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实用技术讲座.ppt
《养猪实用技术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实用技术讲座.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养猪实用技术讲座,前言 我省养猪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生产现状据省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全省生猪存栏2975.21万头,较2002年生猪存栏2882.96万头,增加92.25万头,增加3.20%;出栏商品猪4016.16万头,出栏率134.99;较2002年出栏商品猪3803.18万头、出栏率131.92,分别增加212.98万头和3.07个百分点。猪肉产量332.64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662.11万吨的50.24%。,1.领导重视,政策配套,措施得力2.生产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专业)化养殖迅速发展3.产业化生产经营步伐加快4.科技水平日益提高5.依法治牧,规范管理6.多种形式并存
2、,促进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1.养猪形势起伏波动,经济效益高低不匀 2.缺乏省内当家瘦肉型猪种3.多方自行引种,种猪质量难以保证,入世对我省养猪业的影响发展机遇饲料价格低,来源广 如,玉米国际市场价格比国内市场价格低6O左右。猪肉产品价格高,销路广阔 国内市场的肉类产品除禽肉外,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 60。,严峻挑战饲养规模小、品种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疫病较多,污染严重,猪肉产品质量较差 猪产品加工水平低市场前景1.国际市场空间巨大2.国内消费日益提高,发展趋势及措施1.推行规模化、标准化饲养2.采用先进养猪生产新技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网床育仔,早期断奶,全价营养等)3.加
3、强重大疫病的快速监测、控制,防治技术及猪舍建筑、环境控制、粪尿处理与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4.培育优质瘦肉猪,生产安全(标准化饲养、环境控制、用药规范等)优质猪肉产品国内养猪专家提出优质猪肉的指标是:肉色鲜红,评分34分级;PH值6.06.7;系水力70%;嫩度6千克。要使山东的猪肉产品达到优质猪肉标准,首先要培育优质瘦肉猪。优质瘦肉型猪的指标是:20100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料重比2.8:1以下;瘦肉率65%以上。肉色,PH值正常,无药物残留,肌内脂肪含量 2%以上。5.提高猪肉产品加工水平,第一讲 猪的经济类型,瘦肉型 胴体膘薄、脂少、瘦肉多。外形特征:细长,四肢较高,前后躯发
4、育良好,背宽腹平,肌肉丰满;体长一般大于胸围1520厘米,胴体背膘厚3.5厘米以下,瘦肉率达55以上。,脂肪型 胴体膘厚、脂多、瘦肉少。外形特征:短圆,四肢细短,肥满,下颌沉垂多肉,背腰宽广,臀部宽平而厚,体长与胸围大致相等甚至小于胸围。胴体背膘厚在45厘米以上,胴体瘦肉率仅占30,肥肉却占胴体的50。,兼用型 生产瘦肉和脂肪的能力相近,胴体中瘦肉和肥肉的数量相差不多。其外形特征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之间,胴体背膘厚在4厘米左右,瘦肉和脂肪各占胴体重的4045。,第二讲 瘦肉猪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优良品种,瘦肉型猪基本特征生产特点瘦肉型猪主要优良品种(系),瘦肉型猪基本特征瘦肉型猪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5、1.外形特征 瘦肉型猪的外形特征一般是,头小清秀,脸面平直,体躯较长,体长一般大于胸围1520厘米。四肢较高,背宽腹平,前后躯发育良好,肌肉丰满。,瘦肉型猪基本特征2.胴体特征 瘦肉型育肥猪屠宰后。屠宰率一般达7476,胴体背膘厚在3.5厘米以下,有的仅有2.02.5厘米,甚至更低。分割剥离皮、骨、肉、脂后,瘦肉率达58以上,高的达6065,甚至还高。,生产特点1.生长快、耗料少 瘦肉型猪生长快、耗料少。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每千克增重约需精料2.83.0千克,比一般肥猪节省饲料0.30.5千克。,生产特点2.瘦肉多瘦肉型猪沉积瘦肉的能力强,转化瘦肉的效率比脂肪型猪大1倍左右。,生产特点3.经济
