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地球观的历史演变.ppt
《人类地球观的历史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地球观的历史演变.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地球观的历史演变,一、地球观及其影响因素,1、地球观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2、影响地球观的主要因素,地球观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地球观:关于地球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地球观是一个属于哲学层面的概念。它是一个时代人们对地球认识的总体水平的反映。地球观涉及的主要内容:地球的本质、构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与地球的关系,等等。由于地球观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对于每一个时代的地球观,人们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甚至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概括。,远古时候的人对地球还没有清晰地大概认识,只知道一片广袤的土地,居住于内陆的原始人对于地球的认识更为缺乏,而在海边生活的原始人认为只是一片无边的陆地和无边的水,但是到底有
2、多大还是很模糊.远古,远古人类的地球观,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天地到底是什么形状,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天地各有多大?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争论不休,参与讨论的不仅有天文学家、哲学家,甚至连一些帝王,如梁武帝萧衍、明太祖朱元璋等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天文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学术思想比较活跃的时代.在这段时期内,涌现了许多讨论天地结构的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于汉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形。1543年,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提出。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提出
3、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将演化的观念带入到地质学,为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奠定了基础。,近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909年,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次发现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1914年,美籍德裔地球物理学家古登伯格(18891960)又确定了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由此,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理论得以建立。1900年,英国的奥尔丹(Oldham,18561936)首次从地震仪上把地震波区分为P波、S波与面波。P波是纵波,S波与面波是横波,这两种波到达地面的时间不同。由于地层波的速度与岩石密度、弹性有关,这就可以从地震波传播中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物性。1906年他提出地下深处有个不连续面。1914年美国的古
4、登堡(BGutenberg)把地下2900公里处的不连续面定义为地幔与地核的界面(古登堡面)。在这之前(1909年),商斯拉夫的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e,18571936)在巴尔干半岛考察地震时,发现地下30公里深处地震波急速增大,也存在一个不连续面。最后他把560公里深处的不连续面定义为地壳与地幔的界面,简称为“莫霍面”。,21世纪的地球观,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地球 历史 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