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ppt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免疫细胞的特征,1、免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理化性状 生物学特性2、免疫细胞的膜分子特征 CD分子,NK cells,吞噬溶酶体,二、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1、密度梯度离心法2、黏附分离法3、荧光激活分离法4、磁性分离法5、其他分离法,1、密度梯度离心法,聚蔗糖(Ficoll)-泛影葡胺(Urografin)(F/H)分层液Ficoll是蔗糖的多聚体,呈中性,亲水性高,平均分子量为400,000,当密度为1.2g/ml仍未超出正常生理性渗透压,也不穿过生物膜。红细胞、粒细胞比重大,离心后沉于管底;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重小于或等于分层液比重,离心后漂浮于分层液的液面上,也可有少部分细胞悬浮在分
2、层液中。吸取分层液液面的细胞,就可从外周血中分离到单个核细胞。,离心前,离心后,稀释抗凝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2、黏附分离法-纯淋巴细胞群的分离,贴壁法:将已制备的单个核细胞悬液倾于玻璃或塑料平皿或扁平小瓶中,移至37温箱静置1h左右,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均贴于平皿壁上,而未贴壁的非粘附细胞几乎为纯淋巴细胞,继用橡皮刮下贴壁的细胞即为纯单核细胞群。因B细胞也有贴壁现象,用本法分离的淋巴细胞群中B细胞有所损失。,2、黏附分离法: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尼龙毛法:混合单个核细胞悬液在通过尼龙毛柱时,B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一些辅助细胞被选择性粘附于尼龙毛上,而多数T细胞则
3、通过尼龙毛柱,这是获得富含T细胞群的有效方法。T细胞得率为20-30%左右。亲和板法:利用亲和层析法分离淋巴细胞亚群,其原理是各种淋巴细胞亚群具有不同的抗原性,将相应抗体结合于塑料平板上,继加细胞悬液,凡抗原阳性的细胞则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阴性的细胞可从未吸附的细胞悬液中获取。吸附柱法:将单个核细胞悬液注入装有玻璃纤维或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的柱层中,凡有粘附能力的细胞绝大部分被吸附而粘滞在柱层中,从柱上洗脱下来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此法简单易行,对细胞极少损害。,3、荧光激活分离法(FACS),流式细胞仪,4、磁性分离法,(1)磁铁吸引法:利用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的特性,在单个核细胞悬
4、液中加直径为3m的羰基铁颗粒,置37温箱内短时旋转摇动,待单核细胞充分吞噬羰基铁颗粒后,用磁铁将细胞吸至管底,上层液中含较纯的淋巴细胞。(2)磁激活细胞分离术MACs:是一种特异性细胞分选技术,其高度特异性来自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主要组成成分为MACS微珠、MACS分选柱和MACS分选器。MACS微珠是与高度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相偶联的超顺磁化微粒。MACS分选柱置于一个永久性磁场MACS分选器中,可以将磁力增强1000倍,足以滞留仅标记极少量微珠的目的细胞。用缓冲液冲洗分选柱,所有未标记的细胞被冲洗掉。分选柱离开磁场,即可获得被标记的细胞组分。,MACS(阳性选择法),N,S,MACS(阴性
5、选择法),N,S,5、其他分离法,花环沉降法:本法是将淋巴细胞与一定比例的绵羊红细胞混合,待淋巴细胞形成E花环后,继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细胞。浮悬在分层界面而不形成E花环的群则富含B细胞,而沉降在管底的形成E花环的细胞用低渗法处理,使围绕细胞周围的绵羊红细胞快速裂解,则获得纯的T细胞。可溶性MHC-肽四聚体法:mhc-肽四聚体复合物的原理是通过增强t细胞受体与mhc-肽复合物亲和力,达到可直接特异性检测t细胞的目的。作为临床诊断工具,定量检测外周血及组织中抗原特异性CTLs的比率,并进行表型及功能分析。用于过继性肿瘤免疫治疗用于疫苗疗效的监测,抗原肽-MHC分子四聚体技术,MHC I类(左)和
6、类(右)分子四聚体结构示意图,三、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细胞冻存的原理与方法: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引起细胞死亡。向培养液加入保护剂,可使冰点降低。在缓慢的冻结条件下,能使细胞内水份在冻结前透出细胞。贮存在-130以下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的形成。2、细胞复苏的原理与方法:细胞复苏时速度要快,使之迅速通过细胞最易受损的50,细胞仍能生长,活力受损不大。目前常用的保护剂为二甲亚砜(DMSO)和甘油,它们对细胞无毒性,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细胞冻存罐,第二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的检测,一、免疫细胞膜分子检测的原理与类型二、免疫细胞膜分子的检测方法,一
7、、免疫细胞膜分子检测的原理与类型,1、以抗体识别抗原2、以配体识别受体,二、免疫细胞膜分子的主要检测方法,1、免疫标记检测方法 荧光抗体法 酶免疫检测法 免疫金银染色法2、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DC)3、花环形成试验,SmIg的荧光抗体检测法,SmIg的酶免疫检测法,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DC),染料,补体,E-花环:利用T细胞膜上的异种动物红细胞受体,T细胞,B细胞,花环形成细胞,绵羊红细胞,EA-花环:B淋巴细胞表面有Fc受体,能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结合,因此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与B淋巴细胞混合,可见B淋巴细胞周围粘附有红细胞,EAC-花环:B淋巴细胞表面有补体受体,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中
8、加入补体,可形成红细胞-抗体-补体复合物,再与B淋巴细胞混合,则可形成EAC玫瑰花环。,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测定,一、转化、增殖试验二、细胞毒试验三、抗体形成试验四、细胞吞噬与杀伤试验,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刺激物分为非特异性(如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等)和特异性刺激因子(如抗原);检测方法为形态学检测法和3H-TdR掺入法及MTT法等。2、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或称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常用于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以测定受体和供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抗原)相容的程度。由于MLC中淋巴细胞接受同种异型抗原的刺激而发生活化、增殖,产生种类众多的细胞因子,促进NK、L
9、AK和CTL等杀伤细胞的分化,因此又是免疫调节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一、转化、增殖试验,放射性测定,3H-TdR,丝裂原(抗原)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原理示意,小淋巴细胞在转化为原始母细胞过程中,合成DNA增加,能够吸收胸腺嘧啶核苷(3H),1、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2、ADCC作用测定3、NK活性测定,二、细胞毒检测试验,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测定,放射性测定,细胞毒试验原理示意,靶细胞,效应细胞,分离上清,2、K细胞活性测定(ADCC活性测定),动物机体有些免疫细胞,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杀伤靶细胞,如NK细胞、活化的T细胞、吞噬细胞等,这类细胞统称为K细胞。K细胞的
10、活性不仅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而且与体液免疫也有直接的关系。K细胞活性检测的方法有同位素释放试验法,溶血空斑法,细胞剥离法和靶细胞接合试验。仅介绍同位素释放法。,(1)原理,将靶细胞用51Cr标记后,再与特异性的IgG抗体结合,加入K细胞后即可发生ADCC效应,引起靶细胞的溶解并释放51Cr。用计数仪分别检测上清和细胞沉淀中的cpm,根据上清中释放的51Cr的多少,可判断K细胞活性的高低。,(2)方法,1、试验管:效应细胞(淋巴细胞悬液),标记的靶细胞(Cr51标记的鸡红细胞)和亚凝集单位的抗体(兔抗鸡红细胞抗体)各0.1ml,加RPMI 1640完全培养基1.7ml(ADCC)。2、效应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细胞 分离 检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