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与传感器课件第9章.ppt
《仪表与传感器课件第9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表与传感器课件第9章.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 9 章 生物传感技术,9.1 概述9.2 生物传感技术的分子 识别原理与技术9.3 生物传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9.1 概述,生物传感技术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及军事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生物传感器有以下共同的结构:包括一种或数种相关生物活性材料及能把生物活性表达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二者组合在一起,用现代微电子和自动化仪表技术进行生物信号的再加工,构成各种可以使用的生物传感器分析装置、仪器和系统。,生物传感器的特点:(1)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物质作催化剂,价值昂贵的试剂可以重复多
2、次使用,克服了过去酶法分析试剂费用高和化学分析繁琐复杂的缺点。(2)专一性强,只对特定的底物起反应,而且不受颜色、浊度的影响。(3)分析速度快,可以在一分钟得到结果。(4)准确度高,一般相对误差可以达到1。(5)操作系统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分析。(6)成本低,在连续使用时,每例测定仅需要几分钱人民币。(7)有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可靠地指示微生物培养系统内的供氧状况和副产物的产生。,9.1.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生物活性物质为敏感材料做成的传感器叫生物传感器。它以生物分子去识别被测目标,然后将生物分子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予以放大输出,从而得到检测结果。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
3、与分子识别元件有关,取决于与载体相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5,为了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可利用化学放大功能。所谓化学放大功能,就是使一种物质通过催化、循环或倍增的机理同一种试剂作用产生出相对大量的产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能力取决于所采用的转换器。根据器件信号转换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产生电信号;化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热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光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界面光学参数变化转换为电信号。,9.1.2 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历史,1967年美国的S.J.乌普迪克等制出了第一个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现已发展了第二代生物传感器(微生物、免疫、酶免疫和细胞器传感器),研制和开发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将生物技术和电子
4、技术结合起来的场效应生物传感器。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推动,生物传感器技术飞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生物传感器将具有以下特点:(1)功能多样化(2)微型化(3)智能化与集成化(4)低成本、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寿命,9.1.3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下面三种分类命名方式:(1)根据生物传感器中分子识别元件即敏感元件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固定化酶)、微生物传感器(固定化微生物)、免疫传感器(固定化抗体)、基因传感器(固定化单链核酸)、细胞传感器(固定化细胞器)和组织传感器(固定化生物体组织)等。(2)按照传感器器件检测的原理分类,可分为:热敏生物传
5、感器、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声波道生物传感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3)按照生物敏感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亲和型和代谢型两种。,9.2 生物传感技术的分子识别原理与技术,酶促反应动力学(kinet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但必须注意,酶促反应动力学中所指明的速度是反应的初速度,因为此时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呈正比关系,这样避免了反应产物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9.2.1 酶反应,9,酶促反应具有一下
6、几个特点:酶促反应具有一般催化剂的性质;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其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改变,不影响反应的方向,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以促进一定的化学变化,并生成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受酶催化的化合物称为该酶的底物或作用物。酶对底物的专一性通常分为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1.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的浓度时,酶的浓度与反应速度呈正比关系。,酶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2.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酶的浓度不变的情
