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郭俊 ,李 娜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E-mail:guojun172062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提高国民福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出发点的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 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本文将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 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观念重视、强化教育、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加快转移、完 善机制、创新制度、借鉴吸收等八个方
2、面有针对性的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发展观1.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1。“生产发展靠人才”,决定生产力发展与否的关键是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生活 宽裕靠人才”,生活宽裕的前提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需要人力资本投资。“乡 风文明靠人才”,乡风文明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村 容整洁靠人才”,村容整洁要求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来规划乡村,建设房屋,铺设道路桥 梁,维护水利设施。“管理民主靠人才”,提高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管理水平需要开发培养
3、大 量公共管理人才2。可见,这五个方面建设都需要农民的参与,因此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主体,必须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着眼于农民,应充分 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线,对我国未来教育事 业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央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和新 使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问题3。2.社
4、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2.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劳动力大量剩余,闲置现象明显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农村人口为72750 万人,占总人口的55%4。8亿多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劳动力适龄人口4亿多,耕地面积仅约8为19亿亩,平均每人1148亩左右,使得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做而闲置5。并且我国人口每年高速增长,绝大部分仍在农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这就必将对农 村就业、耕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等形成巨大的压力,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开发利用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
5、巨 大浪费,并将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的重大障碍,影响了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2.2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质量差,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的质量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 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跟不上农村经济 发展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尤其是西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2006年末,我国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约5.3亿人,其中文盲约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约1.73亿人, 占32.7%;初中文化程度约2.6亿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约5215万人,占9.8%;大
6、专及 以上文化程度约648万人,占1.2%6。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导致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状 态根本原因。在我国具体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地区差异明显,并且这种差异可直接表现为收入 的差距。农民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同时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东部地区 劳动力素质高。2.3就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导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所从事的产业:第一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1%,第二产业的人数所 占总人数的18%,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7,就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就是说以 务农为主。改革开放之前,我国90%以上的农村人力资源都在从事传统的农业,改革开放之 后,我国第二、三产业
7、有所发展,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仍占很大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大 部分人从事传统型的重体力劳动,传统农业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属于体力 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因此在农村许多农业科技产品无法大面积 推广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4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详见图1)。目前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特 征是: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高素质的农民流动性更大,农村“精英”人 才在流动中丧失。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由于基础条件差,经济落后,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 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快,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8、,这对推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 大作用,但是也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流失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留在农村的不是 老弱病残或儿童就是素质低的体力型劳动力资源,造成大量耕地荒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 慢,使农村人力资源更加紧缺。因此,合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服务,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十分迫切的任务。图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总量变化结构图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3.1从政府角度来看,主要是政府职能缺位,经费投入存在局限性近几年我国农业系统有限的财政拨款,大都只能支付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使 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在经费上常常是捉襟见
9、肘,高新精的农业科学技术难以得到全面推 广和有效的实施,农业经济的深度开发和规模经营难以全面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严重 滞后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同时相关政策支持的缺失以及相关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十分 薄弱,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困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过高,进一步导致农村劳 动力转移混乱,劳动力市场环境恶化,损害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不健全,药价高、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没有完全担负起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 的职能。3.2从农民自身来看,主要是心理适应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由于教育水平的制约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村人力资源中普遍存在着安于现状
10、、因 循守旧、自给自足等观念,他们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具体经济利益,不愿意冒风险,也不愿意接 受新事物,缺乏自信心。同时农村人力资源思想观念保守,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很难适应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此外广大农村的“普法”教育活动大多走过场,农民对法律知识 知之甚少,自我法律保护意识淡薄,在发生纠纷后,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寻求自我保 护,结果却又触犯了法律。3.3从国家制度来看,主要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结构,难以统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建立了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结构。改革后,本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善,但由于制度惯性、执行力度、地区差异等各种因素 ,二元结构并未从根本上
11、得到改善。广大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各方面 均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这一现状不仅大大阻碍了广大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 而且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使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难题,成为困扰社会 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瓶颈8。3.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看,主要是缺乏一整套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组织体系 我国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人力资源开 发的全面研究和思考,更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使命感。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做到制度化、法律化9,对农民的培训随机性很大,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 续性。一些地方政
12、府即使实施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致使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流于形式。在教育投入上“重城市、轻农村;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普遍存在农 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管理落后,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农村缺乏一整套人 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组织体系,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进程。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策4.1树立科学发展观 ,从观念上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 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彻底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10。国家和政府应从全民 族、全社会的利益出发,有意识
13、地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发展中国家 人力投资收益率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一般比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应改变过去 那种只注重增加物资设备能力的倾向,转向重视提高人的素质的培训项目,广开渠道筹措教 育和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4.2强化农村教育,分等级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能力和素质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 本途径,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现行的教育体制。应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 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农 村人力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 新农村 人力资源 开发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