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生产安全培训之安全分析.ppt
《企业内部生产安全培训之安全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生产安全培训之安全分析.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安全系统工程,2,系统安全分析,3,主要内容,1.安全检查表2.预先危险性分析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4.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5.鱼刺图法6.作业危害分析,4,重 点:了解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含义;掌握安全检查表的分类,掌握安全检查表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理解安全检查表在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危险性的识别原理;理解掌握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和确定的方法;掌握危险性控制的方法。理解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分析程序。,5,Safety Check List,SCL,2.1 安全检查表,2023/6/14,6,2.1 安全检
2、查表安全检查表的介绍 1检查表的定义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器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2检查表的功用 1)突出重点,及时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2)实现安全检查的标准化、规范化;3)是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有效方式;4)可作为安全检查人员或现场作业人员履行职责的凭据.,2023/6/14,7,3安全检查表的种类(1)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2)厂级安全检查表(3)车间用安全检查表(4)专业用安全检查表 按其检查的性质可分为一般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按照检查的方式可分为定期检查
3、、连续检查、突击检查、特种检查等。按照检查的手段又可分为仪器测量、照相摄影、肉眼观察、口头询问等。,2023/6/14,8,4安全检查表的特点1)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2)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3)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4)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5)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6)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7)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可以半定量8)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设计阶段的预先评价,2023/6/14,9,2.1.2安全检查表的
4、编制1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事故案例和行业经验。(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4)有关研究成果。2安全检查表的格式,表2-1 安全检查表,2023/6/14,10,3编制安全检查表的程序,图2-1 安全检查表编制程序框图,2023/6/14,11,4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1.应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安技人员深入现场共同编制;2.检查项目应齐全、具体、明确,应规定检查方法,并有合格标准;3.各类检查表都有其适用对象,各有侧重,是不宜通用的;4.危险性部位应详细检查;5.应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
5、、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和可操作性研究等方法结合进行;,2023/6/14,12,2.1.3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要求1防止人受到伤害的安全检查的内容(1)厂址选择。(2)建筑物。(3)操作地点。(4)厂区。2防止装置和设备发生事故的安全检查内容(1)原料。(2)反应。(3)装置。(4)仪表。(5)操作。(6)公用工程。(7)平面布置。,2023/6/14,13,第13页,几种典型的安全检查表,提问型安全检查表,半定量打分法的安全检查表,2023/6/14,14,案例分析,1.矿山企业综合检查表,见书P482.气柜安全评价检查表3 消防检查表,2023/6/14,15,安全检查表举例(气柜安全评
6、价检查表),2023/6/14,21,小结,目的:检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适用范围: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使用方法: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协同编制,经常使用资料准备:有关规范、标准人力、时间:最经济效果:定性,辨识危险性并使系统保持与标准规 定一致,第21页,2023/6/14,22,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优点
7、,第22页,2023/6/14,23,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2.2预先危险性分析,2023/6/14,24,2.2预先危险性分析2.2.1基本含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记为PHA),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2023/6/14,25,分析的目的 防止操作
8、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2023/6/14,26,2.1.1分析内容与其优点1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内容(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及贮运;(4)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5)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6)环境条件;(7)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2023/6/14,27,2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主要优点(1)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控制危
9、害,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2)对系统开发、初步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做的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指导方针。(3)分析结果可为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文献提供必要的资料。(4)根据分析结果可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作为安全教育的材料。,2023/6/14,28,图2-2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分析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1分析的一般步骤,2023/6/14,29,2预先危险性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采取设计人员、操作人员和安技干部三结合的形式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2)对系统进行分解,按系统、子系统、系统元一步一步地进行。突出重点,防止漏项;(3)采用迭代方法进行试析,准确分析出
