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工作原理,操作介绍.ppt
《全站仪工作原理,操作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工作原理,操作介绍.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全站仪,第一节 全站仪的概况第二节全站仪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第三节全站仪的测角原理第四节全站仪的测距原理第五节全站仪的补偿器原理第六节全站仪的数据处理原理第七节全站仪的数据通讯第八节全站仪基本测量功能第九节 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第一节全站仪的概述一、基本概念(1)速测法:使用一种仪器在同一个测站点,能够同时测定某一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方法。(2)全站仪:在一个测站点能快速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定位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工作,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数据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全站仪的特点:小型、轻巧、精密、耐用,具有强大的软件功能,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测量精度更高、内存量更大、结构造型更
2、精美合理。,二、全站仪的应用范围、应用领域)测绘工程、建筑工程、交通与水利工程、地籍与房地产测量,)在大型工业生产设备和构件的安装调试、船体设计施工、大桥水坝的变形观测、地质灾害监测及体育竞技等领域。,、全站仪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在地形测量过程中,可以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同时进行。2、在施工放样测量中,可以将设计好的管线、道路、工程建筑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实现三维坐标快速施工放样。3、在变形观测中,可以对建筑(构筑)物的变形、地质灾害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4、在控制测量中,导线测量、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等程序功能,操作简单、速度快、精度高;其他程序测量功能方便、实用且应用广泛。5、在同一个测站
3、点,可以完成全部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6、通过传输设备,可以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绘图机相连,形成内外一体的测绘系统,从而大大提高地形图测绘的质量和效率。,三、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及结构1、全站仪的基本组成 全站仪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补偿、微机处理装置四大部分组成全站仪:光、机、电一体化,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全站仪由以下部分组成:(1)电源部分:可充电电池,为各部分供电(2)测角部分:电子经纬仪,可测定水平角、竖直角、设置方位角(3)补偿部分:实现仪器垂直轴倾斜误差对水平、竖直角度测量影响的自动补偿改正(4)测距部分:光电
4、测距仪,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5)中央处理器:接受输入指令、控制各种观测作业方式、进行数据处理(6)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屏、双向数据通讯接口,2、全站仪的基本结构,组合式全站仪 组合式全站仪由测距头、光学经纬仪及电子计算部分拼装组合而成。,整体式全站仪:是在一个机器外壳内含有电子测距、测角、补偿、记录、计算、存储等部分。原理:将发射、接收、瞄准光学系统设计成同轴,共用一个望远镜,角度和距离测量只需一次瞄准,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双向通讯。特点: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精度高。使用:与棱镜对中杆和支架配套使用。(一般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同轴双速制动及微动手轮),四、全站仪的精度
5、及等级、全站仪的精度 在全站仪的精度等级设计中,对测距和测角精度的匹配采用“等影响”原则,即 式中,取=12km,=206 265,则有表3-1所示的对应关系。,表3-1 的关系表3-2测距仪的精度分级测距标准差,即测距精度,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在1991年1月实施的光电距仪检定规程,分为三个等级,如表3-2所示。,表3-2测距仪的精度分级,2、全站仪的等级,I、级仪器为精密型全站仪,主要用于高等级控制测量及变形观测等;、级仪器主要用于道路和建筑场地的施工测量、电子平板数据采集、地籍测量和房地产测量等,五、电脑全站仪的主要特点(一)电脑全站仪(智能型全站仪):具有双轴倾斜补偿器,双边主、附显
6、示器,双向传输通讯,大容量的内存或磁卡与电子记录簿两种记录方式以及丰富的机内软件,因而测量速度快、观测精度高、操作简便、适用面宽、性能稳定,深受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欢迎,成为1993年以来的全站仪主流发展方向。,(二)电脑全站仪的主要特点如下:(1)电脑操作系统。电脑全站仪具有像通常PC机一样的DOS操作系统。(2)大屏幕显示。可显示数字、文字、图像,也可显示电子气泡居中情况,以提高仪器安置的速度与精度,并采用人机对话式控制面板。(3)大容量的内存。一般内存在1M以上,其中主内存有640K、数据内存320K、程序内存512K、扩展内存512K。(4)采用国际计算机通用磁卡。所有测量信息都可以文件
