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 发现演义.doc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 发现演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 发现演义.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穴胰俞 胰腑 手少阳胰经 发现演义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勇攀登创新中医新观念(下)赫增才(巨鹿县盲人按摩门诊,中国河北055250)2010年1月26日十九、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把五脏六腑变上回说到增加了一个胰腺的背俞穴的问题,接着便引出了下面一个话题:胰腺是否是一个脏腑呢?背俞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一篇灵枢背腧篇,载有五脏背俞穴名称和位置。素问气府论提出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西晋王叔和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此后,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又补
2、充了厥阴俞。时过1300年,2006年11月18-20日,在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上,我又新增加了胰腺的背俞穴胰俞,填补了膈俞与肝俞之间的空缺,从而,才使人体全部背俞穴补充完备。一穴之增,其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而按照背俞穴的定义: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才能称为背俞穴。它是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它一般是和胸腹部的募穴一起,主治该脏腑的疾病。如果我的胰俞穴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胰俞穴所对应的胰腺就应该是一个脏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胰腺既未被列入五脏
3、,又未被列入六腑。.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中医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的脏腑地位,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一大缺憾。可是,究竟由谁来提出修改和论证这个课题呢?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人敢于提出修改和论证这个课题,又有谁能够将其付诸实施,完成改动五脏六腑这一历史性的继承与创新呢?自然界中有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是说: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作为高级动物人的头脑,也有惯性-因循守旧。所以,这才是一个天大的医学理论难题。即使有人搬来一架上天梯,也没有人敢于上得去!说来说去,这里还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上了古代医学家医书的话,也不能认为句句都是
4、真理,一字也动不得。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医书上睡大觉,又不能轻率地去胡编乱改;而应该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地以科学的态度去创新和发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写过题西林壁这首极富哲理性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茫茫的人海里,在大千世界之中,研究胰俞穴的专家学者又何止千千万万?那么,为什么最后成功的机遇能够让我抓住呢?有人说:很可能跟你是圈外之人有关。我认为: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更倾向于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个真理。愚者能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准备的,这也是真理。说到这里
5、,给大家再讲一个小笑话。每次写好论文,我都让袁文保医师去提修改意见。他笑着说:研究这些问题,你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研究出成果了,别人会说:看人家没有上过医校,能创造出这样的成绩来,真不简单!你如果整不成,也会有人说:他啥也不懂,都是瞎啰啰的,别听他那一套!所以,就是错了也没关系。再说,你是圈外之人,思想不受框框的限制,自然容易改革创新;你没有显赫的名声和地位,更不怕丢掉什么;你没有任何思想包袱,能够轻装上阵。所以,你研究的论题,容易成功。说完,我们两人都哈哈大笑。下面,我们接着探讨胰腺能否算得上一个脏腑的问题。人们在研究胰腺的脏腑归属的时候,很自然地便引出了原属于六腑之一
6、的三焦一词。古人以三焦涵盖了现代医学中胰腺的功能。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并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作用。但是,因对其具体概念论述的不够明确,而且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所以,引起后世医家争论纷纭。我赞同赵隶华等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的论述。中医没有糖尿病一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之为消瘅,后人则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并且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其病理为人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燥热所致。其
7、中,又以心肺主因为上消;脾胃主因为中消;肝肾主因为下消。而且人们还逐渐认识到,胰与三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焦经脉的循行也络属于胰腺。中医治疗三消的根本,便是通调三焦的功能。针灸治疗则以三焦经的阳池、外关为主穴,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胰俞、三焦俞、肺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等穴;配以肺经上的鱼际;配以胃经的足三里;配以肾经的太溪;肝经的三阴交;还有任脉上的中脘穴,既能增加胰液和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血糖能够被正常利用,又能发挥益气、健脾、补肾的功效,使三焦的功能正常,胰的功能恢复,糖尿病得以缓解和康复。因此,胰腺、三焦和三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消为三焦同病,治
8、三消必用三焦;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胰腺划归入六腑,用胰代替三焦,则三焦便克服了原来空洞一腑的纯中医概念的弊端。那么,手少阳三焦经也就变成了胰的经脉循行,第362个经穴胰俞作为胰的背俞穴的存在也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2008年6月我在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中提出了: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的新观念。从此,结束了上述千年争论,使胰腑有名有形;同时,也给三焦的解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三焦虽有名无形,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六腑之一,在针灸临床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胰腑取代三焦后,仍应继续发挥三焦和三焦俞的重要作
