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技术.ppt
《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技术.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技术(Western Blot 印迹方法),一、Western-Blot简介,Western Blot,又称为免疫印迹(Immunoblot),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蛋白质测定技术。蛋白质印迹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乔治斯塔克(George Stark)。在尼尔伯奈特(Neal Burnette)于1981年所著的分析生物化学(Analytical Biochemistry)中首次被称为Western Blot。,印迹法(blotting)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Western Blot 印迹方法,是检测蛋白质
2、混合液体中某种特定目的蛋白的定性方法,也可作为确定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细胞或者同一种细胞不同条件下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方法。,实验主要内容:,实验原理,将获得的蛋白质样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电泳使蛋白质按分子量的大小进行分离 凝胶上分离到的蛋白质转移至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或PVDF 膜)上 用抗靶蛋白的非标记抗体(一抗)与转印后膜上的靶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与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偶联)的二抗结合 用ECL发光或DAB显色检测。如果转印膜上含有靶蛋白,经DAB显色后上出现棕黄色条带蛋白条带。,
3、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实验用途用于检测样品中特异性蛋白质是否存在。对特异性蛋白质进行半定量分析。,蛋白免疫印迹组成,凝胶电泳,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使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在凝胶中分成带,2,把凝胶中已分成条带的蛋白质转移到一种固相支持物上,样品的印迹,3,用特异性的抗体检测出已经印迹在膜上的所要研究的相应抗原,免疫学检测,实验步骤,提取细胞或组织蛋白测定蛋白含量制备SDS-PAGE胶蛋白变性、上样电泳 转膜封闭一抗TBST洗膜HRP标记的二抗TBST洗膜ECL底物显色X光片曝光、显色结果分析,二、蛋白样本的制备和浓度的测定,蛋白的提取:一般包括组织蛋白提取、细胞蛋白的提取 组织蛋白提取组织和裂解液(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为防止细胞内蛋白酶对蛋白质的降解)按比例配制-置于玻璃匀浆器中,充分研磨(冰上操作)4离心,12000rpm,10
5、min取上清分装1.5ml离心管中20保存。(低温和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减少蛋白的降解。)蛋白酶抑制剂:如PMSF、EDTA、EGTA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择。,注意事项注意个人防护。PMSF严重损害呼吸道黏膜、眼睛及皮肤,一旦眼睛或皮肤接触了PMSF,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所用离心机需提前预冷。为防止蛋白降解,所有操作应在冰上完成。吸取蛋白上清液时,注意不要把沉淀吸上来。,蛋白浓度的测定,原因:Western Blot作为一项半定量实验技术,电泳前,必须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总蛋白含量测定。蛋白质总量不足可能妨碍对目的蛋白的鉴定;蛋白质含量太高则会使带形扭曲,甚至会影响此电泳方法的分辨力。,方法:,目前
6、常用的有五种经典的方法,即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紫外吸收法以及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目前实验室测蛋白浓度都用试剂盒,如BCA法试剂盒.,BCA法工作原理,BCA(bicinchoninic acid 二辛可酸)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与Lowery法相似。即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结构与Cu2+络合并将Cu2+还原成Cu1+。BCA特异地与Cu1+结合形成稳定的紫蓝色复合物,在562 nM处有最大光吸收值并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可以根据吸收值测定蛋白质浓度。该测定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试剂及其形成的颜色
7、复合物稳定性俱佳,并且受干扰物质去垢剂等影响小。,SDS-PAGE电泳,SDS-PAGE电泳法,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原理1在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各蛋白质组分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电荷多少。2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蛋白质与SDS的结合(1.4gSDS/1g蛋白质),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其数量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
8、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而其它因素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验前的准备,设备和材料的准备:电泳槽的准备(本实验用垂直电泳槽)、电泳仪的准备、离心机、电磁炉、煮锅、移液枪、枪头、烧杯、量筒试剂的准备和配置:双蒸水、30%丙烯酰胺、Tris-HCl(PH为8.8)、Tris-HCl(PH为6.8)、10%SDS、10%过硫酸铵(AP)、TEMED、电泳上样缓冲液、电泳缓冲液、蛋白Marker,根据待测样品的蛋白质分子量选择分离胶和浓缩胶的浓度.(一般浓缩胶为5%,分离胶根据所测蛋白分子量定),作用,浓缩胶:当样品上样并接通两极间电流后(电泳槽的上方为负极,下方为正极),在凝胶中形成移动
9、界面并带动凝胶中所含SDS负电荷的多肽复合物向正极推进。样品首先通过高度多孔性的浓缩胶,使样品中所含SDS 多肽复合物在分离胶表面聚集成一条很薄的区带(或称积层)(0.5-1cm)。分离胶:由于胶孔径小,而且成为一个整体的筛状结构,它们对大分子阻力大,小分子阻力小,起着分子筛效应,也就是蛋白质在分离胶中,以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而出现迁移率的差异,最终达到彼此分开。(PH为8.8),实验步骤,组装SDS-PAGE凝胶用玻璃槽 配制和灌注分离胶 用水压线30-40分钟直至分离胶凝固 倒掉压线水配制和灌注浓缩胶 插入样品梳 凝胶直至浓缩胶凝固 制备样品样品:上样缓冲液=4:1,混匀1000C加热5分
10、钟,离心取上清)拔出样品梳 加入电泳缓冲液,上样,电泳 电泳至溴酚兰行至电泳槽下端停止,夹心式垂直电泳槽,蛋白变性的原因上样蛋白为蛋白样本和上样缓冲液的混合物,按比例配制,100煮5min。其目的是将SDS 与蛋白质充分结合,以使蛋白质完全变性和解聚,并形成棒状结构同时使整个蛋白带上负电荷。,注意事项,玻璃板要清洁,对齐卡严,防止漏胶。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在聚合前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容易吸附于皮肤,其作用具有累积性,故称量或配胶时应戴手套及口罩.过硫酸铵会缓慢分解,应隔周新鲜配制.溶液中一旦加入TEMED,应立即混匀并快速灌注入玻璃夹槽中.浓缩胶缓冲液(PH为6.8)、分离胶缓冲液(PH8.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印迹 实验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