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脑血管疾病PPT课件.ppt
《内科脑血管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脑血管疾病PPT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一、概述二、TIA三、脑梗死四、脑出血五、珠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包括管腔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的任何损害等。脑卒中(stroke)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概 述概念,CVD是3大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120-219)/10万患病率:(500-740)/10万死亡率:(110-140)/10万/年幸存者:50%-70%遗留残疾,概 述流行病学,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概 述分类,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
2、血发作,慢性,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起自颈总动脉,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概 述脑部的血液供应,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概 述脑部的血液供应,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枕叶)、丘脑、脑干和小脑,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 Willis环,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有丰富的吻合支形成侧支循环,具有脑血流供应的代偿和调节作用,最重要的是脑底动脉(Willis环)。,概述脑血液循环调节,血液循环丰富,无能量储备自动调节分布不均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
3、损害的敏感性不同,概述脑血液循环调节,概 述病因,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概 述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最重要的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心脏病 糖尿病 颈动脉狭窄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脂血症 其他危险因素.肥胖、吸烟和酗酒、口服避 孕药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高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概 述预防,一级预防:对有脑卒中倾向,但尚无CVD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二级预防:对已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的个体再发脑卒中的预防。,预防措施:干预危险因素,TIA预防性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
4、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概念,脑动脉一过性缺血导致所支配区域脑组织发生短暂的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TIA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特级警报),TIA 病因及发病机制,脑血管狭窄 血流动力学因素 微栓塞 血液成分改变,临床特征,年龄特征中老年,发作性,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TIA 临床表现,TIA 颈内动脉系统,常见症状,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交叉瘫,Horner征 交叉瘫,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失语(主侧半球),患侧瞳孔缩小(一般约2mm,瞳 孔散大肌麻痹)、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轻度内陷(眼眶肌麻痹),可伴
5、患侧面部无汗。,Horner征典型表现为:,TIA 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症状:,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drop attack)双眼视力障碍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头CT或MRI颈动脉超声、TCDCTA、MRA和DSA,TIA 辅助检查,部分性癫痫梅尼埃病其它,诊断主要依靠病史,TIA 诊断及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目的,TIA 治疗,消除病因、减少和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常见类型: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 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6、,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病 例,赵XX,男性,6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5天来反复出现右侧上肢发作性无力2次,每次持续6-7分钟后即恢复正常。今晨7时起床入厕后回到床上小睡20分钟醒来后出现说话困难,右侧上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发病后无头痛呕吐。来诊时查体:血压170/100mmHg,神志清楚,听不懂医生问话也不能用口语表述交流,右侧鼻唇沟平坦,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明显牵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右侧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右侧偏身痛温觉迟钝。右侧Babinski征阳性。立即入院,急诊脑CT
7、报告未见异常。,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脑血栓形成概 述,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4/5颈内动脉系统,1/5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部位在脑A分叉和弯曲处,脑血栓形成病因,脑血栓形成病理生理,脑缺血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 梗塞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中心区周围存在的缺血边缘区。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时间窗:,缺血中心区,缺血半暗带,1 中老年,动脉硬化者,多伴有
8、高血压、冠心病2 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部份有TIA前驱症状。3 多在发病后1-3天达到高峰。4 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5 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一般特点:,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由于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出现相应动脉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1偏瘫2偏身感觉障碍3失语4偏盲5颈动脉搏动减弱,眼或颈部 血管杂音,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同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和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单眼一过性黑蒙颈动脉搏动减弱,三偏症状双眼凝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失语体象障碍,对侧偏瘫,下肢重尿失禁(旁中央小叶受损)精神障碍,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动脉
9、血栓形成,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对侧偏盲视幻觉、视物变形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失读症、命名性失语,脑神经受损表现锥体束征小脑症状眩晕、呕吐、意识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颅脑CT:24小时内可不显示变化,2448小时后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脑血栓形成辅助检查,MRI:显示病灶早,数小时内即有呈长T1,长T2信号。,脑血栓形成辅助检查,血管造影:DSA、CTA或MRA颈动脉超声TCD其他脑灌注成像技术(CBF测定):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栓形成辅助检查,(1)中老年患者。(2)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或病前可有反复的
10、TIA发作。(3)突然、安静状态下起病,-d达高峰(4)症状和体症归纳为某一脑动脉供血区的脑功能缺损,一般意识清楚。(5)CT或MRI发现梗死灶。,诊断要点,脑血栓形成诊断,鉴别诊断,脑出血,起病急骤,常有心脏病史一般缺血范围较宽,症状较重,颅内占位病变,脑血栓形成鉴别诊断,脑栓塞,急性期治疗原则,超早期,个体化治疗,对危险因素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脑血栓形成治疗,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维持呼吸道通畅 调控血压控制血糖 防止并发症:感染(肺部尿路),褥疮,深静脉血栓等。,脑血栓形成治疗,超早期溶栓治疗 目的:挽救缺血半暗带 发病6h以内 常用药物: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脑血管 疾病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