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上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
《农业农村上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上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农村上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克服低温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春收作物增产增效。上半年的低温干旱天气给我市春收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由于农业科技和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春收农作物普遍增产。全市春收农作物79.76万亩,增加2.6%。其中粮食作物26.41万亩,增加3.8%。春收粮食作物总产9.56万吨,增加4
2、.8%;马铃薯4.13万吨,增加6.4%;番薯1.09万吨,增加3.8%;甜玉米4.1万吨,增加3.7%;蔬菜75.58万吨,增加3.4%。大部分春收农产品价格上升,效益增加。其中马铃薯均价2.4元/公斤,增加0.6元/公斤,上升33%;甜玉米2.4元/公斤,增加0.4元/公斤,上升20%;梅菜0.6元/公斤,增加0.2元/公斤,上升50%。(二)春种作物面积增加,夏收作物产量提高。全市春播春种农作物面积147.63万亩,增加1%。其中粮食作物81.14万亩,增加0.3%。早稻65.71万亩,增加1.3%;蔬菜40.97万亩,增加3.6%;春花生19.6万亩,减少0.9%。预计全市早稻平均亩产
3、330.6公斤,增加4.6公斤,总产21.73万吨,增加0.57万吨;夏收甜玉米平均亩产344公斤,总产3.8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平均亩产1482公斤,增加15公斤,总产60.71万吨,增加2.68万吨。受市场行情影响,蔬菜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三)荔枝龙眼面积稳定,产量、效益增加。去冬今春的低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荔枝、龙眼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形势较好,预计产量增加。荔枝种植面积4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挂果面积36.57万亩,比增22%,预计产量10万吨,增加39%;龙眼种植面积23万亩,挂果面积20.6万亩,均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产量4.2万吨,增加25%。博罗、惠阳主产区荔枝平均价格8
4、元/公斤,与上年持平;惠东产区由于荔枝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少,品种结构不够合理,价格较低,平均价4元/公斤。总体来说,今年荔枝价格略降,但由于产量增幅较大,总体效益仍有增加。龙眼预计平均价格10元/公斤,增加1元/公斤,上升15%。(四)畜牧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据农牧部门预计,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61.27万头、出栏127.64万头、猪肉产量9.47万吨,分别减少6.5%、10.94%和8.98%;家禽存栏1617.82万只、出栏1762.27万只、禽肉产量2.92万吨,分别增长3.92%、0.72%和5.31%;牛存栏11.75万头,减少2.87%,其中奶牛存栏9422头,增长3.11%,牛奶
5、产量1.41万吨,增长5.32%;禽蛋产量0.8万吨,增长2%;肉类总产12.5万吨,减少7.06%。生猪价格大涨,效益明显。三元杂瘦肉型肉猪均价16.4元/公斤,上升58.49%;猪苗32元/公斤,上升58.02%;二元杂瘦肉型种母猪猪苗1700元/头,上升25.93%。自繁自养的规模化猪场每头肉猪平均盈利400500元,种猪场每出售一头二元杂种母猪平均盈利500-700元,农户每头肉猪平均盈利200250元。家禽及产品价格上升,效益增加。普通黄羽肉鸡17元/公斤,上升13.33%;三黄胡须鸡肉鸡22元/公斤、鸡项苗2.8元/只,分别上升10%和3.7%;农村散放三黄胡须肉鸡38元/公斤,上
6、升5.55%;肉鸭12元/公斤、肉鹅20元/公斤,分别上升20%和11.11%;鸡蛋10元/公斤、鸭蛋10元/公斤,分别上升8.7%和11.11%。奶牛养殖效益明显增加,上半年生鲜牛奶收购均价4500元/吨,上升15.4%。(五)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尿素2400元/吨,上涨37;进口钾肥3400元/吨,上涨13;高含量复合肥3700元/吨,上涨54;玉米2330元/吨、豆粕3350元/吨、进口鱼粉13500元/吨,分别上升10.09%、3.85%和19.64%;肉鸡配合料2800元/吨、育肥猪配合料2850元/吨,分别上升9.8%和7.55%。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
7、增收效果。(六)农牧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据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上半年全市从口岸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总货值7707万美元,同比增长43.4%。其中供港活猪及鲜冻猪肉货值3997万美元,增加1100万美元,增长38;供港澳鲜冻禽肉2294万美元,增加823.5万美元,增长56;出口蔬菜1076.4万美元,增加430万美元,增长66.5;出口马铃薯116.2万美元,增加74.9万美元,增长181.6%;出口梅菜38.3万美元,增加33.9万美元,增长769%;供港活鸡150万美元,减少64.3万美元,减30%;供港鲜牛奶35万美元,减少65万美元,减65%。二、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一)
