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远《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docx
《崔建远《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建远《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崔建远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上传时间:2012-4-16民商法名家讲坛第5讲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主讲人: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评议人:周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主持人:孟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时间:2011年12月8日(周四)18:30地点:北京理工大学7号楼108模拟法庭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协力、:德恒律师事务所主持人:尊敬的各
2、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民商法名家讲坛”的第五讲,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中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崔建远教授来为大家讲解“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崔建远教授对合同法理论的研究非常深入,令人仰慕,相信我们在座各位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都阅读过崔建远教授的教材或者文章。目前崔老师正在写作三卷本的合同法总论,因此崔老师今天关于合同效力的讲座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同时我们还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同属工信部的兄弟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周友军副教授、李昊副教授来进行评议。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三位老师的到来。有请崔教授开始今天讲座的演讲。崔建远: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非常高兴到北理
3、工与大家谈一谈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选择这样的题目要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今年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的年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某大法官,他在会议上从实务部门角度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他觉得最高法院与各级法院关于合同没有生效毕竟应该如何处理,他们一直在积极地探索。第二个方面,就是前一段时间,最高人民法院表示,他们在实务当中遇到有些像行为的债务等等如何执行,在理论上还有探索的余地,再加上我自己在这方面有些心得,今天就与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合同未生效的问题,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民法通则、合同法都没有进行正面的展开Q根据合同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有些合同需要审批、登记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但是没有办理这
4、些手续的合同的效力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并没有作出严谨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次明确指出这种状况就是未生效。我个人认为这部司法解释在合同法、合同效力的历史进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奉献,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与制度。合同未生效的现象是一个如何的法律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这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我感受它可能是一个中间状态,还要看它的演变与进展,我归纳了六个方面:第一种类型,未生效的合同具备有效要件。关于有效要件在立合同法的时候,本来草案里有一条正面的规定,把民法通则第55条具体化到合同里面,但在讨论的过程中,当时法学研究的社长张新宝教授提出,在正面规
