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概述(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概述(下).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概述,(下),第四章 企业内部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 企业会计法律制度第二节 企业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第三节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第四节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第一节 企业会计法律制度,我国现行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三个层次构成。其基本构成如下:第一层:会计法律,即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会计法是规范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的法律总规范,是我
2、国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现行的会计法共有7章52条,主要对会计工作总的原则、会计核算、公司和企业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层:会计行政法规。它是指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过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其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我国最为重要的会计行政法规是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此外,会计行政法规还有国务院
3、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待。第三层:会计规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会计规章依据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制定,如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同宪法和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一、会计法律(一)会计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二)会计法的基本原则1、各单位必须依法办理会计事务;2、各单
4、位必须依法设置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3、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4、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三)会计管理体制(四)会计监督(五)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六)法律责任二、会计行政法规三、会计规章,第二节 企业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企业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主要涉及到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用工法律制度、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内容。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重点内容,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企业一方被称为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关系虽是依据劳动者与企业的释放合意产生,但国家运用法律进行一定干预,国家对企业内部劳动
5、关系的法律调整主要是通过制定劳动标准、劳动监察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进行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使企业依法行使劳动管理制权。,一、劳动用工法律制度(一)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二)企业的规章制度(又称为“厂纪厂规”,是指企业依法制定的组织管理本单位劳动者的各种规则和规程的总称。)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主要有: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依法
6、参加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9、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义务主要有:劳动者应按时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等。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义务,企业与劳动者可以在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劳动合同进行具体约定。,三、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一)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处理程序劳动法规定:企业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
7、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和解、调解属于可经程序,仲裁和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必经程序。,第三节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避免和消除劳动场所的风险,保障从事劳动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劳动场所的设备、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法律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一般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安全工作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8、(监督的主题是多元的,有国家有关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社会的监督、企业的自查和互查、企业的检查和整改、群众的监督检查等。)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从内容上划分:1、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与培训;2、安全生产规则的教育与培训;3、安全法制教育与培训4、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第四节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包括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培训教育制度、企业法律顾问评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专业技术等级制度、企业法律顾问监督检查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奖惩制度以及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9、,也是我国法律职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企业法律顾问(一)企业法律顾问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法律顾问,是指依法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其特征如下:1、是从事本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2、是企业内部的法律专业人员。(二)企业法律顾问的任务 1、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2、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3、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企业法律顾问的任职条件 1、形式要件:具有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并经过注册备案。2、实质要件:应当是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四)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原则:依法执业原则;为本企业服务原则;以管
10、理为主原则。(五)企业法律顾问的权利和义务,二、企业法律事务机构,(一)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是指企业依法自主设置的专门承担法律事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法律顾问的执业机构。其特征如下:1、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是由企业依法自主设置的内部机构;2、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是企业内部专门承担法律事务工作的职能部门;3、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是企业法律顾问的执业机构。,(二)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设置 1、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设置原则(1)依法设置原则;(2)企业根据需要自主设置原则;(3)从严约束国有企业原则。2、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设置模式:(1)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应当设
11、置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其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根据需要设置法律事务机构;(2)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根据经营管理和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需要设置法律事务机构或者配备企业法律顾问。,(三)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法律地位 1、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在企业内部具有相对独立性。2、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重要地位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中得到体现。(四)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职能 1、职能分类:根据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两项:管理职能和承办法律业务职能。2、具体职责,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一)企业总法律顾问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总法律顾问,是指具有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并直接向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主要经营者)负责,全面负责本企
12、业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的内部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总法律顾问的设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二)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意义(三)建立企业在法律顾问制度的基本原则,(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是指规范企业总法律顾问的设置、条件、产生、职责、权利、义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和。1、企业总法律顾问的的法律地位。2、企业总法律顾问的设置模式。3、企业总法律顾问的聘任。4、企业总法律顾问的任职条件。5、企业总法律顾问的主要职责。6、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下的法律事务管理模式。7、以企业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企业法律事务运行机制(五)我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工作开展情况,四、企业法律
13、风险防范(一)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机制的基本涵义(二)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工作原则和重点 1、原则:全方位管理原则;规范化运作原则;动态化调整原则。2、三种模式:纵向集中模式;横向分散模式;纵横结合模式或“网络”模式。3、组织体系 4、运行制度 5、关键环节,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第二节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第三节 证劵法律制度第四节 保险法律制度第五节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第六节 税收法律制度第七节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第八节 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第九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第十节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第五章 企业外部环境法律制度,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二、
14、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责 1、关于其性质的两点结论:中国人民银行是公法人,中国人民银行是特殊的银行。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货币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肩负着调控国家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进行金融监管的重任。其职责是: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与管理人民币流通;实施外汇管理等13条。,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第二节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一、商业银行业务规则(一)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二)商业银行的存款(三)商业银行的贷款(四)商业银行的结算二、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分为内部的监督管理与外部的监督管理。,第三节 证劵法律制度,一、证劵法概述二、证劵的发型三、证劵的上市四、证劵的交易:对于证劵
15、交易的方式,证劵法规定必须采用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五、证劵信息公开制度六、证劵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监督职责,第四节 保险法律制度,一、保险合同概述:可分为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采用格式合同形式订立。二、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险保险等。三、人身保险合同:具体险种主要有普通个人寿险、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四、保险公司五、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第五节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一、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概述二、我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
16、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的汇率。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节 税收法律制度,一、税收实体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有效的税种有23种,按照税收客体的不同,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三大类。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按照征收管理阶段的不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可分为税收管理制度、税款征收制度和税务检查制度。三、税收责任法律制度 常见的税收违法行为主要有: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四、税收救济法律制度是有关税收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解决税收争议,为纳税人提供法律救济。,第七节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盒改善环境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
17、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一、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亦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有三种,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二、“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三、限期治理制度四、征收排污费制度,第八节 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制度,一、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二、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是法律对自然资源调查的主体、对象、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调查结果的效力所作的规定,是自然资源调查的法制化。而自然资源档案制度则是自然资源档案的法制
18、化。三、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四、自然资源许可制度五、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综合起来基本上是两种形式:税收和收费。,第九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是指具有一定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在失业期间,为保障期基本生活需求,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是调整社会保险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一、法律保险法律制度二、失业保险法律制度三、医疗、疾病保险法律制度四、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五、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第十节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法律制度,一、反倾销法律制度(我国对反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商务部负责。)二、反补贴法
19、律制度三、保障措施 1、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2、采取保障措施的程序;3、保障措施的实施。,第一节 经济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第二节 行政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第六章 企业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第一节 经济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一、诉讼(一)主管与管辖 主管:人民法院。在起诉时,首先应当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我国是四级两审终审制,人民法院的设置至上而下分别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二)一审程序(三)二审程序(四)执行(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义务人应当主动履行判决书所记载的内容,否则,权利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二、仲裁,第二节 行政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一、行政复议 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他法定复议机关重新审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活动就是行政复议二、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