7、形式记入磁卡或电子记录簿,磁卡采用无触点感应式,可以长期保留数据。(5)自动补偿功能。补偿器装有双轴倾斜传感器,能直接检测出仪器的垂直轴,在视准轴方向和横轴方向上的倾斜量,经仪器处理计算出改正值并对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值加以改正,提高测角精度。(6)测距时间快,耗电量少。,早期:全站仪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硬件设备上,如减轻质量、减小体积等;中期:全站仪的发展体现在软件功能上,如水平距离换算、自动补偿改正、加常数乘常数的改正等;现今:全站仪的发展则是全方位的,如全自动、智能型。因此,全站仪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正朝着全自动、多功能、开放性、智能型、标准化方向发展,它将在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工业测量、建筑施工
8、测量和变形观测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全站仪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一、全站仪的发展全站仪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仪器的系统性,全站仪有供数据输出的标准串行端口,这个标准串口的开发应用,不仅能将数据从仪器传输到记录器、电子记录簿或电子平板中,即实现数据的单向流动;而且能够将数据或程序从计算机输入到仪器中,以便对仪器的软件进行更新,甚至通过计算机和仪器的连接,将仪器作为终端由计算机中的程序对仪器进行实时控制操作,实现数据的双向流动。此时全站仪已不再是一台单一的测绘仪器,它和计算机、软件甚至一些通讯设备(如电话、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一起,组成子一个智能型的测绘系 双轴自动补偿改正(全站
9、仪中安装的补偿器,自动检测或改正由于仪器垂直轴倾斜而引起的测角误差;通过仪器视准轴误差和横轴误差的检测结果计算出误差值,必要时由仪器内置程序对所观测的角度加以改正),实时自动跟踪、处理和接收计算机控制(新式结构的全站仪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观测、自动放样、自动检测三轴误差、自动寻找和跟踪目标。因此,在变形观测、动态定位及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中应用,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操作方便,功能性强(全站仪所使用的是液晶显示屏,因此用何种文字显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有些仪器即提供了好几种不同语言的操作菜单,虽然中文占用的点阵行数会多一些,但“滚动条”的使用可解决这个问题)内置程序增多和标准化(内置程序能够实时
10、提供观测过程并计算出最终结果。观测者只要能够按仪器中设定的功能,操作步骤正确就能完成测量工作,而不含程序的全站仪则只能提供观测值和观测值的计算值。通过程序将内业计算的工作直接在外业中完成,程序的执行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仪器操作的执行过程。目前,各厂家仪器都具备有内置程序的功能,比较实用的程序有度盘定向、放样测量、坐标测量等。,开放性环境,用户可二次开发功能(开放性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适应不同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放环境的要求已经遍及整个开发和应用领域。过去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全站仪所提供的功能,若遇到一些特殊要求的工作,用户只能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不能主动地去指挥仪器
11、工作。而在开放环境的条件下,用户就可以参与到仪器功能的二次开发中,从而使用户真正地成为仪器的“头脑”,使仪器按照人的意愿去进行工作。仪器的兼容性和标准化(所购的一套仪器,使用了若干年后,如果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的损坏或技术的更新,由于设备之间的不兼容,使这套仪器配置中的其他配件也不能为别的仪器所利用,那么用户只能将其整个淘汰。目前各厂家的数据记录设备都向PCM-CIA卡靠拢,但这仅仅是在兼容性方面迈出的小小一步。考虑到全站仪是一种特殊行业使用的特殊仪器及各厂家自身的利益,兼容性还仅仅只能停留在设想上),实现数据共享能力(指全站仪和其他类型的仪器(如GPS接收机、数字水准仪)之间的数据交流。通过不同
12、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流,从而减少内业、外业之间的衔接,提高测量工作的自动化水平)高精度(现行精度最高的全站仪,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1mm+1ppmD)。高精度仪器的出现,解决了一系列精密工程测量方面的问题,但现实测量工程中有时也需要更高精度的仪器,以降低精密测量的难度和工作量,这是用户的要求,也是技术发展的要求),二、全站仪软件包的发展、全站仪测量软件包的发展现状(1)菜单功能。各公司目前新近推出的全站仪软件包大都采用了菜单功能。利用菜单功能和配置的操作提示,可以在提高仪器操作功能的同时简化键盘操作。(2)基本测量功能。包括电子测距、电子测角(水平角、垂直角),经微处理器处理可实现数据存储、
13、成果计算、数据传输及基本参数设置等。主要用于测绘的基本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放样施工测量等。特别注意的是只要开机,电子测角系统即开始工作并实时显示观测数据。(3)程序测量功能。包括水平距离和高差的切换显示、三维坐标测量、对边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后方交会测量、面积计算等。特别注意的是程序测量功能只是测距及数据处理,它是通过预置程序由观测数据经微处理器数据处理、计算后显示所需要的测量结果,实现数据的存储及双向通信。(4)用户开发系统。为了便于用户自行开发新的功能,满足某些特殊测量工作的需要,全站仪具有用户开发系统。目前,全站仪一般都装有标准的MS-DOS操作系统,用户可在PC
