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众形象及消费安全调查.ppt
《企业公众形象及消费安全调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公众形象及消费安全调查.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公众形象及消费安全调查,问卷设计:光华传媒数据收集:搜狐财经结论分析:数字100搜狐财经2005年5月,何谓企业公众形象,企业公众形象,是指企业基于自身良性发展前提之下的公众综合印象及评价。其中包括企业现代制度的确立、财务能力、员工权益、投资者关系、消费者权益、品牌培育、危机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供应链关系等要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竞争力将会提升到企业公众形象的竞争之上,企业不仅是商品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维护商业文明、推进和平、维护法治、维护社会公正、维护价值体系的主力。企业还应把承担社会责任、主持社会公正、主办公益事
2、业、评判道德是非作为发展方向。一个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必须跨越的“山坡命题”。,企业公众形象事件中的消费者感受,众认为被曝光的公众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应该说中国公众事件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了,但似乎和公众的预期还存在相当的距离,接近6成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公众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是另有1/4的公众认为被曝光的是“规范的、透明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相反“不规范的不透明的企业”没有曝光,公众感受不到,应该说公众期望,曝光机制能够“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同时加大曝光力度,加大普通公众的监管力度。,公众对层出不穷公众形象事件的评价,频频发生的公众事件让消费者没有安全感,在本次
3、调研中,有37%的消费者表示“消费与生活潜在风险太多,完全没有安全感”,这部分消费者已经完全丧失了“信任感”,要培养和建立这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恐怕不太容易;另有1/3的消费者表示“现在没有安全感,但对未来有信心”,这部分消费者暂时已经建立了自身的条件反射机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弱化这种负面刺激,同时强化正面刺激;同时有2成的消费者表示“还有更多的企业的产品是安全的,对整体有信心”,消费者对自身安全感的评价,消费者普遍认为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对于2005年出现的众多公众形象事件,消费者最大的感受是“在事关生命健康的问题上,我们的知情权没有保障”,同时有40%的消费者指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
4、对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而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这里面必须就涉及到企业是否存在商业上的“故意欺诈”行为,如果企业明明知道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在产品上市之前及之后都不进行必要的说明(例如外包装说明),那么厂商就存在故意欺诈,只有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消费者的生存权才能得到保障。,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评价,消费者最最深恶痛绝的事件,消费者最最深恶痛绝的事件,从公众“最深恶痛绝事件”来看,小杯装果冻致死婴儿及劣质奶粉事件排在第一位,比例高达44%;排在第二位的是“上市公司造假及高管、资金失踪”事件,比例接近3成;从排在前两位来看,具有明显的“谋财害命”的特点,“小杯装果冻致死婴儿及劣质奶粉事件
5、”由于涉及到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而备受关注。,公众认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劣质奶粉的祸根,企业从本质上讲是“追逐利润的”,“不盈利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从公众对“劣质奶粉事件”产生的根源来看,企业“利欲熏心”并“缺乏社会责任感”是生产劣质奶粉的最根本原因。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平均利润和合理利润,如果利润率过高,肯定存在问题,“劣质奶粉”在原料、工艺过程等方面无法和正规奶粉相比,但价格基本持平,其间的利润空间比正常奶粉肯定高多了。至于缺乏社会责任感,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的一个通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反而比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差,要累,企业凭什么来承
6、担社会责任呢?这里面就有一个企业间的公平机制问题了,只有那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切实获得了好处(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层面的),形成风俗,类似的问题才能得以根治。,公众认为企业生产劣质奶粉最根本的原因,“监管不到位”和“企业缺乏公众安全意识”是安全隐患产品上市的主要原因,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产品上市的原因,对于导致各种安全隐患产品上市的原因主要在于:公众认为“政府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滞后”是主因,其次,“企业缺乏公众安全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企业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大的安全意识气候,大到国家的立法,行业的规范,如果国家标准缺失,企业则无法完全做到提供安全的产品。比如上面提到的“小杯
7、装果冻致死婴儿”事件,就是典型的国家标准滞后,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而导致安全事故,这种标准如果不及时更新的话,毁掉的可能是一个行业。,企业公众形象事件直接影响消费选择,企业公众形象事件直接影响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在经历了过多的产品安全危机事件以后,仅仅只有6%的消费者表示“不会改变消费习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4成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今后会慎重选择”,更严重的是另有接近4成的消费者表示“越来越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消费者在对某些产品失去安全感以后,最基本的反映的是拒绝消费该产品,进而寻找替代产品,相信发生危机事件的品牌流失的客户不在少数。,产品安全危机事件对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影响,企业公众形象事件
8、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习惯,中国消费者在选择牙膏品牌时,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往往会经常更换品牌,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经常更换牙膏品牌,可以降低对单个牙膏品牌的依赖程度,有助于牙齿健康”,所以当媒体披露高露洁等牙膏可能致癌时,消费者最普遍的反应是“将相关品牌排除在自己的选择范围之外”,牙膏是一种必须品,而且消费者天天接触,从消费者今后考虑的牙膏品牌来看,“中华”、“两面针”被选择的比例比较高。,高露洁事件之后消费者的牙膏品牌选择,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后消费者对中餐认同率提高,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后,67%的消费者表示今后会选择马兰拉面或者永和大王等中式快餐,明确表示选择“肯德基”的比例仅占12
9、%,选择“麦当劳”的比例仅占15%,关于洋快餐是垃圾食品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似乎每次讨论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洋快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本次调研的数据似乎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对中式快餐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肯德基事件后消费者对中餐认同提高,雀巢 奶粉公众形象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光明牛奶公众形象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光明公众形象事件后消费者对牛奶品牌的选择,造假使上市公司公信力正在丧失,造假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一个“恶疾”,不花大力气不动大手术恐怕很难根治,可以说上市公司造假已经毁了中国的资本市场,看看还有多少人对中国的股市心寸希望?4成公众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之所以经常造假,其根本原因在于违规成本比较低,另有1
10、/3略强的公众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已经产生整体公众形象危机”。,公众对上市公司“造假”的评价,绝大部分投资者表示不会购买造假公司的股票,产商和消费者之间,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恶意的“商业欺诈”和“造假”早已经超越了信息不对称的范畴,如果说上市公司业绩不佳造成股市的低迷,最多让投资者损失一点小钱或者暂时被套牢而已,那么“恶意造假”将使投资者彻底“血本无归”,16%的投资者明确表示“有血的教训,这样的公司不能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一旦造假信息被披露,将会被投资者彻底抛弃,上市公司同样也会因为不诚信而付出血的代价并最终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退市)。,是否购买造假公司股票的
11、公众态度,积极应对会得到消费者的谅解亦可减少企业损失,肯德基对苏丹红事件的危机公关得到了用户谅解,苏丹红事件发生伊始,肯德基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诚信危机”,但肯德基在出现问题之后,并没有回避相关问题,而是采取了种种措施,这些措施也获得了超过半数消费者的认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1/4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不会考虑“肯德基”和类似的洋快餐了,另有23%的消费者表示“实在没有地方去才会选择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说明:企业发生危机以后最明智的选择不是回避,而是采用积极主动的策略和消费者沟通,争取消费者最大程度的谅解,将客户流失和损失降到最低。,消费者对肯德基应对苏丹红事件的评价,消费者再次将信任投给了肯德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公众形象 消费 安全 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