6、效益高 饲养一头杂交商品瘦肉猪与一头相同体重的一般肥猪相比,每头肥猪可增收80100元。,瘦肉型猪主要优良品种(系)1.瘦肉型引进猪种(系)大约克猪 又称大白猪、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瘦肉型猪种。主要优点是,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强,产仔较多,体质健壮,瘦肉率高,外貌特征是,全身被毛白色(允许额部有小块黑斑),头颈比较瘦长,额部宽广,有的面部微凹,耳中等大小、直立,体格大,背宽腹平,躯干宽广直长,大腿丰满,四肢高而结实。瘦肉率达6365。,我省从1979年开始引进大约克猪进行瘦肉型猪。以后省内多家种猪场分别主要从国内、也有的从国外直接引进大约克猪。多年的
7、饲养实践证明,大约克猪适合山东的气候条件,各项生产性能都达到较高水平。利用大约克猪作父本与地方猪种杂交,效果明显。主要是用作二元杂交的父本。大约克猪还可用作“洋三元”商品杂交猪的母本,即用长白公猪配大约克母猪,生产的“长大”一代杂种母猪再用社洛克公猪交配,繁殖“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水平和瘦肉率都高。,长白猪 原名兰德瑞斯,产于丹麦。由于体型长,毛色全白,故称长白猪。长白猪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分布较广的瘦肉型猪种之一。主要优点是,产仔数较多,生长快、耗料少、瘦肉率高。外貌特征是,全身被毛白色,背腰特长,脊椎骨比其它品种多13枚。头小清秀,额面平直。耳长大向前倾耷,前躯浅狭,腹线平直而不松
8、弛。后躯肌肉发达,臀部丰满,骨细皮薄。瘦肉率达6065。,我省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引进过长白猪。70年代末期以后,省内多家种猪场先后引进多个国家的长白猪。长白猪是引进猪种中肉质较差的一个猪种。利用长白猪作父本与地方猪种杂交,效果也很好。主要是用作二元杂交的父本。长白猪也可用做三元杂交的父本。长白猪还可用作“洋三元”商品猪的母本,即用大约克公猪配长白母猪,生产的“大长”一代杂种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交配,繁殖“杜大长”三元杂交商品猪。,杜洛克猪 又称“红毛猪”,原产于美国。主要优点是,性情温顺,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外貌特征是,被毛红色,变异范围由金黄色到深红色。皮肤上可能
9、出现小的黑色斑点,但是大的斑点、黑色和白色则不允许。头较小而清秀,颜面稍凹,嘴短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顿。身腰较长,脊背微弓,前胸宽而深,后躯肌肉丰满,四肢健壮结实。瘦肉率达6063。,杜洛克猪引入我国历史比较早。但瘦肉型社洛克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首次送给我国瘦肉型杜洛克种猪一对,饲养在河南息县外贸饲养场。后来又先后从英国、日本、匈牙利等国引入。山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杜洛克猪。杜洛克猪是引进猪种中肉质最好,尤其是肌内脂肪含量最高的一个猪种。杜洛克猪主要用作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如“杜长大”杂交模式,其终端父本即为杜洛克猪。,汉普夏猪 又称“银带猪”,原产于美国。主要优点是,瘦
10、肉率高、背膘薄、眼肌面积大。外貌特征是,被毛黑色,肩颈接合部有一白带(包括肩和前肢,白带宽度不能超过体长的四分之一),嘴较长直,耳中等大小、略向上倾,体躯较长,背腰呈微弓型,肌肉发达,四肢健壮。瘦肉率63%左右。我省引进汉普夏猪时间较晚,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引入,分布点较少。汉普夏猪用作二元杂交的父本和三元杂交父本,生产性能较好。,皮特兰猪 皮特兰猪又称“花斑猪”,原产比利时。突出特点是,背膘薄,瘦肉率高。外貌特征是,毛色灰白,体躯夹有黑斑,故称“花斑猪”,耳中等大小,微向前倾,个矮,背宽,前后躯肌肉特发达。该猪种引进我国时间较短,山东是1996由北京引进。瘦肉率高达69左右。皮特兰
