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鼠疫应急处置(预防医学).ppt
《人间鼠疫应急处置(预防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鼠疫应急处置(预防医学).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间鼠疫应急处置,1991-2014年全国人间鼠疫疫情发病趋势,出现两个发病高峰,1996年发病98例,2000年发病 254例。19912000年共报告鼠疫病例 550例,年平均 55例。20012012年共报告鼠疫病例 227例,年平均 19例。2014年报告鼠疫3例。,2001-2014年我国鼠疫发病及病死率,目录,应急处置的意义鼠疫应急工作原则判定疫情人间鼠疫疫区的现场处置,一、应急处置的意义,鼠疫的特点:1.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2.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3.危害大。鼠疫突发疫情处理的意义:1.尽早诊断鼠疫病人和救治病人。2.隔离传染源,切断
2、传播途径。,二、鼠疫应急工作原则,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疫做到:疫区处理要求:“早、快、严、准”,早发现病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快速赶到现场,快查明疫情,快封锁隔离,快追查接触者严格执行防疫法规,严格消毒、灭鼠、灭蚤,严禁疫区内外人员流动准确判定疫情趋势,准确判定隔离范围,准确落实综合措施,工作流程 应急准备-疫情报告-确定疫情-现场处置-处置效果评价-解除疫区封锁-总结报告,三、疫情判定,完善应急体制,加强应急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鼠疫防治机构应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疫情动态,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各
3、种准备。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出发赶赴现场备好鼠疫应急相应物资加强对卫生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鼠疫应急能力,应急准备,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应急准备,鼠疫应急处置队伍:应急处置队伍装备:鼠疫应急装备包括鼠疫个人防护装备和判定疫情及疫区处理所用的药品和器械设备,应急处置队,
4、1、任务进行隔离控制病人和直接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指导取材工作,作出疑似鼠疫患者的诊断向上一级疾控机构报告疫情市级鼠疫应急处置队到现场进一步核实确定疫情,应急处置队,2、组成 由流行病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医师、消杀灭医师3、职责流行病医师职责:熟练掌握人间鼠疫和鼠间鼠疫流行病学知识,详细了解发病经过及症状。组织开展和参与患病调查,摸清“三间”分布情况。调查是否有与疫源动物的接触史和鼠间鼠疫流行情况。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直接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应急小分队,临床医师职责:熟练掌握鼠疫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知识,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认真细致地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根
5、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和病型的判定,并要做好病历记录。对病人进行特效和对症治疗。在检验医师协助下进行取材。,应急小分队,检验医师职责:熟练掌握各型鼠疫病人(尸体)取材的取材方法和部位。熟练掌握细菌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的检验技术,应急小分队,消杀灭医师职责:负责维护和保养各种消杀灭器械。负责配制消毒、杀虫、灭鼠药剂,对污染场所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负责医务人员、防护服装、口罩、眼镜、病患用品、呕吐物和排泄物及尸体等的消毒。负责特定场所的杀虫和灭鼠指导工作。,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鼠疫或可疑鼠疫病人时,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
6、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疫情报告务必做到“全、快、准”,即在全面、快速的基础上力求准确、及时。,确定疫情,接到报告后,鼠疫应急处置队员在规定时间内,携带各自的应急装备赶赴现场,开展工作。,确定疫情,1、核实疫情:到达现场后,在进入污染区前迅速着好防护服装,小分队的流调医师首先要向报告单位了解病人的发病情况和直接接触者的人数、污染的范围和隔离病房的面积等情况。并根据污染情况作出具体的隔离范围。消杀灭医师根据流调医师调查的隔离范围和面积计算出消毒、杀虫剂的用量,尽快配制好消毒、杀虫药液。,确定疫情,消杀医师一层乳胶手套,一层橡胶手套;流调、检验、临床医师两层乳胶手套,2
