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ppt
《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商品信息经济学.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商品,信息商品交换,2 信息商品的特征 2.1 信息商品的信息特性(1)非物质性 不能脱离物质载体但又独立于物质载体(2)消费无损耗性 物质商品:具有消耗性 信息商品:使用价值和效用不损耗(3)非占有性(共享性)(4)累积性与再生性,2.2 信息商品的商品特性(1)外部性 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性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垄断性 自然垄断、人为垄断(知识产权)(4)不完全性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信息市场失灵部分,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 信息生产与物质生产截然不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商品生产虽然可抽象为同一信息变换过程,但它们也存在原则性差别,表
2、现在生产目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等方面,对象,获取信息,鉴别整理信息,分析存贮信息,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1)确定性与或然性的比较 物质商品生产具有确定性,投资与产品之间存在着 必然联系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或然性。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 造过程是一次信息商品生产的基础,这种创造劳动是不 可预知的。资金投入与成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一次信息商品:创造活动具有不可预知性 二次、三次信息商品:对一次信息的整序、综合 和精练,研究的是已知的内容,因而不像一次商 品那样具 有不确定性,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2)生产过程的重复性与一次性的比较 物质商品的生产在一
3、般情况下是重复进行的 信息商品具有非消耗性和共享性,使得信息商品的生 产具有一次性,即非重复性 一次信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可满足多次需要和利用(如:科学技术成果)二次信息商品:具有通用性,可按一定标准和要求一次性 生产,满足多方需求(如:联合编目、联机检索、资源共享)三次信息商品:其不可重复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的因素,如侧重点不同、生产角度不同、水平不同,因而信息商品也不同,2.3 信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点(3)信息商品生产的两阶段比较 任何信息商品都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其生产过程包 含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商品本身的生产,即知识生产,体现的是信息 商品的非物质性,也是信息商品生产区别于物质
4、商 品生产之所在,是信息商品生产的核心 第二阶段:信息商品复制件的生产,其性质是物质生产,体现 的是信息商品的载体性 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实质是信息内容的生产,同一条信 息记录在不的物质载体上始终是等价的,载体只是决定信息 传递和利用的方式,并不影响信息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1)流通的跨越时空性 信息商品具有知识信息特性,其流通不会像物质商 品那样受运输、仓储、分配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可以 借助高技术性,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信 息供需双方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易和转让,使信息服务的 商品流速和流量高于一般物质商品,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2)卖方特点的
5、买方市场 信息商品生产的一次性使信息商品成为一种差 别性商品,垄断在信息市场上较为普遍,在一定条 件下,卖方市场能够决定信息商品的市场价格 同时,信息商品的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买 主对信息商品收益的预期将影响到买主的经济行为 总之,在信息市场上,一般情况下使需求拉动 价格,而非供给拉动价格,买主对于商品价格的影 响要远远大于供给的支配力量,2.4 信息商品的流通交换特性(3)人为约定性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极易被非法复制和扩散。人为制定的法律可以保护知识生产者的利益,激励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使信息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人为约定,2.4 信息商品的
