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金属矿床综合勘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ppt
《内生金属矿床综合勘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生金属矿床综合勘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矿床综合勘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矿产勘查的基本特征2.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地学原理数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技术原理3.矿产勘查的准则,1矿产勘查的基本特征,绪 目论 录,成矿学:矿床为什么产在这里?矿源?成矿过程?主要控矿因素是什么?矿产勘查学:矿床找矿标志?到那儿去找这类矿床?最有效的找矿方法技术?找矿效益和风险评估?,矿产勘查是根据局部信息推断整体特征的一项决策过程(1)多解性由于矿床形成过程的复杂性,矿床形成后变化的多样性,对矿床抽样性观察研究的不完整性以及当今科技水平的局限性等决定了人们对矿床成因认识的多解性。(2)间接性由于矿体大多埋藏于地下,出露地表部分十分有限,有时矿体完全隐伏于地下,
2、上面距地表覆盖有厚度不等的沉积盖层或其他地质体遮挡,对矿体的空间位置及其产状多以各种间接信息或有限的直接观测(如少量钻孔或坑道的揭露)进行间接性推断解释。(3)不确定性 由于矿床勘查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变化,例如政治、经济、市场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外进行风险勘探时这种人为因素有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 矿产勘查的基本特征,(4)风险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矿床勘查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而且是一项受概率法则支配的工作。人们不能准确预测矿产勘查的结果,而只能以一定的概率估计矿产勘查可能的结果。为了提高矿产勘查的成功概率,一方面需要对研究区进行详细的综合性地质调
3、查,根据综合信息筛选出最有利成矿的地段进行进一步的勘查工作,另一方面,就需要采用正确的勘查理论和方法,以合理布署勘查工作。,1矿产勘查的基本特征,绪 目论 录,2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地学原理,矿产勘查工作首先需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条件,因为“矿”仅是地质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工作中为了找到矿及查明矿,不可避免地要对有关的控矿因素,如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与成矿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学在对矿床本身特征进行研究时,要涉及到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等。矿床学因此,地学基础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二 目节 录,地学原理-基于板块构造 成矿学原理,洋壳结构(architec
4、ture)与矿产资源(1)0.4km厚,陆源和深海远洋沉积物;(2)12.5km厚,玄武质喷出与侵入岩;(3)深成侵入岩:分异玄武岩浆结晶而成。主要包括辉长岩、辉石岩与橄榄岩。以蛇绿岩套组合存在于弧后盆地,洋陆碰撞过程中被逆冲到大陆边缘。(4)矿产:(a)与洋中脊玄武岩结晶分异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b)Ni 和PGE矿床;(c)VMS矿床(Pb-Zn);(d)富Co锰结核等。,陆壳结构(architecture)与矿产资源(1)厚20-80km,平均厚度35-40km;(2)以Conrad不连续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层,上层(6km深)为硅铝质岩石(花岗岩至闪长岩)为主,下层(介于Conrad和M
5、ohorovicic discontinuities)不连续面以硅镁质岩石为主。事实上,其结构更为复杂,反映自3800Ma以来长期构造岩浆活动历史;(3)随深度地温梯度与压力梯度通常为25/km,30MPa/km。(4)矿产:(a)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b)钙长岩中的Ti矿床;(c)Cr-V-Pt-Cu-Ni组合矿床;(d)Sn-W-F-Nb-REE-P-U矿床。(5)I型花岗岩(准铝质,氧化环境,Fe2O3/FeO0.3,磁铁矿系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Cu-Mo-Au,Pb-Zn-Au-Ag(6)S型花岗岩(过铝质,还原环境,Fe2O3/FeO0.3,钛铁矿系列,更高的分异程度)
6、:石英二长岩-花岗岩;W-Sn,U-Th(Sn and W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trusion that are more highly fractionated than those containing Cu-Mo-Au)。,交代作用被认为是洋壳板片向下俯冲时,洋壳去水的产物,其产生的流体向上运移到上覆的地幔楔。被交代的橄榄岩相对未被交代的地幔富集两个数量级的贱金属与贵金属。Ladolam 金矿的研究得出3点结论:(a)交代作用和流体流是地幔部相容元素重新分布和富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b)部分熔融是地幔物质转移到地壳的主要过程;(c)继承
7、性是火成岩矿床成矿的关键,在相继的流体循环过程中有可能形成热液矿床。,两种不同背景的斑岩铜矿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与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矿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斑岩铜金矿带,碰撞与成矿,课题10,区域成矿原理-成矿系列,成矿系列综合信息预测的成矿学原理一成矿系列理论,即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联系的总和。空间上,矿床表现为地理上的分布规律(成矿区域);时间上,表现为地史上的分布规律(成矿时期);在矿质的分散聚集上,表现为矿床、矿体的形成分布规律和矿种及矿床的共生规律,即成矿系列。,不同的成矿系列受控于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变质成矿系列形成于以持续抬升运动为主的地台区,
