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郡考定.doc
《临海郡考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郡考定.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海郡建立考一 临海郡地域,在名义上夏、商、周时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为越族的一个分支瓯越居住区。但因偏处东南沿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当时并无明确的管辖。战国策魏策称当地居民:“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可见当时的生活还非常落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原先在瓯越一带的诸侯王都削去封号,置闽中郡统辖,但并没有派驻军队,实际上其地仍属自治的性质。据史记卷114东越列传第54记载:“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从诸侯灭秦。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
2、”。东瓯据考古发现,其城在今温岭大溪镇境内。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闽越发兵围瓯越,东海王向汉王朝求援,汉遂其请,发兵浮海救东瓯。汉兵未至,闽越引兵而去。东海王请举国内徒,获准后迁居至江淮间。据史记集解徐广曰:“年表云:东瓯王广武侯望,率其觽四万余人来降,家庐江郡。”应该说从迁的都是贵族,而普通百姓大部分仍然居住在这里。建元六年,闽越兴兵进攻南越,汉武帝遣兵攻闽越,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余善杀郢以降。汉武帝便立无诸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后又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元鼎六年秋,余善反,汉起兵征讨,元封元年冬,繇王居股、建成侯敖等杀余善降。东越乃平。从余善与汉军对抗的地点看,当时章安等地已为
3、余善所有。事后,汉武帝认为“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这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如此辽阔的地域,岂能长期无人?从汉立回浦县来加强统治看,居住在这儿的百姓仍然不少。台州最早设县在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汉王朝为了加强对瓯越的统治,设立回浦县,属会稽郡,县治在章安(今椒江区章安街道)。会稽东部都尉亦曾一度徙此。这是汉王朝真正实行对瓯越的统治。回浦县的辖境大致包括今台州、温州、丽水及福建东北沿海的部分地区。后汉书卷三十二郡国志四会稽条:“章安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冶即今福州。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东冶,
4、史记“集解徐广曰:今建安侯官是。索隐徐广云本建安侯官是。案:为闽州。案:下文都东冶,韦昭以为在侯官。正义:今闽州又改为福也。”可见章安立县前,椒江以南的土地已为闽越所有(汉武帝虽虚其地,但未加管理)。又据晋太康记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章帝章和元年立”。可见章安一带在版图上为会稽郡鄞地。汉的统治当时仍止于此。回浦县的建立,东部都尉的移设,汉王朝才开始真正领有其地。从中也可看出汉帝国对南方部落的逐步的征服。东汉永建四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标志着汉帝国对南方的控制逐渐加强。至三国时,孙吴割据江南后,出于政治需要,加紧了对江南的开发,并对境内建置进行调整。吴孙权大帝置临贺、武昌、珠崖、新安、庐陵
5、南部5郡;少帝置临川、临海、衡阳、湘东4郡;景帝置天门、建安、建平、合浦北部4郡;乌程侯置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宜都12郡,总计25郡。临海郡是吴少帝孙亮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境域设立的,其管辖范围相当于后之台州、温州、丽水及福建北部、宁波南部、金华东南部的一部分。晋太宁元年将临海南部永宁、松阳、横阳、安固四县划出,设永嘉郡,温州、丽水从此脱离临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临海郡废,原临海郡的所属县章安、临海、始丰、宁海、乐安合并为临海县,属处州,县治设在章安,实际上也就是临海郡降格为临海县。开皇十一年,在临海县中部大固山设临海镇,并将县治移
