 t/hm2,其更新率=4.1/0.07,更新期只有6.23天。,(三)循环效率,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组分的库存物质,一部分或全部流出该组分,但未离开系统,并最终返回该组分时,系统内发生了物质循环。循环物质占总输入物质的比例,称为物质的循环效率。物质循环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一般物质循环效率越高,表示该系统的功能越强。,四、生态系统内能量流
11、与物质流的关系,(1)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生存和繁衍,既需能量,也须从环境中得到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循“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原则(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没有物质,能量就会自由散失,不可能沿着食物链传递。(3)能流是单向流动,只能利用一次;而物流是往复循环,可重复利用.(4)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只会改变形态而不会消失,可在系统内永恒循环;而能流会在转化过程中逐渐衰变,最终转变为低效热能,离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紧密结合,共同运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和进化演替,对生态系统而言,两者缺一不可。,五、物质循环的调节,(1)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生存和繁衍,既需
12、能量,也须从环境中得到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没有物质,能量就会自由散失,不可能沿着食物链传递。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紧密结合,共同运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和进化演替,对生态系统而言,两者缺一不可。,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过程: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循环特点:全球性、循环性,第二节 几种主要物质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碳循环(The Carbon Cycle),碳的重要性:生命元素、能量流动碳库:海洋和大气、生物体碳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碳酸盐
13、的沉淀作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海洋和大气CO2调节,CO2,CO2溶于海水,H2CO3,水体中生物,H+CO32-,CaCO3,海底沉积物,(一)碳循环及循环周期,The Carbon Cycle,The Carbon Cycle,92,90,750,6,1,1015gC,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碳(SF6)、氟氯碳化物(CFCs)、氢氟碳化物(HFCs)等溫室效应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淹沒陆地 全球气候经常
14、发生暴雨或干旱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二)碳循环与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Incoming sunlight warm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and is radiated back to atmosphere.Greenhouse gases absorb some of this heat,trapping it in the atmosphere.,Carbon accumulation,CO2 has increased from its pre-industrial level data:recent records plus
15、 older data such as ice cores mostly fossil fuel burning,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流的问题1养分循环的两种控制:1)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控制2)人为控制:通过食物输入、产品输出等控制2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求促进和保护生物控制这就面临两个选择:动植物残体的去向(1)肥料:提高地力(以有机物形式返回土壤)(2)燃料:以CO2形式返回大气土壤有机质数量不足土壤微生物C源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 地力衰退。燃料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耕地少,大量砍伐森林 耕地毁林的结果 沙漠化(Negro)地力下降、广种薄收因此必须提供辅助能源为生活能源,同时大力控制人口数量
16、解决粮食,耕地问题。,二、水循环(The Hydrologic Cycle),水循环是太阳能推动,在陆地、大气和海洋间循环地表总水量:1.4109km3,海洋约占97%水的循环:,陆地:蒸发(蒸腾)71,000km3,降水111,000km3,径流40,000km3海洋:蒸发425,000km3,降水385,000km3,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降雨,截留,穿透雨,蒸腾,渗透,地表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水问题,人类对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修筑水库、塘坝可扩大自然蓄水量 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少,
17、尤 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 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 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 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农业及城市发展 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 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 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 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 和盐渍化威胁,世界及我国水循环形势的恶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4.环境污染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水循环问题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是最受关注的两个普遍问题。,除酸雨外
18、,近代降雪中的铅含量也有所增加,从格陵兰取雪样分析知淡水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而温室效应又促进了蒸发,蒸发量的变化又导致了全球范围内降水量的变化,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三、氮循环(The Nitrogen Cycle),氮的重要性氮库:大气、土壤、陆地植被生物可利用的氮的形式:NO32-、NO22-、NH4+氮循环的主要过程 固氮作用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The Nitrogen Cycle,1012gN,The Nitrogen Cycle,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类型 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400摄
19、氏度,200大气压下 生物固氮: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 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意义 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域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氮进入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氨循环引发的问题,地下水污染:由于施肥不当,会使蔬菜、饲料中N累积过多或随水流动进入饮用水、地下水中。食物和饮用水中NO3含量过高,在一定
20、程度下生成的亚硝胺是致癌物质。水体富养化:由于土壤中的N、P营养元素及生产、生活中的污水排入,使水体中总磷20mg/m3,无机N400mg/m3时,可以认为该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eutrophic water)。水体中营养过分丰富,水生藻类繁茂,它们死亡后,在水体中腐烂分解,产生大量CH4、H2S、CO2、NH4等,使水质变坏。同时有机质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O2少于4mg/l时,会造成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死亡。大多数江河湖沼中N和P是光合自养生物的主要限制因子,一旦增加这些养分,初级生产大大提高。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好的,为此有时还有意识地在鱼塘中施肥。但必须避免水体富养化。,氨循环引发的问题
21、,破坏臭O3层 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2O进入大气后会破坏臭O3层,若臭O3层破坏5,进入地球的紫外线会增加10,结果会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大为提高。据推测,在今后几年内农业使用的氮肥约有16成为N2O进入大气。作物偏N 谷类作物,块根块茎作物 偏N营养生长过度 经济系数低 对病虫害抗性下降,四、磷循环(The phosphorus Cycle),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循环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贮存库磷的循环过程 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 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 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生态学 生态系统 物质 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