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审核不符合案例.ppt
《体系审核不符合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系审核不符合案例.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系审核不符合案例,案例51,销售员在外地与客户洽商销售合同,这批活虽是定型产品,但工期要求很紧,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按期完成的。但是如果不签这个合同,工厂将损失一大笔收入。销售员打电话请示销售科长,科长问了生产部的意见,生产部长在产品需求评审表上的意见是:“在这个时间内我们无法完成,但合同签不签我难以发表意见。”销售科长考虑再三,请示总经理后回答销售员:“先把合同签下再说。”总经理在产品需求评审表上签字表示签定合同。合同拿回来后,生产部反映在这么短的工期内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但是已开始紧张地安排加工。过了一段时间后,销售科起草了一份合同更改申请,经科长批准后发传真给客户说明由于原材料一时供应不上
2、,要求延期交货。客户回电同意,但是价格上要打折扣,科长向总经理请示后同意了客户的要求。销售科长向审核员出示了客户的传真件。,案例分析,这种情况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从标准“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的要求来看,有违规的嫌疑,因为企业并没有能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是总经理已经签字批准签定合同,因此从企业的管理方面来看是合法的。关键在于事后向顾客申请了延长交货期,而且得到了顾客同意,这符合标准“723顾客沟通”的要求。这种做法有冒险性,但基于市场竞争,不得已而为之。从标准的角度来看,打了“擦边球”,还算没有违反标准。,案例52,某汽车制动器厂在与另一家汽车装配厂签定的产品研制技术协议书中规
3、定:XC型制动器总成需安装在汽车装配厂提供的试验车辆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磨合试验。但该制动器厂在研制出样品进行确认时,没有与用户联系,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磨合试验方案进行了试验,便投入了正式生产。,案例分析,工厂这样做违反了与顾客签定的技术协议,也违反了标准“723顾客沟通”关于当发生“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时,应与顾客沟通的要求。,案例53,在厂计划科,审核员看到工厂与某客户签定的长期供货协议上规定:“每个月供应Q250型产品2万只。”但是在检查产品完成情况时发现,1、2月份实际上各生产了6000只左右。审核员问:“为什么这两个月没有完成协议计划?”计划科长说:“这
4、两个月正好赶在新年和春节,工人放假,因此没有完成计划好在我们后来在3、4月份又将欠产的部分补上了。”审核员问:“客户没有提出意见吗?”科长答:“大概他们也放假了,我们没有通知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电话催。”,案例分析,工厂在1、2月份没有按供货协议供应产品,又没有与顾客沟通,取得顾客同意,这违反了标准“723顾客沟通”的“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的规定。,案例54,在销售科的顾客信息反馈表中有如下记载:“顾客反映本厂试剂A质量不好,使用时没有显示反应。”审核员问销售科长:“对此问题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科长很为难地回答:“顾客就是这么反映的,我们每批产品都有留样,可以针对不同批
5、号产品重新检验以便追溯。但是业务员带回来的信息没有说明是哪批产品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采取措施。”,案例分析,这说明业务员带回来的信息不够准确,因此也就丧失了对信息进行跟踪处理的机会。本案违反了标准“723顾客沟通”的规定。,案例55,在某加工厂市场部审核时,审核员要求查看?9月份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该厂对于加工的常规产品的合同采用填写委托加工单即视同签定合同执行。但是审核员发现多数的委托加工单上顾客一方都没有签名。审核员问市场部经理:“为什么顾客不签名?”市场部经理回答:“他们都是老客户,每次他们的业务员一来,放下要加工的产品就走,你让他签名,他们说我们只是来送货的,我们没有权利
6、代表公司签名。我们也没有时间和人力到他们的公司要求补签名。好在这么多年,在签定的合同方面还没有发生过纠纷。”,案例分析,这种用委托加工单代替合同,顾客又没有签名,这在法律上是无效合同。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工厂是必定败诉的。对于老客户,工厂可以与顾客事先签定一个总承揽加工合同,其主要内容除了有关产品加工的意向及质量条款外,还应对每次加工如何办理手续作出规定。这样,顾客的业务员应该在委托加工单上签字,只是代表顾客确认待加工产品已经交到工厂手中。但是对于新客户,如果加工量比较大,工厂还是应该正式签定加工合同为好。本案违反了标准“723与顾客询通”的“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的规定。
7、,案例56,售后服务部的工作职责规定:“售后服务部负责妥善处理顾客抱怨,对由于质量问题顾客提出退、换货时,应根据售后服务部对顾客的承诺执行。”审核员在查看顾客投诉记录时,看到1个半月前顾客张某对0102批次的产品提出因质量问题要求换货的电话记录。审核员问服务部经理:“对这批货是如何处理的?”经理说:“我们已经给顾客换了货。”审核员在看售后服务部对顾客的承诺文件时看到:“对于顾客因质量问题要求退、换货时,应及时处理,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在一个月内向顾客提供质量问题分析报告。”审核员要求张经理提供对张某问题的质量问题分析报告,经理说:“最近正赶上参加产品展销会,我们全体人员都轮流上展销会服务
8、去了,分析报告等我们闲下来再处理吧。”,案例分析,售后服务部没有按照自己的售后服务部对顾客的承诺的规定去做,违反了标准“723与顾客沟通”的“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的规定。,案例57,某厂市场部的职责之一是负责与顾客沟通。审核员在审查市场部时询问市场部经理:“你们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市场部经理说:“我们主要以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作为主要的考核目标。因为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我们采取末位淘汰制,如果销售业绩不好就只好下岗。”,案例分析,该案例违反了标准“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及“723顾客沟通”的有关规定。因为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成为顾客导向型(customeroriented)的
