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文】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农田土壤呼吸通量.doc
《【精品论文】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农田土壤呼吸通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论文】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农田土壤呼吸通量.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农田土壤呼吸通量分析陈计玲,王乐,李欣,张峰,李凤民(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摘要:农田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管理措施会对土壤呼吸产 生直接的影响。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域内广泛采用覆膜作为农业增 产措施。为了探索覆膜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玉米农田为研 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覆膜管理方式及不同无机氮肥施加条件下,土壤呼吸通量的日变化、玉 米生育期内的通量变化以及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2 通量日变化规律比 较明显,均为双峰排放模式。在整
2、个玉米生长季中,CO2 平均通量为 10431138mg*m-2*h-1, 覆膜处理在苗期显著增强土壤呼吸,而施氮肥对于 CO2 通量无显著性影响。CO2 通量受温度、 水分及可溶性有机碳等因子的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以上因子与 CO2 排放通量呈正 相关。关键词:CO2 通量;日变化;CO2 浓度;覆膜;施肥中图分类号:S-3Soil Respiration Analysis of Maize Field in Semiarid Area ofLoess PlateauChen Jiling, Wang Le, Li Xin, Zhang Feng, Li Fengmin(State K
3、ey Lab of Grassland Agro-Ecosystem,College of Life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Abstract: Soil respiration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e.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asur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soil respir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armland in
4、 China, plastic film mulching was widely used to increase the crop production. This study choose maize 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semi-arid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lastic mulching to soil carbon cycle. This paper analyzed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respiratio
5、n, CO2 flux in corn growth stage and how the flux e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plastic mulching and fertilization condit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2 flux diurnal variation was a double-peak emission model. The meanvalue of CO2 flux is 10431138mg*m-2*h-1 during the whole growt
6、h stage. Plastic mulching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soil respiration at seedling stage; whil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had nosiginficant effect on soil repiration. CO2 flux is collective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moisture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CO2 flux was posit
7、ively related to all the above factors.Keywords: CO2 flux; diurnal variation; CO2 concentration; plastic mulching; nitrogen fertilization0引言近年来,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导致的全球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和政府部 门的关注,而二氧化碳作为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气候形成有 着重要的影响1。CO2 是最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在 1970 年至 2004 年期间,CO2 年排放量 已经增加了大约 80%,从 210 亿吨增加到 380
