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精选.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20年,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紧紧围绕主攻沿海战略,坚持以实干论英雄为导向,以服务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和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重点,以十大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强化服务功能,努力提升管理和指导水平,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和现代渔业发展。2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3.75万吨,同比增长1.39%;渔业产值133.63亿元,同比增长5.13%。一、精心谋划工作布局,积极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党委政府对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海洋与渔业工作。市委书记吴蔚荣、市长张兵赴省局进行工作会谈,围绕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在湾循环经济产业集
2、聚区核心区用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上与省局达成了高度共识。张兵市长专程拜会国家海洋局,汇报海洋事业发展情况,为我市海洋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长期困扰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难题的解决取得新的进展。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服务基地项目得到市领导批准,筹备和报批工作有序推进。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渔业船舶检验处事业单位人员参公工作取得突破,参公人员考试圆满完成。(二)圆满完成市级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一是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本系统的目标任务。20年涉及本系统的主要工作有:推进沿海产业带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开发,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面修编海洋
3、功能区划,探索海域使用权转让交易,重视海洋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整治渔业船舶安全隐患,切实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四项指标”零增长等。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二是认真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现代渔业建设专题审议意见。根据人大审议意见要求,认真抓好了保护渔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渔政执法力度、推进渔民转产增收、落实强渔惠渔政策等相关工作。根据市人大开展的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专项测评,市海洋与渔业局在11个市直部门中位列前四。(三)大力推进平安渔业建设,着力共建“平安”。一是渔业安全生产指标实现零增长。1-12月,全市发生渔船安全事故36起,
4、死亡(失踪)3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0%、5.3%和17.9%,发生较大事故一起。事故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分别占控制指标数的49.3%和25%。二是渔业防台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提前研判、提前预警、提前部署、提前启动预案,圆满完成了苏力、潭美、康妮、菲特等台风的防御工作,我市未发生因台风造成的渔业船舶安全事故。指导玉环县完成菲特台风造成的坎门渔港防波堤损坏的修复方案。发挥渔业互保作用,互保协会对在“菲特”台风中严重受灾的海味鲜公司大陈大黄鱼养殖项目和玉环坎门渔港分别赔付140万元、183万元,有力促进了灾后自救。三是涉外渔事调处更加顺畅。接待韩国济州、西归浦地方海警赴我
5、市友好访问,增进了双方沟通理解,为涉外渔事纠纷调处建立了良好的渠道。二、以十大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海洋与渔业工作上台阶20年年初,局党组研究提出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十大重点工作,并先后召开全市海洋与渔业主管局局长会议和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展开。在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科学推进海域海岛的管护与开发1.全面启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一是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开展海域使用权出让工作的先进经验,以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用海为试点,启动了海域使用权的招拍挂工作。二是建立了海洋、国土、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及集聚区管委会沟通会商的长效机制。市政
6、府及沿海各县市区都相继成立了“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工作领导小组”。三是海域使用权招拍挂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在局领导的着力推动下,临海市建立了海洋技术中心,落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三门县海洋资源管理中心获编办批复同意,市级、椒江、温岭、玉环海域资源管理机构也在积极申报和筹建中。2.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根据省发改委、省局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市20年度围填海计划的编报。按照全省围填海计划管理研讨会议精神及省对各市围填海计划执行情况督查的要求,对全市20年度围填海计划进行了两次调整完善,进一步细化了围填海计划管理措施,完善了围填海计划台账管理。20年全市落实了建设填海440公顷,农业填海9
