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一).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 际 关 系 心 理 学,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郑 全 全0571-88273337(O)0571-87975381(H),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定义:广义的 狭义的 人际关系的性质和含义 交往的重要性 创立者:梅奥,1933年,(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定义:人际关系心理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 社会学科微观 应用学科实践意义(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1.社会问题、心理问题 2.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双循环过程:内循环理论 实践 外循环实践 理论
2、(三)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一切心理学分支的源泉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枝干;专门研究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但不能相互替代。,2.与社会学、行为科学 3.与其他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机制(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根本任务 具体任务:处理、调整、改善、发展,第二节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和结构(一)社会关系的涵义 定义 广义的社会关系 狭义的社会关系(二)社会关系的网络层次 三个层次,二、人
3、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一)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联系:人际关系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体现 人际关系是认识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 区别:社会关系:整体、非个性方面 人际关系:心理方面,(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产生 根本性质的决定 变化 复杂性三、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四个有利于,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阶段 接触阶段 融合阶段,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弱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4、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冷漠阶段 疏远阶段 终止阶段,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漠 视 强 冷 淡 疏 远 分 离 弱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从父母或抚养人开始 垂直关系为主 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的 重要作用,(二)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质的变化成人感 获得威望与尊重的需要 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友谊的需要(三)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广泛性、自主性、易变性、异性 敏感性 内容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
5、心理学研究一、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 1.李雷的研究 2.莱维特的沟通网络模式 圆形传递 轮式传递 链式传递 Y 式传递,3.戴维斯的人际交往模式 单线型 集中型 偶然型 流言型 4.戴尔的沟通方式研究二、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结构的类型 生活型 劳动型 休息型 学习型 活动型,非正式沟通网络图,三、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 霍桑实验:梅奥,19271932 1.照明实验:人际关系比劳动条件更重要 2.福利实验:人际关系比福利条件更重要 3.群体实验:人际关系比物质利益更重要 4.态度调查:和管理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比人 为的措施更有力。说明:人们最重视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
6、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第二节 西方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人际交往理论(一)符号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米德 内容:个体作为分析单元角色 信息传递符号系统 刺激 符号的意义 反应 交往模式:关键因素估计正确与否 评论,(二)场合交往论 代表人物:康波、斯尼格 内容:两个因素:认识交往情景 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 特定情景、场合、人 分析单元:行动 评论,(三)自我呈现论(印象管理理论)定义 代表人物:戈夫曼 内容:社会交往:交往者呈现自己 自我呈现是一种社会影响 交往中人有不同的目的 谋划 自我监控 评论,(四)社会交换论 思想基础 特点 内容:社会性:交换关系 报酬和代价 分配上的公平心理体验 评
7、论(五)T 组理论,二、人际特质理论 人际特质的定义 代表人物:修茨 内容:三种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三种需要影响人际关系 包容需要强 包容需要强、感情需要强 控制需要、无包容及感情需要 评论,三、人际激励理论(一)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内容:迫切需要是行为的动力 需要的激励力量是动态的变化的 需要的满足从低到高,有层次 每个人都有七种需要 评论,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并不是遵循“全或无”的规律;有主导需要;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两类;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际关系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