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doc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1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
2、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二、探索新知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给出数据: 20cm、10cm, 30cm、15cm) 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 (生独立写)反馈板书: 2030=10153015=20101015=20302010=3015 讲解:内项与外项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
3、(板书)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师:同意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谁再来说一说这一发现?师:PPT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d=bc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怎样?说一说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3
4、13115 和 511133( )( )=( ) ( )( )=( ) 填一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3=4( )(口答) 再出示:24=3( ) ( ) 3=42 让学生填一填 为什么都填的是6?看来用2、3、4、6可以组成不同的比例,还可以组成哪些比例呢? 学生自己独立写一写。反馈:有什么好方法能写的又对又快。三、课堂小结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2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38-39页例4,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发现并使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
5、成比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什么叫做比例? 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师: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化简比、求比值。3.判断下面每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4:8和3:6 20:5和28:7 生1:因为 48 = 1236 =12所以 610 = 915 生2: 因为 205 = 41287 = 41所以 205=287.(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
6、式。) 4.师:除了化简比,求比值,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例4 请看屏幕,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回答问题:?把原来的三角形按几比几来缩小的?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2.认识比例的项(1)观察这几组比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內项。 (2)结合6:3=4:2
7、具体说一说在比例6:3=4:2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6、3、4、2”叫作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6和2”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3和4”叫作比例的內项。(3)提问:你能说出其它三个比例的內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认真观察所写出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1)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內项。(2)62=34,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4.验证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一个比例,验证规律。(1)与同桌每人写出一个比例,交换验证。(2)全班交流:有没有谁举出的比例不符合这个规律? 5.如果用字母表
8、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 6.小结其实这个规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学生齐读比例的基本性质. 7.如果把比例6:3=4:2改写成分数形式,可以怎么改写? (1)在这里,谁是内项,谁是外项?(2)如果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会怎样呢? (3)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明确: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就是把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所以它们的积是相等的。 8.教学“试一试”(1)假设每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说出组成比例的内外项分别是什么。(2)应用比例的
9、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3)交流:以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用什么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从表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追问:为什么每两个数相乘的积相等? (因为每两个数分别表示速度和时间,它们相乘的积表示路程,甲乙两地路程一定,所以乘积都相等。) (3)根据“806=1204”写出比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10、。交流:像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写出,难免会有重复或遗漏,怎样思考才能很快地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呢?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80和6当做外项,再把80和6同时当做内项。这样一共能写出几个比例?2、练习七第2题(1)下面四个数5、7、15和21可以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能写出的有什么规律?说明:任意给出4个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找出最大和最小项相乘,再把其他两数相乘。(3)判断2.4.6.8这四个数。若不能组成,你能换掉一个数,使之组成比例吗?3.任意从1-10中,写出4个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与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写,另一个判断。 4.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1)在
11、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 (2)如果4a=3b,(a和b均不为0),那么a:b=4:3。 ( ) (3)2:3=9:6 (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 5.完成“练一练”第2题(1)6和4是比例的什么?联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指名填空,并说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
1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0和9154.51.5和105 教师结合回答说: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那学完今天的知识-比例的基本性质,老师的秘密对你来说就不是秘密了。【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名称,请自学课本
13、第41页,你能发现什么? 同学们自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反馈。1.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比例的基节本性时,师引导学生探究验证.) 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在这一环节,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五、巩固练习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41面的“做一做”)。2、():4 = 6:()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 性质 教学 流程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