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和成本.ppt
《企业生产和成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生产和成本.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企业生产和成本,第一节 企业 第二节 生产函数第三节 短期生产理论 第四节 长期生产理论第五节 短期成本理论 第六节 长期成本理论第七节 本章评析,微观经济学,2,前言,生产理论又称供给理论或厂商理论,所讨论的是生产者行为,考察生产者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位于供给曲线背后的东西。,3,第一节 企业,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生产理论所讨论的是企业或厂商的行为。企业或厂商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和销售决策,并且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如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假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一样,在分析企业行为时,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4,1、业主制:企业只有一个产权
2、所有者,业主直接经营,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并对企业的一切债务负有无限责任。2、合伙制: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个体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合作经营,分享企业所得,共同承担债务责任。3、公司制:是指依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并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即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并形成一定制衡关系的管理机制。,企业的法定组织形式,5,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利润的含义:企业的利润等于销售产品的总收益与生产商品的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企业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是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销售产品的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总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与无形支出,
3、它们都取决于企业的产出数量。,6,利润最大化目标:长期趋向:经济学中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目标确定为利润最大化。决策原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对利润最大化假定的批评令人满意的利润: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只能实现令人满意的利润。其他目标,7,三、企业的其他目标,1、代理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现代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制企业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得公司内部决策存在着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的行为动机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一定是委托的利益最大化。在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环境中,代理人的决策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最终使得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2、短期销售收入的最大化3、长期规模增长
4、的最大化,8,第二节 生产函数,一、生产要素 任何一种生产都需要投入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9,生产要素的分类方法(一),(1)劳动(Labour):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2)土地(Land):经济学中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土地以及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即不仅包括泥土地,还包括山川、河流、森林、矿藏等一切自然资源,土地可以给生产提供场所、原料和动力。(3)资本(Capital):指资本品或投资品,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设备。以上是西方经济学传统的生产三要素,后来马歇
5、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又增加了一种生产要素即企业家才能,发展为“生产的四要素”。(4)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10,生产要素的分类方法(二),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数量变化的特点,可以把它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固定生产要素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数量难以增加或减少即相对固定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等,它的投入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生产要素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数量容易变化的生产要素,如劳动量、原材料等,它的投入数量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11,二、生产的短期和长期,经济学根据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是否可随产量变化而全部调
6、整,划分了短期和长期。短期(short-Run)指在这个时期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所以短期生产理论意味生产规模既定条件下的产量决策。长期(long-Run)指在这个时期内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可以调整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12,1、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种组合同它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一个技术关系。,三、生产函数,13,2、生产函数的形式,如用Q表示某种产品最大产出量,用
7、X1、X2、Xn表示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则生产函数的方程式就是:Q=f(X1,X2,Xn)经济学通常假定投入要素只有两种:劳动(L)和资本(K),则可以将生产函数表示为:Q=f(L,K),14,关于生产函数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1)生产函数从某个特定时期考察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如果时期不同,生产函数也可能发生变化。(2)生产函数取决于技术水平,每一种既定的技术条件下,都存在着一个生产函数。(3)要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通常是可以变动的,例如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以后,仍然能够生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4)生产函数表示的产出量是最大的。,15,3、生产函数的类
8、型,技术系数:各种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配合的比例。根据技术系数的不同,生产函数可分为两种类型:(1)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固定技术系数,相应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16,(2)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改变,这就是可变技术系数,相应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说明:固定技术系数生产函数中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可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则可以互相替代,如果多用某种生产要素,就可以少用另一种生产要素。,17,(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之间都存
9、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其中,Q表示一种产品的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18,上式说明,上述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取决于L/U和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Q。因为,在这里,Q的生产被假定为必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能变动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再多
10、,也不能增加产量。需要指出的是,在该生产函数中,一般又通常假定生产要素投入量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所以有:进一步地,可以有:,19,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图示,L,L3 L1 L2,O,K3,K1,K2,K,R,Q 3,Q 1,Q2,C,A,A,A,B,20,(2)可变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在可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中,某一要素的投入量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产出量的变化。根据投入量和产出量的不同变化速率,可将可变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固定生产率的生产函数,即当某一要素按同一单位不断增加时,产量增加的幅度不变。二是递增生产率的生产函数,即当某一要素按同一单位不断增加时,产量增加
11、的幅度越来越大。三是递减生产率的生产函数,即当某一要素按同一单位不断增加时,产量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21,可变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图示,生产要素X,总产量TP(Q),0,固定生产率生产函数,X,TP,0,递增生产率生产函数,X,TP,0,递减生产率生产函数,22,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如果以社会总体为观察对象,还可以得出用社会生产的投入产出总量来表示的生产函数,它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函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柯布(Charles W.Cobb)和道格拉斯(Paul H.Douglas)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研究18991922年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投
12、入量对生产量的影响,得出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这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该函数的公式为:其中Q表示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A是技术系数正常数,是小于1的正数。为资本影响系数为劳动影响系数 其中+=1,23,第三节 短期生产理论 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问题,本节分析在一种要素可变的条件下,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此时企业处于短期生产状态。设此时生产函数为:Q=f(L,K)即资本量不变,总产量只取决于劳动量L。,24,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1、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记为TP。2、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记为AP。3、边