7、、着装,确定疫情,确定疫情,确定疫情,3、消毒、灭蚤:进入疫区后消毒医师立即配制5%来苏儿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和0.05%菊酯类灭蚤液,对患者住舍(病房)进行全面彻底喷雾消毒和灭蚤,待消毒工作完毕后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工作要领:用5%来苏尔消毒液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由室外向室内,先上后下,先外后里进行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按300ml/喷雾消毒,用0.025%-0.05%溴氰菊酯水悬液喷洒灭蚤,100-200ml/m2。消毒医师进入室内首先给患者戴上口罩,有条件可给患者用0.1%的新洁尔灭液擦洗换上病号服。,确定疫情,具体工作流程:进入病房的程序:消杀队员携
8、带空气消毒喷雾器在前,杀虫队员携带灭蚤杀虫喷雾器在后。消杀队员消出一条1.5米宽的通道,进入污染区,对其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虫。消毒队员的喷雾器口向上,对1米以上的空间进行消毒,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消毒,要求湿而不流。杀虫队员的喷雾器口向下,对1米以下的空间进行杀虫,但是要注意不要翻动室内物品。消毒、杀虫医师工作完成后,两人相互进行喷雾消毒全身和喷雾器,消毒医师在病房门口等待为出病房的人员消毒。,确定疫情,4、流行病学调查 流病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进入病房,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问诊和体格检查。,确定疫情,首先应将疫情报告中所述情况通过有关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及患者家属予以对证核实
9、。主要了解:(1)发病时间、地点、人数、经过及主要症状;(2)患者居住分布情况,患者之间的传播关系;当地是否有病、死鼠(獭)或其他病死动物(如猫、兔、狐狸、狗等);(3)是否到过鼠疫动物流行区;(4)是否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确定疫情,对疑似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病史、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调查,对病情严重者尽快抢救和治疗,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索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询问患者、家属、邻居、同事或知情人。发病经过:发病时间、地点、初步诊断、治疗用药经过。接触史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疫区。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
10、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试验用品。患者发病10天内接触过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状态的患者。,确定疫情,(3)临床症状检查突然发病、高热、淋巴结肿大、强迫体位、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4)其它因素:是否人为撒播疫鼠、疫蚤,当地居民对鼠疫的认识程度等,表1.鼠疫(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本表格由流行病医师填写),一.一般情况姓名:_ 性别:(男、女)年龄:_(岁);职业:(农民,牧民,工人,教师,学生,医生,护士,公务员,职员_);活动场所与范围:(野外,家,单位,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共场
11、所,其他_);现住址:_省、市、自治区_市、(旗)县、区_乡、镇、苏木、街道_村、嘎查;_自然村;联系方式(电话):_;二.病史与接触史发烧:高烧,低烧,不发烧,_ 天;咳嗽:咳嗽,不咳嗽,伴胸痛,伴咳血,伴泡沫血痰,_天;其他不适:头痛,头晕,呕吐,恶寒战栗,烦躁不安,谵语,嗜睡,昏迷,极度虚弱;近10天是否外出:是,否,去过什么地_;接触过其他发热患者:是,否;接触方式:同住,同桌进餐,共用物品,近距离交谈,陪护,诊治护理,其他接触方式_;接触(剥食)过病(死)野生动物:是,否;接触(剥食)时_被跳蚤叮咬是,否,叮咬时间:_;服用过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是,否;效果如何:有效,无效;发病时
12、间:_年_月_日;发病地点:_省、市、自治区_市、县、区_乡、镇、苏木、街道_村、嘎查;_自然村;鼠疫疫苗接种史:有,无;初诊时间:_年_月_日;初次诊断:_;初诊单位:;,三.体格检查1.观察:神志(清楚,模糊,不清楚);面部(正常,苍白,发青,潮红);呼吸(均匀,急促,困难);眼结膜(正常,充血);皮肤出血点(有,无);皮疹(有,无);被迫体位(有,无);2.检查:体温:_;血压:_mmHg;心率:_次/分钟(齐,不齐);呼吸:_次/分钟;肺部听诊:_;淋巴结(肿大,不肿大);淋巴结肿大部位(颌下,腋下,腹股沟),(左,右);淋巴结增大(迅速,明显,不明显)_;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粘连);
13、活动性(好,差);触压痛(明显,不明显);四.初步诊断:_;五.对直接接触者登记调查单位:_调查者签名:_,直接接触者简要登记表,调查单位:调查者签名:调查时间:-年-月-日,确定疫情,5、诊察患者,作出初步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患者的诊察,专业人员应对患者作出初步诊断。,确定疫情,WS279-2008鼠疫诊断标准急热待查 疑似鼠疫确诊鼠疫,确定疫情,急热待查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增高,在青霉素无效而未用其它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在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具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即发病前10天内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同时出现下列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可做出急热待查
