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精选.doc
《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精选.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合办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办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市委全会精神,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扎实推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与国内招商引资、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与都市圈建设、山海协作与双对口、区域合作、“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党建及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国内合作交流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据统计,20年,全市共引进浙商回归引进项目501个,项目到位资金480.19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418亿元的114.88%,其中,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418.2亿元
2、人民币,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340亿元的123%,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浙商回归引进呈现三大亮点:1大项目强势带动。全年浙商回归引进大项目占比高、带动强,全年浙商回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8个,到位资金388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80.8%;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到位资金239.83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49.94%。 2优质项目亮点突出。全市上报浙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312个,到位资金344.19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71.68%,比去年同期增长20.24%。其中总部经济项目12个,涉及到位资金48.79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10.16%。重大产业项目101个,涉及到位资金250.04亿
3、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52.07%。重大科技人才项目和机构199个,到位资金45.36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9.45%。3现代服务业项目引领发展。全年引进一产项目到位资金3.41亿元,二产项目到位资金148.09亿元,三产项目到位资金328.69亿元。在三产项目中,现代服务业引领发展,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214.33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44.63%,占三产项目到位资金的65.21%。其中,商贸会展项目到位资金87.7亿元,占现代服务业项目总到位资金的40.92%;旅游文化项目到位资金39.49亿元,占现代服务业项目总到位资金的18.42%;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到位资金77.42亿元,占现代
4、服务业项目总到位资金的36.12%。(二)国内招商引资稳定增长据统计,20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1711个,引进协议资金1680.73亿元,同比增长6.07%;到位资金 860.60亿元,同比增长10.52%,完成全年任务的111.48 %。引进十大产业项目到位资金432.28亿元,占我市引进资金总额的50.2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97个百分点。引进楼宇经济项目843个,涉及到位资金341.78亿元,同比增长11.46%,完成目标任务的113.55%。引进总部项目16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60%。新引进央企项目到位资金25.7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8.60%。引进中国500强企业、中国
5、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民营500强企业(含全资子公司)投资的68个项目,涉及到位资金100.21亿元,同比增长18.87%。国内招商引资主要呈现四大特点:1亿元以上项目贡献显著。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到位资金387.78亿元,同比增长25.56%,占全市内资总量的45.0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40个百分点。引进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项目13个,到位资金137.18亿元,平均单个项目到位资金10.55亿元。2十大产业成为招商支柱。20年,十大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内资总量首次超过50%,十个产业招商全部实现正增长,且金融服务业、信息软件业、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
6、五大产业增幅超上年同期。3双高招商形势喜人。20年,我市共引进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到位资金71.89亿元,同比增长19.21%。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到位资金为75.94,同比增长10.22%,占工业招商的比重达到53.57%,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7.99个百分点。4招商绩效逐渐显现。据统计,2008年以来注册的国内招商引资项目在20年统计年度实现税收总额199.35亿元。历年来引进的国内招商项目在20年统计年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48.23亿元,约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3%。其中工业、制造业和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3%、10.51%和13.62%,为我市实体经济增长增添了强劲动力。同时
7、固定资产投资大项目增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亿元及以上项目占到位资金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1.28%提高到48.63%,提高了7.73个百分点。(三)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不断深化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沪杭战略合作,制定下发市20年接轨上海、推进都市圈建设工作的意见,统筹市级有关部门开展项目合作。组织赴上海开展主题为“服务自贸区建设、深化长三角合作”的交流访问活动。上海市主要领导会见市党政代表团主要成员;成功举办20(上海)经济合作推介会;市领导与在沪浙(杭)商、央企(国企)、港商、台商代表进行了座谈,两市党政领导达成了紧密合作、携手发展、共同推进长三角
