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新进展.ppt
《伤口护理新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口护理新进展.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口护理新进展 湿性愈合,伤口护理的历史发展,在远古时代人类已经懂得用树叶、尿液、粪便、蜜糖去处理伤口。公元前460-377年,希腊人Hippocrates提出关于伤口需要保持清洁及干燥的概念,首次提出关于伤口的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概念,保持伤口干燥观念也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公元129-199年,Galen提出脓液产生是伤口愈合过程所必须的.其后不少医生利用不同的物质处理伤口来促进脓液形成,此理论影响深远至十九世纪。,伤口护理的历史发展,十三世纪,Theodoric曾提出反对Galen,他认为脓液会延长伤口愈合期,他极力提出用酒来清洁伤口,将伤口内的异物清除及清创,再将伤口边缘缝合后用敷料保护
2、。十六世纪,Pasteur发现微生物的存在,确立了微生物是伤口感染的学说,并引用高温方法消灭微生物。1915年,优锁溶液(EUSOL)面世,用于感染伤口的清洁并被广泛采用。,伤口愈合传统概念-干性愈合,传统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 利用需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而大气氧是不能直接被伤口所利用的。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不仅容易使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而且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造成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传统伤口处理方法及弊病,方法:保持开放伤口,促进伤口结痂伤口干燥弊病:
3、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患者疼痛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再次性机械损伤,伤口愈合概念-湿性愈合,1962年,英国皇家医学会Winter博士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在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是干性环境下的2倍,首次提出了湿性愈合理论。这一实验结论不仅为现代湿润创面处理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亦促进了湿性伤口愈合在护理技术方面的应用。不过专家也指出,所谓“湿润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潮湿的愈合环境”,过量的渗出液会造成伤口周围皮肤浸渍。真正的“湿性伤口愈合”指的是伤口局部的湿润,不会形成结痂。,伤口愈合概念-湿性愈合,1962年Winter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具有
4、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发现皮肤表面的水疱如果不予刺破而保持完整时,将避免结痂的形成,且能促进上皮表层细胞的移动,从而利于伤口的愈合。水胶体敷料正如水疱的完整表面,其能吸收伤口渗出液而形成柔软且潮湿的凝胶,故能加速伤口的愈合;1963年Hinman博士首次在人体伤口处理中得出同样的结论。,伤口愈合概念-湿性愈合,1981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外科系的Knighton,Silver,Hunt等3人首次发现伤口的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在无大气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新血管的增生随伤口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与渗出液水合释放纤维蛋白溶酶溶解
5、小血管周围的纤维鞘,恢复正常营养交换其中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加速清创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维持细胞和酶的活性 使细胞的快速移行 保留渗出液内的生长因子并促进其释放 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 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 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少疼痛 降低感染几率 密闭型敷料,对外界微生物具阻隔作用 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传统创面处理下(干性):7.1%,湿性伤口愈合理论,现代伤口愈合理论:,伤口湿性愈合=适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口 护理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