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内在缺陷.doc
《汉语的内在缺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的内在缺陷.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的内在缺陷(天涯转贴,自明孔诸葛网友,本人不完全赞同其观点)中国人汉语表达能力差不仅是因为汉语语法有问题,实际上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和英语有些接近,它们都是SVO(主谓宾)结构,也都大量以习惯表达为主,不象法语、德语、或俄语那样具有复杂的而严谨的语法结构。但是汉语有两个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使用汉语的中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是汉语的语意输出效率低(单位时间内某语言输出语意量的衡量),第二个是汉语的构词法很复杂,处理速度慢,影响了汉语言语者的输出速度。先来解释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意输出效率,都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该语言所使用的不同音节的总数,另一个是该语言的语速,也就是单位
2、时间内输出的音节个数。语音语言是通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空气震动所产生的波作为载体,实现语音和语意编码的系统。它的编码单位是音节,每个音节由多个音素组成(辅音音素和元音音素的组合)。为什么音节总数会影响语意输出的效率呢?因为在每个音节位的语意编码空间大小是由音节个数决定的,这和数字系统中二进制和十进制在每位表达空间上的差异相似。二进制在每个数位上只有两个数值(0和1),它在每一位数上的编码空间只有两个,或者说在这个数字系统中,它的每一位只能表达两个数值,而十进制的每一位可以有十个不同的数值编码空间。比如:十进制中的23在二进制中是10111,一个两位的十进制数要用五位二进制数来表达。同样的道理,
3、某种语言中总音节个数决定该语言每个音节位语意编码空间,它决定了该语言的语意输出效率。汉语普通话中有1200个左右不同的音节,这包括了四个不同的声调,否则就只有四百多个,而英语中不同音节的总数有一万个以上,所以英语的语意输出效率就比汉语高的多,差不多是十倍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音节位,汉语的编码空间是1200个不同的位置,而英语就是一万个以上;如果是两个音节,汉语是144万个,英语就是一亿个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单音节的汉语字同音字如此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一个音节上,汉语的编码空间不够用。另一个影响语言输出效率的因素是语速,它的衡量单位是音节数/时间。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它之所以处理数据
4、的速度和能力十分强大,是因为它的出入输出的速度极快(现在是3、4个G/秒),尽管它使用的是二进制。在语言上也是同样的,比如日语,虽只有不到五十个不同的音节,比汉语少的多,但是日语的发音速度极快,据说是世界上最快的语言,它的速度比汉语快一倍以上,50的二次方是2500,所以它的总语意输出效率还是比汉语高。汉语的语速很慢,这点一般人都有体会,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语言在发音的时候需要充分拖长发音时间,才能使声调的变化成为区别语音的特征之一。我们可以用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为各语言的标准语速,来比较汉语和英语的语速,比如用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和美国ABC,CBS,NBC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进行比较
5、,这试验不难做。语意输出效率越高的语言,也就越简练越明确细致,这个结论和我们通常以为的单音节语素的汉语表达简练的认识是不符合的,当然了我们必须以科学为依据,所以和我们的日常感觉相反,汉语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罗索的语言。当然这是在传递同等语意量的前提下,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短但语意不详,说了跟没说差不多,还不够猜的工夫。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汉语在某些领域里有比英语简练的地方,比如数字的发音等,我们这里比较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全面的比较,不是田忌赛马,用谁的强项比另一个的弱项,那是自欺欺人。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复杂难懂了,它和中国人说话时,脑内部的语音语意处理机制和速度有直接关系。近代语言认知学通过