6、流通交换特性(4)多次让渡交易,信息商品未来收益不确定,卖方也愿意与买方合作,共同承担信息商品的风险,买方愿意与卖方共同承担经济风险,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商品的风险与利润分担的持续交易模式:多次让渡交易模式卖方以一定的方式分享买方的预期利润,并在名义上或实质上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3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1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指信息商品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的自然属性,即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性质 图书、期刊 计算机软件 满足人们阅读、获取信息的需要 满足人们操作使用计算机的需要,3.2 信息商品的价值(1)效用价值 效用是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指货币化的使用价值
7、,即利用和不利用信息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决策后果在经济所得上的比较 信息商品 i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U i=f(I i)货币m为持有者带来的效用 U m=g(Mm)f、g为单调函数,效用同质,则 Mm=h(I i)信息量 I i 的效用价值为 货币量 Mm,3.2 信息商品的价值(2)费用价值或劳动价值 W=C+V+M W 商品价值 C 不变资本(也称转移价值),包括生产信息商 品时消耗的全部物化劳动投入 V 可变资本(也称必要劳动),包括信息劳动者 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M 剩余价值,3.2 信息商品的价值(3)效益价值 指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实质上是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耗费之差。从量上说相
8、当于劳动价值中的剩余价值 M 部分,4 信息商品的价格 信息商品价格是信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信息商品价 值,信息商品价 格,货币表现,4 信息商品的价格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a.效用价格论,P(I)PiJi-QRHR,i=1,R=1,n,m,QR:使用信息 I 前事件发生的概率HR:使用信息 I 前可能的收益Pi:使用信息 I 后事件发生的概率Ji:使用信息 I 后可能的收益,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b.供求价格论,价格,供给量,P,Q,E,S,D,S 供给曲线D 需求曲线E 均衡点P
9、供求均衡价格Q-供求均衡数量,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1)应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商品价格形成 c.生产费用论 信息商品价格决定于生产成本与耗散费用,以 及利润率,P=C+C r,P 信息商品价格C 信息产品生产成本r 产品利润率,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2)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释信息商品的价值和 价格 劳动价值、效用价值和效益价值都可作为信息商 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一次信息商品:价格决定于效用或效益 二次信息商品:以劳动价值为基础形成费用价格 三次信息商品:充分考虑其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4.1 信息商品基础价格理论(3)借助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价格的理论阐述信息商 品价格 a.
10、边际成本价格理论 P=MC=MB(完全竞争市场前提下)b.垄断价格理论 为保证收回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以高于平 均成本的价格定价 c.均衡价格 以生产费用为基础,兼顾考虑供求、垄断和竞 争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均衡价格,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a.产生自然垄断(Normal Monopoly),MC,AC,P,Q,普通生产的平均成本曲线,AC,MC,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平均成本曲线,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b.为价格歧视提供可能 信息提供给额外顾客的成本几乎不受
11、边际成本约束,生产者可实施价格歧视,用多个价格甄别消费者,从 而扩大其收入,O,P,P,P1,P1,Q1,Q1,Q2,Q3,Q,Q,无价格歧视,有价格歧视,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c.规模经济 边际成本为零,取消了生产规模的约束,产出 规模越大,产品的平均成本越低,产品越易出售。所以信息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率越高,反之越低,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Zero Marginal Costs)d.转售成本低,S,D,MC,P1,P2,P,Q,Q1,Q2,S,D,O,O