9、企业,就必须不断收集顾客和过程反映的数据和信息并加以应用,引导持续改进,才能始终满足顾客要求。但是仅以员工的销售业绩考核员工,把销售业绩与员工收入,甚至是否下岗挂钩,员工对于顾客的服务目的仅仅在于成交多少钱,而成交又意味着顾客的付出,这就使买卖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应该以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员工的考核依据,这样双方关注的焦点都是“顾客满意”利益一致可以使双方变得更亲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更能发自内心,在使顾客满意的同时也增加企业的收益。,案例58,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西都在产
10、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审核员问:“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案例分析,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
11、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控制。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案例59,在设计科审核员想了解设计人员职责,科长说:“设计工作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在设计划中指定责任工程师,并规定有关设计人员的职责。”审核组在检查G98齿轮箱设计计划,查阅到项目负责人和有关设计人员清单,但设计计划中没有找到有关设计人员分工的职责规定。,案例分析,本案违反了标准“731设计和开发策划”的“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案例60,在某生产压力容器的企业设计室,审核员看
12、到在设计一种钢制第三类压力容器时,对其受压元件强度的计算和材料许用应力的选取均采用了一本高等学校教材上的方法。由于该教材采用的一些系数裕度较小,造成压力容器外壳设计厚度偏小。审核员查看设计输入文件清单,发现该项设计没有把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l501998)作为设计输入的依据。,案例分析,该例没有确定适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标准要求,违反了标准“73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的“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规定。,案例81,某厂焊接工艺规程规定:所使用的焊条应在使用前在烘箱中以60C烘干2小时才能使用。审核员打开烘箱门时看到有两包焊条没有打开原包装就放在烘箱内了。审核员问:“这样能烘干吗?”车间
13、主任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个烘箱原来是放在食堂烤面包的,这次由于要审核了临时搬到车间,工人就这么把焊条放进去了。”,案例81,分析:既然编制了工艺规程,就应该严格按规程办。现在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为认证而认证,临时在认证前忙乱,补记录。当然在现场审核时就会出洋相。这里对焊条的烘干,应该将包装打开,否则失去烘烤的作用。本案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规定。,案例82,在制版车间的墙上挂着制版操作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对于经常使用的软片一定要分为工作软片和备份软片。审核员问操作工:“哪些是经常用的软片?”操作工支吾着答不上来。审核员要求出示
14、常用软片的目录,操作工说没有.,案例82,分析:这是生产操作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先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规定。,案例83,某公司程序文件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规定“本公司不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因为生产中没有特殊过程。”审核员问:“什么是特殊过程?”质管部长说:“指生产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或使用后才能发现问题的过程。我公司产品均可以进行测量,也没有仅在使用后才能发现的问题,因此不存在这种特殊过程。按照我们对IS09001标准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的理解,我们没有标准所说的那种过程,当然也就不存在过
15、程的确认了。”,案例83,分析:这里很容易产生误解。实际上对于不是标准752所指的那种过程(常称为“特殊过程”)之外,其他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关键工序,同样存在着对过程的确认,这就是按照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要求,对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必要时的作业指导书、适宜的设备、获得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进行监视和测量及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及有关的人员要求等的控制要求;而且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也存在着再确认的要求。因此,严格来讲,本案程序文件的写法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有关规定。,案例84,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径为:产品合格