9、用。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把五脏六腑变。胰腑若能成正果,再论胰经是自然。二十、手之少阳为胰经中医理论更完善接下来的是,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后,胰腑应走哪一经?我的论点是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其实,提出这一论点最早的是三家:道家、佛家、儒家等民间医学的先哲们。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手少阳胰经的观点,在我国的民间医学文化中早已有论述,只是尚未被国家医学界认可而已。徐力强先生在因特网上载文道家养生之糖尿病篇中说:胰脏即为中医的三焦,故,经络上称手少阳胰经,非手少阳三焦经。从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廖育群先生在慈光佛教医药咨询网上载文说:胰为太仓之吏,司升降,盖言五味入脏之支
10、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糖尿病l23健康信息网上曾登载朱修林先生自治自愈糖尿病一文,文中说:胰为人体第二条消化腺,脾与胰互为表里,同属于十二正经的手少阳三焦经应胰脏峨眉宗将手少阳三焦经又称手少阳胰经。根据糖尿病的学说,临床经验早在1943年就在我国问世了。现摘录日本针灸家泽田先生的遗作如下:胰脏亦名中焦府,发生变化时即会引起糖尿病,主要是调和中焦府,须灸中脘、阳池、三焦俞,使三焦调和,这是很重要的。所以,确立胰腺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对于中医脏象学和经络腧穴学来说并不是一大奇闻,更非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次改革创新。尽管中国的民间医学,都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手少阳胰经的呼声,但是
11、,中医界仍不予理睬。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能让国家中医界接受呢?在这里有一道医学难题挡住了我们的出路,那就是为什么胰腺可以作为一腑代替三焦?为什么手少阳三焦经可以由手少阳胰经来代替?用什么依据来证明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得着经络定理。这就用上了前面我所说过的、针灸界老前辈梅健寒2002年在意大利米兰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上所提出的:经脉循行等于本经病候分布病候分布等于本经腧穴主治腧穴主治等于本经经脉循行的经络定理(梅健寒,杨玉华.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3),我认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和治疗三消即糖尿病的病候分布及腧穴主治是完全一致的
12、,和胰腺的背俞穴胰俞治疗糖尿病的功能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胰腺应该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脏腑依托;反之,也可以说,手少阳三焦经就是胰腺(或称胰腑)的经脉循行。故而,首先应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把胰腺划归六腑,将三焦改称胰腑;其次,把手少阳三焦经改称手少阳胰经,变成胰经的经脉循行。这一改称,对于五脏六腑和十二正经来说,无疑是一具有划时代的继承改革与充实完善伟大意义的变更:第一,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医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脏腑地位的空白,比确立经穴胰俞填补了胰腺没有背俞穴的空白更加重要。第二,确立手少阳胰经的经脉循行,一是为胰腑找到了经脉循行,二是为手少阳经找到了脏腑依托。此真可
13、谓一举两得。第三,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又反过来为经穴胰俞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当今世界已有亿万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形势如风卷狂澜,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不容乐观,糖尿病已成为除心脑血管和肿瘤以外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十二正经中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的确立,必将使真正科学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更加完美,使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更加扎实,使古老的传统医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战胜世界级的医学难题-攻克糖尿病的战斗中,占据半壁江山,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我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亿万糖尿病患者。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集中反映
14、出了我的上述思想。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2008年网络版上,可以直接让海内外的读者欣赏到。正是:手之少阳为胰经,中医理论更完善;经络定理来统帅,半壁江山更稳健。二十一、发扬民族好传统保持特色求发展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告一阶段了。然而,又有一个极好的机会被我抓住了。2009年3月5日,我为第八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提交了参会论文: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这篇论文,首先把五年来我所研究的三项科研成果集中回顾了一下,然后,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做了一次全面的剖析。我的论著就像浪花一朵,溶入了中医基
15、础理论的苍茫大海之中。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请大家共欣赏: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工程。现就自己的认识,分述如下:(1)我们要继承古代医学家留给后人宝贵遗产中的优秀部分。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首先是继承,就是把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学到手,接受过来。其中以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和十四经脉中的361个经穴为重中之重。继承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它的宗旨在于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代代相传。所谓取消中医是不可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提倡中西文化相互借鉴、补充和包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好,才能有创新。中医辨证体系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继承基础
