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课件第三章.ppt
《信息论与编码课件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论与编码课件第三章.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信源与信道的匹配信道的组合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第三章 作业教材第91页93页3.1,3.2(b),3.3(1)(3),3.10,3.11,空间传输:各种物理通道-电缆、光缆、空间等。时间传输:指将信息保存,然后在以后读取。,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信道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传递和存储信息的通道或媒质,包括空间传输和时间传输。,狭义信道:电传播介质(电缆,自由空间)通信设备(信息经过的通道)广义信道:测量、观察设备(示波器)存储、记忆设备(磁带,光盘,书 信等),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输入输出关系:转移概率 p(y|x)信道描述:
2、1.输入集合 2.输出集合 3.输入输出的转移概率分布研究目标:从信道的输出了解信道的输入,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按信道输入输出符号分类 输入、输出空间状态集合时间集合 离散信道(数字信道):输入输出空间为离散。连续信道:状态集合连续,时间集合离散。模拟信道(波形信道):输入输出空间为连续。,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有记忆信道:输出 Y不仅与当前的输入 X 有关,而且与前面的输入有关。无记忆信道:输出 Y 仅与当前的输入 X 有关,与前面的输入无关。,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按信道转移概率分布函数的特点分类,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单用户信道:输入和输出都只有一个的单向通信信道。多用户信道:输入和输
3、出中至少有一端有两个以上的用户,且可以进行双向通信。,按输入和输出的数目分类,固定参数(恒参)信道:信道的统计特性不随时间变化。时变参数(随参)信道:信道的统计特性随时间变化。,信道的数学模型和分类,按信道的统计特性与时间的关系分类,单符号无记忆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数学模型:或,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研究目标:了解输出端能从输入端得到多少信息?即如 何将信道所能传递的信息定量化?数学表示:互信息 I(X;Y)I(X;Y)=H(X)-H(X|Y)=H(Y)-H(Y|X)分析:p(y|x)给定,I(X;Y)随输入分布p(x)变化而变化。调整该分布可使互信息达到最大值,即给出了信道所能传递的最大
4、信息量。定义该最大值为给定信道的信道容量,用C 表示:求信道容量:找到最佳分布,使互信息达到最大值。(最佳分布:达到信道容量时的信源分布。),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说明:C 客观反映信道的传输能力,只与信道特性有关,而与信源无关,表示每个符号可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可以通过编码改变信源的分布使互信息达到最大值。,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定理3.1:对于信道矩阵为 P 的离散无记忆信道,其输入分布 p(x)能使互信息 I(X;Y)达到最大值(信道容量)的充要条件是,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例3.3(P:70)取输入分布,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所以由定理3.1得
5、,最佳分布,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无噪无损信道,特殊DMC的信道容量,有噪无损信道,特殊DMC的信道容量,无噪有损信道,特殊DMC的信道容量,对称信道对称信道定义:信道转移矩阵P中所有的行都是同一组元素的不同排列,所有的列也是同一组元素的不同排列。,特殊DMC的信道容量,准对称信道定义:设 B 为信道转移矩阵P的列集合,如果将B划分成m个子集,而用每一个子集构成的矩阵所对应的信道都是对称信道。,特殊DMC的信道容量,特殊DMC的信道容量,定理3.2:对于准对称信道,达到信道容量的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证明:(略),准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特殊DMC的信道容量,例:准对称信道,对称信道的信道
6、容量计算,特殊DMC的信道容量,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特殊DMC的信道容量,特殊DMC的信道容量,例:对称信道,强对称信道(均匀信道)定义:信道输入、输出符号个数相同,且信道矩阵为,特殊DMC的信道容量,当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是非奇异时(此时n=m),即逆矩阵P-1存在时,该信道被称为可逆矩阵信道。,一般DMC的信道容量,例:取另解:,达到信道容量时输入、输出概率分布的唯一性,结论:(1)输入概率分布的解不唯一,输出概率分布 的解唯一。(2)当信道转移矩阵可逆时,则输入概率分布 有唯一解。,达到信道容量时输入、输出概率分布的唯一性,数学模型:,多符号信道的信道容量,(1)信道无记忆:证明:,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论 编码 课件 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