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宣贯.ppt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宣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宣贯.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宣贯,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2010-06-15,2,标准化及标准,标准化的思想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事物。人类在不断深入地认识多次重复事物的规律性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事物存在的发展的最佳状态,提出再次重复应用的若干规范化要求,并以各种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普及应用。,3,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简化原则统一原则协调原则时效性原则优化原则互换兼容原则,4,标准的定义,标准的定义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是标准化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标准化学科中最基本的术语和概念。,5,标准的分类,国际标准区域
2、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6,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7,CH/T2009-2010 宣贯内容,规范背景 编写原则 编写过程 规范说明,8,规范背景,全球卫星定位测量已经成为大地测量与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其中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实践十余年。当前国家标准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范规定了用静态测量方法建立国家一、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的要求,没有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的相关要求,根据测绘标准体系要求以及测绘行业单位的生产实际需要,迫切需要一本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规范来统一规范实时动态测量。,9,规范背景,根据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
3、测国土函(2008)67号通知的要求,浙江省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共同承担测绘标准项目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的编写任务。本规范为国内首次编写。,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编写的总体原则为:在一些地方和生产单位实际作业及精度检测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与试验,经理论演算,确定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适用范围、平面和高程的等级划分、精度指标、先决条件、技术方法等,力求编制出基于当前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内普遍接受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强的技术标准规范。,编写原则,11,卫星定位模式,静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常
4、规RTK定位CORS定位PPP定位,12,GPS RTK控制点检测精度情况表,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GPS RTK控制点检测精度情况表,13,2008年4月初,规范编写组成立。成员由浙江省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组成。2008年4月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写,并报国家局标委会备案。2008年5月2008年8月,规范编写组先后在浙江、重庆、福建、江苏、吉林、北京、陕西等省市进行了调研与测试。2008年8月,编写组完成了规范讨论稿。,编写过程,14,编写过程,2008年10月,编写组完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2008年11月17日发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系统35个单位征求意见。截至2008年12月27
5、日,共收到了 20个测绘单位的反馈意见,反馈率为57,共有反馈意见112条。经过认真分析和研讨,采用或部分采用的60条,占53.6%;不采用52条,占46.4%。2009年1月,完成规范送审稿,同时编写了“规范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处理表”。,15,专家评审,2009年11月,由国家测绘局标准化委员会在北京组织评审。评审组由9名专家组成,分别来自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产品质检中心、北京院、天津院等,组长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李建成院长担任。,16,审 查 意 见 汇 总 修 改 表,审 查 意 见 汇 总 修 改 表,17,本规范是关于全球定
6、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的专业规范,适用于大地控制网的低等级加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可用于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测量和碎部点数据采集。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规范执行。,1、适用范围,规范说明,18,2、引用参考标准,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 7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T 200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T 14912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规范说明,19,3、术语,对规范相
7、关的术语作简要的解释,帮助理解规范的内容:实时动态测量(RTK)、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网络RTK、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观测次数、基准历元、固定解,规范说明,20,术语,3.1 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RTK)RTK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3.2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21,术语,3.3 基准站 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
8、固定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基准站基准站。3.4 流动站 Roving Station在基准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22,术语,3.5 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CORS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由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含天线)、计算机、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及电源设备、观测墩等构成的观测系统。它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通讯网络定时、实时或按数据中心的要求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它可独立或组网提供实时、快速或事后的数据服务。3.6 单基
9、准站RTK测量 Single Reference Station for RTK Surveying只利用一个基准站,并通过数据通信技术接收基准站基准站发布的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参数进行RTK测量。,23,术语,3.7网络RTK Network RTK指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多个基准站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进行连续跟踪观测,通过这些站点组成卫星定位观测值的网络解算,获取覆盖该地区和某时间段的RTK改正参数,用于该区域内RTK测量用户进行实时RTK改正的定位方式。3.8 截止高度角 Elevation Mask AngleCut Off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
10、蔽遮高度角,低于此角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24,术语,3.9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反映定位精度衰减的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有关,空间分布范围越大,PDOP值越小,定位精度越高;反之,PDOP值越大,定位精度越低。3.10 固定解 Fixed solution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未知数的整数解叫固定解。,25,术语,3.11 观测次数 Observation times同一流动站初始化观测的次数。3.12 参考历元 Epoch 地球坐标或轨道参数所对应的某一时刻。指一个时期和一个事件的起始时刻或者表示某个测量系统的
11、基准日期。,26,4、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坐标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当RTK测量成果要求提供其它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间系统 RTK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BST时,应考虑时区差与UTC进行换算。,规范说明,27,5、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RTK控制测量前,应根据任务需要,收集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地心坐标、参心坐标、坐标系统转换参数和高程成果等,进行技术设计。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
12、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各等级RTK控制测量适用于建立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规范说明,28,5、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点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一次性全面布设,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规范说明,29,RTK测量定位结果必须采用固定解,因为只有得到固定解,点位精度的提高和成果可靠性才有保障。,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
13、本要求,规范说明,5、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30,RTK平面控制测量,RTK测点的误差来源:1.RTK测量时仪器本身存在的观测误差。常用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情况表2.由地心坐标系向参心坐标系转换时产生的转换误差,由椭球大地高向正常高转换的转换误差。这部分误差与已知点的精度、分布、转换点的观测精度都有关系。,规范说明,5、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31,RTK平面控制测量,根据大量生产实践统计和相关研究文献,在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作业距离超过5km后,单基准站的RTK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将明显降低。为保证控制点的精度和可靠性,本规范将单基准站的RTK控制测量的有效距离限制在5km以内。,规范说明,
14、5、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32,RTK平面控制测量,单基准站RTK单次观测时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可根据仪器标称精度估算为:,本规范所有RTK平面测量的精度指标和要求都是取a=10mm,b=2mm。,单基准站RTK单次观测时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相对点位中误差可估算为:,规范说明,5、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2),33,规范说明,控制点精度要求点位精度相对精度,34,RTK平面控制测量,流动站相对于起算点的相对点位误差和流动站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流动站相对于起算点的相对点位误差(mm);,流动站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mm);,为平面坐标转换模型中误差(mm);,规范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定位系统 实时 动态 RTK 测量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