8、区域一体化的共识。全面完成19项接轨上海工作任务,涉及规划、交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人才等合作。全年从上海引进项目192个,到位资金113余亿元,并多次组织企业参加长三角重要产业会展活动。顺利推进杭宁铁路客运专线、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如期竣工。(四)都市圈建设有序推进认真贯彻落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统筹推进都市圈建设,全面推进完成31项合作任务。如,推进实施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京杭运河二通道、杭宁高速改建工程、杭绍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至杭绍台高速联络线项目、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岭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和都市圈城际轨道快线的衔接
9、;开通海宁至下沙的城际公交线和至大关北的868路城际公交线、安吉的“空港快客”和安吉至经济开发区的直达客运班线;在都市圈城市设立西博会5个分会场,举办都市圈杭产家电精品巡回展、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杭湖嘉绍新春旅游优惠月、都市圈旅游联合促销,以及杭嘉湖绍文化走亲、市民体验日、奥林匹克日长跑、纽崔莱健康跑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成立都市圈网站联盟、都市圈特殊教育发展联盟、都市圈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和都市圈文创人才联盟;四城市签订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并组织交叉执法检查活动。推进都市圈科教文卫一体化,继续深化跨区域创业项目展示、异地医疗机构联网结算等工作,目前市共有“一卡通”定点
10、医疗机构142家,并有101家医疗机构与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联网对接。(五)山海协作超额完成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山海协作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新签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共实施群众增收、社会事业合作等新农村建设项目25个,到位资金17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16.7%。落实山海协作培训资金200万元,培训转移劳动力509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9.5%。开放兴区合作实现销售额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0%。启动余杭区与柯城区、萧山区与龙泉市两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成立领导班子,互派挂职干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制定出台市20年山海协作工作意见,建立定期对接
11、和情况分析交流制度,市领导率队分别赴衢州考察交流、赴丽水考察产业园情况;市经合办组织市科技、人力社保、环保等9个部门赴衢州举行杭衢两地社会事业项目合作工作对接,定期举行两地项目合作情况通报会。(六)新一轮“双对口”工作全面启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新调整的对口帮扶四川甘孜州和对口支援重庆涪陵工作。全年完成落实市本级及7个区(市)对口帮扶财政专项资金各300万元(总计2400万元),帮助甘孜州实施帮扶项目15个,完成率100%。落实对口支援重庆涪陵区全市落实对口支援资金385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帮扶对口地区移民培训),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0个,超额完成任务。谢双成副市
12、长等先后带队赴四川甘孜州、重庆涪陵开展双对口工作对接,办领导率7个区(市)对口帮扶职能部门及市级部门赴四川甘孜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对接交流,并积极做好对口地区代表团来杭考察的对接工作。先后出台市202016年进一步加强“双对口”工作的意见、市双对口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市双对口工作考核办法,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专项资金额度不少于40万元、工作经费10万元,提供了工作经费保障。先后举办三期西部人才培训班,完成培训150名西部学员。组织市政府经贸代表团考察访问对口帮扶地区黔东南州,参加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七)区域合作、外部空间拓展富有成效依托区域合作大平台,积极开展外部空间度拓展工作。研究
13、并制定出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扩大外部空间拓展度行动计划(202015年),积极参与全国浙商营销网(浙货网)建设,全市共有200余家重点企业注册上网,超额完成了省办下达的指标(50家)。依托展会扩销杭产品。全年共组织企业近700家次,参加国内重大展会29场,共2500余个展位,共扩销杭产品10亿元以上。拓展资源要素空间。累计在市外建各类种植基地360个,面积近360余万亩;在市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累计设立专卖、专营、联营销售窗口2000余个,在上海建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个。安排各类农产品销售展会11次、节庆活动20余次。全市在省外共建立粮食生产基地54个,基础面积91.5万亩。(八)“两
14、新”组织管理和服务不断优化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在杭商会协会、办事机构的管理服务。20年,新设立驻杭办事机构200家,撤消476家。其中,政府驻杭办事机构4家,企事业单位驻杭办事机构196家。目前登记备案的外地政府驻杭办事处99家,外地企业办事处2085家,总计2184家。经登记注册的异地在杭商会共有39家,企业会员近万家。其中,国内来杭投资企业联合会1家,省级商会8家,地市级商会12家,县级商会18家。我办下属5家单位党组织被市直机关工委评定为2012年度市直机关五星级基层党组织,4个基层党委、(总)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基层党委、(总)支部被评为市级“党建
15、强、发展强”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国电能源院被市“两新”协会评为首批组织队伍建设“红色示范点”。同时,共受理99家来杭投资企业投资入户材料,核准144名专职管理人员户籍迁杭指标;共受理299家来杭投资企业专职管理人员户籍迁杭材料,预审348名专职管理人员户籍迁杭,服务评价满意率99.78%。(九)机关党建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各项规定动作,推进实施“九大实践举措”,开展上门服务企业、推进重大项目、“我们的群众观”交流研讨等富有经合特色的实践活动。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治理工作,及“六项集中专项行动”。组织办机关全体党员
16、到社区报到,开展第十三次“春风行动”和为困难家庭“送清凉”活动,抓好“联乡结村”、“结对帮扶”工作的落实。不断强化机构队伍建设,联络处增挂行政审批处牌子,完成“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牌子增挂审批工作。安排1名处长到中心镇建设指导小组工作,选派2名副处长赴区县对口工作部门挂职,接收6名经合系统干部到我办挂职。修订编印新版工作制度汇编,收录最新制度33项;开办全市经合系统干部培训班,组织两次新经济园区学习考察活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办机关首届“美丽经合、品质生活”摄影比赛,积极参与“美丽、品质机关”首届机关文化节系列活动。宣传和调研成果显著。下一年工作思路20年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 合作 交流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