7、70公顷。3.依法规范海域权属和有偿使用许可管理。积极履行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实施后新赋予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公示听证告知制度,缩短审查审核时间,优化申请审批流程,规范行政许可行为。20年,全市新确权海域46宗(国家确权5宗,省确权28宗,县级确权15宗),确权面积1024.4公顷,变更13宗,面积310.7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9.46多亿元。注销34宗,面积1134.1公顷。4.认真履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审查和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职能。根据国家海域使用论证管理规定要求,健全相关制度,认真做好省批项目委托市局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审查工作。1-12月,共完成16个项目海
8、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根据各地填海需求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工作细则。1-12月,共组织验收会6次,完成验收批复文件23份,面积计716.6公顷,促进了吉利、巨科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落户。5.做好区域规划用海和重大项目用海报批的相关工作。完成了市集聚区东部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临海红脚岩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的听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专家审查,目前规划已报至国家局待批。完成了临海南洋涂、路桥三山涂区域内7宗建设用海及三门洋士涂区域内11宗农业填海报批的用海审查。完成了湾、乐清湾跨海大桥连接线工程的权属核查和海域使用符合性的审查,指导完成了浙能第二发电厂上大压
9、小项目的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完成了华能玉环电厂配套码头工程海域使用符合性审核。6.进一步加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管理。一是完成了第二批115个海岛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二是完成中国海域海岛地名志(分册)海岛地理实体条目信息的编写,并提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三是组织开展市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海岛登记,形成规划图初稿和文本征求意见稿。7.海监执法有力推进。全市开展海洋执法检查401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共计1279人次,其中专项执法行动出动123次,出动342人次,海上检查60航次,航程4555海里,陆上检查63次,行程6148公里,检查用海项目530个次,检查各类用海项目515个。发现
10、海洋违法案件4起,其中倾废违法案件2起,立案2起,结案1起;海域违法案件2起,立案2起,已处罚1起。配合国家、省海监机构完成了历时2个月的我市区域规划用海专项执法检查及违法用海专项整治工作,维护了我市良好的用海秩序。(二)全面启动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20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重点县(市)、重点海域的调查调研,召开了全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报告征求意见会、审查会,目前该评估报告已编制完成,工作成果已提交,区划实施评估工作按计划全部完成。下半年以来,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全市海洋功能区划统一修编的指导意见,经市财政局批准,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确定了新一轮市海洋功能区划修
11、编的技术承担单位,落实了工作经费,启动了基础资料收集等相关前期工作。 (三)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1.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和评价。一是编制了20年市海洋环境监测计划,对市、县两级的趋势性监测站位进行了统一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海洋功能区监测覆盖率,监测频率增加到5月、8月、11月3次,市控点、县控点与省控点监测同步进行。二是组织年度监测计划的实施。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与趋势性监测、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海水入侵、海洋垃圾、江河污染物入海总量和赤潮监控区监测,全年共采样42次,出海25航次,共获得监测数据6356个。三是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发布了20年度市海洋环
12、境公报,同时及时对20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共编印市海洋生态环境通报8期。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一是加强海洋工程监督管理。20年全市共组织召开个46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评审会和45个项目环评报告核准前听证会,核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6 份,其中省委托下放项目37个。会同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监督落实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生态补偿工作,在乐清湾海域放流梭子蟹仔蟹二期苗种30万只。二是加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特别保护区建设。玉环县获批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了规划实施方案,成功引进了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海项目之海洋保护区气候适应性管理及缓解气候变化项目落户玉环。推
