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培训总结.ppt
《全国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培训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培训总结.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届全国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培训总结,杜云霞2017.7,脑卒中临床管理 吞咽困难 言语障碍 认知障碍,内容大纲,脑卒中临床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血压管理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抗栓相关脑出血脑小血管病变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是卒中十大危险因素之首 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10高危因素可解释90%的卒中风险 高血压“人群归因风险比”高达34.6%,为卒中首要危险因素,人群归因风险比(%),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血压管理,降压可显著减少卒中长期复发 治疗前SBP是AIS的独立预测因
2、子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一个三级保健中心4年间发生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进行评估分析,使用ABC/2评估最终梗死体积;良好预后定义为3个月时MRS评分。,SBP 最终梗死体积 10mmHg+12cm3,降压收缩压 5.1mmHg舒张压2.5mmHg,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约五分之一,降压收缩压 10mmHg舒张压5mmHg,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约三分之一,SBP 良好预后 10mmHg-36%,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血压管理,急性期血压特点:大多数患者由于应激状态,急诊就诊时存在血压升高,24h内血压可自行降低。急性期降压指南(2014):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
3、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绝大多数不推荐降压治疗,如血压220/110mmHg、严重心衰、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应慎重静脉降压。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避免血压降得过低。急性期降压不存在获益,也不能改善预后,急性期血压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血压管理,降压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最重要的干预手段!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发病数日BP持续140/90mmHg,应启动降压 既往高血压并接受降压治疗者,为预防卒中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应在数日后恢复降压治疗 颅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70-90%)导致的卒
4、中或TIA患者,推荐140/90mmHg和高强度他汀治疗 腔隙性卒中患者,130/80mmHg 血压变异性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更可能选用长半衰期药物,ARB/CCB,长期二级预防血压管理,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策略,缺血性卒中/TIA,非心源性,心源性,行为学危险因素,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抗栓治疗,管理危险因素,疾病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临床常用抗凝药物,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VKA转换至NOACs,当INR=2.0以下时,可当日直接启动NOACs;当时,可直接启动NOACs,但最好第二日启动;当INR=2.5以上时,需考虑实际INR和VKA的半衰期来估计
5、INR将至阈值以下,硝酸香豆醇半衰期=8-14h,华法林半衰期=36-42h,苯丙香豆素半衰期=6天。,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NOACs转换至VKA,需重叠使用NOACs和VKA一段时间,直到INR达到标准之后再完全替代为VKA 转换期间应严格监测INR(1)下一次服用NOACs之前采血,监测INR;(2)最后一次服用NOACs24小时后应测定INR,以确保充分抗凝;(3)在过渡期之后的1个月内,密切监测INR直至平稳达标(连续3次测定INR均为2-3)。,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注射用抗凝药物转换至NOACs,静脉注射用普通肝素(UFH):在使用UFH后半衰期+2小时,可启用NOACs。(应注
6、意慢性肾病患者,肝素代谢半衰期较肾功能正常者长)注射用低分子肝素(LMWH):NOACs可在下次注射LMWH时直接替换,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NOACs转换至注射用抗凝药物,在下次服用NOACs时,可直接换用注射用抗凝药物,NOACs之间的相互转换,NOACs之间可直接互换,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转换至NOACs,在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之后,可直接启用NOACs治疗,除非二者联合治疗十分必要,不可重叠使用。,抗栓相关脑出血,抗栓治疗与ICH的关系,抗栓相关ICH的处理,抗栓治疗的重启,抗栓治疗与ICH的关系,源于丹麦国家疾病数据库的数据,2000到2015年之间,首次发生的硬
7、膜下血肿的患者10010名,对照组为基于正常人群的484346名,10010名硬膜下血肿患者中47.3%在服用抗栓药物,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VKA、新型口服抗凝剂均于血肿的发生相关,15年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发生率从10.9%增加到19.0%,75岁以上的人群增加为主,VKA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出现风险最大,抗栓治疗与ICH的关系,数据源于20022008年英国健康促进网络数据库1797 ICH、1340 SAH患者;10000非出血性卒中对照,阿司匹林不增加ICH的发生(OR1.06,),阿司匹林减少SAH的发生(OR0.82,),华法林增加SAH的发生(OR1.67,),华法林增
