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ppt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ppt(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史春余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第一节 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影响环节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概念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标准,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影响环节 一、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硝酸盐含量超标,营养价值下降,失去原有的风味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激素、抗生素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营养价值下降,失去原有的风味等。,*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微生物产品,农产品类型,第一节 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影响环节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环节,*生产基地环境,*生长过程,运输过程,加工过程,包装过程,1、无公害农
2、业 遵照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在生产中限类、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概念 一、无公害农业和无公害食品,2、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指来自于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无公害食品认证机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一切食品。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产地认证,农业部负责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品标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七月颁发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样(已经废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产品。,1、有机农业 定义: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
3、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概念*二、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2、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有机食品通常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食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部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标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农业部所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
4、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概念 三、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分A、AA两级。AA级是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检测,是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有机食品”,是完全意义上的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标志,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产品。,无公害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是限时、限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而生产出来的食品,这类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严格控制在无公害食品标准之内,长期食用不对人身产生公害,主要满足人民大众的日常消费要求。,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概念 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之间的关系,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要求生产基地是无污染的纯天然的良好生态环境,并在前三年没有使用过任何农用化学
5、物质,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而生产出来的食品,这类食品完全没有农用化学物质的残留,主要满足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人们的高档消费要求。,无公害食品相当于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当于AA级绿色食品。,1、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3日发布关于我国无公害食品的行业标准(第一批),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2002年7月发布(第二批),为种植业部分;2004年2月发布(第三批),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标准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技术规程。,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2、无公害食品质量标准,以韭菜和大米为
6、例。,(1)韭菜 包括:感官要求和卫生指标,(2)大米包括加工质量和卫生指标。加工质量水分、杂质、不完善粒、黄粒米及色泽、气味、口味应符合表16的规定,其他加工指标应符合GB1354的规定。,1、绿色食品标准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0年先后发布关于绿色食品的行业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包装标准和储藏运输标准。,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标准 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2、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以大米为例),大米质量标准包括:碾米品质指标、外观品质指标、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加工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表 稻谷的碾米品质指标(%),表 外观品质指标,表 蒸
7、煮和营养品质指标,表 加工质量指标,表 大米的卫生要求(mg/kg),1、有机产品标准主要内容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基本标准:(1)原则性目标,(2)基因工程,(3)生产的总要求,(4)作物生产,(5)畜牧业生产,(6)水产养殖,(7)食品加工和经营,(8)纺织品加工,(9)产品标识,(10)社会公平。IFOAM基本标准不能直接用于认证。,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相关标准 三、有机产品标准(体系),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于2005年1月19日发布、4月1日实施。主要包括:有机生产标准、有机加工标准、有机产品标识与销售标准和管理体系标准4个部分。,2、有机食品质量特点,食品质量:一种食品所
8、具有的能够满足消费者愿望的所有特征的总合。包括营养价值、健康价值、享受价值、心理价值及其适用性与可用性。,营养价值(营养品质)是指食品中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与质量。,有机食品中有益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不良成分的含量低。,健康价值(卫生品质)是指食品中 有害物质和外来杂质的含量。如植物产品中的各种重金属含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农药残留量等;动物产品中的激素、抗生素、重金属等含量。,有机食品中没有有害物质、或者有害物质的含量很低。,享受价值(情感性和风味品质)是指食品的形态、颜色、口味等。有机食品的风味品质好于常规食品。,适用性与可用性可贮藏性、可加工性、加工
9、出品率。有机食品耐贮藏,加工成品率高等,心理价值产品产地、生产方式、优越感价值。,德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作物的生长速度对耐贮藏能力和加工适宜性有重要影响:有机种植的作物生长较慢,其贮藏期较长;进一步实验表明,有机蔬菜的呼吸率和酶活性较低,因此其贮藏损失较低,第二章 植物产品安全生产原理,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第二节 植物产品安全生产原理,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危害: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即亚硝酸盐中毒症。亚硝酸盐与人体次级胺结合形成亚硝胺就会产生致癌作用。,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人体内硝酸盐的来源:,人体摄取的硝酸
10、盐80%以上来自蔬菜,另外近20%来自饮用水。,体重60kg,日食菜量0.5kg。,NO3-的允许日摄入量为3.6mgkg-1d-1,亚硝酸盐的允许日摄入量为0.13mgkg-1d-1。,FAO:蔬菜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432mgkg-1F,中国: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4mgkg-1F,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73年规定。,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为NO3-N含量不得超过20mgL-1,而饮用水一级标准NO3-N含量不得超过10mgL-1。,欧盟卫生组织提出饮用水中NO3-最大限量为50mgL-1;美国规定饮用水中NO3-N含量不得超过10mgL-1。,部分植物产品硝酸盐