13、进大陈、披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保护区年度监测监视工作进展顺利,披山保护区标本室、实验室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三是组织实施市“蓝色屏障”专项行动。根据市“811”生态文明建设和省“蓝色屏障”行动方案要求,落实了各县(市、区)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任务,全市建设碳汇渔业2万亩。3.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一是大力推进在建中央海域使用金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临海白沙湾海域海岸带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了658米整治岸线的护岸工程建设和240米驳岸工程的石碴填筑与平整,并完成二期续报。玉环县海山生态修复红树林种植启动了二期工程,新增150亩红树林,建成了500米红树林种植区观光廊道与苗圃基地。二是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与
14、生态修复项目库,积极申报治水促转型海洋与渔业行动计划项目,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共汇总上报能力建设、海洋保护区建设、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修复等5个类型36个项目。三是有序开展增殖放流。20年,全市沿海各地实际投放250万元,主要放流品种为大黄鱼、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黑鲷等。4.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一是推进海洋预报台建设。经过近一年来与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反复磋商,20年1月底市政府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正式签订了合作共建市海洋观测预报系统协议。二是加强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市政府成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并正式出台了应急预案。三是整合海洋与气
15、象资源。与市气象局签订了共同加强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调、预警会商、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海洋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水平。四是做好海洋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完成沿海警戒潮位核定项目招标谈判,继续推进临海自动观测站、测波雷达站和路桥简易观测站等防灾减灾项目建设,提升县级防灾减灾能力。五是加强赤潮的监视、监测。及时组织市、县两级海洋环境监测站进行应急监测,密切关注赤潮发展动态,及时印发赤潮通报。20年,全市海域共发现赤潮6起,其中温岭3起,椒江2起,玉环1起,累计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四)现代渔业园区和水产种苗工程建设如火如荼1.现
16、代渔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年全市启动建设现代渔业园区10家,实施园区相关建设项目16个,投入省级园区建设资金5355万元,在建省级园区总面积1.8万亩,5.1万立方水体。20年全市共完成1个渔业主导示范区和5个特色渔业精品园的创建。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三门湾水产养殖公司的养殖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分别完成了1300多亩底部覆膜池建设和12只标准池、标初池、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椒江大陈大型固定式铜网箱建成投产。三门蛇蟠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区内形成了设施养殖、围塘生态养殖、水产种业和渔业休闲等多业交融发展的态势。同时,我市的稻鱼共生、种养轮作、洁水保水渔业等新型生态、环保养殖方
17、式,无论在养殖面积还是在方式上,都有新的增长和突破。20年,市稻田养鱼11530亩,比计划增加1530亩,其中稻鱼共生8740亩,稻鳖共生510亩,其他品种共生1780亩,稻虾轮作的500亩。2.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开创新局面。各地重点推进了省级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临海宏野公司南美白对虾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项目建成,玉龙三文鱼苗种繁育已成功,年繁育量近15万尾,仙灵泥鳅专业合作的泥鳅苗种繁育已突破5000万尾。三门新建苗种企业2家,扩建1家。育苗水体规模14000立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汇丰水产育苗有限公司总面积185亩,投资达1400多万元,育苗水体8820立方米,现已进入试生产阶
18、段。温岭龙王公司的泥蚶育苗、玉环海生源公司的石斑鱼育苗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开展了南美白对虾苗种防疫检疫及流行病调查工作,对玉环、温岭、路桥、临海和三门等县市区的30余家南美白对虾养殖企业进行了流行病调查和样品检测,发现了近两年在两广地区发病严重的对虾偷死症,进一步摸清了我市南美白对虾苗种的主要来源与疫病携带状况,为指导各地苗种的有序引入和无疫病区苗种场建设提供了依据。(五)不断优化海洋捕捞结构1.大力发展远洋渔业。20年全市计划新建远洋渔船49艘,其中过洋性渔船30艘,大洋性渔船18艘,远洋运输船1艘。20年完成远洋渔船建造投资6.3亿元,6艘远洋渔船已赴印度尼西亚东部的阿拉法拉海
19、生产,我市在外远洋渔船达20艘。2.继续推进渔船更新改造。以渔船“一更新三改造”行动为抓手,优化捕捞作业结构,改进渔具渔法,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捕捞业的健康发展。全市完成渔船节能降耗改造186艘,完成率124%。温岭6艘帆式张网渔船全部实现了作业方式变更,新发展延绳钓渔船5艘。玉环新建延绳钓渔船6艘并通过省级验收。3.细致开展渔业油价补助工作。深化渔业油价补助“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规范油补发放程序,主动接受广大渔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20年,省财政共下拨市本级20年渔业柴油补贴资金6614.74万元,其中: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补贴资金5277.50万元,远洋渔业补贴资金1
