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与教法.ppt
《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与教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与教法.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与教法,刘明娟 小学信息QQ群:47459912),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训部鞍山市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会,(一)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处境,2.信息技术课程要解决的问题(1)课程的意义,社会转型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原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相当成度上促进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社会转型,因而要求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主动的、有意识的提升信息素养。,(2)课程的基本问题,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理论支持基本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主题确定课程评价,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别,更注重思想和文化的内涵,
2、更加突出了理念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环境的营造,更加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倡创新实践,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培养。,信息素养是新的“读、写、算”,所谓“读”不仅仅是阅读之意,“写”也不仅仅是写作之意,“算”更不仅仅是计算之意。“读”是信息的获得、索取,“写”是信息的发布、交流,“算”则是信息的转化、变化。新的“读、写、算”不仅仅依靠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当代信息技术,也需要广播、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还会将它们与语言、文字、符号等传统的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综合起来。,(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11月下发)2
3、、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1月下发)3、4-6年级信息技术实施纲要4、7-9年级信息技术实施纲要,小学基本模块,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2)学会一种汉字
4、输入方法。(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小学基本模块,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3)学会给图形着色。(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小学基本模块,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 多媒体作品。(3)学会展
5、示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4)了解LOGO简单编程。,课程标准与实施纲要中主要理念与教学建议,1、内容设置与选择的原则,(1)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 强化信息技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避免脱离实践的命令罗列。(2)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 应注意从各学科学习任务中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以学科学习任务为载体探究和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
6、展学科学习,解决研究性学习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1、内容设置与选择的原则,(3)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 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在内容选择及其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要体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域特色,鼓励多样但不失合理的选题。(4)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学习内容应丰富多样,要求要分水平,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讨论确定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要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更自主的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2、教学实施建议,(1)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2
7、)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支持,积累操作经验、探究科技奥秘(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4)活动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5)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 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少些对主题的统一要求;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少些机械模仿;,3、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建议,(1)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和活动需要,注意收集、整理开放性的免费学习资源或低成本的活动材料,避免依赖教科书或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开发低水平重复的学习资源。(2)尽量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材料应
8、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活动材料引导学生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3)可以在活动材料中为学生的技术实践提供适当的范例,但一定要注意为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留下一定的创新空间。(4)要重视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避免各地资源相互封闭和重复建设。,主动建构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明确问题:“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学内容建构的思路:教材提供的;生活中常识;其它学科中教材内容;有科学与社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探索;道德警示、素养培育、品味提升,教材是对课标具体化、实例化,不会充分考虑到差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题材参考,1、科技题材 2、历史文化 3、政治经济 4、地理资源 5、生活常
9、识 6、运动保健 7、社会关系 8、人生必备 9、人生路口10、自我管理 11、其它学科,(三)课程实施:几个教学概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模式是指“标准的形式或样式”。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10、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理解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著名教学理论,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美)布鲁纳)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二掌握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姆(Benjamin S.Bloom)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四范例教学主要代表人物:(德)海姆佩尔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五多元智能理论一主要代表人物:1983年由(美)霍华德加德纳(oward Gardner)提出
11、。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六发展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苏)赞科夫(19011977)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七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主要代表人物:(苏)巴班斯基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八合作教育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苏)阿莫纳什维利 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九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冯格拉斯菲尔德(on Glasersfeld)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十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
12、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返回,“主导主体”教学设计,“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就是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二者的结合。“主导主体”教学的特点:1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2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3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4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
13、,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四)关于教学设计,学习需求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理解教学设计:具体计划各环节,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媒体和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具体规划,形成实施的方案,怎样到那里去?(考虑方法和途径),要到哪里去?(确定目标),有没有到那里去?(检测评价),了解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样例,信息技术课程的几种常用教学设计,设计总体原则:课标为本、教
14、材为源、重视过程与评价、重视基础和整体,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 基于主题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参考模板介绍,基于模块的课时教学设计,课标为根本 教材为参考 重情景创设 重资源挖掘 重评价设计,设计要点,基于主题模块的教学设计要点,主题教学不应该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应有一般的模型:案例引入,确定主题,教师讲解,师生探讨 重视主题中问题串的设计。问题串的设计,可使学生在情景中、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的认识。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多法并用,针对不同的主题,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重视讲授方式。,主题模块的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分工协作,收集资源,总结汇报,评价反思
15、,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设计关键:问题挖掘方式设计,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策略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维、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课程问题化,1、课程内容问题化,教师要把学生带入问 题情境。2、尽量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3、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设计,小组探究(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独立学习(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范例教学法)启发式(案例学习法、基于问题学习法)讲授式(讲授法、教练法),任务驱动教学,“任务”的情境,讲练结合逐点消化学习法、教练法,技能学习,协作式学习,小组学习模式,专题学习方式,研究性学
16、习法,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驱动要点:“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提出问题,给出任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教师随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新问题,教师检验任务并记录或学生提交作品,发布与交流,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任务的内容任务的创设学习者与任务和教师的关系,任务驱动教学设计须注意,1.真实性 2.整体性 3.开放性4.可操作性和适当性,任务选择的误区1 任务的庸俗化。2 任务分类不清晰。任务驱动教学误区1 教学目标片面化。2 教学评价的简单化。3“任务驱动”扩大化。4 组内和组间的伪合作。5 对任务驱动的负面影响缺乏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学科 教材 教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