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ppt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主讲人:王在全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执行所长010-62757262,一、企业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原因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三、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启示与借鉴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有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表明: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淘汰率很高,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决,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2、我国企业要成为市场的“常青树”,就必须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取决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或一个地区拥有多大的竞争能力,而在这些竞争能力中,其中最关键的又是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为什么要打造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人们是怎样认识它的,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呢?,一、企业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原因,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推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十年发展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
3、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在国内外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情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基于以下原因:,1、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25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3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2005
4、年第一季度GDP增长9.5%。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规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3.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
5、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民营企业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对手,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4.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006年五年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也是企业必须去面对的。,5.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
6、济的转化,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追溯(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追溯,1,英国古典经济学观点 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这是经济学上最早的
7、分工概念,也就是说,分工意味着某些企业专门从事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等,因而在此方面具备比别人更强的能力。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和税赋原理中,注意到某些组织可拥有不同资产、技巧和能力,而另外一些组织获得这些资产、技巧和能力的能力则是有限的,并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也许就是竞争能力概念的雏形。,2,20世纪50年代 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使用“独特竞争力”的概念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在某方面取得的优势。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等也分别给出研究结论:拥有独特竞争能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80年代,黑特和爱尔兰德亦曾研究公司独特竞争
8、能力与战略、产业和绩效的关系。,3,80年代 到了80年代末,爱温和米克尔斯在1989年夏发表文章,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使其可以开发出能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在他们看来,核心技巧不同于组织中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它是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是执行组织战略及其成功的关键。,4,核心竞争力的正式提出 1989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默(Hamel.Gaye)、都斯(Doz Yves L)和帕拉哈德(Prahalad.C.K)在哈佛商业评论第一期发表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一文中提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孕育新一代产
9、品的独特技巧。在第三期,哈默和帕拉哈德共同发表的文章战略意图中指出,本田在发动机方面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无异于向竞争者发出警告,它将有可能进入表面上无关的行业,如汽车、割草机、水下引擎和发电机行业。,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推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圆,净现金流17.3亿美圆,而NEC仅38亿销售;可是到了1988年NEC达到了218.9亿美圆,远远高于164.6亿的GTE公司。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十年发展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
10、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映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打个比如,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将核心竞争力理解为,当
11、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具有的令企业保持长期、连续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生产制造能力为龙头,通过反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的有机、互感作用而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它存在于企业的研发、生产及营销等环节和部门,沉淀于企业员工思想、企业经营的战略规划及企业文化之中。,(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 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12、。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1998年底1999年初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关于成功企业“三大法宝”“顾客忠诚度、员工满意度和品牌”被引入中国,它们一经引入,便立刻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中国先进的企业家们立即将其付诸实践。由此,中国的企业界,管理学界的人们开始获得了新的认识:核心能力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而后者之最高境界,体现在“顾客忠诚度”上,这是更高的标准,它要人们不但讲CI(企业形象)、CS(顾客满意),更进而要讲CL(顾客
13、忠诚)。,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例如,索尼公司产品创新特别是微型化的能力;松下公司质量与价值的协调能力;海尔公司广告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科龙公司无缺陷制造的销售产品的能力。你能再造一个北京大学吗?,这也就决定了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以为人们所感受到,但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难以替代性。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
