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凝集反应及临床应用.ppt
《免疫凝集反应及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凝集反应及临床应用.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凝集反应及临床应用,刘 静,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凝集反应定义,反应阶段: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凝集反应,反应特点: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完全抗体,可见反应形成,电解质:稀释液或缓冲液(8.5g/L NaCl)pH:pH6pH9(pH3为细菌抗原的等电点)温度:1540,37最适(4特例)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外力:震荡或搅拌,环境因素,分类:直接与间接凝集反应
2、,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包括: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玻片凝集试验:定性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简便、快速菌种的诊断或分型ABO血型的鉴定,试管凝集试验:半定量已知抗原检测抗体易引起抗原的非特异性凝集肥达试验,0.5,0.5,0.5,0.5,0.5,弃掉0.5,试管凝集试验原理,结果,1 2 3 4 5 6 7,菌液,+,很小的凝集颗粒,混浊,-,无凝集现象,与对照相同,+,小、部分凝集块,中等混浊,+,大多凝集管底,轻度混浊,+,大的凝集块,清亮,凝集程度,沉淀,上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断,管底沉淀
3、,凝集程度,最高稀释比例,待测血清的滴度,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断,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RBC、白陶土、活性炭、某些细菌、聚苯乙烯胶乳颗粒良好载体有如下几点基本要求: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无自凝倾向;大小均匀;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的O型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绵羊红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的(约1 000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凝集反应 临床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