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ppt
《作物育种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总论.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作 物 育 种 学 总 论,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育 种 目 标第三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第四章 种 质 资 源第五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六章 杂 交 育 种第七章 杂 种 优 势 利 用第八章 诱 变 育 种第九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第十章 抗 病 虫 育 种,第十一章 抗 逆 性 育 种第十二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第十三章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第十四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第十五章 品种审定和推广,作 物 育 种 学 总 论张 天 真 主 编中 国 农 业 出 版 社 2 0 0 3 年 3 月 第 一 版,潘 家 驹 主 编农 业 出 版 社1 9 9 4 年 5 月 第 一 版
2、西 北 农 学 院 主编农 业 出 版 社1 9 8 1 年 1 月 第 一 版,绪 论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P=G+E 任何一个性状的表现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作物育种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使得有利性状得到重组,达到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目的。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点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各种生物都是从原始生物演变而产生的。这 种演变发展的过程称为进化过程。决定进化的三大基本要素:遗传、变异和选择。遗
3、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因素,选择决定着 进化的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化速度相对缓慢。,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人工选择的方向。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其进化速度远比自然进化速度快。,棉花的种类,亚洲棉(粗绒棉2n=26)原产于印度。产量低、纤维粗短,目前淘汰。草棉(非洲棉2n=26)原产非洲。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好,现多做种质资源。海岛棉(长绒棉2n=4x=52,(AD)2)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适于纺高支纱。新疆生产。陆
4、地棉(细绒棉2n=4x=52,(AD)1)原产中美洲。适应广、产量高、纤维长、品质好,可纺中支纱。,从细胞学,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提出棉属的进化图谱,二、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改良是指作物品种改良。野 生 植 物 栽 培 植 物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发掘可供食用、饲用、药用及工业原料用的各种植物种类的工作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从而使作物的种类不断得到丰富。,栽培作物的来源:驯化,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作物 创造,人工合成新物种 引种,从外国或其它生态区引进新品种,遗传改良的作用:1 提高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其种植区域 2 改良其农艺性状,更利于栽培管理 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以
5、提高总产 4 改进产品品质,适应人类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5 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达到稳产,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和发展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 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2.基本内容:(1)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2)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本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杂交种或新作物;(3)在繁育、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
6、,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涉及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植物生产科学的两个主要学科。作物育种家必须精通作物栽培学,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出色的育种家。而且,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丰富,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成功的概率也越大。,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育种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3.目标性
7、状选择的理论和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良种繁育等。,三、作 物 育 种 学 的 发 展 随着育种学、进化论和相关理论的发展和育种效率的提高,作物育种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摆脱主要凭经验和技巧的初级状态。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系统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世界出版的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有:第一部1927年,美国 Hayes和Carber出版的作物育种;1935年,前苏联Vavilov出版的植物育种的科学基础;1936年,中国王绶出版的中国植物育种学;1
8、942年,美国Hayes和Immer出版的植物育种方法;1948年,中国沈学年出版的作物育种学泛论;1960年,美国Allard出版的植物育种原理;1976年,中国蔡旭出版的植物育种育种学;1981年,西北农学院主编的作物育种学等 这些著作的出版对促进我国作物育种和教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水稻、小麦的矮化育种和抗病虫育种所引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农业和植物育种学的发展。,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1.育种目标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增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
9、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化操作等特性;2.种质资源工作不断加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创新和利用;,3.鉴定分析方法微量、精确、快速。在目标性状的鉴定、分析、选择中,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进行快速、精确、微量和非破坏性的鉴定分析,以提高育种效率。4.开拓育种新途径和新技术。除应用传统的育种技术外,还大力开拓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第三节 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一、作 物 品 种 的 概 念作物品种是(1)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2)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育种 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