20、337.24万元。截至20年年底,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补贴资金已发放4940.68万元,资金发放完成率93.6%,远洋渔业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4.完善海洋捕捞产业链。推进水产加工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全市海上冷藏加工船达到99艘,延长了渔业产业链,促进产业运作效率的提高。兴旺水产3万吨冷藏库建设项目、加工水产品能力7万吨的冷链物流综合性工厂建成投产,金壳生化启动建设甲壳素深加工项目,促进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利用。(六)顺利推进标准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1.超额完成标准渔港建设任务。20年,完成渔港建设投资额1.87亿元,完成市考核目标1.28亿元的146%,完成省考核目标1.6亿
21、元的117%,完成渔港建设投资比例居全省第一。温岭中心渔港二期(箬山港区)顺利开工,矿区道路基本完成,堵口段防波堤合龙,南堤开始抛石;温岭中心渔港一期(石塘港区)防波堤在台汛前合龙,扭王块共浇筑7128块,接受台风多次袭击考验,在保障渔船安全锚泊避风等方面发挥了作用;玉环鸡山渔港实心方块安装进展顺利, 防波堤可露出水面;临海红脚岩渔港二期(外港区)一号堤合龙。三门健跳一级渔港的房建和码头工程、临海红脚岩渔港(内港区)、玉环坎门中心渔港、玉环大麦屿渔港、路桥金清一级渔港、金清渔港二期等6个项目完成交工验收,可以交付试运行。积极开展列入省渔港建设与提升“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前期工作,椒江大陈渔港浪通
22、门港区、三门湾避风锚地项目完成“工可”报告的编制并提交省局。2.渔港经济区建设亮点纷呈。温岭渔港经济区规划完成编制,将形成“六区一带”的功能布局,并通过评审;玉环坎门现代渔港经济区规划已完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初稿,东港区已完成控规调整方案评审,A标段陆域区块将基本完成吹沙地,待验收完成后,准备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三门健跳渔港区规划将纳入健跳镇总体规划。椒江、路桥金清、临海红脚岩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引资。沉睡多年的椒江中心渔港扩建一期项目启动后续工程,遗留的8艘趸船已安装完毕,项目管理用房已落实地块位置,正在办理规划选址;路桥金清渔港经济区陆域区块吹沙造地和道路主骨架建设基本完
23、成;临海红港新城已吸引渔船修造厂和绳网厂落户经济区,引入投资上亿元占地200亩的公路构件企业,并成立“红脚岩渔港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大对渔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3.推进避强台风以上等级渔港规划选址。根据现场调研和初步分析,初步明确玉环坎门、西沙门、路桥金清和三门健跳港底部为建设选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编制市避超强台风渔港或锚地建设选址规划,目前初稿已编制完成,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七)切实保障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1.加强质量安全监控。成立了市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组,启动风险评估工作,就临海牛蛙养殖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评估。制定了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4、,进一步规范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了部、省、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省药残抽检652批次,不合格2个(温岭鲻鱼、仙居鲫鱼检出孔雀石绿);市抽检100批次,不合格4个(三门大肠菌群超标);省投入品检测18批次,不合格4个;农业部抽检15批次,全部合格,产品合格率99.22%。按检打联动的要求,对不合格产品养殖场进行了处罚和教育。2.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相继开展了水产品养殖环节专项整治、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强网清源”行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等专项整治,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开展拉网式检查。全市出动执法人350人次,检查单位335家,关停牛蛙养殖场13家,发出整改通知32份,建立健全了水
25、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岗位责任制度、执法监管台帐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3.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开展了三门湾、乐清湾2大主要养殖海域贝类养殖区划型,实施贝类质量监控和水质监测,严格监管措施,防范和监控产地环境污染等情况。在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了58个病害测报点,监测品种10种,涵盖了我市主要水产养殖对象,通过连续监测,掌握我市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及其流行规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科学防治奠定了基础。4.强化服务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了渔业科技促进年暨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举办了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和诊断技术、水产疾病诊治与安全用药、渔药科学使用与安全性、规范用药培训和海捕虾保鲜剂规
26、范化操作等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用药和法规标准知识,促进科学、规范用药。20年以来,全市共举行各类水产技术培训班13期,参加人数达近2000人次,取得各类职业技能证书近500人。5.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开展了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创建工作。20年全市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到25家;新增无公害产品15个,29个产地认证尚在审批中;已实施标准化养殖35万亩,占养殖总面积60.4%;全市无公害产地认定总面积达到11.5万亩,占海水养殖总面积28%。(八)抓实抓细渔业安全生产监管1.大力推进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开展了“平安渔业示范县”创