11、猪的肉质在引进猪种中品质最次,且应激敏感基因阳性率最高。皮持兰猪的杂交母猪一般不留作种用。但用“杜皮”配套系公猪作种,是合理利用皮特兰猪的一个途径。,2.省内培育的瘦肉型(合成)母系猪 90年代,山东培育成功以下四个母本合成系。烟台猪合成系 莱州市畜牧兽医站从1990年开始,以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已选育7个世代的烟台黑猪为基础,引用长白猪和斯格猪杂交培育而成。这个母系毛色全白,耳中等大稍前倾,体态清秀,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腹不下垂,臀部肌肉丰满,四肢强健。经测定,肥育猪日增重723克,料重比2.77:1,瘦肉率61.04。,胜利白猪系 胜利油田农业总公司从1990年开始,以大约克猪莱芜猪的二元杂
12、种母猪为基础,用法系、加系大约克猪杂交培育而成。这个母系皮毛全白,头略大,颜面微凹,耳直立,背宽直,体躯丰满,四肢健壮。经测定,肥育猪日增重722克,料重比3.02;1,瘦肉率61.10。,里岔黑猪瘦肉系 胶州市里岔黑猪育种中心,从1991年开始,以体躯长、生长快、瘦肉率较高的里岔黑猪为基础,引用杜洛克猪杂交培育而成。这个母系皮毛黑色,头长短适中,颜面清秀,耳稍前倾,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四肢强壮。经测定,肥育猪日增重774克,料重比2.84:1,瘦肉率57.14。,莱芜猪合成系 莱芜市畜牧局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以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的莱芜猪为基础,引用大约克猪杂交培育,现已基本
13、育成。这个母系皮毛黑色,头脸长直,耳大下垂,颈背腰结合良好,背线平直,腹大但不下垂,臀部较丰满。经测定,肥育猪日增重580克,料重比3.35:1,瘦肉率52.71。,猪群的生产水平和胴体瘦肉率的高低,是由猪种的遗传基础和饲养环境共同决定的。遗传基础包括猪的品种质量和杂交组合的配制;环境包括饲料营养水平、饲养方法和猪舍小气候等,二者协同作用,才能实现预期的育肥指标和胴体品质。由于胴体品质属高遗传力性状,相对而言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选用瘦肉率高的优良猪种(品系)及其杂交组合,是实现高效瘦肉猪生产的前提与基础。,第三讲 瘦肉猪育种与经济杂交,猪育种的遗传学基础知识,1.遗传与变异在猪的育种实践中
14、,经常看到同一品种的公、母猪交配后所产后代其外貌特征同其亲代相同。这种子代与亲代的相似性,在育种学上称为遗传。但是也会发现即便是同一品种公、母猪交配所产的同窝仔猪个体之间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也不完全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子代与亲代的变异性,在育种学上称为变异。,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统一的生命现象,通过遗传,一个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使品种能够得到保存和发展。但是,任何一个品种的相似性和稳定性都是相对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是有条件的。而变异则是普遍存在和经常发生的,大同之中有小异,稳定之中有变异,这种变异是绝对的。通过变异又可在同一品种之内产生一些新的性状,所以在猪的育种工作中,遗传是相对的静止,变
15、异则是绝对的变动。,猪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的表现是受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品种的育肥猪在不同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其增重效果不一样。而不同品种的育肥猪在同一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其增重效果可能非常相近,但也不完全相同。瘦肉型猪在饲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较地方猪种育肥效果好,而在饲养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未必比地方猪种表现好。这些现象表明,猪的某些性状是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制约的。环境条件是遗传和变异的外因,它通过遗传物质(内因)而起作用。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而由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2.猪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猪的毛色有黑色、白色、红色、花斑色之分。
