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pt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概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汽相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振辐射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下特点:,(1)灵敏度高。常规分析中,大多数元素为10-6 数量级,如采用特殊手段,可达10-9 数量级。(2)选择性好,元素间抗干扰能力强,可不经分离而直接测定。(3)精密度高。在一般低含量测定中,RSD为1%3%,如采用高精密度测量方法,RSD可低于1%。(4)适用范围广。目前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元素已达70多种。(5)稳定性好。(6)简便快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局
2、限性是:,(1)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窄,一般仅为一个数量级。(2)每测一种元素通常要使用一种元素灯,使用不方便。,基本原理,一、共振吸收线 当原子受外界能量激发时其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因各种元素的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能量不同,各元素的共振线各具其特征性,故又称元素的特征谱线。,二、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每个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由以下4个量子数描述:,主量子数n:表示核外
3、电子分布的层次(壳层)n取一系列正整数值 即n=1,2,3,4 当n=1时,核外电子离核最近角量子数l:表示同一壳层的电子有不同的轨道形 状(能量大小不同)l取正整数值,即l=0,1,2,3n-1。并由相应的符号s,p,d,f表示不同 形状的轨道有n个。如:n=1时,l只有s一个轨道;n=3时,l有s,p,d三个轨道,自旋量子数s:表示电子的自旋状态。只有正转、反转之别,故每个电子自旋只有两个取值,即+1/2,-1/2。内量子数j:表示核外电子在运动过程中,轨道磁矩产生耦合作用形成的能级分裂。取值数目由l、s共同决定。当ls时,j可取2s+1个数值。当ls时,取2l+1个数值。J是l和s的矢量
4、和,其加和规律为j=l+s,l+s-1,.,l-s。,三、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正常情况下,原子以其最低能态即基态形式存在。即使在原子化的过程,也只有少数原子以较高能态存在。,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表明:在热平衡状态时,处于基态和激发态的原子数目N取决于该能态的能量E和体系的温度T,遵循波尔兹曼分布律,即,激发态的原子数目,基态的原子数目,、,统计权重,T热力学温度,K波尔兹曼常量,式中,,根据波尔兹曼分布律,比值,随温度的指数律而变化,但由于基,态原子数约占99%,在实验范围内,温度变化对比值的影响不是很大。,故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下(T=3000K),基态原子数可看作总原子数,即所
5、有的吸收都是在基态进行的,这就大大减少了可用于原子吸收测定的吸收线的数目。所以,在紫外光谱区,每种元素仅有三四个有用的吸收线。这也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重要原因。,四、原子吸收线的形状,当辐射投射到原子蒸气上时,如果辐射频率相应的能量等于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就会引起该原子对辐射的吸收,原子吸收线的频率,式中,E原子激发态和基态间的能量差 h普朗克常量,原子吸收线的特点是由吸收线的频率、半宽度、强度来表征的。,取决于原子的能级分布特征。,吸收线的频率,吸收线的半宽度V是极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它受很多因素影响。,吸收线的强度是由两能级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 分析 原子 吸收 分光光度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