8、亿吨,在 2004 年已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 量的 77%,2005 年大气中 CO2 浓度 (379ppm)远远超过了过去 650,000 年的自然变化的范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335)作者简介:陈计玲,(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学。通信联系人:李凤民,(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各主流领域。E-mail:fmli- 12 -2,辐射效应占温室气体的 60%3。 全球碳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二氧化碳的方式流动的。土壤是巨大的碳库,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其巨大的碳储量使得即是是微小的变化也会牵动整个大气环境中二氧化
9、碳 浓度发生变化4,因此土壤呼吸在调控区域及全球尺度的碳循环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农田固碳能力已成为气候变化和可持续低碳农业发展中备 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自 20 世纪 70 年代,土壤 CO2 排放的研究已经开始被重视5,6。土壤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从细胞到全球的每一个级别中,呼吸作用都包括多个化学、 物理和生物过程,而生物过程又被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所影响7。它不仅受到温度、湿 度、pH 值和风速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有关生物过程如植被、土壤动物以及人为 因素,如耕作、残渣管理、有机肥施用等活动的影响8,9,10,1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西北部,介于北
10、纬 34-40和东经 102-112之间。包括青海、甘肃、山 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总面积达到 62 万平方公里,其中半干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4.6%12。 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水资源极缺,降雨的匮乏和较大的波动性给作物产量的稳定及提 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3。进入 90 年代,化学肥料、覆膜和集水技术等新兴农业措施已被广 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并且大幅度提高了作物的产量14,15。近几年,全膜双垄沟播培技术被认 为是旱作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变革,而广泛用于春玉米的种植16,17。为解决西北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覆膜后地膜切断了土壤水分与近地层空气中水分的交换通道,有效抑制了蒸发,
11、使总蒸发量大幅度下降,保证了耕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水量18,19,增加了耕地的土壤温度20,同时 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也随之降低,微生物活动模式发生变化,改变了土壤碳氮循环发生的环境。 对于裸地土壤呼吸过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结果,产生了一系列模型,但覆膜方式 下土壤呼吸变化机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21,22,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探索其机 理过程。本实验设计了六个不同处理,测定其玉米生长期土壤呼吸速率,并探究温度、水分、施 肥量等因素对于土壤呼吸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概况试验于 2012 年 4 月到 2012 年 10 月在黄土高原半干旱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试验地点 位
12、于甘肃省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3602N, 10425E,海拔 2400 米)。该地区其后为 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6.5,气温最高月份(7 月)为 19.0,最低月份(1 月)为-8.0。年平均自由水蒸发量为 1300mm。年平均降雨量 320mm,大约 56%的降雨发生在 7-9 月 份。试验田为滩地,土壤为黑麻土(FAO taxonomy),0-20cm 的土壤容重为 1.14 g/cm3,有机 质 7.6g/kg,水解氮 26mg/kg,有效磷 5mg/kg。田间持水量为 22.9%,凋萎湿度为 6.2%。1.2 实验设计试验包括 6 个处理:1) 齐垄覆膜施肥(M1N1):
13、齐垄方式全覆膜,每公顷施用 300Kg 尿素。2) 齐垄覆膜不施肥(M1N0):齐垄方式全覆膜,不施用尿素。3) 齐垄不覆膜施肥(M0N1):齐垄方式不覆膜,每公顷施用 300Kg 尿素。4) 齐垄不覆膜不施肥(M0N0):齐垄方式不覆膜,不施用尿素。5) 双垄沟覆膜施肥(DRM):双垄沟方式全覆膜,每公顷施用 300Kg 尿素。6) 裸地作为对照组(B)六个处理各有三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 10m10m。尿素作为基肥在起垄前均匀撒到地面,齐垄方式垄宽为 55cm,垄高为 20cm。双垄沟方式大垄垄宽 70cm,小垄垄宽为40cm,大垄垄高为 10cm,小垄垄高为 20cm。株距为 4
14、0cm,4 月底播种,9 月底收获。1.3 测定目标和方法1.3.1土壤呼吸测量 地上气体采用静态箱方法。地下气体采用导气管原位采集方法。气体样品使用注射器采集,使用气象色谱仪测定样品中的 CO2 含量。每周采集一次,采集时间为早上 9 点到 11 点。每次抽取气体时使用地温计测量地温,土钻法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整个生长季共做 3 次气 体日变化,早 6 点到次日 6 点,间隔 3 小时采集一次地上地下气体并分析 CO2 含量。1.3.2土壤可溶性碳播种前到收获后,每月采集一次,用土钻法分层采集样品将鲜土过 10 目筛子,氯化钙 溶液提取,TOC 仪测定土壤可溶性碳。1.3.3数据统计分析实验
15、数据进行正态分布的检测后,用 SAS 统计分析软件中的 ANOVA 进行方差分析。 用 origin8 进行作图。各个图表中的数据为平均值。2结果与分析2.1 试验期间降雨量图 1 2012 年及过去十年平均月降水量Fig. 1 Monthly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Test Period2012 年试验地降水量为 378mm。与过去十年的平均年降水量(275mm)相比,2012 年降水比较丰富。玉米生育期在 4 月下旬至 9 月末,而由图 1 可以看出,2012 年整个玉米生长 季的降水量都比十年平均降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 7 月份,降水量达到 128.6
