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ppt
《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业生态工程,林业专业,课程介绍,项目一 林业生态工程概论项目二林业生态工程学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项目四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建设模式项目五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发展概况,能进行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管理。使学生能根据林业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能力目标1 掌握各种防护林营造技术与标准,能进行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2 能组织具体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知识目标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种类,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规划
2、与设计方法及管理方法3 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建设技术要点素质目标1 具有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 具有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项目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论,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一、生态功程概念:“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二者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它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解决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这种设计包括应用定量方法和基础学科成就的途径”。二、林业生态工程概念:根据生态学、系统工程原理、林学理论,设计、建造与经营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保护、改善环境
3、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特点(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三)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一)涵养水源1、森林的林冠层节流降水2、森林的枯枝落叶层截留降水3、森林的土壤层蓄水4、我国水量平衡的特点与森林含蓄降水的重要性,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二)调节径流1、森林河川径流总量的影响2、森林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三)减少土壤侵蚀1、森林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深林减少土壤侵蚀量3、森林减少河川径流的输沙量4、森林减少泥沙淤积,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
4、工程的作用(四)净化水质1、森林吸收净化大气降水中的污染物质2、森林减少河流的含沙量3、森林调节径流中化学元素含量4、森林改善径流水质指标,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五)改善农田小气候1、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2、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4、林带对土壤湿度和地下水的影响,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六)防风固沙1、内蒙古科尔沁沙区2、东北地区3、华北北部地区4、西北地区5、其他地区,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简要回顾(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
5、代到60年代中期)2、第二阶段-停滞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3、第三阶段-体系建设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简要回顾(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就1、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森林生态工程初见成效3、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偏低2、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偏差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低4、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特点的经营机制5、缺乏一
6、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6、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7、监测评估体系不健全,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二)我过生态环境总体形势十分严峻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土地沙化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3、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急剧下降(三)对生态环境建设日以高度重视,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目标1、第一阶段(20002010年)控制生态环境恶化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37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270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2、第二阶段(2011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7、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60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700万公顷,建立起维系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初步格局。3、第三阶段(20312050年)生态环境完善提高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2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1100万公顷,全国生态环境基本得到解决。,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一)天然林保护工程(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退耕护岸林工程(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
8、建设工程,任务三国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一、美国“罗斯福工程”二、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三、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四、加拿大“绿色计划”五、日本“治山计划”六、法国“林业生态工程”七、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八、印度“社会林业计划”九、韩国“治山绿化计划”十、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复习思考题,1 林业生态工程概念2 林业生态工程和传统森林培育区别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问题4 了解世界林业主要生态工程概况。,项目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一建设区域总和调查内容二建设社区与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四建设
9、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综合调查,是指对区域内自然条件、经济情况、人为活动以及进行工程造林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摸底详查的过程。,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一建设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1、地质、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种类、分布面积和范围、风化程度、风化层厚度等2、地理、地貌:地理位置、面积、高程、高差、流域干沟与支沟长度、宽度、沟底平均比降、流域形状、地貌类型、坡面坡度、沟壑密度等3、土壤和地标物质:土壤的种类、地质、土层厚度、土壤的沙粒含量、孔隙度、土壤密度、土壤肥力(氮、磷、钾、有机质含量)、ph值等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
10、类、强度、潜在危险程度、危害极其成因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壤资源2、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3、气候资源光能:主要包括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热量:农业界限温度稳定出现的始现终止日数,持续日数,积温、无霜期、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温度,绝对最高最低温度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及年内分配情况,年均及最大最小蒸发量,干燥度等风:平均和最大风速、风向、风季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生物资源植物资
11、源A、森林:起源、结构、类型、树种、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分郁闭度、灌草的覆盖度、生长势、枯枝落叶层等B、草地:起源、类型、草种、覆盖度、生长势、草原高度、草场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轮牧、轮作周期C、农作物:作物种类、品种、播种面积、产量等动物资源A、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利用或观赏的经济价值B、人工饲养动物:种类、数量、用途、饲养方式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1、地质火焰石
12、方面的灾害2、水土流失的灾害3、气象灾害4、生物灾害,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1、人口和劳动力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劳动力:总劳动力、劳动力结构、劳动力使用情况等 人口质量:人口的文化素质(文化程度、科技水平、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等)、人员体力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2、生产情况 产业结构生产水平和技术群众生活水平社会、经济情况,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
13、,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一)自然资源调查的方法步骤三类,收集资料法、常规(现场)调查法、遥感法1、准备阶段2、外业阶段3、内业阶段,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二)水资源分析评价1、水的存在形式:两种形式2、水质3、水的供需平衡分析4、水能资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三)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2、土地评价类型3、土地评价的因子4、土地评价的分类系统5、土地评价的方法,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一)水土流失基础知识: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类型多样,通过水土流失调查,查明建设区域