7、况下,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的作用呈现矩形双曲线。在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聚加快,两者呈正比关系,即一级反应。随底物浓度升高,反应速不呈正比例加快,反应速度增加的幅度不断下降。如果继续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0级反应。此时,无论底物浓度增加多大,反应速度也不再增加,说明酶被底物所饱和。,12,3.pH值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反应介质的pH值可影响酶分子的解离程度和催化基团中质子供体或质子受体所需的离子化状态,也可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程度,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下表 一些酶的最适pH值 溶液的pH值高于和低于最适pH值时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远离最适pH值时甚
8、至导致酶的变性失活。,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14,4.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左图所示为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能使酶的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作酶的抑制剂。使酶变性失活(称为酶的钝化)的因素如强酸、强碱等,不属于抑制剂。通常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性抑制两类。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16,9.2.2 微生物反应,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反应过程,即将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的反
9、应为微生物反应。1.微生物反应和酶反应的共同特点(1)两者都是生物化学反应,反应所需要的环境相似;(2)微生物细胞中包含各种酶,催化所有酶可以催化的反应;(3)两者催化的速度近似。,2.微生物反应的特殊性(1)酶反应需要温和的环境,微生物细胞的膜系统为酶的反应提供了天然的“理想环境”,细胞可以在较长的时间保持一定的催化活性;(2)同一个微生物细胞自身包含数以千计种的酶,显然比单一的酶更适合多底物反应;(3)酶反应需要的辅助因子和能量可以由微生物细胞提供;(4)酶的提纯等成本高,有些酶至今未能完全的提纯,相比之下,微生物细胞来源方便,价格低廉。,18,3.传感器以微生物为敏感元件的不足之处 微生
10、物传感器作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即敏感元件的生物传感器亦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之处:(1)由于反应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故分析反应的标准不易建立。(2)微生物细胞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酶系统,包括自身代谢在内的许多反应并存,难以去除不必要的反应。(3)微生物细胞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易引起自身生理状态的复杂化,从而导致不期望的反应。,4.微生物反应的分类方式 微生物反应主要有下面三种分类方式(1)按照生物代谢流向,微生物反应可以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2)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微生物反应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养性。(3)按照微生物反应对氧的需求与否,微生物反应可以分为好氧反应
11、和厌氧反应。,20,免疫指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的抵抗能力。可区别为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自然免疫是非特异型的,获得性免疫一般是特异性的,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并能与该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上述各种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是最基本的反应。,9.2.3 免疫反应,1.抗原(1)抗原的定义 抗原是能够刺激动物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有两种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和与相应免疫反应产物发生异性结合反应。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后一种性能称为反应原性。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完全抗原,那些只有反应原性,不刺激免疫应答反应的称为半抗原。(2)抗原的分类 通常,根据来源的不同,抗原又可以分为如下几
12、种:天然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抗原。合成抗原是化学合成的多肽分子。,22,(3)抗原的理化性状抗原有两种性状:物理性状。完全抗原的分子量较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分子量越大,其表面积相应扩大,接触免疫系统细胞的机会增多,因而免疫原性也就增强。化学组成。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抗原都是蛋白质,即可是纯蛋白,也可是结合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种类,(4)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排列。不同种系的动物血清白蛋白因其末端氨基酸排列的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种属性特异。一种抗原常具有一个以上的抗原决定簇,如牛血清蛋白有14个,甲状腺球蛋白有4