5、定有效要件,在反面规定无效、被撤销、效力待定,中间可能有它们涵盖不住的情况,这样就会显得被动。由于规定了无效、被撤销、效力待定,除了这三个以外,它还有另外的情况。假如正面不规定的话就能够都涵盖进去,这样在逻辑上比较周严一些。最后法部委采取了这一意见,没有进行正面的规定。但是我们在处理这些的时候,还是离不开合同效力的问题,人们仍然从理论上把民法通则第55条移到合同法来;再者就是合同法规定的时候,它有了要约、承诺的制度,这比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经济合同法进步很多,那些法律很多只是说合同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并没有提到成立的程序,合同法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奉献。后来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
6、2条第一次规定了合同成立的要件,概括起来就是当事人、标的。最高法院有关法官在解释这个规定时认为,这个标的包含了数量。我个人不太同意这种解释的路径,我觉得标的务必有质量与数量才能最终加以确定,由于不管是质量也好,还是数量也好,它都属于标的的范围,不属于独立于标的的另外一个要件。另外一个要件我感到就是意思表示一致,但是司法解释条文上并没有出现意思表示一致、合意之类的描述,它只规定了人、标的、数量这三个方面。这可能与负责起草司法解释的法官在这方面的理念有关系,他们一致认为人、标的、标的的数量这三个要件。而我们认为人、标的、合意这三个方面是成立要件。假如懂得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是对应的可能就更清晰方便一
7、些,在成立要件上只要求有人就行,至于人是什么样子的并不规定,但是有效合同的要件里面就表达出来,就是这个人务必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这就跟成立要件的要求更进一步。在标的方面,标的在我们法律与理论上没有完全的匹配,也就是说法律是按照我当学生与刚教法律的那个阶段的一些理论得来的,这个标的分三类:如水杯是标的物(有体物),而理发的行为是标的,此外智力成果的技术转让,当时这样的才算是标的,后来,我们学习的东西逐步增多,注意到一些境外规定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在合同摘要里面做标的都是给付行为,不管是不是有体物的买卖都是标的集中在给付行为上,但是我们包含合同法在内的法,它仍然是按照过去的分法,如有体物、行为、
8、智力成果,因此看合同法时其中所说的标的、数量要紧是针对有体物而言,而在理论上已经改了,它指的是行为,这种行为是要说成数量不是很贴切,由于这是关于成立要件的有效标的。综上所述,有效要件就是要求标的的确定、可能、合法等方面的要求更多一些,成立要件上有合意意思表示一致,至因此否是被骗或者者胁迫等这上面没有规定,只要是有了合同就成立。但是有效要件规定一定要真实表达意思,这样讲它们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的懂得。我现在所说的第一种类型有效要件已经具备: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标的也确定,意思表示也真实,但是履行的效力还是没有发生。比如入住,但是你不能现在来,只有到一定情况具备的时候你才能入住。又比如说交货,尽管合
9、同是有效的,但是交货的时间还没有到,当事人就不能要求别人履行。说到这,我向大家分享下我最新的收获,在很长时间里,我观察到通常(我自己包含在内)认为履行期既有一个时间点的,比如说八月十五交月饼这件事;也有一段时间与期间的,比如说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20日交钥匙。曾经包含我在内的多数人都认为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20日一直都是履行期。在我们学者之间学术争论期间,我自己也拜托有关的学者查阅了德国的、日本的、包含我们台湾的文献,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对履行期的懂得跟别人的不一样。特别是日本与我国台湾,它们的履行期就是一个时间点,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20日交货
10、、交房、交钥匙,实际上履行期只有2011年12月20日,在这之前都不是履行期。这么甄别有什么意义呢?按照我们通说,在上面的交房举例中,只要进入2011年1月1日,买房人就有权要求卖房人交钥匙,尽管卖房人能够抗辩,这个时候卖房人的抗辩只是抗辩的权利,按照通说假如不行使,就不能发生对抗的效果。按照日本、我国台湾,或者者德国的情况则不一样,在2011年1月1号进入后,只要没有到12月20号,这个时候买房人的物权请求卖房人就要行使,由于买房人没有请求权,我们的通说认为是有物权请求权,而别的国家是认为没有,也就说是抗辩权的问题,它就是一个抗辩,都发生效力,这个实际的差异很大,特别是用到同时履行抗辩的情况
11、,先履行抗辩的效力就非常不一致。现在我修订了我先前的观点,尽管先前我也赞成,现在我的观点由原先的抗辩权修订成抗辩,这样才能发生对抗的效力。但是我也没有完全放弃履行期是一段时间的观点,至于说它应该在什么地方保留,我认为要紧是继续性合同里面。比如说雇一个保姆,给干活一年,这个时候履行期还存在一段期间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时间点。而在一次性的合同里面,比如买一辆车,买一个面包它就是一个时间点。这是我最近的一个新的收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这方面观点的相应调整,这些观点的调整我在十一月底就已经交稿,这些在一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成功库的一个项目里面已经修正。文章中的题目是履行抗辩权的探微,但是也介绍了过去我的观
