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优势与竞争优势的.ppt
《伦理优势与竞争优势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优势与竞争优势的.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伦理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若干理论,企业必须追求利润,同时又必须讲究伦理。因而,伦理经营假设给管理者提出的另一个任务便是追求利润与道德两者的兼得。追求两者兼得的最好方式是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本章将从正向不公平理论、平衡理论、利润道德兼得理论等三个方面对化伦理优势为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作一探讨。,一、正向不公平理论,J斯达西亚当斯(J.Stacy Adams)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报酬投入比与他人的报酬投入比不相等时,就产生不公平。不公平分两种情况:一是报酬相对不足引起的不公平,即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报酬投入比小于他人的报酬投入比。这样的不公平不仅不能激励人,反而会引起不满,故称之为负向
2、不公平或消极不公平。二是报酬相对过多引起的不公平,即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报酬投入比大于他人的报酬投入比。这种不公平称之为正向不公平。对正向不公平的论述称为正向不公平理论。,一、正向不公平理论,一般认为,不公平会引起不满,J斯达西亚当斯曾说,“几乎不用怀疑不公平将导致不满(dissatisfaction)”他在“公平理论”一文的结尾处写道:“虽然不能说所有的不满和士气低落都是因个人感到不公平引起的,但是,研究表明,其中相当多的情况可以通过运用不公平这个概念来解。”正向不公平理论正是在公平或不公平能否激励人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报酬相对不足的不公平固然会挫伤人的积极性,仅仅做到公平也未必能起到激
3、励作用,只有在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产生正向不公平,且管理者至少能胜任工作时,才有可能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一、正向不公平理论,正向不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1、关于不公平的后果,亚当斯提出了两个重要假定:第一,不公平会导致个人感到紧张(tension),紧张的程度与不公平的程度成正比;第二,所产生的紧张会刺激个人去消除或减少它,刺激的大小与紧张的程度成正比。正向不公平也是一种不公平,这就是说,正向不平公也会促使个人设法去消除或减少它。2、从理论上说,存在着八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来消除或减少正向不公平:(1)其他条件不变,减少自己的报酬;(2)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己的投入;(3)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对自
4、己的报酬、投入的看法;,一、正向不公平理论,(4)其他条件不变,离开该组织或领域;(5)其他条件不变,增加他人的报酬;(6)其他条件不变,减少他人的投入;(7)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对他人的报酬、投入的看法;(8)其他条件不变,让他人离开该组织或领域。这八种情形被采用的可能性大小各不相同。虽然减少自己报酬的情形是有的,如一位员工评上先进,拿了奖金,出钱宴请同事。我们不知道这位先进是否感到了正向不公平,也不想评说这种做法是否恰当,他的行动表明,他是在减少自己的报酬。但是,一般而言,人具有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报酬的倾向,故除非存在外部的压力,否则选择这一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一、正向不公平理论,自己的投
5、入是个人能控制的,而报酬很多时候是组织给定的,自己较难改变。此外,在总体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物质报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增加自己的投入与减少自己的报酬能起到同样的效果,相信选择前者的人会更多。投入有多种形式,包括社会关系、经验、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等。社会关系、经验、知识、能力的改变需要时间,相比较而言,工作态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起来要容易得多。对报酬、投入的看法虽说是主观的,但也有客观的事实可资参考。尤其是,人们通常有高估自己的投入、低估自己的报酬和低估他人的投入、高估他人报酬的倾向。如果个人感受到正向不公平,那几乎肯定是他人的报酬投入比明显地低于自己的报酬投入
6、比,所以再要改变看法(即把个人的报酬看得少些,投入看得多些)难度很大。,一、正向不公平理论,正向不公平虽然会导致不自在,但用离开组织或领域的方式来消除这类不公平似不合情理。增加他人的报酬需要组织和他人的同意,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但可以提出建议。减少他人的投入也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而且也不利于组织的发展。改变对他人的报酬、投入的看法同改变对自己的报酬、投入的看法一样困难。正常情况下,他人报酬相对不足,如果不是他本人愿意,有何理由让人家离开组织呢?综上分析,在八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增加自己的投入的可能性最大,在投入要素中,又以工作态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为最。这就是说,正向不公平有助于提高人的