12、,由于边际成本很低,消费者可以复制并以低于均衡价格P1的价格P2出售,这样会增加市场供给,S S市场消费者会预期到商品将以P2出售,因而等价格降到P2才购买,需求曲线降低D D,均衡点O O需求量 Q1 Q2,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2)信息悖论(Information Paradox)信息商品是体验性商品,消费者有可能在体验过 后,由于掌握了信息内容,而放弃购买欲望,结果 信息生产商无法出售商品,图书,消费者,图书经销商,通过翻阅,了解书中内容不再购买,无法售出图书,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3)非竞争性消费(Non-rival Consumption)信息的可共享
13、性 信息商品的非竞争性消费 a.信息商品被顾客转售 以低价转售给无此商品的需求者 如存在价格歧视,转售者以低价购进,高价 转售,赚取差价 b.改变消费者价格预期,4.2 信息商品特点对价格形成的影响(3)非竞争性消费(Non-rival Consumption)c.改变市场供需结构 多个消费者共同购买一件信息商品,共同享用,各自的效用没有减少,但总消费量降低,S,D,d1,d2,d3,P,Q,Q1,P1,S,D,D,P,P1,Q1,Q2,P2,4.3 信息市场竞争模式 信息市场垄断竞争市场(1)垄 断 自然垄断(高手稿成本,低边际成本)信息商品体验性加大顾客锁定力度,降低产 品间替代率 非自然
14、垄断(知识产权保护)(2)竞 争 拥有多家实力相当的厂商瓜分市场(如大中型数据库软件市场:Microsoft,IBM,Oracle,Sybase 等),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a.多重定价(Multiple Pricing)指厂商对同一件信息商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 割或组合,赋以不同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细分(时滞、系统界面、使用权限、计算速度、服务协 议、结构性能、广含性、功能数量等),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a.多重定价,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b.捆绑定价(Bundling Pricing)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
15、的相关商品,捆绑打包出 售,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捆绑销售可实现销售商的收益最大化,同时可 降低用户的搜寻成本、使用难度和交易成本等,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b.捆绑定价,上表为不同教授原为不同杂志支付的价格假如杂志商为每本杂志定价为120元,两位教授都买了两本杂志,销售商收入为480元假如杂志销售商为将两本杂志捆绑销售,每位教授将支付280元,销售商有560元进账,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c.歧视定价(Discrimination Pricing)企业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 力,制定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购
16、买该商品 以计算机软件的新版本为例,早期版本用户,学术用户,商业用户,需求 愿意支付的价格,低,高,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 该软件新版本的歧视定价示意图 P D 商业用户 P1 学术用户 P2 早期版本用户 P3 AC MC Q,利 润,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1)定价策略选择 d.拉姆齐价格 拉姆齐价格是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当某一水平内或服务的价格提升所产生的净损 失小于运用额外收入所产生的净收益时,经济效率 就提高了,社会总福利增加,因而是一种有效定价,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 d.拉姆齐价格 以公共有线电视为例,80 70 6
17、0 F50 E40,价格(元),D,MC,C,B,A,接入价格50元,用户52万如接入价格为60元,则用户减少1万户,ABC所示净损失为5万元电视台获得净收入510万元,用BCFE表示用户从价格提升中损失ABC+BCFE=515万元的消费者剩余,51 52,用户数(万),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 d.拉姆齐价格,MC,MB,550,510,价格(万元),电视节目量,如果电视台所获得的这些收入用来购买更加优良的电视节目成本为510万元,而用户从中获得550万元的观赏收益即用户以5万元的净损失从“额外的”电视节目中“购买”了 40万元收益在支付了上升的接入费用后,用户获得了35万元的净收益
18、,4.4 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及方法(2)定价方法选择及定价过程 信息商品生产商采取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通行价格法和垄断价格法 4种定价方法混合使用的 方案,计算平均成本,考虑自身和行业垄断势力及目标利润,确定加成空间,制定初步测试价格,推向市场,观察市场反应和竞争对手价格,调整价格水平,形成最终的公布价格,4.4 网络环境对信息市场定价的影响(1)零边际成本加大转售可能 易拷贝,转售成本仅为时间成本(2)共享便利增加规模经济效应 网络改善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网络作为信息商品传播和销售渠道,规模效 应更易实现(3)价格歧视更为严重 网络交易的隐蔽性,使隐秘的价格歧视更为严重,价格更加离散,