6、对婴儿语言学习过程的仔细观测(特别是在使用录音机和录象机后)发现,人类的语音语言的学习能力基本上是一种天赋(乔姆斯基的贡献)。一个婴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语言表达,而且词汇的丰富速度在四五岁时呈加速发展的状态。而人类也尝试教黑猩猩某些简单的语言,但要它学会一个简单的意思都要费很多的时间。人类的语言能力不只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而是具有某种生物基础的天赋。也就是说,人类对语音和语意这种编码体系(语音语言)的获得能力,是天生的,是任何一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注意,这里说得是:1。语音和语意编码机制;2。语音语言的获得能力。这和汉字汉语的语音输出速度有什么关系呢?你先别急,关系太大了,但是在说明
7、它的关系之前,让我再给你们两个概念:1。以生理硬件条件为基础的本能,是一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它比人的思考速度要快,是一种接近于不需要经过思考的输入输出状态。2。汉语是一种单音节的声调语素语言,也就是说,汉语的每个音节都可以是一个语素,具有某种语意,这点和英语及其它多音节非声调语素语言有很大的差别。现在再来说汉语的输出速度的问题。首先,因为语意的组合不属于前面我们说过的语音语意编码体系,它不是以人类的本能为基础的,而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后才能输出,它的处理速度比条件反射式的语音语意输入输出方式要慢得多。而汉语是单音节的语素语言,它在双音节以上的复杂表达基本上都是语意的组合,而不是语音语意的编码,需
8、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才能完成输入输出的过程,所以汉语的处理和输出速度都比较慢。常用汉语词汇中的语音语意定义字只有数千个(三千个左右),而英文中有十几万个,普通人能掌握的就有近十万个(美国高中毕业生的平均词汇量是五到六万),所以汉语在表达时需要经过思考去组合语意的机会远大于英语,所以汉语的输出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它的速度就比英语慢。我们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著名的教授或学者,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的那种莙态,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因为他无法在短时间里组织出他希望表达的语意组合,特别是当希望表达比较复杂的语意时,更是如此。此外,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输出的语言也特别容易受情绪的
9、影响,因为思考的状态比条件反射型的语言更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我们也常见中国人一激动起来就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讲不出话来,因为此时他不能冷静思考,所以他也无法正常输出语意,也许最后千言万语归于一个句国骂了事。中国人的语音语言的表达能力差,是和汉语的特点有关系的,而汉语的这些特点又是由于汉字这种不能在音素级别上拼音的音节文字所至,汉字才是限制汉语向多音节发展的罪魁。只有使用拼音文字,汉语才能真正走向多音节,否则我们只能修修补补。结论:常识往往和科学相悖,我们对汉字汉语的很多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不科学的常识,是似是而非的,是靠不住的。一个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和这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如果
10、我们证明了中国人的语言能力的低下,也就等于证明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低下,这是科学不是感知,你可以不承认,却无法不承受后果,中国人为什么辛辛苦苦数千年,最后混到清末却如此悲惨?违背科学的民族就要承受违背科学的后果,上帝是公平的。-讲中国汉语的人不仅手头要有字典,还要有词典。基本上大家都学过英语,英语只有字典,字的定义清楚了,字的组合也就基本可以弄清楚了(或说是语言者应该自己说清楚的内容了)。特别是汉语不是这样,汉语的字需要字典来定义他们的意思,而由字组成的词也是具有特殊含义的独立概念.所以言语者不能自由使用,而需要知道她的习惯或历史的语义,所以汉语除了字典外还有词典,词典中规定词的含义.比如:革命
11、不是杀人的意思,是英文翻译过来的那个意思。汉字难学复杂难用,所以汉字本身对语言的演绎功能非常差,由于使用汉字,汉语被局限在单音节之中。文字和语言的特征是:汉字难学,汉语简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汉字的难度,造成了汉语的贫乏简单,这包括词汇量少,概念表达不清晰,语法结构落后,语音结构简单。汉语在使用汉字作为记录文字的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仍无法摆脱单音节语言的局限。文字的演变总是局限在汉字本身的字形变化上,而无法深入到以文字符号系统为基础的语言逻辑和内容的演绎模式中去。此外汉字为基础的符号系统缺乏抽象性,也是中国汉语始终没有发展出一抽象概念为基础的科学,哲学,神学,。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它的特
