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详解.ppt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详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详解.ppt(4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讲解,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第一节 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必要性一、建立规范全面的申报制度,是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根本基础原申报表的总体结构和许多具体项目已经不能全面体现和贯彻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原申报表主表设计项目较多,增加申报难度。(二)原申报表不适应一些特殊行业的实际情况。(三)原申报表与现行税收政策有一定差异。,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二、企业所得税法与财会制度的进一步分离,要求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及2
2、005年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一方面与行业财务制度相比,具体会计准则更多地注重企业的自主权,企业有权按准则规定的一些会计政策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较为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有选择性。另一方面,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更为细化,也更符合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核算要求。,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三、适应税收政策的变化,要求修订申报表四、规范完善申报表,是强化所得税征收管理,提高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组成及主要内容一、修订申报表的指导思想
3、系统周密、科学分类、繁简适宜。,二、修订申报表的原则1、分类申报、2、简化预缴、3、强化汇算,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三、修订后申报表的组成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2、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表3、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四、修订申报表的主要内容(一)简化了主表。修订后的申报表主表结构不变,即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共35行,简化了纳税人填报项目。,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二)增加了附表。修订后的申报表增加了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免税所得及减免抵税明细表,第一章 企业
4、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三)明确了预缴申报表。现行申报表1998年下发时,要求各地自行设计预缴申报表。修订后的申报表,本着简便实用、方便纳税申报的原则,明确了适合所有查帐征收企业的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利于税收信息化建设,便于税务机关统计和全国数据集中。,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四)增加了核定征收申报表。(五)实行分类申报(六)明确了钩稽关系,第一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概述,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一、基本结构及主要逻辑关系(一)使用对象:(二)本表基本结构分为表头项目、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五个部分,具体反映纳税人的基本信息
5、和年度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计算过程。,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三)主要逻辑关系主要反映主表相应行次与附表一至附表十相应行次的逻辑关系。,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二、具体填报要求及说明(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记载纳税人的全称。,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二)收入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所有应税收入项目。1、第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
6、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1);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2);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2、第2行“投资收益”:,(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所得(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4列第17行投资收益(持有收益)合计数。,第3行“投资转让净收入”:(1)填报说明:填报各项投资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
7、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6列第17行投资转让净收入合计数。,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4、第4行“补贴收入”:(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会计核算的利润表中“补贴收入”;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第2行财政预算补贴收入。,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5、第5行“其他收入”:(1)填报说明:填报除上述收
8、入以外的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其它收入。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6行其他收入合计数;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6行其他收入合计数;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10捐赠收入和第11行其他收入合计数。,6、第6行
9、“收入总额合计”:来源于本表第1行至第5行合计数,即销售(营业)收入、投资收益、投资转让净收入、补贴收入和其他收入合计数。,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三)扣除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当期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1、第7行“销售(营业)成本”:(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以及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销售(营业)成本合计;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
10、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基本业务成本合计。,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2、第8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实际已缴纳、应缴)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会计核算的利润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第1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来源于本表第612行,即收入总额减去扣除项目合计数。,第二章企业所得税
11、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3)操作实例例如:某纳税人2005年度共取得投资收益300,其中,从被投资方企业A分回投资收益76,A企业适用所得税率24%;从被投资方企业B分回投资收益224,B企业适用所得税率15%。该纳税人当年实现纳税调整后所得400,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00,免税所得39。,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分析如下:该纳税人当年实现纳
12、税调整后所得400中已含投资收益300和其他所得100,则用投资收益300中的100与其他所得100共计200,先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00;投资收益300中所余200减去免税所得39为“应补税投资收益额”161;再按被投资方企业适用税率从高到低划分,包括从被投资方企业A分回投资收益76,从被投资方企业B分回投资收益85。,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由于A企业适用所得税率24%,该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24,B企业适用所得税率15%,该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15。则本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为39。,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8、第20行“允许扣除的公益性
13、捐赠额”:(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第5列“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的合计数。超过扣除限额的公益性捐赠额和非公益救济性捐赠额不得在税前扣除。,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9、第21行“加计扣除额”:(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按照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额。(2)数据来源:的来源于附表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第4行第2列,但不得使第22行的余额为负数。,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3)操作实例例如:某工业纳税人2005年度共取得投资收益300,其中,从被投资方企业A分
14、回投资收益76,A企业适用所得税率24%;从被投资方企业B分回投资收益224,B企业适用所得税率15%。该纳税人当年实现纳税调整后所得400,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00,免税所得39。允许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为150,附表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第4行第2列数额为120。,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根据上例计算,第18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为39。按上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至此的数额为:本表第16-17-18+19-20,即,400-200-39+39-150=50。,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