8、大力组织开展抗旱保春耕工作。去冬今春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造成春季农作物受旱面积44.8万亩,早稻缺水办田面积3.1万亩,给春耕生产带来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各级政府和农业等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先后派出多个抗旱工作组,组织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广辟水源,抢插秧苗,灌溉作物,组织农机具支援抗旱和春耕生产,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尽可能减少丢荒和旱灾损失,力争做到水稻损失旱粮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确保农民不减收。为指导农业抗旱减灾,争取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博罗县农技推广中心及时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分别编发土壤墒情简报4期150多份和博罗天气
9、与农事指南6期1500份。抗旱期间,全市共出动抗旱人员18万人次,投入抗旱抽水设备1.27万台套,组织下田机车2万多台,投入抗旱资金多万元,发放应急甜玉米储备种子6500公斤,抗旱保苗34万多亩,抢插水稻18万多亩,保证了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二)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一是落实和兑现种粮补贴。今年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三项补贴每造每亩79元,比去年增加9.5元,种粮补贴资金12998.06万元已全部下拨到各县区。二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今年将建设6个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其中水稻4个,玉米1个,马铃薯1个。目前全市累计创办各级示范片(点)64个,
10、示范面积18万亩。各高产创建示范点建设情况进展良好,验收结果达标。其中惠城区汝湖镇的甜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春季平均亩产鲜苞1344.2公斤,比目标产量高出34.4%;惠东县全国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平均亩产鲜薯2901公斤,比目标产量高出45%。三是扎实推进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试点范围由去年的5个县区16个乡镇扩大到6个县区18个乡镇,早造参保面积由去年的8万亩增加到今年的9万亩。四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市特色农产品由“八大”发展到“十二大”,增加了优质番薯、大顶苦瓜、淮山粉葛、优质紫红茄4个特色农产品。上半年十二大特色农产品面积140.2万亩,比增1.9万亩,增长1.4%。其中甜玉米36.5
11、万亩,增0.54万亩,增1.5%;马铃薯14.47万亩,减0.3万亩,减2%;特色蔬菜面积15.1万亩,增加1.6万亩,增长11%。五是加快发展航天农业。认真办理市人大航天农业推广重点建议,年度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已经落实到位,确定首批种植示范推广点10个,发放首批航天推广品种5个,首期航天农业技术培训50多人,航天育种农产品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三)农田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年度投资1351万元,改造农田面积13600亩,建设小陂头18座,已进入竣工扫尾阶段,准备迎接省的检查和验收。惠城区横沥镇的第二期市级基本
12、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投资2420万元,建设标准农田11000亩,已完成工程量40%;博罗县石坝镇、龙门县龙田镇的县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各投资1100万元,建设标准农田各5000亩,博罗县项目已完工,龙门县项目已完成工程量95%。市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年度投资767万元,建设农田6389亩,目前已基本完工,准备组织验收。此外,还组织实施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6个,总投资560万元,整治农田5600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个,总投资9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900亩。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一是按计划完成度国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市级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共改造中低产田3.
