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当仁不让于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当仁不让于师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仁不让于师,遇到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不必谦让.,选段一,【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注释】(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毁:诽谤。逾:超越。伤:损伤。见:表明。,【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选段二,【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知”通“智”,聪明,智慧。阶:名作动,踩着台阶。斯:就。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
3、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选段三,【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循循:有次序。坚:坚实深奥。诱:引导。博:使广博。,【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
4、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选段四,【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注释】抑:只不过是。云尔:这样说。,【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选段五,【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
5、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原文】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选段六,选段七,【原文】子之武城(1),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
6、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2)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选段八,【原文】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无厌之!天厌之!”【注释】(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2)说:音,同“悦”。(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4)
7、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评析】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选段九,【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注释】(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8、(3)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选段十一,【原文】伯牛(1)有疾,子问之,自牖(2)执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注释】(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
9、的“德行”较好。(2)牖:音,窗户。(3)亡夫: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4)夫:音,语气词,相当于“吧”。,【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选段十二,【原文】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选段十三,【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注释】(1)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2)夫:音,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
10、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掌握如下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道之斯行道通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毋吾以也以通已鼓瑟希希通稀莫春者莫通暮,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博我以文:使动用法。是丘也:判断句。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例题一: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子文(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
11、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已之,无愠色。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2、在孔子看来,令尹子文和陈文子算得上“仁”吗?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译文,例题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2、这几句话谈的
12、中心问题是什么?,例题三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材料二: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2、诚信是立人之本,以上两个选段分别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其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认为为官者首先要得到别人
13、的信任,才可以治理好政事.而要取信于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诚待人.曾子从自省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信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例题四材料一: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2、以上两则选段中各体现了孔孟怎样的教育观?(用自己的话回答),孔子认为
14、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要接受无言的教诲.孟子认为老师不能降低”道”的标准,而要启发学生的自主性,不可越俎代疱.,例题五 材料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P4 材料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P5材料三: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5、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就以上选段的内容说说孔孟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的?(用自己的话回答),2、就以上选段的内容说说孔孟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的?(用自己的话回答),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空闲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16、.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孟子则主张无论困窘还是得志,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立身的根本,穷困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待时机,发达时兼顾他人,使天下人都保持善性。,例题五,【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
17、,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5)汎:音f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
18、时间。(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
19、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例题一【注释】(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2)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3)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
20、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评析】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
21、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例题四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译文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的;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注释 绳墨:木工取直用的工具。,例题三,译文孟子说:“身居下位而又不被上司信任,是不可能治理好百姓的。要取得上司信任有办法:如果不被朋友信任,也就不会得到上司信任了。要被朋友信任有办法:如果侍奉父母得不到父母欢心,也就不会被朋友信任了。要父母欢心有办法:如果反省自己不诚心诚意,也就得不到父母欢心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办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行,也就不会使自己诚心诚意了。所以,诚是天然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极端诚心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从不会有的事;不诚心是没有谁会被感动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