27、建活动。玉环县顺利通过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复评,椒江区在20年获评省平安渔业示范县的基础上,被推荐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临海市获评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二是全面推广“渔船安全生产分类管理”。省局在玉环召开了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分类管理现场会,玉环从船舶、船员、制度执行等三方面量化渔船分类标准,提升等级评定科学化水平,各县市区以玉环为先进典型,不断细化量化标准,研究制定分类管理指导方案,带动全市渔船分类管理进程。截止12月底,全市5865艘渔船中,除尚在办理过户买卖手续渔船和400多艘小型渔船,其余5217艘渔船已全部实行分类管理,含A类渔船805艘,B类渔船3826艘,C类渔船586艘。三是进一步落实
28、基层管理责任。层层签订渔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省局、市局分别对渔业安全事故高发县市区和乡镇政府领导进行了工作约谈,要求当地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渔船安全事故高发势头。温岭进一步细化基层管理组织年度考核办法,推进基层管理组织规范化建设。2.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主要开展了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渔船隐患排查治理、渔业辅助船舶的专项整治和渔业冷藏运输船的专项治理。据统计,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督查组358个,组织暗查和突击检查组315次,组织交叉检查组79个,参加检查人员3095人次,督查检查渔业村(公司)和渔船1704家(艘),责令改正、限期整改
29、、停止违法行为142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18家,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职业资格7个,共处罚款47.42万元。3.切实提升渔船安全设备配备水平。一是抓好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扶梯等“四救”设备的规范化配备和使用。全年共新配和更换Y型气胀式救生筏730只,更新配备救生圈2000多只,免费发放救生衣2735件,配备救生扶梯2700件,大大提高了渔船海上自救能力。二是积极推进电笛、渔船通用报警系统、带DSC功能的甚高频等安全三项设备配备,把好设备进货关、安装关,全市新建渔船已全部配备,其他渔船也基本完成配备。三是大力开展渔船安全终端设备登船年检。完成了4397艘渔船的检修工作,设备检测合
30、格率大幅提升,渔民正确使用设备能力提高,误报警明显减少。4.提高渔船自救互救能力。一是完善编组生产制度。加大对编组长的奖励,补助卫星电话安装费用。玉环率先构建渔船卫星电话通讯网络,县财政以3000元/台的补贴标准补助250艘渔船购置船用卫星电话,全县远海作业渔船卫星电话配备率增至53.84%。全市5865艘渔船共编成了706组,实现了捕捞渔船编组生产的全覆盖。二是狠抓渔船安全终端开机率。各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核实所属渔船的船载终端开机情况常态化,每日2次督查,并每月上报未开机情况,开机情况与渔船柴油补助挂钩,从政策和经济上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椒江探索建立设备检测、船检确认、检查通报、关机调查、案
31、件移送等“五关”共管机制,对不开机保持严管态势,对长期不开机渔船开出罚单,在全省推广。三是提高海上应急处置效率。全市共应急处置海上渔船救助信息236起,出动渔政船参与搜救18艘次,组织64艘次渔船开展海上互救,及时挽救了渔民生命财产。5.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建立了事故和重大险情的调查报告制度,对事故责任人处以经济处罚、停航、吊销船员证书等措施,严格落实船东船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温岭对发生1人及以上人员死亡(失踪)事故渔船停航2个月,对事故渔船所在渔业公司暂停办理相关许可2个月,对船东船长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九)伏休管理破解危局1.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制定下发了市20年伏季休渔管理工作方案,召
32、开全市伏季休渔管理工作会议,周密部署任务,市政府向各县(市、区)政府下达伏休管理任务书,落实工作责任。我市应休渔船5622艘,均按时休渔和开捕。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举办伏休管理媒体见面会,多次组织媒体随船出海跟踪报道。利用渔船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发送伏休宣传信息5万余条,制作8000余份伏休宣传卡片分发每一艘合法渔船及涉渔“三无”船舶,制作1000余份宣传海报张贴在码头、鱼市场及各渔业公司宣传橱窗,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市护渔20暨伏休渔政巡航启动仪式”,集中全市6艘渔政船、2艘海监艇,在全市各渔港、渔区开展巡航宣传检查。3.严格管理,措施有力。开休前认真排摸掌握应休渔船详情;开休和开捕时组织海上
33、、港口、陆上执法检查,督促按时进港休渔、按时出港开捕;集中全市的渔政船轮流值班,并适时进行集中检查。建立外省籍渔船定点伏休并与我市同类作业渔船同步开捕制度,迫使挂靠外省渔船回到船籍港休渔。初步建立群众性护渔组织,实施专群结合执法行动。自5月1日至9月16日,全市共组织海上检查160航次、岸上检查35次,共查获各类违规渔船218艘次,移交海警、边防处理5艘(刑拘14人),立案并刑事判处1起,扣押渔船85艘,已没收渔船1艘、没收网具97张,查获走私成品油213吨,组织开展了清理取缔违规网具专项行动,全市共清除地笼网等违规网具近9000顶。(十)渔船规范化管理继续深入1.加强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一
34、是完成金清港内非法建造渔船的处理工作,督促温岭、路桥两地动员船东自行拆解非法建造的“三无”船舶59艘。二是市政府制定下发海上涉渔“三无”船舶整治政策意见,根据意见要求,三门已完成所有涉渔“三无”船舶的核查勘验、船名标写、凭证发放等工作,进入收尾阶段;玉环已完成检查勘验、编号等工作,正在制作统一的标志牌,并出台了乡镇船舶管理规定;路桥已完成12米以下涉渔“三无”船舶的核查勘验和编号工作;临海已开始12米以下涉渔“三无”船舶的核查勘验和编号工作;温岭组织强制拆解了4艘在建“三无”船舶。三是加大了对“三无”船舶从事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自5月1日至9月16日,查扣“三无”船舶58艘,均进行了妥善处理,
