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ppt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教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从清代人的“六养”说起,养生之道,贵在有常,清代人有“六养”的养生大旨。六养:“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这是说要多接触大自然,颐养性情以使耳聪目明,步履矫健。同时也告诉我们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养生的密切关系,也告诉我们,山水旅游对养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提要:,一、道教之源老庄哲学二、道教发展简史和宗派三、道教的核心信仰与神灵谱系四、道教养生文化五、道教的养生方技,一.道教发展简史,道家与道教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道教的兴盛道教的衰落,道家与道教,道家与道教不能等同,但两者
2、之间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家的养生方术、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崇拜活动,是道教宗教神学、修炼方术和宗教仪式的三个主要来源。,太平道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后汉书襄楷传,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诸方一时俱起,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
3、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皇甫嵩传,道教的兴盛及衰落,隋唐北宋时期,由于阶层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近代,由于新文化思想的兴起,西欧近代科技的传入,基督教的兴起,使道教这种古老的宗教意识受到极大冲击,道教的发展终于出现了不可挽救的衰落现象。,成玄英 成玄英字子实,生卒年不详,为唐太宗至高宗时人。他的著作很多,据新唐书艺文志载,传世的著作有老子注、庄子疏。庄子疏收入道藏中,清人郭庆藩著庄子集释中,录有成玄英疏全文。老子注久已佚失,近人蒙文通从道藏中辑出其佚文,题为成玄英老子义疏。,五斗米道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
4、,出五斗米,故世号称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疾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三国志张鲁传,二、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基本信仰:主张在世俗生活中以道教教义建立一外理想王国,人人安居乐业,尽其天年,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疾病与此并行的另一种理想境界叫“仙境”,得道成仙可以超脱世俗,不为物累,长生不死,住在洞天福地,过的是仙人生活。基本教义:(一)崇“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槽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
5、之元”。道是万物之母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二)崇奉“三清”,“三清”是由“道”人格化的尊神,即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老子)他们分别居于三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三清境: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他们统御诸天神灵,为神王之宗,飞仙之祖,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三)追求长生成仙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主张乐生,重生,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鼓励人们尽可以颐养天年,最高境界就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达此境界的方法就是修炼: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房中、辟谷。(四)天道循环,势恶承负。道教认为前人的过失由后人来承受,前人惹祸,后人遭殃,三、道教的两大流派,全真道正一道,全真道,金初创
6、立的道教宗派,主要创派人为王重阳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修行方法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有一套严格的清规戒律元代,全真道有七个支派,长春子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最大,正一道,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三山符箓指江南的龙虎山、闔皂山和茅山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不如全真道严格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多属全真派,正一派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四、道教的重要历史人物,张陵葛洪陶弘景吕洞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生于公元284年(晋武帝太康五年),卒于公 元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年八十一;一说生于公元283年(
7、晋武帝太康四年),卒于公 元343年(晋康帝建元六年),年六十一。葛洪生于一个笃信道教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葛系是三国时孙吴的大鸿胪,父葛悌是西晋的邵陵太守,叔祖父葛玄则是三国时著名的道教徒。,葛洪的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道教理论和道术;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属儒家,是政治伦理方面的著作。此外,葛洪尚有神仙传、枕中书、隐逸传,以及 有关医药等方面的著作多种。,抱朴子,陶弘景,陶弘景,南朝梁代人,生于公元456年(刘宋孝建三年),死于公元536年(梁大同二年)。他是一位与国家政治有着密切联系的道士。他在梁武帝肖衍夺取齐王
8、朝政权时,曾派弟子向肖衍进表支持,表中援引图谶,说明天下必归梁,得到肖衍的赏识。梁武帝接位后,每逢国家有征讨大事时,常派人去茅山向陶弘景咨询,因而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见南史陶弘景传)。,他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在茅山道观中,建有佛、道二堂,提倡佛、道双修。他在真灵位业图一书中,按照儒家所倡导的世俗社会的等级秩序,建构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他说:“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万。”陶弘景还在真诰一书中,构建了一套所谓“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甄命援第一),即道生元气生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想。,“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
9、之名。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老子一章疏)“夫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以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者也。”(老子一章疏),王玄览 王玄览原名晖,生于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死于公元697年(武周神功元年),年七十二。他的主要著作有玄珠录。在王
10、玄览看来,这个不生不灭、万物众生的本体“道”,并不在人心之外,而就是人心中具有的“道性”。修道不应外求,而应当内求。所以,他所讲的“道”生万物,也就是“心”生万物。他说:“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也无,空有当何在?是故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字子微,生于公元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死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八十九。他是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四传弟子(陶传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马承祯)。他的主要著作有坐忘论等。司马承祯在道教中,不注重炼丹、服食、变化等道术,而提倡静修正心。“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生 文化 生态旅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