6、至镇前。此后,章安不复设县。二 关于台州的建置,史记并无明确记载。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则曰:“回浦。南部都尉治。”是回浦名首次出现在史书中。又据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注引会稽典录:“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为冶(原作治,误),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阳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复徙句章。”按:此处的章安当时尚名回浦。除东越据史记东越列传应为元封元年。移东部都尉于回浦当后于此。台州立县准确的记载,据吴地记载:“其后遗人往往渐出,始元二年,乃以其地为回浦县。” 晋太康记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即在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时,析鄞县南部的回浦乡和东越地,设立回浦县,属会稽郡。所
7、辖之地相当于今台州、温州、处州及福建北部的一部分。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26)改回浦为章安县。后汉书郡国志四:“章安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刘昭注“晋太康记曰:本鄞县南之回浦乡,章帝章和元年立。未详。”考后汉书郡国志,光武、章帝更名的县,各有所见。然而章帝年号章和,当避章讳,不可能在是时将回浦改为章安县。因此,以光武更名为是。汉顺帝永建四年(129),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治在今温州市永嘉境内)。后汉书郡国志:“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东部侯国。”宋书州郡志 :“永宁令,汉顺帝永建四年,分章安东瓯乡立,或云顺帝永和三年立。”宋书认为是永建四年,是。据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四年,是岁
8、,分会稽为吴郡。”既分会稽为二郡,县域调整当在其时。献帝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西南部境域建松阳县(治在今丽水松阳县)。松阳立县,后汉书郡国志不载。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本汉章安南乡地,建安四年(199) 孙氏析置松阳县。”定为建安四年。宋书州郡志:“松阳令,吴立”。嘉定赤城志作“兴平元年析章安、永宁置松阳、始平县”。可以确定其立县当在汉献帝时。三国吴大帝时,分章安西北部境域,设立始平县(治在今台州市天台县)。元和郡县志:“唐兴县,三国时吴分章安置南始平县,晋武帝以雍州有始平,改为始丰。”太平寰宇记引舆地志云:“吴初置为南始平县,晋太康元年改曰始丰。”宋书州郡志:“始丰令,吴立曰始平,
9、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据吴书:“黄龙三年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是时已有始平县。置县当在吴大帝初,至迟在黄龙三年之前。吴分章安县及永宁县部分境域设立临海县,属会稽郡。嘉定赤城志:“太平二年,析章安置临海县。”而杜佑通典:“吴太元二年,分章安,置临海县。”不知何据,而后之地理书如太平寰宇记等,均不取。太平寰宇记:“吴大帝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临海置县,当早于建郡,均以濒海而名,如郡早于县,则不会重复取名。县最迟应在太平二年之前,嘉定赤城志定为太平二年,不确。罗阳,宋书州郡志:“安固令,吴立曰罗阳,孙皓改曰安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三国志吴主传:“太元元年夏五月初,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
10、。”裴注引吴录曰:“罗阳,今安固县。”罗阳为孙吴所立县,时间最迟在太元元年前。三国吴废帝(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境域,设立临海郡。这是台州立郡之始。立郡之时,到底统有那些县,众说纷纭。 1、晋书地理志:临海郡,吴置。统县八,户一万八千。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松阳、安固、横阳。2、宋书州郡志:“临海太守,本会稽东部都尉。前汉都尉治鄞,后汉分会稽为吴郡,疑是都尉徙治章安也。孙亮太平二年立。领县五,户三千九百六十一,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去京都水二千一十九,陆同。章安、临海、始丰(吴立,曰始平)、宁海(何志,汉旧县。按二汉志、晋太康地志无。)、乐安。”又宋书州郡志:“永嘉太