12、点。按照通说怎么样的一个进展,按照现在修正的怎么样的一个结论这两方面都已谈到。继续论述第一个类型:有效要件具备,但是履行条件还没有具备。这种要紧发生在附始期之类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45条附生效的合同条件,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中叫做附停止条件,中国多数叫附厌烦条件,也就是说在我们通常所见的附厌烦条件、附停止条件、附生效条件是一个意思。而我自己认为到我们合同法第45条附生效条件并不是很准确,由于传统的附停止条件,条件未成就的时候,履行的效力是处于停止状态这样讲更贴切。这是第一个类型,有效要件成立,但还有发生履行的效力。延伸来说,我不一致意我国的通说与德国的学说中认为附停止条件、附生效条件的条件未生就,
13、整个法律行为都没有生效,我比较赞成的观点是法律行为合同已经生效,但是履行的效力还没有发生。第二种类型是,未生效的合同在某个阶段具备了生效要件,从而转化为合同生效,发生了当事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进入履行的过程。意思是说合同在某个阶段是未生效的,特别是从订立开始,往后演进未生效,但是到了另一个阶段具备了生效要件,这个时候合同就发生了履行的效力0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会由违约责任、履行及其抗辩权等制度来调整。第三种类型是,当事人通过其行为或者者言词变更了原合同的生效条件,使变更后的合同已经生效了。意思是说合同是没有具备生效的要件,但是当事人通过行为或者者言词变更了原先的约定,这就使得合同通过这些行为或
14、者言词的变更,由未生效变成了生效。在这方面,我这些年有相当一部分成果,这些成果不是坐在屋子苦思冥想的思索出来的,而是去仲裁机构参加律师或者法院委托疑难案件的讨论时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始期或者停止条件,但在始期尚未届至、停止条件尚未成就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已经履行了要紧义务,或者一方当事人履行了要紧义务并受到对方认可,则宜认定该合同已经变更,去除始期或者停止条件。原先说你务必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生效,假如这个条件没有具备,而当事人开始履行了要紧的义务,这样的话假如按章合同法第36条、第37条的规定,履行的行为对方同意的,这个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按照原先的通说这种合同不能成立,
15、务必签字盖章或者者通过什么程序。尽管这些程序(签字、盖章)都没有做,履行的行为只要对方同意了,合同就成立了,25条规定成立的合同就生效,尽管也有例外。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合同绝大多数都是成立了就生效,只有数量不是特别多的,成立了没有生效。如通过言词或者行为由未生效到生效,接下来就有履行的制度、抗辩的制度、违约责任制度等等来管辖。第四种类型是巳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因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或者终期届满而完全地失去效力。就是说合同已经成立了但还没有生效,只是附的解除条件出现,这个合同就完全的丧失了效力。这个也有我在仲裁机构遇到的一个案件:深圳有两家国企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这两家国企想把股权转让给一家公
16、司,订的一股8.63元,这个合同订立完之后,他们大概附了十几个附件。其中有目标公司在股东交替过程中(过渡期)就怎么样,而这个过渡期安排的合同比较有意思:约定双方签字、盖章合同就生效,作为合同转让过程中的一个附件,是目标公司与新泉股东交替过程中的安排;在仲裁中,合同已经签字、盖章了,合同在仲裁时已经生效了,但是这个合同就是股权转让的一个附件的构成部分,其他附件还有与今天晚上谈论有关的统一批准一一国家国资委的批准一一这是第二个附件;还有一个就是要通过国家证监会的审核,也是作为股权转让的一个附件;还有就是通过商务部的批准。商务部没有批准的,股权转让合同就没生效,这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厅明文规定的涉外股权
17、转让、合资经营企业等什么条例。还有一个附件就是通过国家证监会的审核,由国资委、商务部批准、证监委审核,只有这些附件都变成了事实,股权转让合同才生效,同时还约定这些附件是股权转让合同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这些附件加在一起在构成一个完整的股权转让合同。合同里面有一条约定,这些所附的条件与普通合同附的条件是有差别的,由于我们讲的附条件的法律行为、附条件的合同里面的条件,它有几个要求:一个是务必是意思表示的一部分,不能是合同合意里面另外的一部分;二个是务必是未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客观事实,这个客观事实不能违法,不能是法定的,比如买房子,务必是把房子到了我买受人手里面,到防务部门登记,这是法定的,约定
18、的条件并不是说无效,但不是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条件。而合同说到的几个条件都是法定的条件,像国资委的批准、证监会的审核、商务部的批准,这些都是法律规定的条件,是作为条件但不作为法律规定的条件,由于这个对认定附条件法律行为本身的效力与有关的法律效果是有差别的。合同有些约定,这些条件都务必全部做到,这个合同才生效,假如这个合同至签字之日起往后顺延十八个月,这个合同里面只要有一个条件没有做到,这个合同就自动失去效力。我个人认为这个约定是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附解除条件,只要没有通过这些审批,这些合同就自动的归于消灭。这个地方重复两次是有所考虑的,由于在我遇到的几个案件中,本来附的是解除条件,特点是只要条件一成
