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交通安全条例.ppt
《内河交通安全条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河交通安全条例.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7月12日,条例基本概况,年月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共11章95条。分别为: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船舶、浮动设施和人员 第三章 航行、停泊和作业;第四章 危险货物监管 第五章 渡口管理;第六章 通航保障 第七章 救助;第八章 事故调查处理;第九章 监督检查;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条例修订背景之一,内河水上交通事故频发,损失严重 2001年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645起,死亡490人,沉船290艘,直接经济损失16472.27万元;其中内河交通事故就达525起,死亡336人,沉船155艘,直接经
2、济损失4072.21万元。重大、特大事故屡屡发生,造成极坏社会影响,典型代表:2000年6月22日四川合江县“榕建”客渡轮触礁事故,造成221人全部落水,130人死亡的特大悲剧。,条例修订背景之二,原条例迫切需要修改 原条例中对港航监督机构即海事管理机构的职责作了规定,而对地方人民政府、船舶和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的安全管理责任以及船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和要求等,没有规定或规定得过于原则,实践中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情况,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难以打到应当承担责任的管理部门。原条例对执法机关的职权规定比较具体,但对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规定得过于原则,尤其是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
3、责任。原条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行政管理措施不完善。,新条例与旧条例比较,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船舶和浮动设施所有人、经营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了船员的任职资格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技术条件补充规定了船舶、浮动设施经营人的行为规范明确并加重了海事管理机构的责任完善了行政管理措施,加大了处罚力度,条例具体条文解析,第一章 总则本章共5条。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管理原则、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职责,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内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立法目的主要有三个: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 维护内河交通秩序 保障人民群
4、众生命财产安全没有明确立法依据,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适用对象: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它 从事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船舶、浮动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船员;作业人员;危险货物装卸的码头或泊位经营人;渡口经营人和渡口工作人员;与通航保障有关的单位或个人;与救助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与事故调查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释义 适用事项:从事航行、停
5、泊和作业以及其它与内河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反之,未从事参加这些活动的,则不必遵守条例的规定。适用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及其岸线。条例也适用于国境界河和多国河流、湖泊的中国管辖水域,但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协议有不同规定的,按协议执行。国境界河:流经两个国境的河流;多国河流、湖泊:毗邻两国或者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河流、湖泊。,第三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释义 本条是关于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原则的规定.主要包括三项原则: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第二,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第三,保障内河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
6、原则,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国内河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在中央管理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其他水域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释义 本条是关于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的规定。我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分工,交通部定位:作为国务院负责交通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对全国内河交通安全负行业管理责任。具体职责包括:一是贯彻执行
7、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二是组织、协调和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的专项治理和安全大检查活动;三是负责起草实施本条例及其它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分工,海事管理机构 定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交通部的“三定方案”明确赋予的、代表国家行使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机关。职责: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对内河交通安全的行业领导下,依据本条例及其他水上交通安全行政法规,负责全国的内河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分工,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定位:对内河交通安全负行业管理责任:一是宣传、贯彻、执行国务院、交通部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和
8、决定;二是组织协调和落实水上交通综合治理 三是受地方人大或政府的委托,起草涉及内河交通安全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中央海事机构与地方海事机构,海事业务上的垂直领导关系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对全国水上安全监督实行业务领导,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必须服从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的业务领导,不得划水为牢,为自为政,实行封闭管理。中央海事机构管辖水域:一是沿海海域和港口(包括岛屿);二是对外开放水域;三是主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港口。地方海事机构管辖水域: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水域。,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
9、河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释义本条是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责及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规定。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全国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当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要本地区、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做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二)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三)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四)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释义 一、签订责任书(乡镇政府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船主,渡
10、口管理单位与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船舶与船员)二、专人人员必须专职不得兼职,机构、经费和人员是执法活动的基本保证。三、乡镇人民政府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法律、法规、规章是狭义的。四、经营人:经营船舶的单位或个人,包括船舶管理人。,第二章船舶、浮动设施和船员,本章明确了船舶航行、浮动设施从事有关活动应具备的条件,船员任职要求,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安全管理责任,船舶强制保险的要求;以及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冒用船舶、船员证书证件,禁止无证船员上岗等规定。,第六条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
11、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释义 本条规定了船舶在安全航行方面应当具备的静态的适航基本条件,包括船舶检验、船舶登记、船员配备和航行资料四方面 航行资料包括:表明当时最新并有效的航道、锚地、航路、水深、航标、水文、碍航物、码头等情况的图书;海事机构发布的航行通(警)告,避碰规则和航行规定,货物配载、系固和作业有关资料。,第七条浮动设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有关活动:(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登记证书;(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掌握水上交通安全