11、守,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领县五,永宁、安固、松阳、乐成、横阳。”3、太平寰宇记:“分临海、始丰、松阳、罗(阳)四县以置临海郡。” 4、嘉定赤城志:“治章安、临海、永宁、松阳、始平、罗阳六县。” 为何有此区别,分析起来,实际上是编纂者所述的角度不同,所记均为当时朝代所辖之境,而不是吴设立临海郡时的辖区。永嘉郡是晋代分设的,宋书州郡志会稽条:“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东部侯国。”因此,吴临海郡实领有晋时的临海、永嘉两郡地,而无晋以后所分置的县。其中宁海为晋置。宋书州郡志:“宁海令,何志,汉旧县。按二汉志、晋太康地志无。”舆地广记:“晋析回浦、鄞二县地,置宁海县。”太平寰宇记:“永和
12、三年置”。宁海风土志:“县本汉回浦、鄞二县,太元二年裂鄞之八百户、安北乡二百步置宁海县”。不管是永和三年还是太元二年,晋置是明确的。横阳,宋书州郡志:“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横藇船屯为始阳,仍复更名。”而宋书州郡志所记乐安则为晋康帝分始丰立,初立郡时并无此县。所以,吴时临海所有的属县为章安、临海、始丰(始平)、永宁、松阳、安固(罗阳)6县。此外,还有一个尚有争议的县,即罗江县,有人认为根本未属过临海郡。但是史籍确有明文记载。晋书地理志将罗江归入晋安郡,未说明何时建及其所属。据宋书州郡志“晋安太守”条,“罗江男相,吴立,属临海。晋武帝立晋安郡,度属”。说明罗江县为吴所立,在晋安郡未建时,罗江县一直属
13、临海郡。又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载“安家之民”条:“安阳、罗江县民是其子孙也”。也将两县记入,安阳当与罗江相邻。既然史籍有明文记载,在没有明确的证据之前,我们不能武断地将之排除在外。如此则吴时的临海郡所辖应为章安、临海、始丰(始平)、永宁、松阳、安固(罗阳)、罗江7县。晋时,临海郡的郡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灭吴后,析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将始平县改称始丰县,太康三年(282)立晋安郡,将远在福建境内的罗江县划归晋安。是时临海郡新设一个宁海县,划出一个罗江县,地域未减。太康四年(283),分安固横屿船屯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至此,临海郡辖
14、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安固、松阳、横阳8县。 至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立永嘉郡。宋书州郡志:“永嘉太守,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领县五。户六千二百五十,口三万六千六百八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陆二千六百四十。” 其中所记的统县五,只是多了一个乐成县,而乐成县为晋孝武宁康三年,分永宁立,没有分临海郡之地,所以,从临海郡划出的是四县,境域未见增加。永嘉郡所辖实为今温州、丽水全境。永嘉郡被划出后,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实际上只剩下今台属和宁波辖境内的部分地区。其后,晋穆帝分始丰立乐安县。舆地志:“晋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南乡,置乐安县
15、。”所辖亦变为5县,但境域并无变化。刘宋至陈,临海辖境无大的变化。仍为章安、临海、始丰、宁海、乐安5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废郡,直接以州统县,以减少管理层次,节约开支。九年,平陈后,江南诸郡相继废除,临海郡亦于其时依例被撤并,将原5县并为一个县,改郡名临海来命名县,改属处州管辖。隋书地理志:“临海旧曰章安,置临海郡。平陈,郡废,县改名焉。”元和郡县志:“隋平陈,废郡,为临海县。”至于县的省并,据嘉定赤城志:“废始丰、宁海,复入临海县。”但没有提到章安、临海、乐安三县。但是,在隋书经籍志处州条仅列括仓、永嘉、松阳、临海4县,那么这三个县也在同时被省或稍后,实际上的临海县便是原来的临海郡。确切的讲,
16、应该是将临海郡所属的县并入临海郡,而并不是将这些县并入原先临海郡属下的临海县。正因为如此,开始时县治仍在章安。紧接着,开皇十年,江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反隋斗争,婺州、会稽、吴郡、苏州、饶州、临海、永嘉、泉州、交趾这一带均被波及。反抗没多久就被杨素镇压,但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次年,也就是开皇十一年,在大固山设立临海镇(在今临海市),派兵驻守。因为临海镇是军事机构,大固山的地理位置优于三面开放的章安,相对临海全境来说更为中心,易于控制整个临海。隋时已推行府兵制,所以设镇后,将县治从章安迁往大固镇,便于管理,说是迁,事实上是取消了县的职能,由镇将来兼理地方事务。至于后来台州的黄岩,则为唐高宗上元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海 郡考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