7、工作积极性。,一、正向不公平理论,仅仅做到公平未必能起到激励作用,因为,公平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公平”是“应有”的,做到了公平,便是“实有”等于“应有”,此时,不会有不满,然而,没有不满不等于满意。按照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却不会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保健因素。对于保健因素,不满足它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但满足了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公平属于保健因素,正向不公平才是激励因素。只有当员工受到不公平待遇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做到公平才能使人感动。,举例:,一家企业连年亏损,员工人心涣散。新厂长走马上任,把铺盖带致函简
8、陋的办公室,发誓企业不改变面貌就不回家。此后,该厂长跑市场,搞开发,白天黑夜地忙,吃住在办公室,工资、奖金没多拿。工人们被打动了,迟到早退没有了,磨洋工的情形不见了,大家纷纷出点子、想办法,勤奋工作,不出半年企业就开始扭亏为盈。一家企业的大部分员工住进了新房,而厂长一家三口却挤在20平方米的一间旧平方里。奖金只拿科室的平均奖,员工们深受感动,该厂长一呼百应,工厂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一厂长承包了一家工厂,迅速扭亏为盈,按规定,能得到100万元承包奖金,可是,该厂长分文不取,而是把它作为工厂资金投入生产。,一、正向不公平理论,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主要领导者的报酬投入比低于员工的报
9、酬投入比,使员工内心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不公平感,因而,他们都设法以增加投入来减轻、消除不公平感。正向不公平能起到激励作用,因而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引发这类不公平,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一、正向不公平理论,3、要产生激励作用,还有个跟谁比较引发的正向不公平问题。虽然与同事比较得到的正向不公平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作用有限。与直接上司和最高领导者比较得到的正向不公平起到的激励作用则要大得多。员工信赖这样的领导者,愿意追随他。当然,员工之间不应有明显的不公平现象,这是个保健因素,必须满足。若不满足,纵然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有正向不公平,也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一、正向不公平理论,4、要使正向不公平转化
10、成为工作积极性还要求领导者具有必备的能力。如果领导者能力缺乏,企业没有搞好,甚至没有希望搞好,下属工作积极性仍然不会高。对平庸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领导者,充其量只能引起人们的同情。有时甚至连同情都得不到。下属会认为,领导者是自作自受,没有能力谁要你在那个位置上。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以前是我宁可受穷也不让你多得,现在是只要我这份不少,你多得我也不反对。这一观念的改变要求企业领导人下大力气把企业业绩搞上去。企业有前途,下属又感到正向不公平的话,就能产生激励作用。,一、正向不公平理论,5、正向不公平的程度越大,越能起到激励作用。由于公平不公平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因此,要产生激励作用,必须有明显
11、的不公平,而且是普通员工感受到的正向不公平。在计算领导者报酬时,不仅要计算显性报酬,如工资、奖金、分红,而且要计算隐性报酬,如专车、手机、电话费报销、出国、舒适的工作环境等。一些领导者认为自己的工资、奖金并不高,付出的却很多,觉得报酬投入比低,而员工却不这样认为,原因就在于是否计算隐性报酬上。,一、正向不公平理论,那么,是不是说,领导者一定要工资、奖金少拿,福利条件少享受呢?不完全是。领导者工资、奖金多拿些,福利条件好些未必会产生负向不公平,甚至仍有可能获得正向不公平。这是因为,领导者的劳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是普通员工所能比的。从数量上看,领导者常常没有八小时内八小时外之分,下班以后脑子里
12、还得想着工作;从质量上说,领导者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领导者往往承担比普通员工多得多的精神压力。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领导者理应获取比普通员工更高的报酬。可是高多少才恰当呢?按劳分配原则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一、正向不公平理论,要想在工资、奖金多拿,福利条件多享受的情况下仍能使员工产生正向不公平,要做到两点:第一,要使员工意识到多劳多得是完全应该的。可以把领导者付出的劳动给员工讲清楚,也可以引用国内外企业领导人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别。还可以签定目标责任状,用书面形式把责、权、利规定下来。员工认为领导者应获报酬越高,这种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利于产生正向不公平。第二,领导者实际