13、2万亩,建成了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5个。项目区土地产出率提高15%,科技贡献率提高3%,预计年新增农业产值3600万元,增加收入1560万元,3.5万农民直接受益。二是抓好度立项的2家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通过项目扶持,2家企业预计新增农业产值2100万元,利润230万元,新增农民工就业岗位55个,辐射带动农民专业种植、养殖户增加了650多户,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三是巩固和完善了33个农业示范基地,多个大型示范基地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样板。四是抓好20年度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20年计划投入各类开发资金万6462元(其
14、中土地治理项目5542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640万元、农业示范区巩固和完善资金28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项目区25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6个)。目前,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评估论证、申报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部分项目已经动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3月底全部完成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共引进、试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500多个,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科研试验项目40多项,引进保存、自主开发种质资源及育种材料1400多份。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450多场次,参加咨询的农民群众10.2万人,发放
15、各类农业科学技术资料13.5万份,免费赠送肥料、种子、农药等放心农资一批。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累计培训农民15400人,其中绿色证书培训3100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9200人,新型农民培训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100人。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情况核查统计,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在市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中获好评。认真办理市人大20年关于加大对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支持力度的重点建议,办理方案业经市政府有关领导批准,市财政从20年到2015年,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作为扶持三个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完善基础设
16、施建设和科研投入。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加大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以及病虫害绿色综防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3个、示范户5000多户、面积10万多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片)218个,面积12.6万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8万亩次,预计可增加农业收入6788.6万元;推广稻草覆盖和各类秸秆还田45万亩,引导农民增施各种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33.7万吨;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示范区7个,全面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物理诱控等综合防控措施;建成省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11个,组建专业化防治队20支,实施统防统治面积5万多亩次,指导和带动
17、周边农户实施统一防控30多万亩次;有效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1100多万亩次,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26万多吨。市农技推广中心承担的“红火蚁疫情监测跟踪及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两个科研项目通过了市科技局的结题验收及成果鉴定。认真办理市人大农业标准化建设议案,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初步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推进品牌化发展战略,上半年全市有4家企业的4个产品通过了“三品”认证,其中无公害认证3家,有机产品认证1家;正在申报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8家、基地8个、产品14个。有6家企业申报了省名牌产品,市名优产品材料正在报送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半年,农业信息网站发布
18、信息4200多条,被省采用100多条,被农业部采用10多条,访问量超过250万人次,日均点击率达13000多人次;农业信息出版3期,增设了“回顾与展望”、“经验借鉴”等栏目,农业信息快报印发5期;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报送信息50多条;“12316”三农热线服务量达7.3万人次;加强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农信通”用户达23万户,“菜篮子快讯”用户稳定在1.5万户左右。(五)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组织4家企业申报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对新申报的1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考核,对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0多家市级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材料进行审核。上半年全市1
19、99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8亿元,带动农户21.8万户,户均增收1830元,比增180元,增长10.9%。认真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园区在开展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据各县区统计,截至5月份,全市共有农业园区111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8个,市级3个,县级及以下93个,总投资31亿元。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运作,不断发展壮大,上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总数达到305家,共有成员6894人,带动农户8.9万户,户均增收1630元,比增130元,增长8.7%。引导280多家产业化组
20、织与农户结成“利益同盟”,以订单农业、租赁土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到龙头企业就业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导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360多个超市、学校、工厂开展“农超对接”,年销售额约4亿元,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4月28日,杨灿培副市长率队参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暨农超对接洽谈会并代表市作了经验介绍,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省政府和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23.26万千瓦,实现农业机械原值8.73亿元,机耕水平94%,机收水平74,机插水平1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4%,比增2.8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
21、贴政策,市农业局与各县区农机主管部门签订购机补贴管理责任书,严格按补贴程序、补贴标准兑现补贴资金,今年我市获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40万元,新采取网上申报方式,信息管理系统6月份才能启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2个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省级区域性推广站和2个省级水稻育插秧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除中央、省财政补贴外,市财政拿出100万元给予补贴配套,单机补贴额为中央和省补贴总额的10%,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对每台插秧机累加补贴10%-15%,举办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班和机插秧演示活动10多场,新增机插秧示范点2-3处,预计机插面积5万亩以上。积极发展
22、花生、马铃薯等特色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重点扶持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给予2万元启动资金。深入开展农机服务集市活动,得到省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组织实施省人大扶持农机化发展议案项目建设,获省政府议案结案检查组领导好评。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开展农机安全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抓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评估考核工作,顺利通过考评。推进“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有关工作,初步选择13个规模菜场和4个科研、监管机构作为20年市级“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对象。做好市人大强化市
23、场农副产品残留农药检测议案的结案工作,结案报告已报送市政府。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重点选择生产基地作为标识管理对象给予扶持。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实行安全信用评级制度,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制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防范和安全处置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安全。上半年,全市共抽检蔬菜样品153372个,合格率99%,捣毁残留农药超标蔬菜8924公斤;抽检水果样品2559个,合格率98.2%,捣毁残留农药超标水果211公斤;累计抽(送)检生猪“瘦肉精”尿样63553个,合格率99.88%。市农产品质检中心不断改善检测条件,拓展检测
24、业务,提升检测能力,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省级计量认证,可检项目增加到325项,并着手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综合检测能力居全省同类检测机构前列。7月11-13日,省政协重点提案调研组来我市专题调研蔬菜安全监管情况,对我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等各种不法行为,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上半年,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31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检查农资市场11个、生产经营单位930间次,查获不合格农资产品297.88吨,其中肥料296吨、农药770公斤、兽药(含生物制品)800公斤,涉案货值约64万元,立案查处91宗,并全部结案。(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农村 上半年 工作总结 计划 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