16、耳型有大、小、立耳、垂耳之分等等。这些性状通常是由少数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影响。个体之间只存在质量上的差异,这类性状称为质量性状。猪的产仔数有多有少,增重速度有快有慢,体型有长有短。这类性状可以度量,这类性状称为数量性状。,3.遗传力度量猪的某一数量性状表现型的变异受遗传部分影响的数值称为遗传力,也就是猪把数量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能力。遗传力采用01(0100)之间的数值表示,当遗传力为0时,表示该性状的个体间差异与遗传毫无关系,产生差异的原因完全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所致。反之,当遗传力为1时,说明个体的差异完全由于遗传的不同所致,与环境无关。,表2-1猪的主要经济形状遗传力,瘦肉猪的纯种繁育1.选
17、种方法一是个体选择法。就是根据种猪本身的一个或几个性状表型值进行选择,从而判定该个体的种用价值。,二是系谱选择法。就是根据祖先(如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生产性能的表型值进行选择。通过系谱审查,比较不同祖先的优劣来判定某一个体的种用价值。三是同胞选择法。,三是根据同胞兄妹(同父同母)或半同胞兄妹(同母异父)的平均表型值进行选择,从而判定某一个体的种用价值。四是后裔测定法。是指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根据被选择的种猪子女的平均成绩作为该个体的鉴定依据,从而判定其种用价值。五是合并选择法。是根据个体本身表型值及该个体亲属表型值进行选择,以所得各项评分的总和来判定该个体的种用价值。,2.种公
18、、母猪的选择种公猪的选择对种公猪要求外貌特征符合本品种特征。体质结实,动作灵活,前躯宽深,背腰平直,腹不下垂,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两侧睾丸大而匀称,性欲旺盛。有条件时要做精液品质检查。,种母猪的选择对种母猪要求外貌特征符合本品种特征。双亲繁殖性能优良(如产仔多、仔猪断奶体重大、哺育率高等),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后躯发育良好,后档宽,腹大而不下垂。乳头发育良好,排列整齐,无瞎、小、凹陷、内翻乳头,有效乳头不少于6-7对。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经济杂交 杂交在养猪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杂交的目的不同,杂交可分为育成杂交、改良杂交和经济杂交。在商品瘦肉猪生产中主要采用经济杂交。,1.经济杂交的
19、概念猪的不同品种之间的相互交配叫杂交。利用引进国外瘦肉型猪种公猪作父本与国内地方猪种母猪杂交叫正交;如果用国内地方猪种的公猪作父本,与引进国外瘦肉型猪种母猪交配叫反交。在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是正交。实践证明,无论两品种杂交或三品种杂交,杂交商品猪的瘦肉率、日增重、饲料报酬都有明显提高。,2.杂种优势及其利用所谓杂种优势,就是在不同品种之间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平均值超过父母双亲平均值的部分。在经济杂交过程中,杂种优势在猪的不同形状上表现程度也不一样。实践证明,如猪的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成活率等性状,在杂交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猪的增重速度、饲料报酬等性状,其杂种优势中等;猪的
20、产肉率、肉质品质等性状,其杂种优势较弱。,3.杂交亲本的选择母本要选择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母性好的地方良种猪,如山东的莱芜猪、沂蒙黑猪、里岔黑猪等均为优良的杂交母本种。父本要选择生长快、耗料少、瘦肉率高的猪种。如引进的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瘦肉型猪种均为优良的杂交父本种。,4.杂交方式的选择猪的经济杂交方式较多,有两品种杂交、三品种杂交以及多品种杂交等。但常用的杂交方式是两品种杂交和三品种杂交,因为这种杂交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又能取得较强的杂种优势。两品种杂交(又称二元杂交或一次杂交)。三品种杂交(又称三元杂交或二次杂交)。,5.猪经济杂交中应注