13、获取报酬应低于员工的期望或书面的规定。,一、正向不公平理论,6、正向不公平是可能持续的,因为领导者的报酬需求与下属的报酬需求不尽相同。对领导者来说是报酬的东西,如企业规模扩大导致自身地位提高,在下属眼里未必是报酬,因而下属仍会产生正向不公平感。正向不公平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领导者的报酬投入比比下属的报酬投入比低时,往往能激发下属积极性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它并不强求领导者必须引发正向不公平,而是说如果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了正向不公平,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个领导者做到了公平,已达到了基本的要求,在这方面算得上是合格了,没有理由再责备他。只是,仅仅做到公平失去了调动下属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加大了成
14、为一名卓越企业领导人的难度。,二、平衡理论,(一)基本结论企业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交往中:(1)如果企业为利益相关者着想,就会使后者受到感动。(2)如果受到感动,就会对以后的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几个概念设A为个人认为实际得到的,或称“实有”设B为个人认为应该得到的,或称“应有”,二、平衡理论,平衡:当A=B时,实有=应有,个人的内心处于平衡状态。不平衡:当AB时,实有应有,个人的内心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有两种情形:正向不平衡:当AB,即实有应有时,个人的内心处于正向不平衡状态。负向不平衡:当AB状态下的缓冲区。负缓冲区:AB状态下的缓冲区。滞后时间:从一方做出使对方产生不平衡的努力到对
15、方做出行为反应的时间间隔。滞后时间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从一方做出使对方产生不平衡的努力到对方产生不平衡的时间;二是从产生不平衡到超过缓冲区做出行为反应的时间。,二、平衡理论,(三)理论要点1、一个人常常会权衡“实有”与“应有”,当两者相等时,内心就平衡,否则,就不平衡,多数人有内心趋向平衡的欲望。2、一个人对“应有”的认识是在变化的,通常情况是,“应有”随着“实有”的普遍而不断提升,如“送货上门”才出现时,消费者会感到有些温暖。但当这种做法成为商家的普遍行为时,消费者便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可以感动的了。有时,“应有”随着“实有”的稀少而有所下降,如兑换破损人民币本是银行应该做的,一个手
16、持二角破损人民币的居民被多家银行拒绝兑换后,心里的“应有”会发生动摇或下降,此时,若某家银行为他兑换,他便会受到感动。,二、平衡理论,3、“实有”并不局限于当前的“实有”,也包含未来的“实有”。换句话说,尽管眼前的“实有”显著地小于“应有”,但如果能意识到未来会有回报,则会把未来的“实有”考虑在内。就像货币有时间价值一样,如果当前的“实有”与未来的“实有”数量、质量相同,则当前的“实有”价值更大,故未来的“实有”转换成当前的“实有”时,要乘一个现值系数。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未来的“实有”转换成当前的“实有”时,还要考虑期望值。4、不同的人缓冲区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同一个人正缓冲区与负缓冲区
17、也不一定相同。一般而言,正缓冲区大于负缓冲区。,二、平衡理论,5、正向不平衡时,人会受到感动,这种感动可以累积,当累积的感动超过正向缓冲值时,便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恢复平衡。nM=(A-B)i i i=1式中:M:累积的感动i:个人进行实有、应有评价的某种对象:感动系数(指满意对实有与应有之差变动的反应程度),举例:,例如,人们到饭店吃饭,饭菜卫生可口,价格合理,服务热情是应该得到的,是“应有”。当几个年轻人来到一家小餐馆,点了五个菜,还想继续点时,老板温和地对他们说:“这里菜的量比较大,五个菜可能够了,先不要点了,吃了以后觉得不够可以再点。”一般来说,饭店老板总希望顾客菜点得越多越好,有时口里
18、不说,心里却是这样想的。这位老板的言行显然超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应有”,因而后者很受感动,饭吃得特别香。此后,不仅自己成了忠实的顾客,而且成了义务宣传员。再举一例,吴起是古代的一位大将,他行军时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行,作战时身先士卒。尤为感人的是,士兵伤口化脓,他为士兵吸脓。在士兵看来,将军为士兵吸脓,“应有”远远超出了“实有”,因而无不奋勇杀敌以报答吴起。,二、平衡理论,6、负向不平衡时,人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也可以累积,当累积的不满超过负向缓冲值时,便会采取消极的行动来恢复平衡。n 式中:M=(B-A)i i i=1 D:累积的不满:不满系数(指不满对应有与实有之差变动的反应 程度)7、滞
19、后时间是累积的感动或不满、正向缓冲值或负向缓冲值两个自变量的函数。滞后时间与累积的感动或不满成正比,与正向缓冲值或负向缓冲值成反比。,(四)与公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平衡理论与公平理论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都是关于与人交往的理论;第二,都涉及到公平、不公平问题;第三,都是自身的感受,公平理论中,对自己、对他人的报酬、投入的看法都是个人的看法,平衡理论中对“应有”、“实有”的看法也是个人的看示。,(四)与公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区别1、在公平理论中,无论是直接和他人比,还是通过第三者作比较,都是自己的报酬投入比与他人的报酬投入比作比较。平衡理论则不然,它是拿自己的“实有”与自己的“应有”作