16、mm。2.2 CO2 通量的日变化本实验在整个玉米生长期内工作了三次日变化。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均为晴朗天气,而7-23 日为阴天并伴有小雨。图 2-a 可以看出,各处理在上午 9 点以后地温缓慢上升,在 15 点时地温达到最高值,覆膜的三个处理(DRM、M1N1、M1N0)的地温明显高于不覆膜的三 个处理(M0N1、M0N0、B),而且随时间变化,覆膜与不覆膜处理的地温差逐渐加大。图 2 6-15 日各处理 10cm 地温及 CO2 通量变化(a 代表 10cm 地温日变化;b 代表 CO2 通量日变化)Fig. 2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17、at 10cm Depth and CO2 Flux on June 15th(a presents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t 10cm Depth; b presents Diurnal Variation of CO2 Flux)由图 2-b 看出,各处理 CO2 通量呈双峰排放模式,且第二个排放峰要小于第一个排放峰。 早晨 9 点以后 CO2 通量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持续升高,在中午 12 点左右达到第一个峰值,然后下午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第二个排放峰出现在 18 点至 3 点 之间。覆膜处理 M1N1 的 CO
18、2 排放量高于不覆膜处理 M0N1,施肥对 CO2 通量的影响不明 显。7-23 日各处理地温的日变化(图 3-a)趋势与第一次日变化的相同,不同的是各处理地温 到达最高值的时间不同,M0N0、M0N1、B 三个处理在中午 12 点达到最高,而 DRM、M1N1、 M1N0 三个处理在 15 点达到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该日为阴天的缘故。图 3 7-23 日各处理 10cm 地温及 CO2 排放量日变化(a 代表 10cm 地温日变化;b 代表 CO2 通量日变化)Fig. 3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t 10cm Depth and CO2
19、Flux on July 23th(a presents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t 10cm Depth; b presents Diurnal Variation of CO2 Flux)图 3-b 可得,7-23 日各处理 CO2 排量日变化仍为双峰排放模式,五个处理均在 15 点达 到最高点。第二个排放峰在夜间 24 点至凌晨 3 点之间。其中 DRM、M0N1、B 三个处理的 第二个排放峰比较高,均在凌晨 6 点。其他三个处理 M1N1、M1N0、M0N0 三个处理的第 二个排放峰远小于第一个排放峰。覆膜和施肥对通量变化无明显影响
20、。图 4-a 中的地温日变化与第一次日变化趋势相似,早 9:00 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 温逐渐升高,至 15:00 左右达到最大值。与第一次日变化所不同的是,自 15:00 左右达到最 高值之后,覆膜处理和不覆膜处理之间的温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已不明显。这是由于在 8 月底,玉米植株的盖度已经基本上达到最大,另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地膜的老化和破损程 度逐步增加,导致保温效果变差。图 4 8-28 日各处理 10cm 地温及 CO2 排放量日变化(a 代表 10cm 地温日变化;b 代表 CO2 通量日变化)Fig. 4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
21、e at 10cm Depth and CO2 Flux on August 28th(a presents Diur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t 10cm Depth; b presents Diurnal Variation of CO2 Flux)8-28 日的 CO2 通量规律(图 4-b):各处理都是第一次日变化相同的双峰排放模式,且第 一次峰值时间都为 12 点,第二次峰值的时间在 21 点至凌晨 3 点之间,且第二个峰值都低于第一个峰值。图中没有观察到覆膜和施肥对 CO2 通量日变化的影响。2.3 玉米生育期内土壤 CO2 排放通量由图
22、 5,各处理 CO2 排放通量均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玉米的拔节期和灌浆期)最为活 跃,最高值在 1283-1586 mg*m-2*h-1 之间。在 9-21 日收获后,各处理的 CO2 排量均为下降 趋势,且以裸地 B 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在 6-25 日及 7-7 日的结果中,三个覆膜处理的 CO2 通量显著高于三个不覆膜处理,而其他生育期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玉米 苗期提高了 CO2 通量。图 5 玉米各生育期 CO2 排放通量Fig. 5 CO2 Flux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2.4 生育期内地下 CO2 浓度图 6玉米生育期各处理
23、地下 10cmCO2 浓度变化Fig. 6 CO2 Concentration in 10cm Soil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CO2 地下浓度平均值在 639.02325.5ppm 之间。图 6 中三个覆膜处理的 CO2 浓度在整 个生育期内显著高于三个不覆膜处理,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地下 CO2 浓度; M1N1 处理的地下 CO2 浓度显著高于 M1N0 处理,结果表明在覆膜条件下,施肥处理可以 显著提高地下 CO2 浓度。2.5 温度与 CO2 通量相关性图 7 日变化温度与 CO2 排放通量的相关性(a 代表 6-15 覆膜处理地温与 CO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论文 精品 论文 黄土高原 干旱 丘陵 农田 土壤 呼吸 通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