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ppt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6/15,1,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 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2023/6/15,2,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各有特点,将在有关作物中详细叙述。本节只简要介绍与产量和品质形成有关的概念。,第五章 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2023/6/15,3,第一节 作物的产量和产量形成第二节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第三节 作物产量的源库关系第四节 作物的群体和群体结构第五节 作物的产量潜力与增产途径,第五章 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2023/6/15,4,第一节 作物的产量和产量形成,一、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二、作物的经济系数,2023/6/15,5,一、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作物
2、栽培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因此,为了区分光合产物是否有经济价值,常把作物的产量分为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作物形成的干物质的总重量,叫做生物产量或生物学产量(biological yield)。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2023/6/15,6,一、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由于栽培目的不同,不同作物主产品的器官也不相同,即经济产量也不相同。禾谷类和油料作物是籽粒;薯类作物是块根或块茎;棉花是种皮纤维;黄、红麻是茎秆韧皮纤维;甘蔗为茎;烟草和茶是叶;绿肥是全部茎叶。同一作物栽培目的不同时,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如:纤维
3、用亚麻产量是麻皮,油用亚麻的产量是种子。粒用玉米产量是籽粒,饲用时产量指地上部全部。,2023/6/15,7,二、作物的经济系数,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究竟能取得多高的经济产量,就要看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就叫做经济系数,也就是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是前苏联作物学学者尼奇波罗维奇(A.A.Nichiporovich)提出的。在西方国家,同样含义的概念叫做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是由Donald提出的。,2023/6/15,8,二、作物的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只表明光合产物转运到产品器官中去的能力,而
4、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成正比,要提高经济产量,只有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才能达到目的。,2023/6/15,9,经过数千年的选择和培育,作物的经济系数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禾谷类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为0.350.5,玉米为0.30.4;薯类作物为0.70.85,甜菜为0.6;油菜为0.28,大豆0.250.35;棉花籽棉为0.350.4,皮棉为.130.16;烟草为0.60.7,叶菜类和牧草可接近1。,二、作物的经济系数,2023/6/15,10,由这些例证可见,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很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一般说,凡以
5、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过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因而经济系数较低。,二、作物的经济系数,2023/6/15,11,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因此经济系数较高;而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因此经济系数较低。因此,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经济系数都较禾谷类作物的低,但它们的单位重量产量所含有的能量却较多。,二、作物的经济系数,2023/6/15,12,第二节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作物
6、产量的直接函数,叫做作物产量构成因素(Crop Yield Component)。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是按单位土地面积上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来计算的。把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的方法,是Engledow(1923)提出的,至今在作物学研究中仍盛行不衰。作物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同(表)。,2023/6/15,13,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注:在我国,粒重常用千粒重、百粒重等表示。,2023/6/15,14,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的数值越大,产量也就越高。但是,在生产上各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增加禾谷类作物的穗数,单穗粒数或粒重就有降低
7、的趋势。,第二节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2023/6/15,15,但是,不同作物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栽培条件下,有其获得高产的产量构成因素的最佳组合。这就说明,了解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物质分配与积累关系的协调关系,采用适宜的技术以获得高产是可能的。,第二节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2023/6/15,16,第三节 作物产量的源库关系,作物产量的形成首先要有制造光合产物的器官叶其次要有产量容器种子、果实或块根、块茎等因此,就作物体中某物质的供求关系看,可以分为供给的“源”(source)、负责贮存的“库”(sink)和进行运转的“流”(transpotation)。,2023/6/15,17,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栽培 总论 第五 产量 品质 生产 潜力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