8、加ICH的发生(OR2.82,),抗栓治疗与ICH的关系,来源于RASUNOA 研究(Registry of Acute Stroke Under New Oral Anticoagulants)的数据,共纳入61例NOACs相关脑出血,其中女性占41%。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为10分。基线血肿体积为23.7ml,新发生脑室出血或脑室出血增加者占18%,38%发生了明显血肿扩大,3个月时总死亡率为28%,幸存者不良预后(mRS,3-6)者占65%,抗凝相关ICH的处理,凝血过程回顾,应用华法林出血了怎么办?,抗凝相关ICH的处理,PCC,维生素K,新鲜冰冻 血浆,停药,监测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
9、,逆转,评估,凝血酶原复合物(PCC)PCC原用于治疗血友病 PCC含有高浓度凝血因子II、IX和X,能快速替代华法林引起 的凝血因子缺乏 不需要大容量静脉内滴注,在应用后30分钟内即可纠正INR 理论上是首选,但未能证实PCC可改善预后,最佳剂量也不清楚,抗凝相关ICH的处理,维生素K 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和X,以及内源性抗凝蛋白C和S,抗凝相关ICH的处理,2-6h甚至24h才能逆转,静脉,5-10mg,1mg/min,新鲜冰冻血浆,抗凝相关ICH的处理,含有因子II、VII、IX和X 一般推荐剂量为15ml/kg,需要检测相容性和妥善解冻 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过敏反
10、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柠檬酸性毒性、病毒感染性传播等,抗血小板相关ICH的处理,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期间ICH怎么办?,抗血小板相关ICH的处理,停药,监测,治疗ICH,输血小板好不好?纳入190例正在服用ATP的患者 幕上脑出血发生6h内 随机分配至单独标准治疗组或标准治疗+血小板输注组 在首诊CT90分钟内给予治疗 结果 血小板输注组3个月内的死亡或致残率高于单独标准治疗组 输注血小板24小时的脑出血增加并无减少 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结论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ICH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是无效的,抗血小板相关ICH的处理,抗栓治疗的重启,数据来源于MONICA卒中登记研究纳入670
11、0名患者,随访26597 人.年,928(13.9)卒中复发,101例 ICH827例 IS,ICH 63%复发为缺血,IS 91%复发为缺血,年龄、糖尿病是RF,抗栓治疗的重启,纳入20052012年期间瑞典卒中登记库中伴发AF的首次发生ICH幸存者2919人,共随访5759人.年,379例严重血栓事件,302例(79.7%缺血性卒中),115例出血性事件,结论:重点应放在缺血性卒中的预防!,现有的抗凝重启共识,抗栓治疗的重启,合并脑叶出血或脑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抗凝治疗相关ICH再发风险高于血栓栓塞事件,因此此类患者不考虑重启抗凝治疗,深部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基线发生风险6.5%/y的患者(相
12、当于CHADS2评分4分,或CHADS2-VASc评分 5分),重启抗凝治疗可以显著获益,目前获得的数据并不建议通过MRI预测脑出血和华法林相关的脑出血风险来决定房颤患者停用抗凝药,推荐重启抗凝治疗的时机应该在出血事件发生后8-10W左右,房颤患者重启抗凝治疗时,不论考虑到因此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还是获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都不能代替华法林抗凝治疗,由于新型口服抗凝药所致脑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华法林,所以对于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引起脑出血患者,重启抗凝治疗时可以考虑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抗血小板治疗的重启,抗栓治疗的重启,2010版AHA指南推荐,有确切适应症需要这些药物治疗时,所有ICH后均可考虑抗
13、血小板聚集治疗(IIb,B),2014版AHA指南新增加了一条建议,即脑出血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可以在几天后恢复进行,具体时间不定(IIa,B),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在急性ICH、SAH或硬膜下血肿后,患者如需恢复或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建议在发病后1周开始,吞咽障碍的评估流程,吞咽障碍的诊疗思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受过培训的一般人员完成明确诊断,症状筛查询问病史,饮水试验等诊断性筛查,否,否,观察,基本排除,临床评估,仪器评估,特别评估,V-VST,VFSS,HRM,FEES,US,SEMG,ICF评估,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一步全面评估,吞咽功能分期食物认知期
14、口腔准备期口腔推送期咽期食管期,吞咽障碍的诊疗思路,上运动神经元病(假性球麻痹)脑干运动神经核平面以上部位损伤所致 吞咽困难,如脑卒中、脑外伤等 临床表现(口腔期障碍为主)感知觉减退运动协调障碍运动速度减慢运动启动延迟咽缩肌无力,吞咽障碍的诊疗思路,下运动神经元病(真性球麻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如喉返神经损伤、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临床表现(咽期障碍为主)舌肌肉纤颤、萎缩 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咽缩肌无力 环咽肌开放不完全或完全不开放,吞咽障碍的诊疗思路,吞咽障碍的诊疗思路,口腔准备期:摄入食物到完成咀嚼的阶段,TMJ运动,唇闭合,唾液腺分泌,口腔推送期:指咀嚼形成食团后运送至咽的阶段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吞咽困难 言语 障碍 认知 培训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