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2.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 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教材简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_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
2、,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_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_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
3、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_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_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_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教学设计参考一、揭示课题1.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2.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 解题。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1.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2. 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3. 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三、自读
4、自悟,体会意境1. 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2. 全班交流。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背诵诗歌五、拓展延伸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杨蔚、李金瑶)参考资料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2一、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
5、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二、教学准备:词卡、小黑板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揭示课题、解题。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解释题意。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介绍王维。王维,今山西人,唐朝的诗人,画家。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会写会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检查自学情况。各人试读课文。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四、写字指导: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读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二、学习课文。指名
6、读课文。分自然段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第
7、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理解天各一方。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齐读第3自然段。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理解思绪万千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画面人物是谁?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三、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第三课时一、总结全文这篇
8、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指名朗读。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放录音欣赏。揭示板书,引导背诵。各人背诵。小组背诵。指名背诵,师生评议。同座二人互背。五、作业:比一比,再组词。用兴高采烈造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9、: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3、学生围绕“思亲”质疑。(为什么思亲?怎样思亲?)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一)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思亲?读后讨论
10、(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3、指导感情朗读。(“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师引读: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阳节又到了(生接读第二自然段)。2、文题对照,理解“倍”的意思。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4、用上这些好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看谁用的好词多。5、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6、指导感情朗读。(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
11、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2、自由读,讨论问题:王维是怎样思亲的?(前半段:王维思念以前与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情景。后半段:王维遥想此时兄弟们是怎样思念他的。)3、学习前半段。(1、一边配乐,一边让学生默读,启发学生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境,体会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2、指导感情朗读。)4、学习后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无限深情地说”反复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5、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文对照,理解
12、诗句的意思。(四)细读第四自然段1、王维此时的心情可用书上的哪句话表达?(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2、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3、联系上文,体会王维的思绪万千。(两个省略号)4、师: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5、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上台诵读。设计意图:一、绕课题质疑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对课文题目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理解课文的“窗户”。抓住课题中重点词语“思亲”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通过对“思亲”的质疑,学生能理清*的思路和结构形式,同时也抓住了这篇*的中心内容。“为什么思亲?”和“怎样思亲?”是理解全文,体会
13、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具有“牵动”全文的作用。教师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顺利地开展本课的阅读教学。二、抓好词练说“运用从模仿开始”。针对第二段好词多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后找出好词,引导学生练说。这样,课文规范的语言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语言的一部分,学生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深了对词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出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在此佳节更加浓烈了。三、创情境激情1、在教学第三段前,先让学生静听一分钟音乐,能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再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引生入境,使学生与诗人共鸣:共思、共忧、共吟,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天地
14、,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增强自我的学习意识。四、扣文解诗意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总把诗与文有机结合,相互对照。让学生在文的环境中解诗意,降低了学诗的难度,有助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会运用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明白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的情感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韵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2、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教学过程:自评:课前预习,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公开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0830.html