13、0个。,2.抗体(1)抗体的定义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性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2)抗体的结构 免疫球蛋白都是由一至几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有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分子量较小的轻链组成,链与链之间通过二硫链及非共价键链连接。,免疫球蛋白(Ig)结构模式图,(3)抗体的特性 抗体早已用在免疫检测中,其与相应抗原之间的键连接甚至比酶与其基质之间的连接更加有力,特别是对对应的抗原的连接更是如此。,3.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结合时将发生凝聚、沉淀、溶解反应和促进吞噬抗原颗粒的作用。在溶液中,抗原和抗体两个分子的表面电荷与介质中离子形成双层离子云,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电荷密
14、度差形成静电位和分子间引力。由于这种引力仅在近距离上发生作用,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时对位应十分准确。一是结合部位的形状要互补于抗原的形状;二是抗体活性小心带有与抗原决定簇相反的电荷。,26,然而,抗体的特异性是相对的,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部分抗体不完全与抗原决定簇相对应。其二,即便是针对某一种半抗原的抗体,其化学结构也可能不一致。抗原与抗体结合尽管是稳固的,但也是可逆的。调节溶液的PH值或离子强度,可以促进可逆反应。某些酶能促使逆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时,都保持自己本来的特性。,9.2.4 膜技术,膜是指能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物质的分隔两相的界面。膜在生产和研究中的使用技术被称之为膜技
15、术,它包括膜分离技术和非分离膜技术。膜分离是利用膜的特殊性能和各种分离装置单元使溶液和悬浮液中的某些组分较其它组分更快地透过,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非分离膜技术是指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膜的应用及其它一些膜过程。能量转换膜、反应膜、膜蒸馏等,都是属于非分离膜技术。,28,1.膜分离的工作原理 一是根据混合物的质量、体积和几何形态的不同,用过筛的方法将其分离;二是根据混合物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进入膜内的速度和由膜的一个表面扩散到另一表面的速度。通过分离膜的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同时,混合物中各组分透过膜的速度相差愈大,则分离效率愈高。,2.膜处理方法(1)微滤(
16、MF)膜技术 微滤膜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 用筛网状过滤介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2)超滤(UF)膜技术 超过滤是以压差为驱动力,利用超滤膜的高精度截留性能进行固液分离或使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分级的膜分离技术。3.纳滤(NF)膜技术 纳滤膜是在反渗透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具有纳米级的孔径故名纳滤。4.反渗透(RO)膜技术 反渗透(又称高滤)过程是渗透过程的逆过程,推动力为压力差,即通过在待分离液一侧加上比渗透压高的压力,使原液中的溶剂被压到半透膜的另一侧。反渗透系统由反渗透装置及其预处理和后处理三部分组成。,5.电渗析(ED)膜技术 电渗析是一个电化学分离过程,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
17、驱动力,通过荷电膜将溶液中带电离子与不带电组分分离的过程。该分离过程是在离子交换膜中完成的。电渗析系统通常由预处理设备、整流器、自动控制设备和电渗析器等组成。6.渗透蒸发(PV)膜技术 渗透蒸发是一个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它是利用液体中两种组分在膜中溶解度与扩散系数的差别,通过渗透与蒸发,达到分离目的的一个过程。7.双极膜(BPM)技术 双极膜是由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叠压在一起形成的新型分离膜。阴阳膜的复合可以将不同电荷密度、厚度和性能的膜材料在不同的复合条件下制成不同性能和用途的双极膜,如水解离膜,一、二价离子分离膜,防结垢膜,抗污染膜,低压反渗透脱硬膜。,表 几种重要的膜分离过程,8.
18、膜技术的集成应用,每一种膜技术都有其特定的能和适用范围能够解决一定的分离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仅仅依靠一种膜技术完成例如废水深度处理或精细物料分离之类的任务,其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集成各种膜技术,优化各种膜的分离性能,可以达到一种膜技术根本无法实现的效果。几种常用的膜集成技术见右表。,几种常见的膜集成技术及应用,9.3.1 酶传感器,酶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的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酶传感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膜和与之密切结合的换能系统组成,它把固化酶和电化学传感器结合在一起
19、,因而具有独特的优点:(l)它有不溶性酶体系的优点,也有电化学电极的高灵敏度;(2)由于酶的专属反应性,使其具有高的选择性,能够直接在复杂试样中进行测定。,9.3 生物传感器仪器技术及其应用,34,1.酶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酶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物质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当酶膜上发生酶促反应时,产生的电活性物质由基体电极对其响应。基体电极的作用是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加以检测,基体电极可采用碳质电极、Pt电极及相应的修饰电极。,2.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酶电极浸入被测溶液,待测底物进入酶层的内部并参与反应,大部分酶反应都会产生或消耗一种可被电极测定的物质,当反应达到稳态时,电活性物