15、(国税发1996152号)规定:盈利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的,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如大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可就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予以加计抵扣;,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加计抵扣。所以加计扣除额120中只有50可以扣除,本行应填50。,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10、第22行“应纳税所得额”:(1)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第16-17-18+19-2021行,本行不得为负数。即纳税调整后所得减去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再减去免税所得,加上应补税的
16、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减去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再减去加计扣除额。,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2)注意事项:本表第16行或者依上述顺序计算结果如为负数,本行余额应填0。,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五)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1、第23行“适用税率”:(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适用税率。33%、27%、18%。,2、第24行“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本表第2223行。即,“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3、第25行“境内投资所得抵免税额”:(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弥补亏损后剩余的应补税的投资收益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额。(2)数据
17、来源:来源于第19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但不得超过第24行“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4、第26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第27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境外所得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财税字1997116号)计算的“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实行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取得的境外所得,不得参加汇总纳税,应单独申报,就地计算抵免或补缴企业所得税。,(2)数据来源:第26行等于附表十境外所得计算明细表第7列合计数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第27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境外已缴纳所得税款
18、按分国不分项抵扣,且附表十第8列第9列,即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小于境外所得税扣除限额,第27行则等于附表十第8+11列,,即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加上前五年境外所得已缴税款未抵扣余额,但不得超过附表十第9列境外所得税扣除限额;如附表十第8列第9列,即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大于境外所得税扣除限额,则第27行等于附表十境外所得计算明细表第9列境外所得税扣除限额合计数;当境外已缴纳所得税款按定率抵扣,则第27行等于附表十境外所得计算明细表第12列定率抵扣额合计数。,第28行“境内、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本表第24252627行,即境内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减境内投资所得抵免税额加上境外所得应纳所得
19、税额再减去境外所得抵免税额。,6、第29行“减免所得税额”:(1)填报说明:填列纳税人按税收政策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中“二 减免所得税”的合计数。其中,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应按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抵免。,7、第30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为本表第2829行,即境内、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减免所得税额。,8、第31行“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比例”:填报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按照规定应在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比例。,9、第32行“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应预缴的所得税额”:来源于本表第3031行,即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汇总纳税
20、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比例。,10、第33行“本期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规定已在季(月)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11、第34行“本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不实行汇总纳税就地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纳税人,金额为本表第3033行,即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减去本期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实行汇总纳税就地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纳税人金额为本表第3233行,即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就地应预缴的所得税额减去本期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12、第35行“附:上年应缴未缴本年入库所得税额”:(1)填报说明: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在本年实际入库的、上一年度第四季度(或第12个月)预缴的所得税额和上一
21、年度汇算清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之和。,(2)数据来源:来源于纳税人在本年1月15日前预缴上一年度第四季度(或第12个月)企业所得税的缴款书,和本年4月底前补缴(退)上一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的缴(退)款书。,第三章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附表一(1),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收入总额,二、基本结构及主要逻辑关系基本结构:本表分为销售(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填报纳税人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为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和“税收应确认的其他收入”等五个方面内容。具体反映
22、纳税人在生产经营中的销售收(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的计算过程。,逻辑关系: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本表第2+7+12行=主表第1行,即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再加上视同销售收入等于主表销售(营业)收入。,2、第2行“主营业务收入”=本表第3+4+5+6行,即销售商品加上提供劳务再加上让渡资产使用权再加上建造合同。,3、第7行“其他业务收入”=本表第8+9+10+11行,即材料销售收入加上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加上包装物出租收入再加上其他收入。,4、第12行“视同销售收入”=本表第13+14+15行,即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加上处置非货币性资产视同销售的收入再加上其他视同销售
23、的收入。,5、第16行“其他收入合计”=本表第17+24行=主表第5行,即营业外收入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等于主表其他收入。71。,6、第17行“营业外收入”=本表第18+23行,7、第24行“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本表第25+29行,6、第17行“营业外收入”=本表第18+23行,,7、第24行“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本表第25+29行,三、具体填报要求及相关政策(一)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1、填报说明:金额为本表第2+7+12行,即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再加上视同销售收入,该行数额填入主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2、数据来源:来源于本表计算所得,金额=本表第2+7
24、+12行,3、注意事项:关于收入的确认会计制度与税法有差异 会计要求的职业判断,税法要求保证国家利益 会计对一些项目不作收入 税法对一些项目要作收入处理,1、填报说明: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营业务收入。2、数据来源:来源于会计报表利润表中“主管业务收入”行;同时,金额=本表第3+4+5+6行。即销售商品加上提供劳务再加上让渡资产使用权再加上建造合同。,3、有关税收政策: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发生的销售退回,只要购货方提供退货的适当证明,可冲销退货当期的销售收入。,(三)第3行“销售商
25、品”:1、填报说明:填报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商品销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数据来源: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商品销售企业的纳税人,来源于会计核算“主管业务收入”销售商品的收入。,(四)第4行“提供劳务”:1、填报说明:填报从事旅游饮食服务、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对外经济合作等提供劳务、开展其他服务的纳税人,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2、数据来源:从事旅游饮食服务、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对外经济合作等提供劳务、开展其他服务的纳税人,来源于会计核算“主管业务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五)第5行“让渡资产使用权”:1、填报说明:填报从事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出租业务的纳税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所得税 纳税 申报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2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