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说明.doc
《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说明.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流图镇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228。北与蒙古国交界,距国界线184公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距离包头市219公里。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相依,距离临河161公里。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北纬4134、东经10831交汇处。(2)地形地貌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
2、、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观,依次为南部山前平原、中部山地、北部丘陵高原3种基本地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变化,海拔为10201070米。山前平原区,属河套平原,介于狼山山地与乌加河古河道之间,呈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210公里的狭长地带,由山前洪积扇和河套冲积平原组成,其南缘与黄河沉积平原相接,整个地势西高东低,纵向南北高、中间低,海拔10201048米。海流图镇处在内蒙古高原阴山地带,属丘陵地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地貌复杂,同周围地理环境相比,它处在804平方公里的海流图盆地中。镇内有4条冲沟河槽即:蒙中河槽和经过治理的小水库河槽、绒毛厂西河槽和冷库东河槽,其地
3、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规划用地范围内最高处海拔1340米,最低处1260米相对高差80米,北靠北山,山顶高程为1450米,南部为较开阔的平地。(3)气候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漫长,持续5个月(11月次年3月),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平均气温3.06.8,南部山前6.06.8,海流图为4.5,东部石哈河地区3,北部乌兰苏木3.7。南北气温相差3.8,东西气温相差0.61.5。全旗各地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为38.
4、7,平均气温为19.823.4,冬季极端最低-39.4。降水:由于地形复杂,地域辽阔,各地区降水差异很大。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115250毫米,南部、东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东部石哈河地区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37.5250.6毫米,最少的是川井西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15140毫米。山前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56189毫米,海流图地区为200.9毫米。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气候过程和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农作物生长季节(4月9月)太阳辐射量为93.398.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365。海流图年辐射量合计151.08千卡平方厘米,太阳总辐射与全国各地比较,小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大于其它
5、地区,不论在全国、全区来讲,光能资源是很丰富的。风:乌拉特中旗风能资源较丰富,在国内仅次于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内蒙古自治区风能佳区,一年中平均8米秒的时数,北部为2382小时,占全年的27.2,中部为871小时,占全年的93。乌拉特中旗历年平均大风(风速17.0米/秒,8级)日数为2874天,最多的年份为60129天,最少434天,春季大风日数为1526天,占全年的3553。灾害:危害乌拉特中旗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干热风、霜冻、大风、沙尘暴、白毛风、白灾、寒潮等。(4)水文乌拉特中旗境内有黄河、内陆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沟)57条、湖泊6个、中小型水库10余座。主要河流(沟)
6、有东乌盖河、狼山口沟(河)、乌兰补隆河、罕乌拉河、海流图河、金泉沟(河)、石哈河、莫楞河。属内陆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河流8条,降水为河流唯一水来源,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内陆河地区地表径流深在3毫米左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31.364万立方米。乌拉特中旗地表水资源非常贫乏,全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58亿立方米,包括引黄水量2.2亿立方米,引黄水量稳定可靠,用于发展农业。海流图镇由东、西两条河槽所环抱,由镇南汇合后,流入德岭山水库,东河槽的流域面积为604平方公里,沟长40公里,最大洪峰流量为500立方米/秒,西河槽流域面积为25平方公里
7、,沟长5公里。这两条河均为季节河,春、冬两季为枯水期,无雨时断流,大雨后上涨,历时短促。(5)工程地质地震:乌拉特中旗地处狼山吉兰泰地震断裂带边缘,北有川井断裂带与乌兰隐形断层,山地起伏不平,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灾害时有发生。海流图镇位于两个地震断裂带之间。近年来,虽然不断受到震感影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区附近的地质构造分析和历史资料记载,受两个地震断裂带的影响,地震依然存在。海流图镇地震烈度按照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海流图镇地区为6度区,2002年新颁发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将海流图镇地区划分为7度区。冲沟:由于海流图镇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雨季山洪暴发极易形成冲沟
8、,但冲沟发育变化较慢,大小不等。对城镇建设影响不大。在本次规划区内,冲沟的数量少,规模小。长度一般在0.51.5公里,宽度25米。深度在2米之内,稍做工程处理就可以进行建设。洪水及河岸冲刷:蒙中河槽是一条唯一穿越镇区的季节性引洪通道,长5公里,宽度2050米,上游汇水面积18.8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为50立方米/秒。河床两侧植被差,属沙性土壤流动性强,极易冲刷,河床不稳定,其余镇区内的小水库河槽、绒毛厂和冷库东河槽已基本治理不影响用地布局,较大的海流图镇东、西河槽也属季节性河流,地处城镇的东、西边缘,由镇南汇入德岭山水库,其城镇用地总体布局也没有受到影响。(6)土壤山前平原以盐土、灌淤土为主