11、超标现象十分严重。,根据食用器官: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豆类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的硝酸盐含量也不相同。氮肥形态、用量、施肥时期等均影响植物中硝酸盐含量。,植物产品中硝酸盐含量的差别很大,超量施用氮素化肥:国际上公认的上限施氮量为225kg/hm2,而我国种植业平均施氮量已超过300kg/hm2,我国北方保护地栽培的蔬菜施氮量达600-900 kg/hm2。,植物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超量施用氮素化肥的另一个后果是:造成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1955年至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沿河两岸的铅锌冶炼厂大量排放含镉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体,两岸居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
12、米中含有大量的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而发生中毒。患者全身发生神经痛和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一直到饮食不进,在衰弱疼痛中死去。,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二、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1996年沈阳市郊的各种蔬菜铜、锌、铅、铬、镉5种重金属的综合超标率达到36.19%。其中,大白菜中铅超标率为100%,镉为58.3%。,植物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差异:根据其主要食用器官划分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豆类。,原因:与作物本身的特点有关。以大气污染为主要来源的气态和尘态重金属(如铅等),表面吸附能力较强的叶菜类含量明显增高。,作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差异和原因,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
13、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其中有铅、锌、铜、铬、镉、砷、汞等20多种物质。,另外,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含重金属的农药、肥料也会造成农业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此外,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造成附近的土壤和农作物的铅污染。,重金属污染来源,生物污染物是指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直接对人体有害的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微生物。,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三、生物污染,在蔬菜中细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病毒污染。一般叶菜类检出率最高,根菜类次之。,植物产品生物污染的特点,表4是美国Larkin(1976)发现的在使用污泥和污水灌溉时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蔬菜中的存留。,植物产品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有机
14、肥料,屠宰厂排出的废物、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还有从医院排出的污水,其中含有各种沙门氏杆菌、各种病毒、大肠杆菌、寄生性蛔虫等。,生物污染来源,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四、农药污染,1961年美国密西根州的东兰辛市发生的DDT中毒事件。,农药污染事故频繁发生,1995年山东博兴县有17人因食用韭菜中毒。1997年天津、唐山、石家庄均有因吃韭菜先后发生中毒事故。,植物产品中农药残留率超标现象严重。1994年北京市市场蔬菜抽样检测有机磷超标率33.3%,其中韭菜有机磷超标率100%,小白菜超标率80%,白菜超标率50%。,农药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1)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在防治作物病虫害中,
15、长江流域一般使用农药3045kghm-2,多的75 kghm-2以上;北方保护地蔬菜用量更大,据调查,北京郊区菜地用量为135 kghm-2以上。,植物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2)化学农药毒性大:20世纪90年代初对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毒理学评价结果表明,用量最多的前5种杀虫剂:甲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和氧化乐果均属危险级农药。它们不是高毒农药,就是具有潜在“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这五种农药占全国杀虫剂用量的56.7%,农药总用量的44.7%。,十字花科、茄科和葫芦科作物(例如白菜、韭菜、黄瓜等)的问题最大;大田作物中水稻的问题最大。,农药污染植物产品的特点,植物产
16、品失去原有风味的原因:,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五、植物产品失去原有的风味,应用植物激素(乙烯利、脱落酸)催熟瓜果蔬菜,应用植物激素刺激植物生长等。,大量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过量使用面粉增白剂(氧化苯甲酰);大米加工过程中添加矿物油;采用劣质花生加工的花生油(其中含黄曲霉);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铅镉绿”。,第一节 植物产品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六、植物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第二节 植物产品安全生产原理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生态条件,1、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其质量指标及其数值高低因植物产品的类型而异。,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是植物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17、,产地环境灌溉水质量指标:PH值,COD,重金属(汞、镉、砷、铅、铬),化学农药,氟化物,氰化物,石油类,大肠菌群等。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重金属(汞、镉、砷、铅、铬、铜),化学农药等。,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等。,生态条件主要包括植被情况、生物群落组成等。即生物多样性丰富,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2、生态条件,培育健壮的植物是植物产品安全生产的核心。,第二节 植物产品安全生产原理 二、培育健壮的植物,1、因地制宜选用作物类型、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当地的环境生态条件和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适宜的作物类型;选用抗病、抗虫、抗倒伏、抗旱、耐湿、耐高温、耐
18、寒等抗逆性强的品种。,健康土壤首先,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符合相应的要求;其次,土壤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土壤生物活性高。,2、培育健康土壤,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等。,(1)水分和湿度 应该尽量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定量灌溉。,3、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在露地生产中,通过间作以及合理的株、行距配置等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温、光、气等环境条件。在保护地生产中,除了间作以及合理的株、行距配置等手段,还可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以便改善温、光、气等环境条件。,(2)温度、光照和通气等,病虫害发生后,应该遵循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
19、治为辅的原则,采用无公害农业或有机农业标准允许的药剂。,第二节 植物产品安全生产原理 三、具有合理有效的病虫草害控治技术,具有合理有效的病虫草害控治技术是植物产品安全生产的保证。,1、创造有利于保护害虫天敌和限制害虫的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生态条件的方法,为天敌筑剿;,创造寄居场所;,释放天敌。,2、物理防治,利用诱杀害虫的黄板或者黑光灯;利用臭氧发生器防病。杂草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也可覆盖黑色地膜。,3、生物防治,天敌:中华草玲、七星瓢虫防蚜虫,赤眼蜂防玉米螟。生物制剂:应用植物源杀虫剂如藜芦碱、印楝素等,微生物源杀虫剂如BT乳剂,农用抗菌素如链霉素、井岗霉素等防治病虫害。,4、合理施用
20、药剂,首先,选用符合无公害或有机农业要求的药剂;其次,根据标准要求用药(施用量、施用时间等),严格遵守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距收获的天数。,第三章 有机植物产品生产标准,第一节 有机生产基地的建立 第二节 作物种类和品种选择第三节 多样化种植与轮作第四节 施肥与土壤培肥 第五节 病虫草害控制第六节 其它生产技术第七节 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农场应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也可以是多个农户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户都愿意根据本标准开展生产,并且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一节 有机生产基地的建立 一、农场(基地)范围,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
21、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有充足的劳动力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第一节 有机生产基地的建立 二、产地环境要求,空气清新、无污染(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水源或水源周围不得有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 的规定);基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如果有机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第一节 有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标准化 农产品 质量 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