16、之上的创新,僵死是没有出路的;同样,用西医的模式去改造中医也是行不通的。中医就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特色。(2)改革我国古代医学家留给后人宝贵遗产中的不足之处。回顾上下五千年人类的文明史,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世界上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历史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变迁,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死抱着老祖宗的医书,不准后人改动一个字,那就不但是可笑,而且是可悲、可恨的了。(3)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创新是科学发现之母,创新也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生命的源泉。创新建立在对人类既有知识继承的基础之上。人类经过上万年的创造和探索,无数科学家创造了成千上万项的发明和发
17、现成果。对造就我们今天的文明世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灿烂的祖国医学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要发扬前人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推陈出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要有所作为。(4)发展是祖国医学适应当今社会前进、时代要求的硬道理,也是中医药事业和中国针灸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突破旧论,获得新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中华医学脏腑经络腧穴理论本身,就是人类生命科学的重大奇迹。人们曾把它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说明了中国的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备受世人瞩目。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进行针灸医学的
18、学习、运用和研究。作为神奇的针灸技术发源地的中国,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致力于针灸理论、临床和实验科学的攻关。只有努力把中医药事业在全球发扬光大,才能彰显一个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和当代负责任大国的风范,才能称得起中华民族对人类有所贡献。因而,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有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我研究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经穴胰俞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日后还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会有这么大的收获。我的从胰俞胰腑胰经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一文,被中国针灸杂志发表在2009年增刊上。该篇论文是我5年来科
19、研成果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它的问世,是我生命过程中最值得自豪、最感到辉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刘炜宏教授在2010年卷首语中,发表了题为:继承普及创新-针灸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著名文章。现摘录如下:为了针灸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当前我们要努力去做三件事:继承、普及、创新。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中医学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虽然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永远是我们的信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才能更好地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从而保证中医药、针灸的地位。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继承,发展就是无本之木、
20、无源之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内经时代的百家争鸣,到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以至于清代的温病学派近代的汇通学派,历代医家正是循着古方今病不相能的思路,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使中医事业不断向前,蓬勃发展。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自然条件、新的人文关系,面对的是现代科学体系之上的现代医学的挑战。这种种的不同迫使我们积极思考,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包括疗法的创新、理念观念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创新。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通过上述引证可以看出:我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我在5年间所发表的5篇论文,才能受到中国针
21、灸学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如此重视。2009年4月7日,在网上发表署名作者为吕玉萍、吕玉红、王文萍的医学论文论胰腺的中医归属(环球中医药2008年第4期),第一个将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作为参考文献引证,并且在当代中医工作者对胰的多种阐发一节,承认该论文是从针灸角度出发讨论胰俞的命名和归经的科技论文。2009年4月23日,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荣获全国医学优秀成果征集办公室全国医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曾经说过:针灸学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络理论与针灸技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时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穴胰俞 胰腑 手少阳胰经 发现演义 经穴 发现 演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3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