21、意的问题 我省大多数地方猪种均有繁殖力高、母性好、耐粗好喂、抗病力强的特点。但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而引进国外瘦肉型猪种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的优点,但其繁殖性能及适应性均不如地方猪种。因此,以省内地方猪种为母本,引进瘦肉型猪种为父本,这样生产的商品杂交猪既保持了母本猪种高繁殖力的优点,又能达到增重快、瘦肉率高的目的。,开展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要根据当地猪种条件、技术力量和市场需要确定。在经济杂交中不要片面追求提高瘦肉率,要兼顾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肉品品质以及繁殖性能等各项指标。,第四讲 瘦肉猪高产繁殖技术,瘦肉猪虽具有生长快、耗料少、瘦肉率高的优点,但其繁殖性能不如地方猪种。因此,必须采用先
22、进繁殖技术,提高瘦肉猪的繁殖生产水平。,性成熟与初配年龄 瘦肉猪性成熟较晚,公猪一般在6月龄以后性机能开始活动,母猪开始有发情表现(地方猪种性成熟较早,公猪在34月龄性机能就开始活动,睾丸开始产生精子;母猪有发情表现)。公猪性成熟后,还不能用来参加配种,因为此时猪体还在生长发育。若配种过早,不仅直接影响公猪本身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早衰,缩短其利用年限;,母猪也不宜早配,即便是早配怀孕,也产仔少、产弱仔,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发生难产,并且也影响泌乳育仔和本身发育。配种过晚,公猪会骚动不安,性机能亢进而引起自淫恶癖;母猪则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瘦肉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是:
23、公猪1012月龄,体重100120千克;母猪810月龄,体重90110千克。,发情与配种 1.发情征状与配种适期 母猪达性成熟后即出现发情征状。性成熟后的第一次发情称为初情期,初情期不能配种。当初情期过后,随着母猪日龄和体重的增长,达到或接近适宜的初年龄和体重再次发情时,即可参加配种。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瘦肉猪母猪的发情周期为1823天,平均2l天。持续期般34天,初产母猪发情略长于经产母猪。母猪发情期根据其表现分前、中、后三期。,前期:母猪食欲减退,精神不安。外阴潮红、稍胀大,阴门内黏膜呈淡红色、流出白色透明黏液。这时饲养人员进圈欲靠近母猪,母猪则远离,若赶公猪试情(配种),拒绝公猪爬跨。
24、此段时间约持续1天左右。中期:食欲逐渐减少,甚至不食,精神不安。外阴大如核桃形,阴门内黏膜潮红、粘液外溢,阴户掀动,频频排尿。这时饲养员进圈,母猪主动靠近,用手按压母猪腰背,呆立不动;若赶公猪配种,允许公猪爬跨。此段时间约持续l2天。,后期:食欲逐渐恢复,精神恢复正常。外阴逐渐收缩,阴门内黏膜呈淡黄色,如果赶公猪配种,不再让公猪爬跨。此段时间约持续l2天。母猪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中期。但因年龄不同其发情持续时间长短而不同。老龄母猪发情持续期较短,配种时间要适当提前,最好在发情的当天开始配种;初配母猪发情持续期稍长,可适当晚配,在发情后的第3天配种;青壮年母猪发情持续期长短适中,般在发情后的第
25、2天配种。,2.配种方法 配种方法有本交(自然交配)配种和人工授精配种两种。本交配种又分为单次配种、重复配种、双重配种和多次配种四种方法。单次配种: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只用一头种公猪交配一次。重复配种: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有同一头种公猪先后配种两次,即在第一次配种后间隔1218小时再配种一次。,双重配种: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同一品种但血缘关系较远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1015分钟各与母猪配种一次。多次配种:在母猪的个发情期内间隔一定时间,连续采用双重配种的方法配几次或重复配种的方法配几次,这样对母猪多怀胎、多产仔、产仔好,效果更好。,3.公猪调教与人工辅助配种由于瘦肉猪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猪 实用技术 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