12、点就是简单容易掌握的!拼音文字它紧密地和语音语言相结合,根据约定俗成的语音的字母拼音规则,把语音语言记录下来,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使用的基本书写符号数量非常少(比如英文使用26个字母),而且可以举一返三,自学成才,这是一种人类文字史上最简单最容易的记录语言的方式,也非常符合由简入繁的自然发展规律,所以也是最科学的文字形式。汉语最先进优越论者认为最重要的优点恐怕就是以字组词,只要学会了三千左右的汉字,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难怪中国人胆子这么大这么敢说呢?).事实上,以字组词在表达复合语意时,是任何一种语言固有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汉语的专利.比如英文中:WIN-WIN(双赢);TEABAG;S
13、PORTS CAR;COMPUTER;MOBILE PHONE;COUNTRYCLUB;TRAFICLIGHTS;BOOKSHELF;LAPTOP;DESKTOP;PERSONAL COMPUTER;EYEGLASSES;MEETING ROOM;FAMILY ROOM;FIREPLACE;.特别是在日常用语中,用字组词来表达复合概念是太经常的事了。因为汉语本身词汇贫乏,中国人总习惯于把不同概念用一个词来代替,而不细分它们之间的些微差异。从这点看,英语在很多重要领域里,都比汉语强,举例有:国家:(NATION,STATE,COUNTRY),问题:(PROBLEM,ISSUE,QUESTION,
14、MATTER);选票:(VOTE,BALLOT);公正:(FAIR,JUST);如果要是涉及到法律词汇,汉语就更捉襟见肘不敷一用了。当然,汉语也有比英语描述更细致的地方,如在亲情描述上:叔、伯、舅、姑、姨、婶、姐、妹、兄、弟、哥、。还有在描述女人时:婀娜、娟、秀、丽、淑、美、艳、窈、。英语难望汉语的后脖梗,这体现了两种语言不同的价值和兴趣取向。当中国人说要把一个汉字词汇翻译成英语(或反过来)时,他们可能是在说:TRANSLATION或INTERPRETATION中中的任何一个,中国人基本上就不再区分了。汉语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初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了解电脑技术的人都知道,在电脑的D
15、OS时代,由于内存和硬盘等外存储器的局限性,致使全中文内核的操作系统的发展极为困难,只有26个字母的英文由于占用资源少,编码相对容易,占了很大便宜。如今随着电脑硬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UNICODE编码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在用电脑时汉字不再使人像以前那样感到不方便,不过,由于汉字不像英文,可以仅由26个字母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单词,汉语在信息技术方面仍然无法被运用到基层和核心的软件开发之中。你见过有程序员用汉语编程的吗(严格地说,有少量软件可以容许程序员用汉语编程,但在编译的过程中仍会将其转化为英语)?如果INTEL的奔腾芯片的指令集都用汉语来写,速度会降低多少?至于说英文里的一些科技术语如长方体的
16、例子,这只是特例。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英语里同样有这么一些词,小孩子都会说,但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或者根本就没有。或者说,在英语里很普通的词,在汉语里要专家才知道。你比如说DNA,中国人有多少知道它是脱氧核糖核酸的意思?巴西的烤肉很有名,巴西人对牛和猪身上的每一个部位的肉都有不同的词来表述,一共有20多个词,绝大多数在汉语里根本找不到译法。不错,英文是一维的,但这也有其好处。英国和美国的文盲少。这固然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语言的易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英语只要听发音就能大致将其在书面上拼写出来,看到一个单词文盲也能大致将其念出来,这一点在拉丁语系语言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汉语就不可能。没上过
17、学的中国人,听到某个人念出某个汉字,他能将其写出来吗?更不用说汉语的多音字了。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汉语里习惯说短句子,英语里由于复合句型的原因长句子很常见,老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受锻炼较多。中国人受汉语短句子的习惯影响喜欢简洁明快。不过,汉语里汉字的构造复杂,据说这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错,英语是发散性的语言。这正好证明了其生命力。语言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向前推进,必然会有新词产生,有旧词被淘汰,这是健康的语言发展现象,是文化发达、人们思想自由活跃、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如果一种语言很多年原封不动,没有新词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 内在 缺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