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ppt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1,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当前面临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一、生态破坏(一)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匮乏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环境污染严重 4、全球气候变化 5、臭氧层的破坏(二)农业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 2、土地沙漠化 3、土壤盐碱化,二、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源 2、水体的主要污染物 3、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二)大
2、气污染 1、大气污染源 2、主要大气污染物 3、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4、酸沉降的危害 5、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三)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特点 2、土壤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3、土壤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三、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一)环境科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农业环境科学及其主要研究任务,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农业生态概述,生物(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空间分布),非生物(营养物质、水的质量和分布),环境因素(温度、光、土壤),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调节,影响,6,第二节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国内:公元前120
3、0年。公元前100年,确立24节气。国外:Aristotle(384322,B.C.),陆栖和水栖;肉食、草食、杂食、特殊食性。TheopHrastus(370285,B.C.),植物与环境关系区分树木类型、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动物生理生态学,将积温引入植物生态学,人口学19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生态学诞生,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7,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动物生态学开始研究种群研究,统计学引入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出现了各种学派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研究领域的扩大:地理学、经济学、农学、医学、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研究层次:宏观
4、到微观研究手段:传统到计算机研究范围:自然现象到复合系统(自然-经济-社会),8,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生物个体与环境关系 生物类群 生物栖息地,农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古 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学的分支,9,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与应用,10,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基础综合性农业生产的基础、高度复杂的综合体系应用交叉性涉及学科广泛研究统一性强调不同学科的共同思想和语言宏观层次性小(农田、农户)大(地区、国家、世界),11,人类环境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结合。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环境或物体的综
5、合体的保护。环境质量:人群生存和繁衍、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农业环境:狭义-以农业环境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大气、水体、土地、光、热等)广义-与农业相关的部分环境,2.环境保护概述,人类的环境与环境问题,自然环境,物质,能量,自然现象,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阳光引力地磁力,地壳稳定性,大气力量,水环境,水土演变等,地质构造地震、火山活动海啸,人工环境,综合生产力,政治体制,文化与地方因素,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社会行为,宗教信仰,1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种类及数量增加,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地震、海
6、啸、干旱、洪涝、台风和虫灾等,干扰: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技术进步,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生物放射性物质,社会行为: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热平衡失调、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13,(一)应用领域 1、农业评价 2、农业区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调控与优化 5、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4,(二)任务(三)研究方法 1、从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上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之间内在作用规律。2、以结构化的科学知识和系统分析的思想,研究农业生产的系统过程。3、探讨并把握“生态-技术-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
7、系,促进农业发展。4、通过分析、建立途径,设计区域农业的发展方案。5、重点探讨农业生态七个方面内容。,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综合体。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1.生态系统,16,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组分:太阳辐射,大气,水,土壤,有机物质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7,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产者:自养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和光合作用的细菌。消费者:大型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动物。分解者:小型异养生物(次级生产);细菌、真菌、
8、放线菌。,18,生态系统的类型环境性质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19,人类干预程度划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20,农业生态系统: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农业生态受自然的制约,还受人类活动的制约。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还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2.农业生态系统,2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非生物组分:自然环境,人工改造的环境。,表 1.农业生物的种类,22,农业生态系统的
9、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生物的构成上,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种类是经人工驯化培育的农用作物,以及与之有关联的生物。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
10、更多地受到人类的调控、改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调节稳定机制被削弱,代之更多的人类调节控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便于人类管理,简化了能量和物质流通途径使得系统趋向更加开放。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常比同一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高。其原因为品种改良、环境改善、较低的呼吸消耗。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服从自然规律,还服从社会经济规律。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制约下,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存、致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24,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1、种群的概念 同一时期内,占据一定空间,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并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的同种生
11、物个体的集合群 种群的基本特征 空间分布、数量、遗传特性,种群的增长规律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 Nt=N0 xt(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为每年的增长率,t为时间,Nt为t年后的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指数增长,种群间的相互作用(一)负相互作用 1、竞争 2、捕食与寄生 3、偏害作用(二)正相互作用 1、偏利共生 2、原始协作 3、互利共生,在热带地区,兰花通常以树干作支撑,鱼以海葵作庇护的场所,偏 利 共生,种群的调节 密度制约:1、种内调节 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 2、种间牵制 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 非密度制约:气候、土壤、无机营养物及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种内调节,种间牵制,无机环境,农业
12、生物种群及病虫草害控制 农业生物种群的分类:农业目标生物、有益生物、有害生物、中间生物 农业目标生物的基本特征:1、种群密度大,种群内个体分布均匀 2、个体间差异小,基因型单一 3、人工选育,种群进化快 4、个体繁殖性能受到严格的认为控制 5、种群波动大 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病虫害、杂草),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一口池塘中全部鱼、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E、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F、一窝蚂蚁 G、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H、一口池塘中全部青蛙和蝌蚪,AEFH,讨论: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应用,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
13、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1)生物防治病虫害(2)生物防治杂草,第二节生物群落,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要点:、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种群和群落区别,在一定环境中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称为种群。,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内生存的多种不同的种群便组成为群落.,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14、每个群落都是有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的。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2.具有一定的外貌,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相,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荔枝、木棉、榕树等只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根系发达、茎杆粗壮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苔藓等则只能生长
15、于小草下形成地被层。,补充: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温度高低,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群落的时相:由于自然环境因
16、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都有一定的时间节律,使群落的外貌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3.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以食物链形式构成群落的营养结构。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群落物质的代谢方式,种群构成简单水平结构较复杂垂直结构层次较少群落的年周期变化明显营养结构简单,二、农业生物群落的特点,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一)光的生态作用(二)温度的生态作用(三)水的生态作用(四)大气的生态作用(五)土壤的生态作用,(一)光的生态作用,1、光质的生态作用 光质:太阳辐射能的光谱组成 不同的光普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光照强度: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的多少 影响植物
17、繁殖: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 影响动物生长 3、光照时间的生态作用 植物的光周期特性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植物 光照时间对动物的繁殖影响:长日照、短日照、中间型,(二)温度的生态作用,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主要表现:影响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结实、果实品质 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类:耐寒植物、半耐寒植物、喜温植物、耐热植物 高温对动物的影响:细胞渗透压、化学组成的变化。,(三)水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3、水对生物分类的作用,(四)大气的生态作用,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18、二氧化碳和氧气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土壤的生态作用,1、土壤自然体的生态作用 土壤是许多生物栖息的场所 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度环境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的营养库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所,2、土壤化学物质的生态作用 土壤pH值的生态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生态作用 土壤矿质元素的生态作用 耐脊型、耐肥型、喜肥型3、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生态作用 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空气,二、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生态适应,(一)森林的生态效应(二)草原的生态效应(三)农田的生态效应(四)淡水水域的生态效应(五)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五)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1、生活型:动物生活型:水生动物、两栖
19、动物、陆生地面动物、陆生地下动物、飞行动物等 植物生活型:浮游植物、土壤微生物、内生植物、一年生植物、水生植物、地下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树上的附生植物2、生态型:植物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动物生态型,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组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及组分间的能物流顺序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只有合理的结构才能产生高效的功能。,水域结构,农田结构,荒漠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
20、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物种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生态 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