14、水土流失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一)水土流失基础知识1、水土流失概念:在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2、水土流失的类型3、水土流失的调查步骤4、水土流失调查评价常用的指标(1)土壤侵蚀强度;(2)土壤侵蚀程度;(3)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判定,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二)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分析1、地形因子2、气候环境3、植被环境4、土壤环境5物质文化环境6、水土流失动力系统,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三)面蚀调查与评价1、面蚀
15、调查(1)侵蚀针法(2)坡面径流小区法(3)利用小型水库、坑塘的多年淤积量进行推算其上游控制面积的年土壤侵蚀量。(4)根据水文站多年输沙模数资料,用泥沙输移比进行推算上游的土壤侵蚀量。(5)采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对各因子调查分析后,选取合适的值进行计算。,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三)面蚀调查与评价2、面蚀强度与成都的评价:通常以坡度、侵蚀模数、土壤剖面分布情况等作为主要指标可划分面蚀强度与程度。面蚀强度与程度可分为6各等级,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四)沟蚀调查与评价沟蚀的发生导致土壤资源的彻底破坏,也是山洪、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五)风蚀调查与
16、评价风蚀调查包括风蚀发展历史和现状、风蚀发生的程度并判断其发展强度、风速危害和造成风蚀的原因。风力侵蚀调查可通过野外定位、半定位量测进行或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和卫星片判读解译来完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1、收集有关气候、自然资源等基础资料、建设区域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第二手资料;并与建设区域主管人员、科技人员进行座谈,更详细地手机建设区相关资料。在分析第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采访工作计划。2、村民采访,被采访的村民应进行分类,如家庭经济条件好、一般、差等,农户采访的内容应有采访提纲如收入来源的过去与现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农户的影响,农户的态度,在农林牧等发展中存在的
17、问题与困难等。每天采访调查结束后,进行简要回顾,并在当天采访的基础上,调整第二天采访的工作计划。,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一)社会经济系统的调查3、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建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4、召开大会,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向村民介绍,征求村民的意见,并对资料进行补充和整理。然后进行问题排序,了解村民对建设区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的看法。进而编制问题排序表。如四川茂县永和乡俄诺村,经过参与式农村评估调查,一方面较全面的收集该村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得知村民对各项问题的关心程度,为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材料。,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三社会经济系
18、统调查分析(二)结构分析与评价1、人口结构分析预评价2、产业结构分析3、消费结构分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三)功能分析1、生产过程分析(1)确立分析评价对象。(2)编制统计投入产出表,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类。(3)分析投入和产出两大类的比例关系。(4)分析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益。2、流量分析流量分析是研究能流、物流、价值流的数量动态和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1、试述流域的概念及分类2、建设区域内环境、资源、灾害、社会经济等综合调查的具体内容有那些?那些应重点调查?3、简答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步骤与方法?4、水土流失如何调查?其程度与强度如何评
19、价?5、建设区域水资源、土壤中元如何评价?6、建设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如何分析?恩格尔系数为0.43,说明什么问题?,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任务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积水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及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从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力量好生态环境的事业。一、林草措施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对现有森林资源的改良与保护,改良措施实质上就是提高林分质量,保护就是维护现有林分稳定;二是营造新的林分或林带、草地等植被。,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任务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积水措施二、农业措施水土保持
20、的措施范围很广,包括大部分旱地农业栽培技术,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的部分按作用可分为三类:以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增加土壤入渗率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三、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种类众多,通常分为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蓄水用水工程与固沙工程等类型。,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任务二 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一、生物资源利用方式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肉类、果品、油料、毛皮、药材等各种生活消费品核工业原料。同时,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它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护人们生活、工作生态环境的关键成分
21、。一般按生物属性可将其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为生物资源;也有将其分为林草资源、动物资源、作物资源。,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一、生物资源利用方式(一)植物资源我国地域辽阔,很阔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寒温带4各气候带,境内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可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种。(二)动物和为生物资源有效的开发动物和为生物资源不仅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突破口,这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和商品化生产,使区域经济走向市场化具有推动意义。,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二、能源利用方式(一)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物新城代谢活动的能量来源,也是其后发展变
22、化的动力。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陆地表面辐射能约为17万亿千伏,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但辐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夏季辐射多。冬季少,春季多于秋季;且各地资源差异大太阳灶是直接利用太阳光进行炊事的一种装置太阳能热水器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4060度热水太阳能干燥太阳房是指利用太阳能来满足采暖、制冷等要求的房屋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把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二、能源利用方式(二)风能资源:风能即是古老能源,也是新能源风能发电可分为户用小型发电技术风轮机提水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风能加热与贮能,加热是指将风能转化为热能调节农业温室供给热水等,风力咸水淡化技术是利用风力发
23、电驱动淡化装置(电渗析器),将咸水淡化为饮用水的过程。,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二、能源利用方式(三)水能资源(1)利用渠道饮水集中落差发电(2)利用河流弯道集中落差发电(3)利用天然急滩或跌水发电。(4)利用灌溉渠道上的建筑物发电。(5)利用相邻河道的落差发电。(6)利用;拦河坝抬高水位发电。,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二、能源利用方式(四)生物质能1、沼气:沼气是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酸碱度和密封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由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混合而成。2、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该技术对处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
24、平、实现地能源的高档次利用是可行的模式之一,优良好的推广开发前景。,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三、旅游资源利用方式(一)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就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应满足“一大属性”和“两大功能”。,任务二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三、旅游资源利用方式(一)概念(1)资源的属性,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和产物,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开发的,也可以是未开发的;并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2)具有吸引力功能,它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只有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为旅游者利用后产生效益功能的客体才可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任务 林业 生态工程 规划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