19、立,这个合同就当然的、自动的、不需要当事人再做什么意思表示的就归于消灭了,但是在打官司中是解除条件成就了,但是没有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解除的通知,因此这个合同还是有效地。在合同有效时,还做出这样的一种行为是违反合同的,应当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违约金。事实上当事人与代理人没明白附解除条件一旦成就,合同就自动消灭了,就不必发出解除通知,只有附的是解除权产生的条件。这也是我们法律术语没有甄别的一个缺点,只要稍稍变动一下解释权的解除条件叫做原因(境外都叫做原因),就很明显的被人就附解除权的条件区别开来了,然而我国都是用的条件,附解除权的条件即解除权产生的事由也叫做解除条件,大家都混淆了。刚才孟强老师讲到要
20、出三卷本的合同法,其中三卷最后也附了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就是没有房屋证买卖合同效力如何,这个里面有一个附解除权条件,比较啰嗦。附解除条件五个字没有解除条件四个字简洁、好懂得。附解除条件都包含了,就包含了合同法的第93条与94条,“附”是合同法第95条的问题,是两个制度,通过很多交涉最后才统一。起初有很多学者不一致意我的观点,后来找到主任,但主任同意了我的观点。这个合同在十八个月得不到审批就自动得消灭了,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他们合同签订完毕之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股权最低的时候跌到了3元多,而合同约定的是&63元一股,这对另一方当事人很不公平。面对不公平常,香港的商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尽管做的不好
21、,但是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不直接的修改合同,他们采取得是表面的一些符合法律的手段来应付对方,他们自己悄悄的给中国证监会、商务部等部门都写了信,告诉这些主管部门先不要批准。信中说为什么先不批他们的合同的,是由于他们还没有一些细节没有谈妥,正在相互的交涉当中,假如主管部门批了的话,他们双方再交涉是不起作用的Q事实上这些只是他们的一种手段,只是不愿背负着违约的后果。由于写了信,主管部门不批,等到十八个月后合同到期,合同就自动的消灭了,只能重新订立合同。我遇到的案件是有关部门没有批准一一未生效,但是约定了附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了,那么合同就自动的归于消灭。这四种类型习惯了合同法关于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22、这个方面规定的解决。第五个类型是未生效的合同一直没有具备生效要件,也没有出现无效的原因,就是比较正常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要通过审批的情况下,有关机关在没有决定批还是不批。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处在未生效的状态中,关于一直处在未生效的合同到底怎么办?我最早接触这个问题是在一个案件中,有家大公司,非常有实力,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气的,他们兼并了一家胶片企业,合同约定了两个条件:1、这个市的有关主管机关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2、这个企业欠银行的贷款利息,银行全部免除。只有这两个情况都具备了兼并合同才能生效,实际情况是银行不一致意,有关主管机关的优惠政策也没有落实到位。这两个条件全部没有成就,因此这
23、个合同是没有生效的。但是这个大公司等不及了,在没有生效的情况下,就开始接管胶片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但是被兼并的胶片企业的一些领导及其原雇佣的员工就团结起来对抗这个大公司Q因此他们找到了我,让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这种兼并是没有办法进行的,好在大公司的投入并不是不合法规的缺失,大公司想把原先投入的人力与财力全部撤回来,但是这面临假如撤资就等于撕毁合同吗?这样的话他们面临着什么后果?这说明我们合同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的部分,合同法第一次在新中国民法成立的历史上区别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在合同法颁布时,众多人欢呼这样的一种成就Q我说它的不足是由于它没有说明在成立了而没有生效的
24、情况下违反合同的责任,在生效的情况下,大家会很清晰地说出它要承担违约责任;没有成立,大家也会根据合同法第58条回答是缔约过失责任;但成立了未生效的时,对方没有遵守,对方要承担什么责任,这是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我通过这些年的研究,还是倾向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只是给大家说明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司法解释(一),里面规定了成立而没有生效,照样能够用违约责任。按照民庭庭长刘慧祥法官的解读,认为这个责任说不定比合同生效的违约责任赔偿的钱数还要多。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在突破,并没有按照过去的形式逻辑在走。我个人支持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司法解释(一)这种规定。由于在我们事务中有相当一部分背信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同效力的理论与实践 崔建远 合同 效力 理论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