19、5 信息商品效用的测度5.1 信息商品效用实现的过程及特点 信息商品效用只有在其被利用时才能得以实现(1)效用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用户在利用信息时,通过听、读、写、思考等方式接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将接收到 的信息内容作用于自身思想和行动的过程(2)信息商品效用在信息被利用前后分别表现为潜在和显在 两种状态。潜在效用:信息未被利用时隐含于信息产品种而未显现出 的状态 显在效用:信息被利用后显现出来的形态,是用户获得的 现实效用,5.1 信息商品效用实现的过程及特点(3)信息产品效用的实现过程表现为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4)信息商品效用在实现过程种表现出多样性(正值、零值、负值
20、)和复杂性(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制约)(5)信息效用是信息商品的一种客观属性,但其实现的程度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与用户的知识水平和信息素质有很大关系,5.2 申农的统计信息量 某个信源输出 k 个事件,概率分别为p1,p2,pk,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k I H=-pi log pi i=1 如信源输出k个独立的事件,当概率彼此相等(等于1/k)时,该信源的熵最大,为 log k 则,熵的减少量为 k V=log k-pi log 1/pi i=1,5.3 约维兹的决策状态信息量 约维兹引入广义信息系统,定义信息是人们决策时有价 值的数据。为了测度信息量和信息使用效用,他利用人类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模
21、型来考查人们接受到信息前后的决策状态。选择和决策是人类最普遍的行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总是 根据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来选择行动路径(course of act,COA)或方案,预测可能的结果。由于人类的选择和决策十 分复杂,要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为使问题简化,在一种自 然态下,不考虑目标不确定性,约维兹利用动态概率矩阵来 模拟决策者利用信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从而将 决策者的决策状态直观化,W:各行动路径所产生的结果的概率矩阵,决策模型的概率矩阵,V:各种选择所产生的结果的概率矩阵,在 W 矩阵中,Wij表示决策者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主观概率。在 V 矩阵中,Vij表示决
22、策者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估计值。V 矩阵是 W 矩阵的相伴矩阵。但是 W 矩阵和V矩阵仅表示在特定时间决策者对于决策状态的主观模型。在实际决策时,存在决策状态的实际模型,它独立于决策者的主观估计,表示实际的决策情形。如果用W*和V*表示实际模型,则W*ij表示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实际概率,V*ij表示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产生第j个结果的实际值。不考虑决策过程的目标不定性,则Vij 与V*ij 相同。,利用决策矩阵可以明确决策期望值。一般来说,决策期望值比矩阵中的实际元素更为重要,更引起决策者关注,而且更方便应用和处理。决策者在时刻 t 对第 i 个行动路径(coai)
23、的估计值为:E VI(t)=WijVij 对每个行动路径的实际期望值为:E V*I(t)=W*ijVij,i=1,n,n,i=1,实际期望值是决策者多次执行第i个行动路径出现的平均值,决策者起初并不知道这个值,他对该值的估计是E VI。对于一个合理的决策过程,无论决策者最初对期望值的估计如何,终将在作了多次决策之后,获得E V*I。亦即:E Vi(t)E V*i(t)作决策时,决策者选择某一行动路径(coai)的概率P(ai)由决策期望值确定:P(ai)=(E VI)c/(E Vk)c表示决策者对自己决策状态的置信程度。此式表明,某一行动路径的期望值越大,选择它的概率就越大。,k=1,m,有了
24、上述基本概念,就可以确定信息量和信息效用。约维兹定义信息量的基本单位为BCUs(binary choice units),即对于只有两种可能选择的情况,选择的结果即为1BCUs的 信息量。在确定信息量的基本测度时,要考虑信息与决策状 态的相互作用,把信息与决策时选择恰当的行动路径(coa)所具有的不定性和随机性联系起来。如果决策者对于他选择 哪一个行动路径完全不定,那么决策状态信息量为零,反之,则信息量最大。,因此,约维兹将决策者选择某一行动路径的概率的均方 差作为信息量的基本测度。在完全随机选择的情况下,均方差为零,亦即信息量为 零。另一方面,对于某一行动路径(coai),如果P(ai)=1
25、,对于所有其他的coak,P(ai)=0,这时均方差最大,亦即信 息量最大。这两种极端情形表明决策完不定和完全确定。于 是可以定义时刻t决策状态的信息量基本测度为:I(t)=概率均方差/概率均值2,因为概率的均值正好是1/m,则有:I(t)=m P(ai)2 1 显然,这里的I(t)的范围是:0I(t)(m 1)由上可见,约维兹定义的信息量基本测度实际上描述的是决策者接受信息后,其决策和选择状态对概率均值的离散程度,它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地反映了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作用机制。,i=1,m,有了信息量的基本测度,信息量可以定义为决策者在接收到信息后决策状态的变化。即:QI=I(t)I(t0)这个量可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商品信息 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