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ppt
《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6/14,1,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2023/6/14,2,目 录,第一章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方法第一节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产生1.1 能量与有害物质1.2 失控第二节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分类2.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2.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2023/6/14,3,目 录,第三节 危险辨识3.1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3.2 危险辨识方法3.3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3.4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3.5 利用经验第四节 重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辨识,2023/6/14,4,第一章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方法,第一节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产生 危险
2、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区分,统称危险因素。,2023/6/14,5,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能量,能量在受控条件下可以做有用功,例如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等;一旦失控,能量就会做破坏功。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
3、且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造成人员伤亡;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设施、环境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其抵抗能力,则造成设备、设施的损失或环境破环。,2023/6/14,6,1.1 能量与有害物质,能量与有害物质是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2023/6/14,7,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
4、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作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2023/6/14,8,例如,作业场所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或物体发生接
5、触,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危害因素。事故是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用此观点解释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机理,可以认为,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都是因为:1.有机体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能量,如31所示;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表12所示,2023/6/14,9,表11 第一类伤害实例,2023/6/14,10,表11 第一类伤害实例,2023/6/14,11,表11 第一类伤害实例,注:这些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的能量引起的。,2023/6/14,12,1.2 失控,在生产实践中,能量与物质(在受控条件下
6、)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与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故障(或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可相互影响。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能危险物质失控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的事故因果模型如图11 所示。,2023/6/14,13,表12 第二类伤害实例,注:这些损伤是由于影响了局部的或全身的能量交换引起的。,2023/6/14,14,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
7、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欠、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基本原因的征兆。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与危险化学品有关的摘录在表13 和表14中。,2023/6/14,15,表13 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2023/6/14,16,表13 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2023/6/14,17,表13 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
8、分类,2023/6/14,18,表13 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2023/6/14,19,表14 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2023/6/14,20,表14 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2023/6/14,21,表14 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2023/6/14,22,表14 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2023/6/14,23,图11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2023/6/14,24,第二节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
9、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2023/6/14,25,2.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为(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这(类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别为:,2023/6/14,26,1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 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作、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
10、、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2023/6/14,27,(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2023/6/14,28,(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1、、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流体、其他低温物质);,2023/6/14,29,(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2023/6/14,30,(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
12、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023/6/14,31,2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然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023/6/14,32,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
13、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023/6/14,33,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023/6/14,34,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
14、因素与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023/6/14,35,2.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以下16 类: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023/6/14,36,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
15、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2023/6/14,37,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剂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2023/6/14,38,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2023/6
16、/14,39,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动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2023/6/14,40,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2023/6/14,
17、41,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2023/6/14,42,第三节 危险辨识,3.1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1.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
18、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2023/6/14,43,2.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产生、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2023/6/14,44,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2023/6/14,45,5.生产设备
19、、装置:(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动转和误操作;(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动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2023/6/14,46,(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2023/6/14,47,3.2 危险辨识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危险 化学品 事故 预防 应急 处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