14、机上开发各种测量应用程序,以扩充全站仪的功能。,2、国内全站仪软件包开发状况(1)软件包一般配置有按我国测绘生产组织方式和国家测绘规范要求的应用程序。(2)软件包功能齐全。如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NTS-202系列全站仪,能够提供平均测量、放样测量、悬高测量、间接测量、坐标测量和数据传输等功能,它们在实现数字化测图中起着重要作用。(3)用户界面汉字化,便于我国用户操作。如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生产的DQZ2全站仪具有宽屏幕点阵图形,其软件包的用户界面全部采用汉字显示。(4)软件包数据采集和计算处理一体化,形成的各种坐标数据文件可通过格式转换与各种绘图软件接口,实现自动绘图。(5)多种测量方法供用户选择
15、,使全站仪能广泛地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工程放样施工等领域。由此看来,从硬件到软件,实现全站仪国产化已具备了技术条件。,3全站仪软件包的未来发展趋势全站仪软件包将向着以下方面发展:(1)由基于DOS编程向Windows编程发展,软件包功能更强大,界面更丰富多彩。(2)通过格式转换和各种绘图软件接口,实现自动绘图。(3)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全站仪显示屏不仅能显示字符,而且还能显示图形,全站仪软件包能现场实时绘制工作草图,使数据自动采集与辅助测图同时进行,成为未来野外测量作业的先进作业方式。(4)全站仪作为内、外作业联系的重要部分,建立综合测量系统,已成为开发全站仪软件包的延续。
16、如:索佳测绘公司的“综合测绘系统”、徕卡公司的“开放式测量世界”、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南方内外业一体化成图软件”、北京光学仪器厂的“BGSS”综合测绘系统等。,第三节全站仪测角原理 全站仪测角原理(仍然采用度盘,从度盘上取得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并显示角度值)电子测角的度盘主要有编码度盘、光栅度盘、动态度盘三种形式。因此,电子测角也就有编码测角、光栅测角、动态测角等形式。,第四节 全站仪的测距原理世界上第一台测距仪,于1947年由瑞典AGA公司制成,该厂生产的AGA-8激光测距仪被认为是第一代测距仪的代表。这类仪器的最大测距一般为2060km。由南非1954年开始研制,1957年正式
17、生产的微波测距仪,也属于第一代测距仪,在良好的条件下,最大测距可达6080km。第一代测距仪,测距精度虽然较高,但体积大、笨重且造价昂贵。20世纪60年代中期,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小型发光二极管的研制成功,为第二代测距仪的设计提供了条件。第二代测距仪是一种小型、轻便的仪器,而且耗电少,操作简便,但最大测距较短,一般为0.55km,测距精度为(210)mm+(0.55)ppm)。相干激光引入光波测距仪后,就产生了第三代测距仪,这类仪器十分轻便,耗电少、读数方便,最大测距可达560km,精度高达(5mm+lppm)。,目前,测距仪正向小型、自动、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研制出
18、了第一台电磁波测距仪,但由于国内的电子材料的质量等问题,始终未能投入生产。80年代后期,北京光学仪器厂与瑞典AGA公司合作,组装生产了AGA-112、AGA-114等型号的测距仪;90年代初,常州第二无线电厂推出了大地系列的测距仪,标称精度在5mm+5ppm。,一、测距仪的测程和测距精度 测距仪是利用电磁波作为载波和调制波进行测量长度的一门技术。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测程和测距精度。、测距仪的测程 测距仪一次所测得的最远距离称为测距仪的测程。一般认为:(1)短程测距仪测程在5km以内;(2)中程测距仪测程在530km;(3)远程测距仪测程在30km以上。2、测距仪的测距精度测距仪的测距精度是仪器的重
19、要技术指标之一。测距仪的测距精度为:(3-10)式中 mD测距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D距离,km。,二、测距的基本原理测距仪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计算待测距离的,在A点安置光电测距仪,B点安置反射棱镜,测距仪发射的光波经反射棱镜反射后,被测距仪所接收,测量出光波在A、B之间往、返传播的时间。利用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kms这一特性,则:(3-12)式中 C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kms。,按测定时间的方法,电磁波测距仪主要可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脉冲式测距仪。它是直接测定仪器发出的脉冲信号往返于被测距离的传播时间,进而按上式求得距离值
20、的一类测距仪。(2)相位式测距仪。它是测定仪器发射的测距信号往返于被测距离的滞后相位来间接推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从而求得所测距离的一类测距仪。,五、全站仪无棱镜测距原理无棱镜测距又称为无接触测距,是指全站仪发射的光束经过自然表面反射后直接测距。在特殊点或危险点的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使作业强度和危险性大大降低,而且对被测量目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表3-10常见无棱镜全站仪参数,由于相位法测距采用很细的激光束,就可以完成测量任务,使得相邻非常近的两个点位也能被准确地测定出来,因此有棱镜测距和无棱镜测距具有几乎相等的测距精度。TCRA采用激光作为发光源,提供了更强大的信号功率来进行无棱镜测距,其
21、准确度采用动态频率校正技术来保证,第五节 全站仪的补偿器原理全站仪补偿器是测量仪器由光学型(经纬仪)转向光电型(全站仪)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误差改正器件,只有对补偿器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使用全站仪,以便提高测量精度和减少劳动强度。在全站仪作业中,如果整平的水准气泡偏离精确设置的气泡中心,此时传感器对仪器的水平度进行检测,并对由此产生的小角度偏差进行自动补偿改正。众所周知,按测量规范要求,整平气泡允许偏离半格,对水准器为每格20的仪器,如垂直轴倾斜在视准轴的方向上为10,在倾角较大的地区测量时,会造成较大的测角误差。对于光学经纬仪,在半测回中不能对此误差进行自动改正;而装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站仪 工作 原理 操作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