8、沉积成矿系列则形成于以持续沉降运动为主的拗陷区。同一成矿系列的不同类型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亦有差异。如侵入岩金成矿系列的蚀变岩型金矿形成于较深的地质环境,控矿断裂通常为韧性剪切带,控矿岩体为交代型花岗岩;石英脉型金矿则形成于较浅的地质环境,控矿断裂通常为脆性破裂带,控矿岩体多为深熔型花岗岩。,区域成矿原理-成矿系列,同一矿种有不同的成矿系列,它们可能形成于同一成矿期,亦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成矿时代,但在空间上似乎受统一矿源制约,形成矿化集中区。鲁西金矿化集中区可初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金的变质成矿系列:分布于北西向隆起核部的出露基底区,矿化受太古宙含金绿岩带及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
9、。金的火山成矿系列:分布在发育于前寒武结晶基底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火山盆地的边部,矿化受长期复活的北西向基底断裂及次火山岩体控制,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金的侵入岩成矿系列:分布于隆起和盆地过渡区的隐伏基底,矿化受长期复活的北西向基底断裂和燕山晚期浅成斑状杂岩体控制,部分矿体赋存于深部绿岩带中。前寒武结晶基底及长期复活的基底断裂是该区金成矿的必要条件。这表明成矿矿源的统一性、成矿物质的继承性和成矿作用的叠加性。,鲁西地质矿产简图,地球化学原理元素丰度对资源特征的制约,图4-1 全球矿产资源与地壳元素丰度的关系(D.Rundqvist et al,2006),图4-1表明:一些低丰度元素(Au、Ag、P
10、GE、Cu、Pb、Zn、W、Mo、Sn、Sb、Ni、Cr等)和高丰度元素(Fe、Mn、Al等),其已发现矿床的资源量与元素的克拉克值成正比;即,元素地壳丰度越高,其在地壳中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概率越大。,地球化学原理元素丰度对资源特征的制约,目前,人类利用的元素近90余种。以0.1%为界限,可将它们划分为高丰度元素(0.1%)和低丰度元素(0.1%)。常见的高丰度有12种:O、Si、Al、Fe、Ca、Mg、Na、K、Ti、H、Mn和P,占地壳总重量的99.23%。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它们通常形成各种各样的造岩矿物分散在相应的岩石中,所以,亦被称为造岩元素。当它们相对集中富集时,就形成具有开采利用
11、价值的工业矿床。高丰度元素的资源量与品位是一种非线性关系。随着品位由低到高的变化,资源量显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目前,人们利用的是高品位部分,若工业品位下降,其金属量将有较大的增长。这表明这类元素的资源量就全球而言是乐观的,关键取决于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王世称等,1990)。,地球化学原理元素丰度对资源特征的制约,低丰度元素则有所不同。低丰度元素重量的总和仅约占地壳总重量的0.77%。这类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及不均匀的。在地质成矿作用过程中,近在地壳局部适宜的环境中高度富集形成工业矿床。低丰度元素的资源量与品位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关系,其图形具有双成分(双峰)分布模式;第一个成分分布
12、模式表明元素呈分散状态,第二个成分分布模式表明元素呈叠加富集矿化状态,且富集成矿部分的资源量仅占其元素地壳总量的极少部分。因此,即使开采利用技术得到改进、可利用资源品位下降,其资源增长量亦越来越小,且逐渐趋于零。这表明低丰度元素的资源潜力是有有限的。,地球化学原理地球化学异常类型及其组合评价准则,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上,不同类型的成矿系列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异常类型及异常元素组合。在鲁西地区,变质金成矿系列形成于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上,矿化受早元古代韧性剪切带控制,其地球化学异常为“面一线”叠加型,以发育金的高中温地球化学组合(Au-W-Mo-As+Au-Cu-Zn)异常为特征。侵入和火山金成矿
13、系列,以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为成矿地质背景,矿化分别受中酸性(或中偏碱性)浅成斑状侵入杂岩体和火山机构控制,其地球化学异常为“环一线”叠加型,以发育金的中低温地球化学组合(Au-Cu-Pb-Zn+Au-Ag-Sb)异常为特征。,地球化学原理地球化学异常类型及其组合评价准则,地球化学异常类型及其组合的地质演化矿产资源体是地质作用长期继承、发展、演化的产物。如鲁西不同类型的金成矿系列正是在太古宙含金绿岩带的基础上,自变质成矿作用向岩浆成矿作用演化的结果。其地球化学异常类型亦由“面-线”叠加向“环-线”叠加演化,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亦由“高-中温型”向“中-低温型”转变,这反映了金的成矿由“层-裂”控
14、型向“岩-裂”控型转变。从地质演化的角度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是定性评价异常的重要原则,异常的定性评价是其定量评价的前提。,地球化学原理-异常分带原理,(1)控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把对成矿具有某种控制作用的地质体(地层或岩体)称为控矿地质背景或成矿地质背景。这种地质背景通常具有成矿元素(或其伴生元素)的高丰度。鲁西太古宙含金绿岩带除富含Au(12.5510-9)外,亦富集Cr(115510-6)、Co(18410-6)、Ni(49410-6)、V(10310-6)等铁族元素(上述元素的区域背景为:Au:1.5410-9、Cr:71810-6、Co:12810-6、N
15、j:32510-6、V:8710-6),从而构成了上述元素呈面形分布的低缓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或高背景带)。,地球化学原理-异常分带原理,(1)控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通常环绕岩体形成Au、Cu、Pb、Zn、Ag、Sb等元素的环形地球化学异常,发育金的火山岩成矿系列的火山岩盆地的边缘亦断续分布有Au、Cu和Ag的异常;控矿断裂则往往发育金的线形异常。,地球化学原理异常分带原理1 成矿成晕元素原生异常圈定方法,1.从199件钻孔样品中,选择60件样品元素数据作为背景数据,用于计算元素原生晕分带参数:均值:离差:异常下限Ca-2Ca 2Ca-4Ca4Ca-Max(外带)(中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矿床 综合 勘查 基本原理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