16、证一随工单一领料单。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日期。审核员问检验科长:“这样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吗?”科长说:“这是个问题,不能追溯到来源。”审核员又问:“如果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能做到吗?”科长:“可以做到。”,案例84,分析:领料人应该在领料早上注明原料的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这样做可能麻烦一些,但是当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实现追溯,查到问题的根源。本案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案例85,在某建筑装饰构件生产厂,其产品是由水泥、沙子和各种添加物按配比搅拌
17、均匀后,在模型中放人玻璃纤维布及加强筋,然后填人混合料而成。审核员看到在车间四周有许多已由模型中脱模的产品靠墙而立。审核员问检验员:“这些产品检验了没有?”检验员说:“我们是百分之百检验,检验完一件就拉到外面场地去,因此这些是没有完成检验的产品。”审核员问:“有没有可能出现已经检验完而来不及拉出去的产品?”检验员:“有时侯也可能有,但我们都能记住哪些是检验完的。”审核员看到,产品摆放比较混乱,因为由模型中脱模出来的产品时间不同,有快有慢,因此到处都可能有已经完成的产品,但是产品上没有任何检验状态的标记。,案例85,分析:这是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不明的问题。即使检验员能记住产品的检验状态,但是由于
18、现场到处都摆放着产品,难免没有混淆的时候。检验员可以使用粉笔在检验合格的产品上打“勾”,对不合格品在不合格部位打“叉”,就可以对产品的状态进行标识了。本案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案例86,某建筑装饰构件厂大门人口旁边的墙边堆放着许多形状各异的建筑构件。审核员问:“这些构件是做什么用的?”厂长说:“这是给顾客看样用的。”审核员说:“这些构件也没有说明,顾客看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审核员接着往里走,看到场地旁边堆放着许多模型,其中也有各种不同的建筑构件。审核员问:“为什么这些不同的东西混放在一起?”厂长回答:“这些构件本来是用来支撑模型的。”
19、审核员问:“既然用来支撑模型,为什么跑到模型外面来了呢?”厂长答:“可能有些模型不再使用了,但是还没来得及运走。”,案例86,分析:应该对于这些构件进行标识,而不是随便放置。本案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案例87,审核员在仓库检查时看到在货架上有十几箱产品上挂着“待检”的标识,便问库管员:“这批产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库管员查了一下记录说:“这是半个月以前生产的。”审核员:“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检验呢?”库管员回答:“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正好我生病请了几天假,那几天这些事都是由生产科小张代我负责的。”审核员打电话问生产科的小张,小张想了一下回答:“这批货是送来的第三天检验完
20、毕的,是合格品。当时我因为忙就忘了把标识更换过来。”,案例87,分析:这是产品的状态标识与实际不符,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案例88,某机器厂控制柜生产车间,审核员看到控制柜内相同颜色的导线几十根捆在一起,连到不同元器件上,但是导线上面并没有编码标识符号。审核员问工人:“这些导线没有编码标识,这样便于检查导线是否接错吗?”工人说:“我们一直都这么做的,我们按图接线,接完线后用三用表测试是否导通,一般不会错的。”审核员问:“以后出现了故障,需要查线时如果没有导线标识,这样方便吗?”工人说:“线接错的情况发生不多,当然如果接错了查起线来是麻烦一些。”,案例88,分析:正确的做法
21、应该是对于主要的接线用编码进行标识,以利于检查和日后的维修。本案违反了标准的“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案例89,某线路板焊接加工企业,客户都是带料加工。审核员问检验员:“是否对客户送来的物料进行检验?”检验员说:“我们没有检验手段,客户送来什么料,我们就用什么料,反正是他们提供的,我们只负加工的质量责任,物料质量我们没法负责,这是客户自己的责任。”,案例89,分析:即使企业没有检验手段,也应按规定进行外观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对于顾客送来的质量可疑的产品,也应在与顾客签定的合同上予以注明,分清责任。本案违反了标准“754顾客财产”的“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
22、的顾客财产。”的规定。,案例90,某服装厂仓库里审核员看到有一堆纸箱混放在一起,经询问仓库保管员才知道,其中有的是已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但是有的尚未检验;而且纸箱内有的是装的辅料,有的是封箱纸,还有一批用户提供的标牌和装饰品。纸箱上没有明显标志,仓库管理员说:“用户的标牌和装饰品是昨天刚运来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检验,因此暂时堆放在这里。”,案例90,分析:这些纸箱既没有产品标识又没有状态标识,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箱内还有顾客财产,也没有标识,违反了标准“754顾客财产”的规定。,案例91,轴承厂的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中规定:“当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时,可由生产部
23、经理批准后紧急放行。紧急放行的产品应由仓库保管员标识紧急放行,并且在放行的同时由仓库保管员留样交检验员进行检验。工序检验员应对这批放行的产品加严检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追回该批材料,并立即停止生产。”但是审核员在审查93批号的紧急放行产品时,没有看到加严检验的记录。便问工序检验员:“为什么93号批次的产品没有加严检验?”检验员回答:“我不知道这批产品是紧急放行的,因为在随工单上没有标注是紧急放行。”审核员进一步追查原因,发现在第一车间的随工单上有紧急放行的标注,但是在转到第二车间时,由于更换了随工单,车间主任忘了标注紧急放行。因此工序检验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加严检验。,案例分析:产品的状态标识应该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系 审核 不符合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