20、比较,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例如,一个企业里的员工都没受到足够的尊重,那么,按照公平理论,任何员工可能都不会感到报酬相对不足的不公平。而根据平衡理论,受到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应有”的。没有得到尊重,就是“实有”小于“应有”,就会产生不满,而不管其他人是否更加没有受到尊重。,(四)与公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区别2、在公平理论中,报酬、投入都是总和,也就是说,是自己的总的报酬投入比与他人的总的报酬投入比进行比较。平衡理论则可以是针对个别报酬的“实有”和“应有”。还是以“尊重”为例,公平理论充其量把“尊重”作为其中一个报酬因素,假设两个人的投入相同,其中一个人没有得到尊重但其他报酬较高,另一个人受
21、到的尊重多些但其他报酬较低,那么,公平不公平就很难说了。而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实际得到的尊重低于应该得到的尊重,那就会引起内心不平衡,而不管其他方面的报酬是否比较多。,(四)与公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区别3、平衡理论所说的“应有”、“实有”不单指报酬,也可以是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如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无论是企业还是顾客都有对“应有”、“实有”的看法,而公平理论只涉及报酬与投入。区别4、平衡理论认为不满和满意都可以累积,只有当累积的满意或不满超过各自的缓冲值时,才会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来恢复平衡。公平理论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其实,公平理论也应该考虑缓冲区的问题。,(五)对管理者的启示,平衡理论对管理者
22、有很多启示,主要有:1、通过“实有”超过“应有”打动对方。例如,一些企业提出超越顾客期望的营销或超值服务观念。超值服务就是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向消费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的、超越常规的全方位服务。2、了解对方对“应有”的认识。对同一件事,认识不同,如给困难补助,有些人认为是应该的(对这些人而言A=B),也有人对此很受感动(对这些人而言AB)。如果管理者希望通过某一行为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则首先要了解对方对某一行为“应有”的认识。一般来说,“应有”是根据个人理解的法律和伦理规范确定的。虽然对“应有”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对守法不会有多少不同的看法,它低于或等于“应有”。可见,企业在处理与利
23、益相关者关系时,如果仅仅守法,则不可能指望对方做出积极的回报。而且,如果对方认为“应有”要高于“守法”的话,仅仅守法还会产生不满。,(五)对管理者的启示,3、帮助对方正确认识“应有”、“实有”。“应有”、“实有”都是个人主观的看法,由于所处的地位、所受的教育、所从事的工作等不同,各人对“应有”、“实有”的看法不尽相同。比如,一个人住院一周,厂方给200元困难帮助,而一年前,一位同事同样是住院一周,得到厂方300元的补助。现在实有小于应有,这个人拿了补助心里仍有不满。假如厂方能把今年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讲清楚,而且指出尽管如此,还是想方设法拿出了200元钱以示慰问,这位员工了解实情后可能会大大降低
24、“应有”值,从而不仅没有不满,反而会受感动。“实有”也有一个正确认识的问题,因为并非所有“实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定量计算的,如关心、尊重、信任等难以定量化,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五)对管理者的启示,4、感动和不满是可以累积的。不能指望一做出努力就马上得到回报(除非努力非常大,一次就足以超出缓冲区)。也不要因为占了便宜没有得到报复而窃喜,实际上不满已经产生,只是还不足以爆发而已。由于存在缓冲区,所以为了得到对方的积极反应,一要加大“实有”与“应有”的差异,二要增加次数。“为顾客提供100%的满意”这句商业用语已经司空见惯,而肯德基集团制定的目标是:顾客101%的满意。这样使顾客在肯德基餐厅所
25、得到的服务超过他的期望值,即“实有”大于“应有”,使顾客感到非常满意,进而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五)对管理者的启示,这一点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讲了伦理却没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讲究企业伦理到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到带来经济利益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可能对顾客热情一点,对员工关心一下马上就得到回报,对方还要看看你是不是诚心诚意的呢?当讲究企业伦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而不是装门面、摆样子、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时,经济效益自然就会产生。此外,讲究伦理是有程度之分的。就拿关心员工而言,什么叫关心?一般关心、比较关心、非常关心都是关心,但程度不同,效果自然也就各异。程度不足,就谈不上有伦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伦理 优势 竞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