12、技能的船员。与第六条类似。,第八条船舶、浮动设施应当保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从事有关活动的状态。船舶、浮动设施的配载和系固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解析 本条规定了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及其船员,在保持船舶、浮动设施在合法、安全航行和作业的静态基本条件方面的责任、义务和要求。海事机构责任:监督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保证船舶、浮动设施在投入航行、停泊、作业的初始状态符合安全、适航的基本条件。船舶、设施营运中的安全、适航,必须由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和船员通过规范的操纵和作业、正常的维护和保养、安全值班和良好的管理予以保持。,第九条船员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和载运
13、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还应当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方可担任船员职务。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船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解析本条对船员任职作了基本规定,明确了船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证件后,方能上船担任相应职务。同时对船员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履行法定职责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船员的适任证书、证件包括:一是经船员注册,海事机构签发船员服务簿;二是经培训合格,签发相应的船员专业、特殊培训合格证书;三是经适任考试和资格审核合格,签发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第十条船
14、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对船舶、浮动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不得聘用无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担任船员;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解析 本条规定了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对其拥有或经营、管理的船舶、设施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责任。其安全管理责任属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包括陆上和船舶、设施两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二是向工作人员及船员宣传安全知识,提供安全培训;三是按规定建造、维修、检验和维护,使船舶处于安全适航状态;四是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和措施并定期演练;五是不聘用无证人员担任船员
15、。,第十一条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根据船舶、浮动设施的技术性能、船员状况、水域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调度船舶或者使用浮动设施。解析 本条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对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合理调度船舶提出明确要求。调度船舶应考虑的因素:一是船舶、设施功能性能和局限性,如承载能力、强度、稳性,消防设备、救生设备等;二是船员安全知识、技能和应变能力,特别是个人消防、急救、求生、救生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水域条件,特别是水深和通航密度、水上水下障碍物、航标、通信和救助条件等;四是水文气象条件,特别是水流湍急水域、季节性天气等。,第十二条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沉船打捞责任的保险
16、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取得相应的保险文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并随船携带其副本。解析本条规定了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当承担的船舶强制保险责任。船舶强制保险两种:一是船舶污染损害责任险,主要适用于运输原油和部分污染性较大的石油、化工制品的一定吨位的船舶;船舶污染损害责任由所有人承担,其它人员依照与所有人签订的合同承担责任;二是沉船打捞责任险,主要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船舶,沉船打捞责任由沉船所有人承担,其它人依合同承担责任。载体形式:一是保险文书(投保并出具);二是财务担保文书(合法的金融机构)。随船携带,第十三条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冒用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
17、、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解析冒用:一是冒名使用他人证书的行为;二以假证书冒充有效证书的行为其它适任证件:如船员服务簿、船员培训合格证等法律用语的区别:严禁、禁止、不得、不能,第三章航行、停泊和作业,本章共十六条,主要是对船舶的标识、了望、安全航速、航行原则及避让原则、强制引航、载客载货、载运或拖带特种物体、停泊以及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和水上作业活动等作了规定,第十四条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按照国家规定应当报废的船舶、浮动设施,不得航行或者作业。解析一、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悬挂国旗,但遇有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国旗。内河通航水域航行的外国籍船舶也应悬挂中国国旗。船
18、舶悬挂国旗早晨升起,今晚降下。国旗应整洁、不得破损、污损、褪色或不合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船舶升挂国旗管理办法二、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标船名、船籍港、载重线:船舶登记条例船首两舷和船尾标明船名;船尾船名下方标明船籍港;船名、船籍港下方标明汉语拼音;船舶中部两舷标明载重线;船艏和船尾两舷标吃水标尺三无船舶三、内河运输船舶强制报废: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1)船龄25年以上的高速客船;(2)船龄30年以上的客滚船、客货船、客渡船、客货渡船、旅游船、客船;(3)船龄31年以上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4)船龄33年以上的散货船、矿砂船;(5)船龄35年以上的滚装船、散装水泥船等,第十五条船
19、舶在内河航行,应当保持了望,注意观察,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船舶安全航速应当根据能见度、通航密度、船舶操纵性能和风、浪、水流、航路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主要因素决定。使用雷达的船舶,还应当考虑雷达设备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船舶在限制航速的区域和汛期高水位期间,应当按照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航速航行。解析本条是关于船舶在内河航行了望及航速的规定。了望:应是全面的和尽可能的(听觉、使用一切有效手段)必须连续、不间断;必须有效(以便充分估计和判断)内河航行应用安全航速。安全航速取决于以下因素:能见度;通航密度;船舶操纵性能;风、浪和水流;航路状况;周围环境;限制航速的区域:港区、桥区、坝区、通航密集区、施工区
20、交通管理等,第十六条船舶在内河航行时,上行船舶应当沿缓流或者航路一侧航行,下行船舶应当沿主流或者航路中间航行;在潮流河段、湖泊、水库、平流区域,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路航行。解析本条是关于船舶航行原则的规定潮流河段:指海事管理机构划定并公布的受潮夕影响明显的河段。潮流河段一般地处河流入海口附近,水域比较开阔。尽可能:指船舶应该做到和可能做到的,就必须努力做到。,第十七条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谨慎驾驶,保障安全;对来船动态不明、声号不统一或者遇有紧迫情况时,应当减速、停车或者倒车,防止碰撞。船舶相遇,各方应当注意避让。按照船舶航行规则应当让路的船舶,必须主动避让被让路船舶;被让路船舶应当注意
21、让路船舶的行动,并适时采取措施,协助避让。船舶避让时,各方避让意图经统一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避让行动。船舶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的具体规则,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定。解析本条是关于船舶避让原则的规定;第四款属于授权性条款。有关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的要求比较多且很具体,本条例是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的“母法”,不宜作具体规定。故授权交通部制定。内河避碰规则,第十八条船舶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解析 船舶签证:形式审查,即对船舶提交的文书和资料的形式审查,确认船舶是否满足安全航行条件,以上为依据,决定是否准允船舶进出港口。签证船舶:国内航行船舶(含中国籍航行香港、澳门5
22、00总吨以下机动船舶及各种非机动运输船舶)办理进出口岸手续船舶:进出内河口岸的外国籍船舶;航行国际航线的中国籍船舶;航行香港、澳门500总吨以上机动船舶,第十九条下列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一)外国籍船舶;(二)1000总吨以上的海上机动船舶,但船长驾驶同一类型的海上机动船舶在同一内河通航水域航行与上一航次间隔2个月以内的除外;(三)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船舶;(四)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申请引航的客船、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解析航行:是广义的,包括航行、靠离泊和移泊。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制度,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和认可的一种引航制度;第四项授权性条款,但目前交通部仍未明确哪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河 交通安全 条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