14、诊断。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征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征候群。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确定疫情,疑似鼠疫 急热待查病人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10天内接触危重或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咳血病人并发生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确定疫情,6、检验取材 在治疗
15、之前,临床医师配合检验医师根据不同病型,分别采取血液、淋巴穿刺液、痰液及咽部分泌物等。如果患者已死亡,则应对尸体进行全身检查,重点观察有无淋巴结肿大,皮肤有无溃疡、瘀斑、皮疹以及皮肤颜色等,还应检查口鼻有无血痕,肛门、阴道有无出血等。同时采取检验材料。若为疑似鼠疫尸体时,则应通过当地政府部门及患者家属,对尸体进行解剖。,确定疫情,首次取材要取足取全并备有双份。凡疑似鼠疫患者,各型鼠疫均采集静脉血液3-5ml,供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疫情,疑似腺鼠疫:采集淋巴液疑似肺鼠疫:收集痰液及咽部分泌物疑似败血型鼠疫:也可采集咽部分泌物疑似皮肤型鼠疫:采集水泡、脓泡内容物,溃疡、结痂创面组织疑似眼鼠疫
16、:采集眼部分泌物疑似肠型鼠疫:采集新排出的粪便疑似脑膜炎型鼠疫: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确定疫情,7、退出隔离病房:流调、检验取材、临床首次治疗工作结束后,由消毒医师先对操作器材作消毒处理,然后对现场进行彻底喷雾消毒,最后对所有进入工作现场人员进行表面消毒。人员退出前先用5%的来苏尔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洗手(戴乳胶手套),携带材料桶和污物包退出病舍,用5来苏儿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胶靴后,按卸装程序卸装。,确定疫情,卸装顺序:,确定疫情,9、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患者临床的诊察,专业人员应立即对疫情做出客观判断。无论初步判定为急热待查、疑似鼠疫或诊断为鼠疫的病人
17、和尸体,都要按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要求,将其所在地视为鼠疫疫区,立即上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上报 城镇 2小时,农村 6小时,确定疫情,10、确诊病例 根据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的规定,急热待查、疑似鼠疫病例的取材标本,符合以下(1)项或(2)+(3)或(4)的,即可确定鼠疫病例的诊断:(1)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2)上述样本中针对鼠疫菌cafl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
18、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FI抗原。(4)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实验检测,针对鼠疫FI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四、人间鼠疫疫区的现场处置,成立鼠疫疫情处理指挥部 实施封锁隔离(患者的处置与治疗,疫区的消毒、灭鼠、灭蚤,检诊、检疫,尸体处理,预防接种)处置效果评价解除疫区封锁总结报告,1、成立鼠疫疫情处理指挥部,人间鼠疫疫情确定之后,要立即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组建鼠疫疫区处理专业工作队。启动应急预案。鼠疫应急指挥部:(1)组成: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卫生行政、疾控、财政、交通、警察、民兵、邮电、医药、广播、电视、民政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成立鼠疫疫情处理指挥部,
19、(2)职责:确定疫区的封锁、划定大、小隔离圈;决定建立临时病院或健康隔离处所;决定鼠疫患者及尸体的处理;组织对疫区内进行消毒、灭鼠、灭蚤等卫生处理措施;疫区处理物资及生活用品的供应;疫情动态和工作进展的汇报;与相关部门(铁路、驻军、毗领地区)进行疫区通报;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及医务人员的培训;疫区封锁的解除和工作总结上报。,疫情处理专业工作队,流行病学调查组:负责疫区及周围地区的人间和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和接触者,确定大、小隔离圈和警戒圈的范围,进行封锁隔离和尸体处理,收集一切可检材料送检。治疗组:负责建立临时隔离病院和健康隔离所,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工作;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检验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间 鼠疫 应急 处置 预防 医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