9、,狼山山地东部、高平原南缘、海流图盆地东南部以栗钙土为主,高平原以棕钙土为主,山丘陵低洼地、湖盆地、河沟滩地分布一些草甸土、盐土,此外还有一些零星风沙土。(7)植被植被地处半荒漠地带,以荒漠草原为主体,天然草场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丛生草为主。境内西、北部多为柠条、生猪毛藜,东部多为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70年代以来,经引种、驯化、选育、培育出宜种植的优良籽草和饲料作物,有沙打旺、草木樨、苏丹草、玉米、谷子等品种。(8)环境资源矿产资源:乌拉特中旗以川井桑根达来中生代拗陷南缘为界,隶属两个1级构造单元。北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南为华北地台。固查公路乌拉特中旗段为界,以南
10、为内蒙古深大断裂,北缘西段接受沉积的沉降带,以北为东西纬向隆起褶皱带。截止2002年底,已发现各类矿藏67种,具有一定工业开采价值的50种,已经开发利用的有36种,区域内共有矿产地281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分布在全旗乡、镇、苏木。大中型矿床少,小矿点矿化点多,全旗具有矿产储量的产地共100多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1000亿元以上。 水利资源:属内陆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河流8条,降水为河流唯一水来源,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内陆河地区地表径流深在3毫米左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31.364万立方米。乌拉特中旗地表水资源非常贫乏,
11、全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58亿立方米,包括引黄水量2.2亿立方米,引黄水量稳定可靠,用于发展农业。旅游资源: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以来,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受降城、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全旗地域辽阔,境内山地、丘陵、高平原具有多种地貌类型,景观差异明显。阴山山脉以南是富庶的河套平原,不同的地貌,不同的动植物种群为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乌拉特中旗在历史的长廊中积累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孕育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从整个旗域上看,旅游区基本形成:西南部生态功能区、东南民族风情、北部口岸、中东部石林古长城
12、。2、社会条件(1)历史文脉乌拉特中旗境内的大量阴山岩画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在乌拉特草原上就有游猎部落生息和繁衍。根据史记、左传等史书中的零星记载,阴山南北和河套地区应当是以游牧为生的戎狄部落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阴山以南为林胡、楼烦,阴山以北为匈奴。公元前307年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及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北方游牧民族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骑射技术,并向北拓地来到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在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公元前300年又修赵北长城,自河北蔚县,经内蒙古阴山南麓,西至乌拉特中旗两狼山口。这是中原农耕势力第一次进入内蒙古草原地区的明确记载,但仅停留60多年后又退往中原。秦汉时期这里是匈奴领地,公
13、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征匈奴夺得阴山以南地区,并修筑长城和设立郡县,秦万里长城,将战国时期的燕、赵、秦长城连接,但仅七年之后秦王朝势力便退往内地。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征匈奴夺得河套地区,并在套内设置五原、朔方两郡,周边安置了匈奴五属国,修复沿阴山南麓的秦长城,公元前102年又派徐自卫修筑汉外长城,东起武川县,中经乌拉特中旗北部,西至额济纳旗延泽。农耕民族从西汉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后期长达300年,公元140年(东汉顺帝永和五年)朔方长史为匈奴所杀,中原势力又一次退往内地。五胡十六国时期,这里后为匈奴人建立的前赵、羯人建立的后赵、氐人建立的前秦、匈奴人建立的大夏等国属地。南北朝时期,
14、这里主要有鲜卑民族聚居,其中鲜卑拓拔部公元386年建立北魏王朝,为了防御柔然民族南侵而建立北方六镇,其中沃野镇设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囫囵补隆,沃野镇下属高厥戍就设在乌拉特中旗狼山北口。鲜卑拓拔开创了北方民族入驻中原之先河,进而促成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格局。隋唐时期,这里是突厥民族活动的地方,并建立突厥汗国,地都大利城(和林县大城子)。唐朝曾加强过对河套地区的控制,曾派张仁愿修筑东、中、西三个受降城,其中西受降城就设在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西侧。宋辽金元时期,乌拉特中旗地域由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等民族建立的辽朝、西夏、金朝、元朝轮番管辖,当时主要为党项仁和蒙古汪古部人聚居。明朝时期,中国历史上
15、又一次出现以长城为界的南北朝时期,长城以南为明朝,长城以北为北元。乌拉特地区长期为北元势力所控制,成为鄂尔多斯、土默特等蒙古右翼三万户活动的地区。清朝初期,蒙古乌拉特三部论功封赏,设立乌拉特三公旗,并由呼伦贝尔迁往阴山南北,驻防守边,时至今日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了。乌拉特中旗有确切文字记载的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蒙古、汉等很多民族在此生存和发展过。其中中原农耕民族在战国、秦汉时期有过300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的100多年内地汉族又一次大量迁居,这样在乌拉特地域前后有近500年的农耕民族历史文化,其余1800多年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为主体的发展过程。在北方
16、游牧民族占据的1800年历史中,蒙古民族在乌拉特地区的时间长达约一千年,而在这一千年的蒙古历史进程中,乌拉特部占有350多年的历史,因此乌拉特蒙古人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乌拉特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乌拉特蒙古人仍然生活在乌拉特中旗境内,并保持自己的草原畜牧业经济方式和游牧风俗习惯,因此海流图镇完全坐落在游牧社会经济环境和蒙古社会文化环境中。海流图镇的居民多数为汉族,汉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中的强势文化,但是草原文化仍然保存和传承着,因此以乌拉特为代表的草原文化应当是海流图镇的特色文化,并在城市建筑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海流图镇的文脉分析,我们从乌拉特中旗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现状中可以看到对地
17、方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蒙元文化和乌拉特文化,古道长城与边塞文化,这是海流图镇城市文化定位的基础,因此,海流图镇的城市文化风格定位应当集中在乌拉特草原和蒙元文化上。(2)绿化定位及特色绿化定位:海流图镇坐落在阴山以北蒙古高原上的乌拉特草原中心腹地,四周空旷辽阔、浑厚坦荡的纯草原自然环境已决定其草原城镇的性质,海流图镇历史上处在中原与草原之间的南北大交通线上,现在位于中蒙两国边界线上,已经成为中蒙贸易主要口岸,从而决定其边贸重镇的地位;乌拉特中旗有明确文字记载的2300多年历史进程中,1800年为北方游牧民族聚居的历史,在这1800年游牧民族历史中蒙古民族的历史长达1000年,而在1000年的蒙古民