20、质的浓度可以通过电位或电流模式进行测定。因此,酶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型和电流型两类传感器。基团之间形成化学共价键连接,从而使酶固定的方法;交联法:将传感器表面预先组装上一层具有特定基团的载体膜,再通过偶联活化剂分别以羧基氨基键形式或席夫碱形式等将酶键合到电极表面。,36,3.酶的固定方法酶的固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合适的固定化方法应当满足:(1)酶固定化后活性应尽可能少受影响,(2)固定化方法对被测对象的传质阻力小(3)酶固定化牢固,不易洗脱。酶固定化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吸附法:将酶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等作用力固定在电极表面,过程简单,但稳定性差;包埋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形成聚
21、合物的同时,将酶包埋在高聚物的微小格子中,或用物理方法将其包埋在凝胶中的方法;共价键合法:是酶蛋白分子上的官能团和固相支持物表面上的反应,酶的固定方法,4.酶传感器的分类 生物传感器按换能方式可分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光化学生物传感器2种。下面来集中介绍一下电化学酶传感器和光化学酶传感器。,38,5.电化学酶传感器 基于电子媒介体的葡萄糖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寿命长、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尤为受到重视。二茂铁由于有不溶于水、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子传递速率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研究的重点是防止二茂铁等电子媒介体的流失,从而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寿命。,6.光化
22、学酶传感器7.酶传感器中应用的新技术纳米技术 固定化酶时引入纳米颗粒能够增加酶的催化活性,提高电极的响应电流值。孟宪伟等首次研究了二氧化硅和金或铂组成的复合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电流响应的影响,其效果明显优于这3种纳米颗粒单独使用时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复合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强传感器的电流响应。(2)基因重组技术 周亚凤等将黑曲霉GOD基因重组进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质粒,转化甲基营养酵母,构建出GOD的高产酵母工程菌株。重组酵母GOD比活力达426.63 u/mg蛋白,是商品黑曲霉GOD的1.6倍,催化效率更高。重组酵母GOD的高活力特性可有效提高葡萄糖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3)提
23、高传感器综合性能的其他技术 提高固定化酶活力的根本方法是保持酶的空间构象不发生改变。,9.3.2 微生物传感器,1.微生物的特征 微生物有三大特征:体积小,繁殖快,分布广。2.微生物传感器的类型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的微生物作为敏感材料,利用其体内的各种酶系及代谢系统来测定和识别相应底物。它是由固定化微生物膜和电化学装置组成的。微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微生物与底物作用原理的不同,微生物传感器可分为测定呼吸活性型微生物传感器和测定代谢物质型微生物传感器根据测量信号的不同,微生物传感器可分为电流型微生物传感器和电位型微生物传感器:换能器输出的是电位信号,电位值的大小与被测物
24、的活度有关,二者呈能斯特响应。基于上述分类方法,常见的微生物传感器有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燃料电池型微生物传感器、压电高频阻抗型微生物传感器、热敏电阻型微生物传感器、光微生物传感器等。,微生物传感器及其特性,3.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4.压电高频阻抗型微生物传感器 压电高频阻抗型微生物传感器是基于高频压电晶体频率对溶液介质性质变化具有灵敏的响应特性制成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外界溶液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改变培养液的化学成分,使得培养液的阻抗发生变化,导致培养液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改变。5.燃料电池型微生物传感器 微生物传感器在发展初期,其应用一直被限定于间接的方式,即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起到一个敏感
25、“元件”的作用,再与信号转换器相结合成为完整的微生物传感器。而燃料电池型微生物传感器能直接给出电信号。微生物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电子,直接在阳极上放电,产生电信号。但是微生物在电极上放电的能力很弱,往往需要加入电子传递的媒介物介体,起到增大电流的作用。,微生物可作为燃料电池中的生物催化剂它在对有机物发生同化作用的同时,呼吸代谢作用增强并产生电子,通过介体放大电流作为介体的氧化-还原电对试剂可以把微生物的呼吸过程直接有效地同电极联系起来。,微生物燃料电池信号产生机理图,44,电化学氧化过程产生的流动电子,用电流或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在适当条件下此信号即成为检测底物的依据。基于这一原理,已研制出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表 传感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