10、危险因素。同时注意突出主要危险因素分析。(4)在可能条件下,最好事先准备一个检查表,指出查找危险性的范围。,2023/6/14,30,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能源,在正常情况下,能量通过做有用功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其能量平衡式为:输入能=有用功(做功能)+正常耗损能 但在非正常运行状态下,其能量平衡式为:输入能=有用功+正常耗损能+逸散能 能够转化为破坏能力的能量有:电能、原子能、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热能和热辐射、声能、化学能等。另一种表示破坏能量的因素及事件也可作为参考:加速度、污染、化学反应、腐蚀、电(电击、电感、电热、电源故障等)、爆炸、火灾、热和温度(高温、低温、温度变化)、振动与噪声等。,
11、2.2.4危险性辨识,2023/6/14,31,一般说来,能量失控情况可分为两种模式:物理模式和化学模式。,1物理模式 物理能可分为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1)物理爆炸(2)锅炉爆炸(3)机械失控(4)电气失控(5)其他物理能量失控2化学模式 主要表现为:(1)直接火灾(2)间接火灾(3)自动反应,3.有害因素 很多化学物质如氰化物、氯气、光气、氨、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都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的毒害,2023/6/14,32,4外力因素 外力系指受到外界爆炸而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碎片的袭击等和地震、洪水、雷击、飓风等自然现象5.人的因素 在人机系统中,人子系统比机械子系统可靠性低很多。
12、因为人具有自由性,再加上构成劳动集体的每个成员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特征不同,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从而造成误操作6环境因素 在生产现场,除机器设备能构成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外,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具以及工业废弃物等,如放置不当也会造成不安全状态,2023/6/14,33,危险性等级划分与确定1危险性等级的划分 在危险性查出之后,应对其划分等级,排列出危险因素的先后次序和重点,以便分别处理。由于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的起因和条件不同,因此在预先危险性分析中仅能作为定性评价,其等级如下,如表2-6所示。,表2-6 危险等级分布表,2023/6/14,34,2危险性
13、等级的确定方法 矩阵比较法,其基本思路是:如有很多大小差不多的圆球放在一起,很难一下分出哪个最大,哪个次之。若将它们一对一比较,则较易判明。具体方法是列出矩阵表。设某系统共有6个危险因素需要进行等级判别,可分别用字母A、B、C、D、E、F代表,画出一个如图 2-5(a)所示的方阵。按方阵图中顺序,比较每一列因素的严重性,用“”号表示在列里严重、在行里不严重的因素。有时候为了分得细一些,也可在方阵图中增加一个“1”符号,以它代表严重性的1/2,如图2-5(b)所示,在两者有关的行和列各画一个“1”符号。,2023/6/14,35,图2-5 危险因素严重程度比较矩阵表,1.图2-5a中,6个危险因
14、素的严重性次序是:E、A、B、C、F、D。其中因素A、B、C具有同等的严重性2.6个危险因素的严重性次序是:E、C、A、B、F、D,2023/6/14,36,2.2.6危险性控制 采取预防措施的原则首先是采取直接措施,即从危险源(或起因)着手。其次,则是间接措施,如隔离、个人防护等。其主要方法如下。,1.直接措施:(1)限制能量或采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如限速装置、低电压设备、安全设备,限制生产能量等。(2)防止能量外泄,如自动温度调节器、保险丝、气体检测器、地面装卸作业、锐利工具等。(3)防止能量散逸,如放射性物质的铅储器、绝缘材料、安全带等。,2023/6/14,37,2.间接措施(1)
15、在能量的放出路线上和放出的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安全禁止标志、防护性接地、安全连锁装置等。(2)能量放出缓冲装置,如爆炸板、安全阀、保险带、冲击吸收装置等。(3)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护罩、喷水灭火装置、禁入栅栏、防火墙等。(4)在能量和人与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过滤器、防噪声装置等。(5)对人体采取防护措施,如防尘眼镜、安全靴、头盔、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具等。(6)提高耐受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人和耐久性材料。(7)降低损害程度的措施,如紧急冲浴设备、配置低放射线、救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2023/6/14,38,1防止能量的破坏性作用(1)限制能量的集中与蓄积(2)控制
16、能量的释放 1)防止能量的逸散。2)延缓能量释放。3)另辟能量释放渠道。(3)隔离能量 1)在能源上采取措施。2)在能源和人与物之间设防护屏障。3)设置安全区、安全标志等。(4)其他措施 为提高防护标准,可采用双重绝缘工具、低压电回路、连续监测和遥控等,为提高耐受能力,可挑选适应性强的人员以及选用耐高温、高寒和高强度材料。,2023/6/14,39,2降低损失程度的措施 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如设紧急冲浴设备、采用快速救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3防止人的失误 创造安全性较强的工作条件,设备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重复操作频率大的工作应用机械代替手工,变手工操作为自动控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监督检查
17、、加强安全教育。,2023/6/14,40,实用实例 预先危险分析的记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2-7、2-8、2-9为几种基本的表格格式。,表2-7 PHA工作表格表,2023/6/14,41,表2-8 PHA工作的典型格式表,2023/6/14,42,表2-9 预先危险分析表通用格式,注:1-所分析子系统归属的车间或工段的名称;2-所分析子系统的名称;3-子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或运行方式;4-子系统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5-产生潜在危害的原因;6-导致产生危险因素(5)的那些不希望事件或错误;7-使危险因素(5)发展成为潜在危害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错误或事件
18、;8-导致生产“发生事故的条件(7)”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及错误;9-事故后果;10-危害等级;11-为消除或控制危害可能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对装置、人员、操作程序等几方面的考虑;12-有关必要的说明。,2023/6/14,43,PHA的表格中应有的内容:了解系统的基本目的、工艺工程、控制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划分整个系统为若干子系统(单元);参照同类产品或类似的事故教训及经验,查明分析单元可能出现的危害;确定危害的起因;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对策,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损失预防的方法。,2023/6/14,44,小结,目的:开发阶段,早期辨识出危险性,避免以后走弯路适用范围:开发时分
19、析原料、主要装置,以及能量失控时 出现的危险性使用方法:分析原料、装置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后果,按规定表格填入资料准备:理化特性数据,危险性表,设备说明书人力、时间:12个技术人员,时间需要依熟练程度而定效果:得出供设计考虑的危险性一览表,第44页,2023/6/14,45,FMEA,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anlysis,2.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2023/6/14,46,基本概念及格式,1基本概念(1)故障。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状态。(2)故障类型。故障类型是指系统中相同的组成部分和元素所发生故障的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内部 生产 安全 培训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