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1-概论抗原抗体.ppt
《免疫组化1-概论抗原抗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组化1-概论抗原抗体.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 疫 组 化Immunohistochemistry,学习本章节的总体要求*1.熟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特点及其原理*2.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操作流 程*3.熟悉免疫化学反应相关术语及其所用免疫试剂的来源和质量控制 4.了解多克隆抗体制备程序与操作要求 5.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和步骤,概 论 一、什么是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免疫学和组织化学原理,对细胞组织标本中的某些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的一门科学。,这项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染色及原位示踪技术,它是在酶组织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于20世纪中期。,二、发展历史,免疫荧光标记抗体技术-Coons 1940年免疫
2、酶标抗体技术-Abakane 1963不标记酶抗体(酶抗酶复合物)技术-Sternberger 1970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和亲和标记技术-Hsu 1985,免疫试剂,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明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杂交瘤技术后,已从采用多克隆抗体转入了广泛应用单克隆抗体时代。目前商品供应的特异性第一抗体和交联第二抗体,绝大多数都为单克隆抗体。,1.特异性强 专一 2.敏感性高 检测阈值达ng或pg水平 3.定位准确 既可定性、定位,又可定量 4.三位一体 形态、功能和代谢三结合 缺点:干扰多,易出现假阳性,三、技术特点(优点),(一)组织处理与切片选择(二)免疫染色的前处理 试
3、剂准备(示踪,放大,标记)消化 阻断*(三)免疫组化染色 原理、优缺点、流程(四)免疫染色的后处理 增强、衬染、封固,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步骤,*(五)结果判断与对照设置 方法众多 敏感不同 程序雷同 按需选用,关键步骤:特异抗体-桥联抗体-标记抗体种系必需匹配(第一抗体)(第二抗体)(第三抗体),第一节 抗原和抗体,一、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原性)的物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取决于抗原的异物性;大分子;表面积;专一决定簇等。,半抗原载体蛋白 全抗原载体蛋白:BSA、多聚赖氨酸、牛甲状腺球蛋白等
4、;(免疫原性强,易获得,交叉反应易去除)交联要求:不改变半抗原的分子构型;远离半抗原的抗原决定簇;高结合率(结合半抗原数目至少20个以上),交联剂,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活性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组化的精确性、特异性,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结合外,有时可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多数天然抗原表面带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表位-不同抗原的表位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可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组化的假阳性,二、抗体,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可
5、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亦可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抗体的分子结构 1.抗体分子在立体构型上都是Ig,但 Ig不都是抗体。2.各类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包括二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及二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每条重链(H链)和轻链(L链)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3.两条重链间,两条轻链间及重链和轻链间,分别借二硫键连接。此为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又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呈“Y”字构型。,4.重链上结合有不同量的糖,故Ig属糖蛋白。根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5类,即 链,链,链,链和链,由它们组成的Ig分别称为IgM,I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概论 抗原 抗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