14、,因而依靠这种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也不会轻易被其它新产品或服务所替代。,3、延展性或叠加性 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这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如Motorola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讯技术专长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讯产品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而且在BP机双向移动无
15、线装置和蜂窝式电话等产品领域也遥遥领先。Sharp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4、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
16、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顿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的保护和创新。,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有以下观点:观点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战略是不可分割的。国外也有以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体的战略管理学派。在中国,由于特殊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企业的战略与企业的经营者及所有者的思想和管理风格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思路、胸怀、风格、偏好等因素分不开的。,观点二: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张
17、维迎教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一是偷不去,二是买不来,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即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一点偷不走 一个企业要有一种东西,别的企业模仿的时候非常困难,即自己企业具有的东西别的企业不具有,这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一个品牌。当然能不能偷走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在美国偷不走的东西在中国是很容易被偷走的,这是由于我们的法律制度对知识产权缺乏一个足够的保护。一个企业可能花了相当的资金从事的一项技术改革,好比创造了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出来之后所有的企业都在免费使用它,竞争对手还在偷偷地复制、销售它。比如方正的
18、电脑制版系统就有好几个企业在仿制。这就使中国企业保证竞争力变得非常困难。,第二点买不来 就是说这样的资源没有市场,市场上买不到。所有在市场上能得到的资源都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人才,我们经常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有别的企业没有的人才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有的人才别的企业也有同样的人才,就不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一个企业在未来拥有优秀的人才是由于它有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因为它有人才。我们原来有廉价的人才,未来不再有了。所以企业要知道哪些东西在市场买不了,或者买来的质量不合自己企业要求的质量。,第三点拆不开 拆不开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有了
19、这个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所以员工带走一部分资源也没有用,也保证了偷不去。互补性资源最简单的就像鞋,左鞋和右鞋就是互补的,如果一个小偷只偷走你的一只鞋是没有用的,所以你要照顾好自己的鞋的话,只要看好一只就行了。但是这有一个前提,你的鞋跟别人不一样,如果你的鞋跟人家一样的,小偷从你这儿有了左边的,在别人那儿偷了右边的,那就不行了。这个人在你的企业能创造的价值在另外一个企业同样可以创造出来,所以这个人今天在你的企业明天就可能被人家偷走了,所以你要留住他,你就要付给他相当于他在你的企业创造的价值。,第四点带不走 强调的是资源的组织性,好多资源可能像个人,个人的技能,好比你拿到了M BA
20、学位,这时候你的身价就高了,你可以带走。这样的资源本身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不走的东西包括互补性,或者它是属于企业的,好比专利权,如果专利权属于个人,这个企业就不具有竞争力,所以在国外的企业无论谁的创造发明,只要是企业雇员创造的,它就属于企业,不属于个人。但是在我们国家大量的技术发明可能都属于个人,当然一个原因也是与产权保护不利有关。,我们知道现在好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兼职很多,兼职就是带走资源的一个办法。他在你企业搞的发明创造,却到另外一个企业或者自己办一个企业把它生产出来卖钱,我们好多民营企业沾了这方面的光。在国有企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国有企业没有付给他应有的价码,所以他就开始往外带,但
21、是这个资源到了你手之后,仍然可以通过这种兼职的方式流出去,这样你也没有竞争力。,观点三: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先研究企业文化。人类的繁衍形成了人类历史,城市的演变留下了城市文明,企业的发展积累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总会与人类历史、城市文明的发展类同,“历史是面镜子”,可以让经营者很快理解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启示与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
22、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案例一 海尔竞争优势的培育,1、追求卓越品质海尔在全球范围内招标精选,比价采购原材料,建立了现代化物流中心,实现了成品零库存,原材料仅维持3天的库存量,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仅为160天。在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产品质量目标为7个100%:包括开箱100%合格、出工位部品100%合格、上线全检部品100%合格、库存物资无损坏100%、三检执行率100%、顾客满意率100%、进货交验合格率100%等。,2、领先开发技术在科技投入方面,海尔与科研院所及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R&D的投入都在销售收入4%以上。海尔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仅1999年就开发
23、出582项专利技术,平均每天就有1.6项专利问世,新产品开发287项,商品化率达90%以上,当年80%的销售收入来自新产品。目前,海尔拥有各项专利达2200多项,中国洗衣机行业2/3的专利属于海尔,新产品开发已具备了超前10年的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3、挖掘人力资源海尔的人力资源中心通过面向员工的以人为本的人生设,激发员工求学上进,努力经营自我;海尔大学对各类员工进行岗前教育、岗中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通过轮岗培养,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与国际著名企业的交流,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在用人制度上,遵循“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原则,重才干而不唯学
24、历,在企业内部各层次建立起促进员工发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敦促机制。,4、积累品牌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企业商誉、品牌、营销渠道、顾客的忠诚、企业文化、专利、特有技术和工艺、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竞争对手是非常难以追赶和超越的。海尔集团恰恰在这一领域长期下大力培育自身优势。海尔集团本着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创出并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在国门之内无名牌的理念下,海尔品牌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注册海尔商标,与世界大牌抗争。,5、营造海尔文化海尔人学习了美国、日本企业推崇的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海尔文化。对于企业运行
25、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海尔人习惯于通过各种形式的大讨论,从主宰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上彻底解决,杜绝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海尔文化卡上面列有:“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海尔作风;“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资本运营观;“先难后易”开拓国际市场的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服务观;“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才干出来的”质量观;市场观念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企业管理中提出的“斜坡球体论”海尔定律:认为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市场竞争与员工的惰性会形成下滑力,如果没有一个制动力,球体便会下滑,这个制动力就是基础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 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