18、族历史中乌拉特蒙古部的历史长达350年,因此蒙元文化是该地区的主流文化。今后建设现代化的蒙元文化特色突出的城镇将成为海流图镇城市建设的战略任务,应努力把海流图镇打造成乌拉特草原上的蒙元风格的边贸名镇。文化与绿化是密不可分的,绿化要体现文化,与文化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打造以下具有文化底蕴的绿化特色。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万年前在乌拉特草原上就有游猎部落生息和繁衍,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2300多年,绿化通过主题公园的定位来体现中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舒展、自由、广阔的乌拉特草原特色:坐落在草原自然环境和草原文化环境中并且土地资源丰富的海流图镇绿化要充分参考和体现舒展、自由和热情奔放的草原城镇
19、布局风格,保留和突出草原中城镇特点就等于营造了海流图镇独特的城镇文化和绿化风格。现代、开放的布局风格:乌拉特中旗有我国向北开放的窗口甘其毛道口岸,该口岸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我们在这里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边贸城镇,绿化要通过与城镇建筑和氛围的结合,体现城镇的开放性和现代感,这样才能做到绿化与城镇的发展相结合,与城镇的未来相结合。(3)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乌拉特中旗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亿元。人均GDP为1500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2020年乌拉特中旗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0亿元,人均GDP为36000元,
2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4)人口现状全旗总人口为14.5万,海流图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矿业发展的服务基地,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边贸旅游城镇,镇区总人口为3.5万。二、绿地现状与分析1、现状到2007年,流图镇区绿地面积13.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38%,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10.9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13平方米。海流图镇现状主要绿化树种有杨树、家榆、垂枝榆、山桃、云杉、丁香、玫瑰、黄刺玫、榆叶梅等。2、优势与潜力口岸优势:中蒙之间经济合作的加强,拉动了乌拉特中旗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两地间的文化交流,这样的口岸优势促使了海
21、流图镇打造有特色的小城镇景观。旅游资源优势: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以来,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受降城、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乌拉特中旗在历史的长廊中积累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孕育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从整个旗域上看,旅游区基本形成:西南部生态功能区、东南民族风情、北部口岸、中东部石林古长城。总之,海流图镇外围是青山和广袤的草原,内部是海流图东、西河、生态公园以及海流图公园,即天然植被面积大,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面积较大,绿化发展的空间大。另外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口岸优势突出,“十一五”时期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和
22、环境保护工程,加强污染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并充分挖掘海流图镇民俗、草原和口岸观光等特色旅游资源,这为充分发挥海流图镇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凸现其悠久历史,展示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风沙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威胁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随着新型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人为对地表的扰动和破坏的力度,造成水土流失的发展,加之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SO2等有害物体的产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以及绿
23、化苗木紧缺、园林人材缺乏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海流图镇的绿化建设存在如下的问题:(1)园林绿化基础差。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三项指标与相关标准相差很大。公园绿地严重缺乏,仅有一处公园(海流图公园),海流图公园占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没有系统建设,所以景观杂乱、杂草丛生,没有起到公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一处街头绿地(边养队门前)和一处休闲广场(巴音路和哈太路交叉口);道路绿化仅有行道树均无两侧绿带,且树种单一,多为杨树、榆树,无法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没有层次感,不能改善环境和满足居民需求。(2)追求一步到位。众所周知,园林绿化景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往往追求一步到位,盲目使
24、用大苗,造成苗木成活率不高和资金浪费。 (3)绿化意识不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居民绿化意识不强,随意破坏绿地现象严重。 总之,公园绿地严重不足、防护绿地建设很差、附属绿地很不平衡,以致于绿化低质,树种单调、比例失调、林分结构简单、林木分布不均、植被率低、生长差;绿地少、分布不均、园林植物种类不丰富、配置结构不合理、立体绿化少等,季相效果不好,观叶植物与观果植物应用很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没有很好的配植,致使没有纵深和垂直景观;街道两侧缺少街头小游园、带状绿地及休闲空间,绿化与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合甚少,没有亲民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从而影响海流图镇整体城镇景观和风貌。三、总体规划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流 绿地 系统 规划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