35、形成了打击“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的高压态势。经过一年来的整治,全市涉渔“三无”船舶总量减少了510艘,其中船长12米以上的涉渔“三无”船舶总量减少了212艘。2.推动异地挂靠渔船的清理。基本理顺了生产捕捞船的管理职责,顺利将部分帆张网作业渔船转出至外地。临海强制注销“脱管”辅助渔船6艘;路桥排查外挂渔船25艘,转港清理工作正在协调进行中,对全区6艘租赁渔船严格办理相关手续并落实了日常安全监管责任。3.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治理。各地对检验登记在册的船证不符渔船进行了实地踏勘,逐船核对证书所载的技术参数,并对产生不符的原因开展了调查摸底。经调查统计,全市“船证不符”渔船总数为654艘,将于20年统一
36、整治到位。三、以“实干论英雄”活动为平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1.机关党建工作有声有色。一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断深化。二是开办学习论坛,邀请局内外专家为全局干部作了经济的市场化回归、初级水产品安全管理、中国传统道德、预防慢性疾病等讲座。组织全局党员赴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现场参观考察,现场感受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历史与远景规划,进一步明确海洋部门在服务主攻沿海战略中的职责定位。三是抓好局青年党员服务队建设,组织赴白云学校进行海洋成果展出,推动海洋知识进校园。2.努力创建“廉洁机关”。一是部署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召开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主
37、要领导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分管领导与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落实好“一岗双责”。二是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传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等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开展观看廉政电教片、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法院典型案例庭审旁听等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制度以及接待费公示、财务公开、公车使用管理等制度。三是开展廉政风险干预工作。及时更新充实廉政风险干预数据库信息。截至年底,市局共纳入“市党员干部廉政风险干预系统”监管岗位37个,排查风险点50个,收集到典型案例49个,提出防范措施111条,分别对两名中层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和信访谈话,针对干预情形建立了市海洋与渔业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廉政制
38、度。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的监督职能,重点加强对货物工程类项目采购活动、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和柴油补助阳光工程的监督。组织本系统的行风监督员赴临海头门港区等地进行视察,促进系统形成良好的政风行风。局纪检组对20年度柴油补贴“阳光工程”建设以及渔业增殖放流项目、渔政船和海监艇修理,海岛名称标志设置工程技术服务等10多个项目的采购活动实施了过程监督,督促规范程序,确保了“阳光”操作。3.宣传教育活动多姿多彩。一是举办了“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省主场活动()。举办以海洋经济、海洋生态、防灾减灾和海洋展望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成果会展,现场发放海洋科普宣传资料和海洋法规文本800余份
39、,对4家市首批海洋宣传教育基地进行了授牌。二是围绕渔场修复振兴,加强宣传策划和舆论引导。帮助公众了解渔业资源问题的真实信息,争取社会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支持,震慑从事非法捕捞的不法分子。三是举办海洋传统节庆活动。玉环鸡山举办首届东海小海鲜文化旅游节,打造海岛旅游品牌,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提升“东海渔岛、欢乐鸡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温岭市举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巡回展和海洋艺术作品跨界大展,呼吁共同营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海洋环境。4.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一是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市局及时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清理,其中,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从原先的29项,减少到15项,省局委托许可事项由原先的20项,调整为5项。20年,市局清理规范行政权力286项,第一批235项行政权力在局网站上进行了公示。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市局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审改工作精神,先后赴温州、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专题学习审改工作经验,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市局15项行政许可事项均达到了全省办理时间最短的要求。三是严格行政执法。执法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临海300吨级、椒江100吨级渔政船于20年入列,600吨级海监船完成建造和船员招聘,预计于20年年初入列,为开展执法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全市执法队伍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举办了行政强制法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