13、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记为MP。或,25,4、TP、AP与MP间的关系:,若生产函数为:劳动的平均产量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为:,TP=9L+3L-L,AP=TP/L=9+3L-L,MP=d(TP)/dL=9+6L-3L,26,举例说明三者关系,27,用图形表示的三者关系:,O,Q,L,TP,AP,MP,F,A,B,G,E,H,28,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三者关系,第一,关于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只要边际产量为正值,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总是减少的。相应地在图中,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TPL曲线是上升的。必然地有,
14、当边际产量为零时,TPL曲线在G点达到最大值。因为MPL=dTPL/dL,所以在每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值就是TPL曲线的斜率,因而在边际收益的递增阶段,TPL曲线的斜率随着MPL曲线的上升而递增;在边际收益的递减阶段,TPL曲线的斜率随着MPL曲线的下降而递减。当MPL曲线在E点达到最大值时,TPL曲线相应地存在一个拐点。,29,第二,关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一定要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在相交之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这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这时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这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此
15、时,边际产量的变动快于平均产量的变动。,数学证明:,30,关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证明,上式中 为边际产量MPL,为平均产量APL,且L0,因此:当,则 处于递增阶段;当,则 处于递减阶段;当,则 取最大值。,31,第三,关于平均产量曲线与总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APL=TPL/L,所以平均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的轨迹。由此可以说明:当APL曲线在F点达到最高点时,在TPL曲线上必然存在相应的一点,该点与原点的连线在TPL曲线上所有的点与原点连线中最陡。,32,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定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
16、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33,另一种表述方法:,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逐渐递减。,34,2、条件,第一,技术条件不变。如果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边际报酬未必会下降。例如,要是在农业上引用高产良种或密植技术,或在固定面积的土地上增加化肥或劳动,边际产量可能还
17、会递增。第二,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增加,边际报酬未必会递减。第三,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依次经历递增、递减甚至为负数的过程。边际产量递减,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而是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的。,35,3、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开始时,可变要素投入为0,但固定要素已经存在。当可变要素投入增加,二者越接近最佳组合。达到最佳组合时,产量最大。超过最佳组合,会因为固定要素不足而使新增可变要素投入后的报酬出现递减现象。,36,说明:理解
1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存在于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中。对于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不可相互替代,其组合的比例是不可改变的。因而,当改变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边际产量突变为零,不存在依次递减的趋势。(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假定技术条件不变为前提的。如果技术条件进步,边际报酬可能增加,但相对于新的技术条件而言,边际报酬仍然是递减的。(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假定其它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为前提的。如果生产规模发生变动,边际报酬也会发生变动,但是相对于新的生产规模而言,增加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仍然是递减的。,37,(4)所增加的
19、生产要素是同质的,不存在技术性与非技术性要素的区别。如果增加的第二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比第一个单位的更为有效,则边际报酬不一定递减。(5)以可变要素投入量超过一定界限为前提。在此之前,因固定要素相对过多,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还会出现收益递增的现象。,38,三、生产的三阶段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微观经济学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将生产分为三个阶段。,39,生产三阶段图示:,L,O,Q,TP,AP,MP,F,A,H,B,G,E,40,第一阶段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B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总产量先以递增的幅度增加,当劳动投入量达到OA以后,又转而按递减的幅度增加。与此相对应,边际产量起初是
20、递增,当达到E点时为最大值并转而递减。平均产量则连续上升,并在F点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一特征表明,和可变投入劳动相比,不变投入资本太多,因而增加劳动量是有利的,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任何有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阶段内。,生产三阶段特征的说明:,41,第二阶段是从平均产量最大值到边际产量等于零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总产量继续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一直到G点达到最大值。相应地,边际产量继续递减,直至等于零。平均产量在最大值处与边际产量相等并转而递减。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第
21、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H点之后。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总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值。这一特征表明和不变投入资本相比,可变投入劳动太多,也不经济,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的,厂商也不愿意增加劳动投入量在第三阶段经营,因为这时只要减少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虽然理性厂商也不会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42,结论,综上所述,生产进行到第二阶段最合适,因此劳动量的投入应在B与H之间这一区域,这一区域为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又称经济区域,其它区域都不是经济区域。但是劳动量的投入究竟应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要结合成本来考虑。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同生产者行为目标相联系。假生产者不以利润最大化而以产量最大化
22、为目标,可以不考虑单位产品成本,可变要素投入以第二区域右边为界,即劳动投入量为OH;假定生产者不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求平均成本最低,那么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应在第一区域的右边界,因为当劳动投入最为OB,平均产量达到了最大,即单位产品平均成本最低。,43,实例:三季稻的产量为什么不如两季稻,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
23、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老百姓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44,第四节 长期生产理论 可替代的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佳组合规律,本节分析两种要素变化时的最优组合问题。此时,厂商有足够的时间改变固定生产要素(K)的投入量来调节生产,处于长期生产状态。此时生产函数为:Q=f(L,K),45,一、等产量曲线,1、前提:(1)生产函数中只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2)总产量保持不变;(3)资本和劳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2、定义: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两
24、种可变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的轨迹,也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46,例:等产量要素组合,例如,假定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生产某产品,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为生产400单位的某种产品,劳动和资本可按照下面几种方式组合,如下表所示:两种要素投入的等产量组合,47,等产量线图示,L,1,2,3,4,5,6,0,1,2,3,4,5,6,K,Q=400,48,(1)等产量线在脊线范围内,斜率为负,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
25、线所代表的产量越低。(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决不能相交。(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一点要用边际技术替代率这一概念来加以说明。,3、等产量线的特点,49,等产量曲线的特征,50,4、脊线和生产区域,脊线:把不同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一段两端连接起来的两条线。其中脊线以内,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即一个要素增加,另一个要素会减少;在脊线以外,斜率为正,两要素同向变动。“脊线”表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厂商只会在脊线范围内从事生产。又称生产的经济区域。,Q1,Q2,Q3,A,B,F,E,51,脊线之内的区域是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区域,是厂商选择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区域。在脊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生产 成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